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垂体脓肿术前不易与垂体腺瘤相鉴别,加之垂体脓肿较为罕见,更增加了诊断上的困难。据文献报道,全世界仅发现垂体脓肿20例,术前均误诊为垂体腺瘤。我院于1980年收治1例,术前诊断为垂体腺瘤,经手术证实为垂体脓肿,现报告于下。患者男,59岁,主因头痛,视力减退7个月,于1980年7月3日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半年来感头痛,以右侧头部较明显,呈持续性钝痛,在头部摆动或变换体位时感颅内有“咕噜”声。无恶心、呕吐及发热,视力逐渐下降,尤以右眼颞侧下降更为明显,曾在他院按“眼病”治疗无效。同时无意中发现两侧颧骨隆起,鼻子增大,嘴唇增厚,手指、足趾变粗。既往曾常患感冒,无中耳炎及副鼻窦炎病史。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典型肝细胞癌的误诊原因,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肝细胞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间断性发热、寒战4月余入院,CT检查诊断为肝脓肿,MRI诊断为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可能性大,后经综合分析临床确诊为肝脓肿,行抗感染治疗症状减轻后出院。出院l周后因上述症状复发且加重再次入院,予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效果差,行剖腹探查发现肝内肿物,切除肿物行病理检查诊断为肝细胞癌,术后转院治疗,随访7个月,患者死亡。结论肝癌因病理成分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故对临床及影像表现不典型者应及时行肿瘤标志物、肝穿刺活检,必要时可手术探查,以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 患者,男,33岁。因右上腹疼痛4d,皮肤重度黄染2d入院。自诉发病前因进过多肉食后4h出现右上腹部持续性隐痛,向背及腰部放射,伴有腹泻,大便为稀水样便,发病第2日发现眼黄,尿黄,继而渐发现全身皮肤发黄,伴有中度发热,体温在38℃左右,无明显规律,患者曾1988年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而后多次住院治疗。入院后查体,肝掌阳性,无蜘蛛痣,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肝区叩痛。化验肝功示HBsAg(+)、ALT900U/L、AST456U/L、GGT220U/L、TBIL5138.6gmol/L、D-BIL256.8μmol/L,凝血酶原时间(PT)18s(正常14s),乙肝两对半“小三阳”,B超提示:肝内胆管扩张,脾大。诊断为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给予抗病毒、保肝、对症治疗1周,症状无缓解,皮肤巩膜黄染明显加重,行上腹部CT检查示:胰头占位病变。转外科行手术切除,病检报告:胰头导管细胞癌。  相似文献   

4.
1病历摘要女,54岁。头痛2周,加重5 d来诊,无发热。既往无病史。CT检查,鞍区及鞍上见一类圆形低密度影;M R I平扫呈等、短T 1,稍长T 2信号,M R I增强病灶周边强化,术前影像诊断垂体瘤合并出血可能大。手术及病理所见:患者行经鼻窦入路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物白色包膜,细针穿刺抽出黄白色液体,切开肿物包膜,溢出脓性液体1.5 m l,庆大霉素冲洗手术区域。病理诊断见少许散在炎症细胞。2讨论原发性垂体脓肿发病率极低,不足垂体疾病的1%,CT及M R I检查无特异性。此病例M R I误诊为垂体瘤合并出血可能与其短T 1信号有关。另外患者除头痛外无明显临床症状,既往无病史,也给诊断带来一定难度。在以后工作中,如遇鞍区囊性占位,尤其病灶信号不甚均匀者,应想到此病可能,进一步详细追问病史并结合其他检查,尽量避免误诊发生。垂体脓肿误诊1例@韩波$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136000 @吕微$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136000脑脓肿/诊断;;垂体疾病/诊断;;误诊;;病例报告[文献类型];;人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垂体Rathke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2例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损害和全垂体功能低下,MR及CT检查诊断为垂体Rathke囊肿的患者采用手术清除囊肿,其中20例采用经窦入路,2例采用经翼点入路。结果术后头痛均缓解,88%视力损害明显恢复,80%全垂体功能低下明显恢复,1例好转。结论尽管垂体Rathke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但某些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本病的诊断。经蝶窦显微手术清除囊肿是治疗垂体Rathke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1998年~1999年我院在脓肿穿刺液中,分离到肠炎沙门氏菌二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甲,男,53岁,近二月胸壁红肿、压痛入院;人院检查:胸部CT诊断为左前胸壁脓肿(4×5cm),T36.2℃,WBC 13.2×109/L、N79.6%、L 20.4%;穿刺液呈脓血样,镜检RBC 、脓细胞 ;粪、尿、血等培养未检及肠炎沙门氏菌,肥大氏反应正常,粪、尿常规无殊.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6岁,主因性欲减退入院。临床诊断:垂体瘤。X线检查,头颅正侧位示:蝶鞍大小未见明显变化,后床突旁可见一小游离骨片.提示后床突骨折,余颅内未见明显异常征象(见图)。增强头颅CT检查示:垂体区可见一低密度灶,异常。病理诊断:垂体腺瘤。  相似文献   

8.
