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18例20耳8~14岁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儿童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发病与首诊之间病程较长,部分患儿有上感、流行性腮腺炎病史,可能和听力损失发生有关.儿童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治疗效果类似于成人患者,而全聋者疗效差.东菱克栓酶同样适于治疗儿童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且疗效和安全性较好,无明显的出血倾向和其它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是否存在耳蜗死区及其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均衡噪声阈值检测法检测82例(130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和25例(50耳)正常听力者是否存在耳蜗死区,并比较耳蜗死区与性别、年龄、耳别、听力损失程度以及病程的关系。结果 82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有41.46%(34/82)存在耳蜗死区,正常听力者中无耳蜗死区,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耳蜗死区的存在在性别、年龄和耳别之间无明显差异,而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病程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耳蜗死区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损失越重,病程越长,检出率越高。33.85%(44/130)受试耳存在耳蜗死区,其中高频区耳蜗存在死区者占23.08%(30/130),低频区耳蜗存在死区者占2.31%(3/130),高低频区同时存在耳蜗死区者占8.46%(11/130),高频耳蜗死区检出率远高于低频区。结论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存在耳蜗死区中,耳蜗死区的存在与听力损失程度及病程有关,听力损失程度越重、听力受损时间越长,存在耳蜗死区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放疗后突发感音神经性聋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突发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以利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15耳)鼻咽癌放疗后突发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突发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中男10例、女4例,左耳10耳、右耳5耳,平均发生时间为放疗后6.6年,突聋前多存在听力损失。250、500、1000、2000、4000 Hz的平均听阈(听力级):突聋耳为(78.5±24.7) dB,非突聋耳为(57.0±32.4) dB。突聋耳73.33% (11/15)为感音神经性聋,26.67%为混合性聋(4/15)。12例合并放疗后并发症,至少1例存在后循环障碍。治疗总有效率为26.67% (4/15),其中4例复发且再治疗无效。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发生突发感音神经性聋的程度较重,疗效较差,易复发。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放疗所致后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治疗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的最佳给药途径。方法将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210例(213耳)分为静脉组70例(71耳),给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鼓膜穿刺组70例(71耳),给予鼓室内注射甲强龙;耳后注射组70例(71耳),给予耳后乳突区骨皮质下注射甲强龙。结果静脉组、鼓膜穿刺组、耳后注射组三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9.58%、64.79%,35.21%、80.28%,64.79%、83.10%。三组痊愈率经统计学处理,静脉组与鼓膜穿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与耳后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鼓膜穿刺组与耳后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静脉组与鼓膜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与耳后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鼓膜穿刺组与耳后注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后乳突区骨皮质下注射甲强龙治疗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痊愈率高,总有效率稳定,疗效确切,方法简单,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5.
突发性聋(sudden deafness,SD),又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或暴聋,是指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临床表现以单侧耳听力瞬间或数小时内突然下降为主,可伴有耳鸣、眩晕、耳堵塞感、恶心、呕吐等〔1〕,是耳科常见急症之一。药物治疗是SD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但因仅对循环系统有作用,疗效不理想,现今临床常辅以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2〕。本文回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国Turner综合征患儿听力学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经我院内分泌科确诊为Turner综合征的18例女性患儿,对其进行耳科学检查及听力学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及声反射阈)。结果18例患儿最小年龄5.5岁,最大16岁,中位数12.50岁。听力正常9耳,占25.00%;传导性耳聋15耳,41.67%,感音神经性聋12耳,占33.33%,其中全频感音神经性聋2耳,中频"U"型感音神经性聋6耳,高频听力下降4耳。