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耳鸣掩蔽曲线与耳鸣治疗效果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的听力图及掩蔽曲线耳鸣患者掩蔽治疗效果,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对129例(164耳)耳鸣患者进行纯音测试,根据听力图分为正常听力(40耳)、传导性聋(10耳)和感音神经性聋(114耳)三组.按照弗德曼掩蔽曲线不同分别进行耳鸣测试及掩蔽治疗.结果 129例(164耳)患者中,正常听力组中耳鸣掩蔽曲线以间距型(77.5%)为主;传导性聋组中,以间距型(30.0%)和拮抗型(30.0%)为主;感音神经性聋组中,以汇聚型(43.0%)为主,其次为重叠型(30.7%).残余抑制试验在正常听力、感音神经性聋组中均以汇聚型阳性率高(分别为100.00%和96.00%),与其他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呜掩蔽治疗结果在正常听力和感音神经性聋组中以汇聚型有效率高(分别为100.00%和84.00%),与其他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余抑制试验与耳鸣掩蔽治疗结果呈正相关(P<0.01).结论 感音神经性聋伴耳鸣患者中以汇聚型耳鸣掩蔽曲线的患者有较好的后效抑制结果和耳呜掩蔽治疗结果.残余抑制试验与耳鸣掩蔽治疗结果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Madsen TBN-85型纯音测听仪,在隔音室内对148例(150耳)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听力进行了测定。男85例,女63例,年龄5-66岁,其中50岁以上仅有4例。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53耳,占35%,其中有8耳全聋;传导性聋97耳。前者平均病程为14.2年,后者为13.1年,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提示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生率与病程关系不大。感音神经性和混合性聋对侧有中耳感染性病变者占28%,传导性聋对侧耳有病变者占19%,说明双侧中耳炎较单侧中耳炎易发生感音神经性聋。对比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与传导性聋鼓膜穿孔类型,发现边缘性穿孔的病例,前者明显多于后者,其余的穿孔类型则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279例耳闷胀感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产生耳闷胀感的部位和原因。方法 收集耳闷胀感为主诉的279例362耳,对患耳的临床表现、鼓室导抗图、纯音测听和咽鼓管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362耳中鼓室导抗图A型203耳、B型111耳、C型33耳以及鼓膜穿孔15耳。纯音测听表现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以及正常者分别是83耳、8l耳、105耳和93耳。在362耳中,咽鼓管功能异常208耳,在A型鼓室导抗图203耳中,咽鼓管功能异常67耳。结论 产生耳闷胀感的病变部位包括外、中、内耳和面神经的病变,其中以分泌性中耳炎、各种原因引起的感音神经性聋和“咽鼓管狭窄症”为多。  相似文献   

4.
分泌性中耳炎骨导听力下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泌性中耳炎导致骨导听力下降的比例比人们认识的要高。方法:收集分泌性中耳炎患者33例(36耳),传导性聋16例(16耳);感音神经性聋11例(12耳),混合性聋6例(8耳),鼓室图为B或C,声反射消失。结果 经过4—12周治疗后,传导性聋患者听力改善或恢复12耳,无效4耳;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改善7耳,无效5耳,混合性聋听力改善2耳,无效6耳;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病程的长短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鼓室图能否转为A型是判断疗效的客观指标指标。  相似文献   

5.
单纯感音神经性聋在耳科临床并不少见。然而 ,耳硬化症 ( OS)引起的单纯感音神经性聋却非常罕见。该作者报道一例由耳硬化症引起的单纯感音神经性聋。男性 ,30岁。六年来双耳进行性听力减退。无特殊就医史 ,无家族耳硬化症史。言语和耳部检查正常。无前庭异常发现。纯音听力检查发现双侧感音神经性聋 ,左耳更明显。鼓室图 A型 ,声反射 (机器限定范围内 )双耳消失。ABR右耳听阈 30 d B,左耳听阈 70 d B。潜伏期无延迟。高清晰度 CT扫描见双侧耳蜗囊内多发的大片密度减低的融合硬化灶。囊内融合的透明区是环状。耳囊内矿物质脱失带几乎表…  相似文献   

