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炎热的夏季,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夏季养生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虽然气温较高,但仍要保护人体的阳气,也就是常说的"春夏养阳"。阳气是人的动力,随季节和日  相似文献   

2.
冬病夏治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是根据中医"春夏养阳"、"天人相应"的理论及"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之时,运用中医理论对一些冬季寒冷时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进行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用以指导顺应四时气机变动而采取不同保健方法的养生原则.历代医家对其曾有不同的理解与阐述,但基本上均支持春夏季养生应护持人体阳气、秋冬季养生宜培补人体阴分的观点.先师廖厚泽所授丹医学派的相关经验,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进行了理论辨析,并分析了当前人们普遍采用的夏季以凉茶、凉药"清凉解暑"、冬季以牛羊肉、参芪虫草"冬令进补"的"养生方法"的理论渊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医适时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4.
"冬病夏治"运用三伏药贴之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伏药贴是在夏季三伏天,将中药贴敷穴位(所谓"天灸")的一种外治法.此法以中医"春夏养阳"(<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理论为本,于伏天使热药之力透入特定穴位以助阳,治疗某些冬季易发的寒性病(如哮喘等),取得"冬病夏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冬季天气寒冷,气温、气流等气象要素变化剧烈,而中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激性、抵抗力降低,所以极易在冬季发生心血管疾病。下面,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教授为中老年读者介绍心血管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6.
<正>大家都知道冬季是中风的高发季节,但是在夏季高温酷暑天气里,体质较差的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难以适应,也很容易发生中风。因此,天热时更需防中风。○五大原因致中风夏季高发夏季中风大多为缺血性脑中风,此时高发主要有五大方面原因。首先,夏季天气炎热,人体为了散热,大量出汗,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导致血容量不足,血黏度增高,血流缓慢,  相似文献   

7.
Q&A     
《养生大世界》2009,(11):64-64
Q:冬天到了,天气变冷了,我们都知道要保暖,但究竟身体的哪个部位最需要保暖呢? A:冬季养生要点就是要做好足部和背部的保暖,背为阳中之阳,为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循行部位。特别是对那些患有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胃溃疡和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暖背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意为春夏养阳以助生长之能,秋冬养阴以益收藏之本,揭示了顺应四时的养生观,是"治未病"的重要基础。针对夏季以凉茶"清热解署"、冬季以羊肉、参芪虫草"冬令进补"等备受争议的民间盛行的养生方法,探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本义,并着重从饮食方面,阐释其在四季养生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金政  吴伟  邓铁涛 《中医杂志》2018,(5):374-376
介绍邓铁涛教授运用"少火生气"理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经验。心血管疾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扶助人体正气以祛邪尤为重要。合理选用药物调节人体气机从而达到"少火生气",避免"壮火食气"。临证使用补气温阳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巧妙运用"少火生气"理论,采用同类不同性药物、调节药物剂量、配伍解毒药等方式。  相似文献   

10.
巫抑扬  梁瑞歌  朱文晓 《光明中医》2010,25(10):1899-1899
揭示夏季养阳的基本含义,即夏季应根据其阳气旺盛的特点,养长阳气,以适应夏季阴阳的变化规律。并从中医养生的视角阐述夏季养阳的理论和方法,对夏季养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寒邪伤阳"理论渊源于《内经》,历经"寒邪伤阳"理论的内涵显示、学术思想的发展、命题形成、理论研究的提升四个阶段的发展。通过文献考证,系统总结了"寒邪伤阳"相关理论,并进一步提示了"寒邪伤阳"在相关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正>冬病夏治的理论滥觞于《黄帝内经》。作为《黄帝内经》核心治则"因时制宜"的具体治法体现之一,冬病夏治在现代中医诊疗中仍旧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何为"冬病""夏治"?"冬病"一词简单理解是指在冬季易发、复发或加重的疾病,如哮喘、某些内伤咳嗽等。从"天人合一"及"象"的角度来看,"冬病"应冬季之象。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言,"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闭藏即阳气内藏之意。由此可见,"冬病"多为陈寒固冷积于里,阳气虚于内之病。"夏治"即于夏季三伏时令阳气最盛之  相似文献   

13.
正"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不知不觉,秋天来了。暑夏的高温开始降低,人们烦躁的情绪也随之平和,且秋风带来秋季宜人的景色,此时切勿因眼前的美景而忽视了养生。许多因素往往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您的健康,且夏季过多的耗损也应在此时及时补充,所以秋季亦应特别重视养生保健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过后气温逐渐由升温转成降温,"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阳热渐去,阴寒渐生,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人极易倦怠、乏力等。  相似文献   

14.
三伏贴已成为深入人心的预防保健方法之一,在北京地区,贴三伏贴的盛况是有目共睹。不过三伏贴是在夏季应用的,那么在冬季有什么好的保健方法吗?现在就介绍一种在冬季可以应用的,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调理保健有益的膏方。  相似文献   

15.
冬病夏治是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6.
冬病夏治用膏方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丽霞  杨娜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0):775-775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特色疗法。根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冬季好发的疾病在夏季治疗,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治疗时可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以达到预防疾病冬季复发、减轻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翟明芳  毕宇峰 《新中医》2014,46(11):248-249
<正>"治未病"最早来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也。"中医学治未病思想是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冬病夏治是机体在冬季好发、感寒即发、复发、加重等相关疾病,通过阳气充沛的夏季得以调制补养,使阳气固护阴精,藏之勿泄,以助化生,从而使冬季特发的疾病达到缓解发作,以至治愈的一种治法。1三伏贴是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三伏贴是天灸的一种,属于穴位敷贴疗法,是根据天人相  相似文献   

18.
补充体内的阴液很关键 经历了夏季酷暑的高温烘干后,又经历了秋燥的二次蒸发,人体内本已不足的阴液,已经消耗殆尽,幸好大自然的恩宠——冬季来临了。低温的严寒天气可以很好地阻止体内处于匮乏状态的阴液的蒸发。同时,本是一对生死冤家的“阳气”和“阴气”在这个寒气昌盛的季节里,开始了“军备竞赛”,大战随时打响。  相似文献   

19.
正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在每年阳历11月7日前后,太阳黄经225°。立冬,标志着秋季告终,冬季开始,万物进入收藏季节,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的病候及养生《黄帝内经》说立冬开始,大自然阴气渐长,阳气渐退,人要顺应养阳、藏阳。起居应"早卧晚起,必得日光"。  相似文献   

20.
目前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法,多是以活血化瘀、益气温阳为主,而忽视了调畅情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强调神志活动对于心血管生理功能的影响,提倡将调畅情志方法贯穿于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