对单体型/等臂型与嵌顿型不同核型间就听力损失表型进行χ2检验,P=0.98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导PTA及4k Hz骨导阈值与年龄进行一元线性相关分析,r值分别为0.564及0.606,相应P值均为0.000<0.01,统计学上具有极其显著差异。结论 TS综合征患儿染色体核型与听力损失表型间无相关联系。骨导PTA及4k Hz骨导阈值与年龄变化线性相关,即随着年龄增长骨导PTA及4k Hz骨导阈值均升高。故随着年龄增长,TS患者相对出现感音神经性聋的风险加大,且听力损失程度增加,建议TS患者长期随访,定期检查听力,及时给予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突发性聋患者进行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 检查,探讨前庭功能与突聋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8例突发性聋患者进行前庭自旋转试验检查,从听力曲线类型、伴随症状、疗效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按听力曲线类型分组,VAT结果组间无统计学差异(α=0.05, χ2=3.6475,P=0.3021);按突聋有无伴随症状分组,VAT结果组间无统计学差异(α=0.05,χ2=0.3119, P=0.5765);按突聋疗效分组,VAT结果组间有统计学差异(α=0.05,χ2=8.4207,P=0.0381).结论 突聋患者听力曲线类型及伴随症状的产生与前庭功能无关,前庭功能检查结果对判定突聋疗效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聋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纳入年龄21~70岁,病程在1周内的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纯音测听全部频率听阈升高,0.5、1、2、4 kHz平均听阈≥81 dBHL)。采用统一治疗方案,前列地尔注射液+舒血宁+腺苷钴胺+激素和高压氧治疗。将不同治疗时间、不同频率听力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52例,其中男22例(42.31%),女30例(57.69%),连续用药1周、2周和3周总有效率分别为38.46%、57.69%、65.38%,组间听力改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48,P=0.018)。第2周和第3周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650,P=0.420)。第2周和第3周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865,P=0.451)。第2周和第3周总显效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44,P=0.1622)。治疗3周后各频率听力恢复情况比较,不同频率间痊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32),其中低频0.25 kHz痊愈率为46.16%,0.5 kHz痊愈率为34.61%,明显高于其它频率。不同频率间总显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243,P<0.001)。不同频率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008,P<0.001),其中0.25、0.5 kHz总有效率均为78.85%。经过3周治疗后,不伴有眩晕的极重度聋患者总有效率为77.78%,痊愈率为26.92%,伴有眩晕的极重聋患者总有效率为52%,痊愈率为1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11,P=0.051);但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05,P=0.0000)。结论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连续治疗3周可明显改善患者听力,且低频区听力恢复要好于高频区。不伴有眩晕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痊愈率要高于伴有眩晕的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患者。  相似文献   

9.
听神经病患者普通话单音节识别错误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患者单音节识别测试的错误模式,总结AN患者在言语识别障碍方面的特点,探讨单音节言语识别测试对于AN诊断的作用.方法 AN患者16例,共32耳;根据听力图曲线分为两个亚组:上升型听力组(15耳)和非上升型听力组(17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22例(共32耳)作为对照组.使用自行编制的言语测试材料在较高的测试强度下进行单侧单音节识别测试,记录每个测试耳的单音节识别得分和错误模式.错误模式分为8种:仅声母错、仅韵母错、仅声调错、声母错+韵母错、声母错+声调错、韵母错+声调错、声韵调全错、无反应.结果 AN患者单音节总体识别得分低于感音神经性聋患者(P<0.001).上升型听力的AN患者其单音节识别率、声母、韵母、声调识别率与对照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上升型听力的AN患者单音节识别率、声母、韵母、声调识别率均低于感音神经性聋患者(P值均<0.001).AN患者与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单音节识别错误模式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者涉及声调识别的错误所占比例较大.上升型听力AN患者单音节识别率和声母、韵母、声调识别率均高于非上升型听力AN患者(P值均<0.001).上升型听力AN患者与非上升型听力AN患者的单音节识别错误模式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者涉及声调和韵母的识别错误所占比例较大.结论 普通话四声识别能力差是AN患者区别于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一个重要特征.上升型听力AN患者与非上升型听力AN患者在单音节识别率、韵母和声调错误所占比例等方面存在特征性差异.心理物理测试对AN的诊断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伴有大前庭水管的突发性聋(附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伴耳蜗畸形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高分辨率CT对大前庭管的诊断。方法:报告1例18岁男性患者从2岁时开始患双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2001年1月和11月两耳先后出现突发性聋;颞骨轴位高分辨率CT扫描示双侧前庭水管扩大,不伴耳蜗畸形。此外并进行了文献复习。结果:不伴耳蜗畸形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可出现后天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并有突发性聋的危险。