扁桃体周围脓肿是扁桃体周围间隙的一种化脓性炎症,绝大多数患者经合理治疗能在1~2周内治愈,但如果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可造成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现将近来我科抢救1例严重病例的成功经验作一报告,并讨论某些相关问题。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6岁,左侧咽痛伴发烧5d,于1998年3月对口急症入院。入院检查:咽部急性充血,左侧扁桃体周围红肿,扁桃体表面有少量分泌物,张口轻度受限,双颈未及肿大的淋巴结,血常规WBC371X109/L,N88.3%。人院诊断为左扁桃体周围脓肿,静脉滴注青霉素640万,每天1次。入院第2天,左侧咽痛加剧,并自…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系统畸形的漏诊原因,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例双子宫双阴道畸形并盆腔脓肿致会阴部瘘道的诊疗经过.结果 患者因左下腹痛性包块伴漏尿1周入院,入院后经详细查体及彩超、盆腔CT、肾盂静脉造影等检查无法明确左下腹包块性质,但发现会阴部瘘道.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左下腹包块为巨大阴道积脓,双子宫畸形并各与一卵巢及阴道相连,左侧阴道口闭锁.行盆腔脓肿切开引流术加阴道口 成形术,术后补充诊断双子宫、双阴道畸形和左侧阴道口闭锁并阴道积脓.术后会阴部瘘道自行闭合,盆腔包块消失.随访1年,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青春期女性盆腔包块需考虑泌尿生殖系统先天畸形并发症所致,宫腔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0.
垂体脓肿即鞍内脓肿,临床上非常少见,Simmonds[1]于1914年首次报告。在所有鞍区占位性疾病中,垂体脓肿占0.3%-0.5%[2]。垂体脓肿在3-69岁人群中均可发病,且中青年为该病好发人群[3],患者主要表现为周围结构受到压迫而造成头痛、视功能障碍,可引发垂体功能低下、尿崩症等并发症[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3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临床与CT检查资料。结果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主要CT表现有:(1)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伴胰内单个或多个小斑片状无强化低密度灶;(2)胰周脂肪间隙模糊混浊,肾前筋膜和胃后壁增厚;(3)胰内和/或胰外单发或多发渗漏积液;(4)合并胰腺出血、脓肿和假性囊肿形成。结论 CT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患者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肝脓肿常见致病因子有细菌及阿米巴原虫,以前者多见,临床症状重,早期诊断与治疗对减少患者的损害至关重要。CT检查是诊断肝脓肿最敏感和最准确的方法之一,本文回顾分析了23例肝脓肿的CT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22岁。因反复左腰部疼痛一年,加重伴发热1周(最高体温38.5℃),急诊以肾周脓肿收入院。疼痛呈阵发性绞痛向下腹部放射伴恶心,外院曾诊断左输尿管上端结石伴左肾积水,并保守治疗,否认外伤史。体格检查:左中腹可触及一个大小约5 cm×4 cm包块,局部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实验室检查:白细胞9.6×106/L、中性92.8%、血沉115 mm/h、尿常规示白细胞 ,余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左肾盂扩张,左输尿管上端扩张;左肾下极肾周脂肪囊内见多个类圆形的低密度影,可见纤维分隔,增强后强化;腰大肌肿胀。诊断:①左肾周脓肿,左肾积水;②腰大肌脓…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从一新生儿患者血液中两次检出肠炎沙门菌,此菌从血液中检出极为罕见。一、病例患儿出生一周后因发热伴惊厥入院。检查:T38.6C,Hb】20g/L,WBC15.ZX10’/L,N0.65、L0.35,大小便常规检查正常。临床诊断疑为新生儿败血症,入院当日和第五天两次送检血培养,结果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肠癌致腹壁脓肿形成的原因及诊治策略,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例结肠癌致腹壁脓肿形成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右下腹疼痛10余天,加重5 d伴寒战、发热入院,经腹部CT检查诊断为腹壁脓肿并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予敏感抗生素治疗,病情缓解出院。6个月后再次因腹壁脓肿入院,仍维持原诊断,予抗感染和引流处理后出院。