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叶止咳汤治疗风咳证,包括表现为风咳证的感染后咳嗽(PIC)、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152例风咳证患者随机分为风咳治疗组80例与风咳对照组72例。根据患者的西医诊断,风咳治疗组中PIC患者37例(为PIC治疗组),CVA患者33例(为CVA治疗组);风咳对照组中PIC患者31例(为PIC对照组),CVA患者33例(为CVA对照组)。风咳治疗组予参叶止咳汤颗粒剂每日1剂口服,风咳对照组予苏黄止咳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口服,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并比较风咳治疗组、风咳对照组患者(并分别比较2组中PIC、CVA患者)治疗前与治疗7 d、14 d后中医证候评分改变情况,治疗7 d、14 d后比较风咳治疗组、风咳对照组患者(并分别比较2组中PIC、CVA患者)临床疗效,比较风咳治疗组、风咳对照组患者(并分别比较2组中PIC、CVA患者)止咳起效、咳嗽治愈情况。结果:治疗7 d、14 d后各组患者日咳、夜咳、咽痒、气急、咯痰评分以及咳嗽总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14 d后各组患者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7 d后(P<0...  相似文献   

2.
止嗽散合升降散治疗感染后咳嗽5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是指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所致的呼吸道感染以后继发的咳嗽,感染得到控制后而咳嗽症状不缓解。PIC临床上非常多见,症状顽固,迁延不愈,常伴有气道反应性增高,治疗不及时往往转变为慢性持续性咳嗽,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西医多选用β2受体激动剂、H2受体拮抗剂或镇咳药等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了PIC的发病特点及其证治规律,采用止嗽散合升降散加减治疗本病54例,并与对照组作对比研究,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如何诊治感染后咳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答: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是指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所致的呼吸道感染以后继发的咳嗽,感染得到控制后咳嗽症状不缓解。PIC临床多见,症状顽固,迁延不愈,常伴有气道反应性增高,治疗不及时往往转变为慢性持续性咳嗽,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西医多选用β_2受体激动剂(如喘乐宁气雾剂)、H_2受体拮抗剂(如开瑞坦)或镇咳药等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PIC的证候特点,着重从以下两方面辨证施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感染后咳嗽(PIC)是指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致呼吸道感染,在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迁延不愈、病程超过3周的咳嗽。近年来,笔者以自拟疏风止咳汤对感染后咳嗽从风寒恋肺为主进行辨治,获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59例观察对象均来自本院内科门诊及住院的感染后咳嗽患者。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1]。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  相似文献   

5.
正感冒后咳嗽,又称感染后咳嗽(PIC),属于亚急性咳嗽,部分患者咳嗽时间8周,属于慢性咳嗽,大约占慢性咳嗽病因6%-10%;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有11%-25%会发生感染后咳嗽,在流行季节发生率达25%-50%。PIC临床上非常多见,占就诊中医门诊咳嗽患者70%,症状顽固,迁延不愈,调查显示,73.5%的患者咳  相似文献   

6.
<正>感染后咳嗽(PIC)为亚急性咳嗽,临床多发,占中医门诊咳嗽患者70%,西药治疗不容易治愈,严重者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研究表明:约34%-69.7%为中医风寒束肺型PIC,可见于一年四季,尤以冬春二季发病率高~([1-2]),中医药辨治感冒后咳嗽在改善症状、临床疗效等方面优于西药,我科以麻桂三二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治  相似文献   

7.
<正>感染后咳嗽(PIC)是指各种病原体导致的呼吸道感染得到控制后,咳嗽症状不缓解,可持续3~8周,甚至更长时间,是小儿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患儿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抗生素治疗无效。近年口服孟鲁司特钠或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PIC的文献报道较多,目前认为PIC患儿咳嗽  相似文献   

8.
<正>感染后咳嗽(post infectious cough,PIC)是指呼吸道感染的急性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病程长达3~8周乃至更长时间的一种咳嗽。感染后咳嗽是亚急性咳嗽的最常见形态,因其常常发生在感冒之后,因此又称为"感冒后咳嗽"[1]。感染后咳嗽发病率高,且频繁就医诊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咳嗽不能缓解甚至进一步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只对部分  相似文献   

9.
孔娜  张建 《新疆中医药》2020,(1):111-113
咳嗽作为机体的防御性神经反射,其作用机制是方便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以及有害因子,若发生频繁剧烈的咳嗽则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工作、生活以及社会活动。感染后咳嗽(PIC)是亚急性咳嗽中最常见的原因,以病毒感冒引起的咳嗽又称为"感冒后咳嗽",常因运动、吸入冷空气或讲话时诱发加重。中西医诊治PIC的文献报道颇多,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指导临床诊治水平,兹对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又称为感冒后咳嗽,门诊咳嗽患者约11%~25%会发生PIC,在流行季节发生率可达25%~50%。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细菌等病原体均可以导致PIC,笔者针对病程在1月以上,就诊前均经过抗生素及大量止咳化痰药物治疗后,仍刺激性干咳、少痰的感染后咳嗽患者进行,辨证用药,祛风润肺,取得较好疗效,兹举验案1则。1病案举例李某,男,35岁,2015年4月3日初诊。咳嗽间作1月。患者1个月前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咽喉疼痛,自觉发热,偶有咳嗽,无痰,自服清开灵、头孢呋  相似文献   