6.
听神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一种特殊的感音神经性听力疾患-听神经病,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听力学特点.方法报道5例听神经病患者,2例为成人;3例为儿童.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纯音测听、脑干电反应测听、耳声发射、耳蜗电图及语言辨别率等听力学检查.结果5例均主诉听力下降,听力学检查纯音听阈为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聋,与纯音测听不相符的语言辨别率明显下降,不能引出脑干诱发电位(ABR),耳蜗电图基本正常,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基本正常.提示外毛细胞功能正常,病变可能在听神经.结论听神经病是一种主诉听力下降,纯音听阈为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聋,不能引出脑干诱发电位(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正常的听力疾患,临床上应与其他感音神经性聋区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感音神经性聋的听觉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s,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感音神经性聋的成人患者,分别进行纯音听力测试、ASSR检查,比较ASSR在0.5、1、2、4 kHz频率处的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相关性及按听力损失程度比较两者的差值。结果 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在各频率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0.905、0.886、0.924;随着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加重二者的差值明显缩小。随着频率的增加,两者的差值明显缩小。结论成人感音神经性聋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有显著相关性,随着听力损失的加重,ASSR反应阈愈接近纯音听阈,ASSR作为成人感音神经性聋听力定量诊断的客观方法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单侧听神经病附三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单侧听神经病的听功能特征及病损部位。方法 报告及分析 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听性脑干反应 (ABR)检测结果。结果  3例单侧患耳纯音听力图分别为上升型、平坦型及下降型 ,听力损失 1例为中度 ,2例为重度 ,另侧听力图正常 ;3例患者双侧DPOAE正常引出 ,而ABR患侧未能引出 ,健侧正常引出。颞骨HRCT未见异常。结论 单侧听神经病的听功能特征与双侧听神经病的听功能特征相同。诱发性耳声发射及ABR对鉴别一般感音神经性聋与中枢性聋有重要意义。病损部位可能在内毛细胞至听神经的传入通路  相似文献   