因当地诊所换药时刮搔窦道后疑似肠内容物流出,第三次入院。经电子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升结肠癌,术中发现腹壁窦道与肿瘤相通,行右半结肠切除并窦道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升结肠低分化腺癌(T4b N0M0),术后予足疗程化疗,随访6个月生存质量尚可。结论对无明确感染原因的腹壁脓肿形成应考虑结肠肿瘤所致,腹部CT加结肠镜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以脓肿切开引流后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术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瘤误诊病例资料。结果 2例术前表现为甲状腺增大和(或)甲状腺毒症体征,甲状腺功能检查示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升高,例1促甲状腺激素升高,初步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后行影像学检查发现垂体占位性病变,经手术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瘤。术后给予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随访1年甲状腺激素均维持正常水平。结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瘤临床罕见,易误诊为甲亢,结合症状体征、内分泌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可初步诊断,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7.
作者搜集一例行CT检查的小儿盲升结肠及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误为腹腔脓肿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3岁。因发热10天(最高达39.3℃),咳嗽3天,腹痛及未解大便7天入院。体检发现患儿发育营养欠佳,腹部稍膨隆,右侧腹部可触及一不规则包块,呈条索状,有压痛,表面不光滑,质中,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实验室检查:WBC,13.4×10~9/L,中性0.86,淋巴0.14。  相似文献   

18.
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临床诊断并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的急性胰腺炎的表现。结果急性水肿性胰腺炎31例(68.9%),2例胰腺无明显异常,1例胰头增大,2例胰体增大,1例胰尾增大,25例弥漫性增大;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4例(31%),表现为胰腺密度不均,胰周积液8例,胰周脓肿2例,6例有假性囊肿形成。结论CT检查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并能明确有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肾周炎与肾周脓肿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肾周炎与肾周脓肿患者21例,均行CT检查,分析急性肾周炎与肾周脓肿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5例急性肾周炎患者经尿常规检测均显示为阴性,且出现明显疼痛;而16例肾周脓肿患者均以寒战高热、患侧腰腹部疼痛并可触及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经CT检查发现,5例急性肾周炎患者1例无明显异常表现,3例肾实质内可见低密度区,主要表现为边缘毛糙,肾周筋膜增厚,1例表现为双侧肾实质弥漫性增大,且脂肪囊局部密度增高,可发现少量高密度区及多低密度区;16例肾周脓肿患者中均可见肾周低密度肿块,肾周脂肪间隙消失,肾实质及肾周脏器受压移位,并以肾周脓腔为主要表现,脓腔内出现气体或分层。结论:针对急性肾周炎与肾周脓肿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可于早期对患者病情进行确诊,为后期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大二例肺癌患者,均在X线摄片,CT扫描及支气管镜检查未得出明确诊断,依靠多次留痰查癌细胞,才作出诊断的。例一:女,43岁。胸闷半年,低热、咳血半个月,于1996年4月23日入院。体检:一般有左肺呼吸音减弱,肝、肾功能检查正常。X片发现左肺中野有大片阴影,报告为肺部炎症。用氨于青霉素片治疗一周无效。4月30日CT扫描考虑左肺舌叶炎症,5月9日支气管镜活检,诊断为慢性炎症,继续抗炎治疗无效。一个月后复查CT及支气管镜活俭,仍考虑炎症。此间行七次查痰,第七次发现腺癌细胞。7月万日在武汉协和医院行肺切除术。病理报告: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