11.
变应性咳嗽是最常见的慢性咳嗽之一,临床表现以咳嗽为主,具有特应质。目前西医治疗短期疗效可,但存在依从性差,且易复发等问题。在临床上造成部分患者的困扰,在改善患者咳嗽症状方面中医有独特的优势。该文从内治法中的经方、时方、自拟方、中成药、中西结合治疗到外治法及内外合治等多方面对近10年的文献进行研究分析,主要从中医角度浅述对变应性咳嗽的认识,概述其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特点,综述中医治疗变应性咳嗽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感染后咳嗽是指上呼吸道感染后引起的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的疾病,在我国2009年版<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归属亚急性咳嗽;在中医指患者不慎罹患外感,经治疗后外感表证除而遗留咳嗽久而未愈者.其病因、病机尚未明确,西医、中医治疗各有其道,本文对近年来的感染后咳嗽相关文献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咳嗽的可行性。方法:选取83例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医辨证组。西医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方法进行对症干预,中医辨证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咳嗽控制率,副作用发生率,患者咳嗽、咳痰、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和用药时间的差异。结果:经过治疗,中医辨证组较西医组咳嗽控制率更高;中医辨证组较西医组副作用发生率更低;中医辨证组较西医组咳嗽、咳痰、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和用药时间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咳嗽的可行性高,可有效促进患者咳嗽、咳痰、肺部罗音等症状和体征消退,缩短用药疗程,安全性高,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黄粉乙醇调和贴敷天突穴对痰热型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痰热型咳嗽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大黄粉贴敷天突穴,观察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 d后咳嗽咳痰情况、咳嗽咳痰症候积分情况,症状缓解天数以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咳嗽咳痰症候积分、症状缓解天数以及平均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粉乙醇调和贴敷天突穴是治疗痰热型咳嗽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感染后咳嗽证治规律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染后咳嗽 (post infectiouscough ,PIC)是指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所致的呼吸道感染以后继发的咳嗽 ,感染得到控制后而咳嗽症状不缓解。PIC临床上非常多见 ,症状顽固 ,迁延不愈 ,常伴有气道反应性增高 ,治疗不及时往往转变为慢性持续性咳嗽 ,严重影响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中药止嗽散加减在咳嗽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10例咳嗽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组,各55例。西医组实施西医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止嗽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咳嗽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日间咳嗽和夜间咳嗽积分、生活质量、3个月复发率。结果:中西医组患者咳嗽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西医组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日间咳嗽和夜间咳嗽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中西医组均优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3个月复发率为7.27%,低于西医组的2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止嗽散加减在咳嗽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夜问或清晨的持续性咳嗽,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症状缓解。目前西医治疗主要采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加B2受体激动剂联合治疗为主,但因其疗程较长,导致对激素依赖型或抵抗型CVA患者或由于伴发其它基础性疾病不能长期使用激素治疗的CVA患者难以坚持,总体复发率较高;中医通过对CVA的辩证论治,效果显著。本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100例CVA患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自拟利咽汤加减治疗咽源性咳嗽3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咽源性咳嗽,中医称之为"喉痹",发病特点主要为咽喉作痒或不适而引起的咳嗽,多数患者干咳少痰或咽部奇痒,遇冷空气或异味、粉尘刺激都可引发咳嗽,甚则呈阵发性连续急促咳嗽。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使用碘剂、维生素、抗生素、中枢镇咳药  相似文献   

19.
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内外病邪犯肺导致肺气上逆是咳嗽的主要病机;西医认为内外环境中任何病理性因素基于神经或免疫机制都可引起咳嗽。中医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仍然属于外感咳嗽范围,外邪主要是风、寒、湿、燥,但正虚贯穿始终,主要是肺脾气虚;哮喘必有肺脾气虚,痰浊伏肺是哮喘频繁发作的直接病理前提,是宿根。西医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和哮喘的发病机制一样,是持续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构,病位前者是大气道,后者是小气道。西医治疗咳嗽是抗感染、祛痰等对因治疗和止咳等对症治疗,治疗CVA、CA是抗过敏、抑制炎症、扩管、止咳等对症治疗,及抗感染、祛痰等针对诱发因素对因、对症治疗。中医对三者的治疗基本思路是扶正祛邪,是从本质上纠正其病理状态,而不仅仅是抑制症状,最终远期疗效更优良,复发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3年—2014年在我院治疗的6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每组30例。其中中医组采取中医方法进行治疗,西医组采取西医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患者在1个疗程的病证恢复情况,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中医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西医组的80%。结论:中医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疗效显著,且安全无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