9.
鉴别感音性聋和神经性聋的测听法有很多种 ,现利用声导抗仪对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进行声反射增长函数测试 ,以期寻找感音性聋和神经性聋的函数曲线特征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6 2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均为 1999~ 2 0 0 0年间在我院就诊的 ,其中男 37例、女 2 5例 ,年龄 17~ 4 5岁 ,平均 33.5± 4 .7岁 ,这些病例纯音测听结果均为单耳感音神经性聋 ,言语频率的平均听阈为 35~ 5 0dBHL ,后经CT或磁共振及手术后病检证实有 9例 ( 9耳 )为神经性聋。另外以 15例 ( 30耳 )无耳疾史且纯音测听结果正常的受试者作对照组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国Turner综合征患儿听力学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经我院内分泌科确诊为Turner综合征的18例女性患儿,对其进行耳科学检查及听力学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及声反射阈)。结果18例患儿最小年龄5.5岁,最大16岁,中位数12.50岁。听力正常9耳,占25.00%;传导性耳聋15耳,41.67%,感音神经性聋12耳,占33.33%,其中全频感音神经性聋2耳,中频"U"型感音神经性聋6耳,高频听力下降4耳。对单体型/等臂型与嵌顿型不同核型间就听力损失表型进行χ2检验,P=0.98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导PTA及4k Hz骨导阈值与年龄进行一元线性相关分析,r值分别为0.564及0.606,相应P值均为0.000<0.01,统计学上具有极其显著差异。结论 TS综合征患儿染色体核型与听力损失表型间无相关联系。骨导PTA及4k Hz骨导阈值与年龄变化线性相关,即随着年龄增长骨导PTA及4k Hz骨导阈值均升高。故随着年龄增长,TS患者相对出现感音神经性聋的风险加大,且听力损失程度增加,建议TS患者长期随访,定期检查听力,及时给予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11.
24耳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听力损害杨德生,康峰,吉云薇,弓玉鸾本文通过对24耳胆脂瘤型中耳炎与20耳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纯音听阈比较发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感音神经性聋以胆脂瘤型为多见,占本组83.3%,而单纯性中耳炎者仅30%。1临床资料经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频稳态听觉诱发电位评估儿童中度感音神经性聋的可靠性。方法所有患者经纯音测听(PTA)检查筛选出中度感音神经性聋30例5~6岁儿童(共40耳),然后口服10%水合氯醛镇静睡眠后,行多频稳态听觉诱发电位(ASSR)检测,其阈值与纯音听阂阈值进行比较,分析不同频率处听力阈值分布情况及其相关性。结果分别比较语言频率ASSR阂值与纯音听闽阈值,结果显示,0.5kHz处相关性较差,其差值为2-18dB,而在4kHz处相关性最好。结论可以应用多频稳态听觉诱发电位评估中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的听力阈值,但需要注意0.5kHz处的相关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41例(50耳)单侧感音神经性聋患儿进行纯音听力、声导抗、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及CT检查,对儿童单侧感音神经性聋的病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患儿血糖、血脂均正常,甲状腺功能也无明显变化;病毒感染、内耳血管畸形可能是致聋的主要原因;对这些患儿应进行定期追踪观察,以排除肿瘤的可能;对小儿原因不明的反应力及学习成绩下降应进行常规听力测定以求早期诊断,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对于配戴传统助听器不适应或效果不满意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来说,振动声桥(vibrant soundbridge,VS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听力康复手段。此研究通过对比研究植入VSB的54例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术前、术后的纯音听阈值和言语识别率,来评价VSB对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力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既往存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突发性聋患者临床特征与疗效。方法对61例(63耳)既往存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包括临床表现、疗效评估等,与同期收入院的既往不存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突发性聋患者资料对比,分析发病和影响疗效的高危因素,总结该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特点。结果既往存在和不存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突聋患者的性别、现患耳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发病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存在和不存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突聋患者的听力曲线类型、听力损失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既往存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突聋患者总有效率低于既往不存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突聋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6.915,P=0.009),既往存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突聋患者痊愈率低于既往不存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突聋患者痊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1,P=0.638)。结论既往存在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突聋患者病因复杂,疗效较差,应加大研究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突发性聋或内耳性聋合并非器质性聋罕见。本文报道一例 5 0岁患者突发性聋后发生精神性聋伴惊恐性焦虑症。因左耳突发性聋和自听增强一天就诊。纯音测听提示左耳感音神经性聋 ,右耳听力正常 (见附图 ) ,言语测听提示内耳疾病。言语识别阈和纯音测听一致。鼓室图表明双耳呈 A型 ,110 d B声刺激均未引出镫骨肌反射 ,诊断为内耳疾病引起的急性感音神经性聋 ,给予静滴 6 0 mg强的松龙 / d。在发病第 5天患者听力突然恶化 ,平均气导听力降至 87.5 d B,脑干诱发电位(ABR) 70 d B声刺激时出现 波 ,MRI检查排除颅内病变。在发病第 6天 ,患者突…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123例50岁以上听力障碍患者的纯音听阈测试及助听器验配情况,了解其听力特点及助听器选配的特点。方法感音神经性聋患者123例,以每10岁为一年龄组,统计他们125~8000Hz的纯音听阈,根据听力情况验配西门子数字式助听器,记录最终验配情况并了解未验配的原因。结果各年龄段就诊的中老年聋者总体听力水平大致相仿,均为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纯音听阈测试表现为下降型听阈曲线。就诊者以70~岁年龄段者最多,最终接受助听器者以70岁以下年龄段者为多。70岁以上者多因戴上助听器后效果不理想或经济原因拒绝验配,70岁以下拒绝验配者则主要担心社会影响。结论中老年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纯音听阈曲线主要为下降型,早诊查、早干预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单侧听神经病在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中的发病率及其听力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20年6月广州开发区医院耳鼻咽喉科489例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统计单侧听神经病在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中的发病率,比较单侧听神经病和单侧一般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纯音听阈,分析单侧听神经病的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反应(ABR)、视频眼震电图(video-nystagmography,VNG)、内听道MRI检查。结果 489例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患者中单侧听神经病16例(3.27%),右侧9例,左侧7例;男6例,女10例;年龄9~32岁,平均21岁;平均病程为2.6年。单侧听神经病纯音听阈多为重度以上听力损失,16例单侧听神经病患耳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12例,中重度平坦型听力损失3例,高频下降型听力损失1例。单侧听神经病患者与单侧一般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纯音听阈在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 Hz频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POAE双耳均能引出,但患耳对侧声抑制效应消失;ABR结果显示14例患耳100 dB nHL强度刺激下未引出任何波形,2例患耳90 dB nHL强度刺激下仅引出V波;VNG结果显示3例患耳单侧半规管功能减退,2例患耳出现对侧优势偏向;8例行内听道MRI检查中3例患耳听神经缺如。结论 单侧听神经病临床并不罕见,与一般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纯音听阈相比具有明显差异。临床工作中对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要完善全面听力学检查,特别是完善影像学MRI检查,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均具有重要意义,尽量避免单侧听神经病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鼻咽癌放疗后长期存活者的听力情况。方法对126例(252耳)鼻咽癌放疗后存活5年以上的患者进行纯音听阈、声导抗测试,耳、鼻咽部CT及耳内窥镜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6例中,放疗后有听力损失87例172耳,占69.05%,其中感音神经性聋26例51耳,占29.89%(26/87),传导性聋5例9耳,占5.75%(5/87),混合性聋56例112耳,占64.37%(56/87);CT示中耳乳突炎121耳(70.35%,121/172);耳内窥镜检查所有鼓膜均浑浊内陷,无穿孔。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长期存活者听力损失的发生率高,以混合性听力损失发生率最高,感音神经性次之,传导性最低。  相似文献   

20.
"听神经病"的诊断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Starr等[1 ] 称之为听神经病 (auditoryneuropathy ,AN)的症候群是由于第VIII颅神经的耳蜗支受损引起的一组临床表现特殊的感音神经性聋。这组症候群其临床特征主要有 :①病史 :双耳听力下降 ,缓慢进展 ,病程一般数年 ,青少年或婴幼儿开始发病 ,可伴有耳鸣 ,少数以耳鸣为主 ,最大特点有辨音不清 ,尤其在嘈杂的环境中。一般无眩晕 ,亦无噪声接触史和耳毒性药物史 ,少数有家族史。②临床听力学特征 :听力损失程度不同 ,多为轻度到重度 ,少数为极重度 ,纯音听力图大多为低频下降型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图 ,表现为上升型 ,有的为平坦型或鞍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