结论:对儿童时期发生的不明原因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或(和)突发性聋,应行高分辨率CT扫描,以了解是否存在不伴耳蜗畸形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突发性聋(突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分析24例突聋伴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125例突聋不伴BPPV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突聋伴BPPV和突聋不伴BPPV患者治疗后3个月听力恢复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1.67%和7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突聋伴BPPV患者听力的预后比突聋不伴BPPV患者更差,BPPV是突聋患者听力预后不良的一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影响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耳鸣严重程度及远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5月荆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6例单侧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随访半年临床资料。观察耳鸣严重程度及耳鸣疗效与性别、年龄、侧别、初始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初诊时间、耳聋疗效的关系。结果 耳鸣严重程度与不同性别、年龄、侧别、初始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耳聋疗效及耳鸣疗效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耳鸣疗效在不同性别、侧别、年龄、初始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在不同初诊时间及耳聋疗效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且初诊时间越早、耳聋疗效越好者,耳鸣疗效越好。结论 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耳鸣严重程度与耳聋预后及耳鸣预后无明显相关性,耳聋的改善是远期耳鸣缓解的重要预后因子,及时有效的治疗利于耳鸣的缓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双耳先后发病突发性聋(突聋)患者的临床特点,提出可能的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9例双耳先后发病(间隔时间>3 d)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患耳侧别、听阈曲线类型、听力损失程度、发病时间、双耳发病的间隔时间及治疗效果,总结其临床特点,并与同期收治的单侧突聋患者比较。结果 19例双耳先后发病的突聋患者中,先发耳听阈曲线为全聋型10例(52.6%)、平坦型8例(42.1%)、高频下降型1例(5.3%),听力下降以重度和极重度聋为主;后发耳听阈曲线为平坦型15例(78.9%)、全聋型3例(15.8%)、低频下降型1例(5.3%),听力下降以中度和重度聋为主。双耳先后发病组平均年龄高于单侧发病组,治疗后有效率低于单侧发病组(P<0.05)。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组出现对侧突聋的比例(56.5%,13/23)高于无慢性病史组(2.8%,6/214)(P<0.05)。结论先发耳听阈曲线为平坦型或全聋型者、听力损失程度为重度或极重度者,且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影响血流动力学的慢性疾病史的高龄单侧突聋患者,对侧耳再发突聋的可能性较大;降脂、降压、控制血糖等治疗可能有利于预防对侧耳再发突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儿童突发性聋的临床特征、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就诊的67例突发性聋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总体有效组(36例)及无效组(31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初诊听阈、是否伴发耳鸣、眩晕、病毒感染史、发病季节和听力曲线类型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儿童突聋患者中64.18%在春冬季发病,其就诊时听阈为(76.62±25.97)dB HL,耳鸣及眩晕伴发率分别为70.15%和61.19%,病毒感染率为19.40%,听力曲线中10.44%为低频下降型、2.99%为高频下降型、34.33%为平坦型及52.24%为全聋型。经治疗后,患者听阈为(60.41±31.52)dB HL,总体有效率为53.73%,其中痊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20.90%、16.42%和16.4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听阈越高及听力曲线为全聋型,预后越差(P<0.05);伴有病毒感染的非全聋型患者预后较好(P<0.05)。 结论 儿童突发性聋患者病毒感染率较高且大部分在春冬季发病,就诊时听力损失较重并常伴有耳鸣及眩晕,其听力曲线以平坦型及全聋型为主。就诊时听力损伤程度轻、伴有病毒感染的非全聋型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突发性聋的伴随症状对判断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伴或不伴眩晕与耳鸣对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217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突发性聋伴眩晕78例,治疗有效率为59.0%,不伴眩晕患者139例,治疗有效率为87.77%(P<0.05);伴耳鸣167例,有效率76.05%;不伴耳鸣50例,治疗有效率82.0%(P>0.05),结论突发性聋不伴眩晕者预后较好,它对判断预后很有意义,耳鸣的有无对判断无明显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儿童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0月确诊并治疗的23例(25耳)儿童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耳别、就诊时间、病毒感染史、就诊时言语频率气导纯音听阈及听阈曲线类型、是否伴有耳鸣、眩晕、耳闷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同期住院治疗的202例(219耳)成人突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本组儿童突聋患者占同期所有突聋患者的10.2%(23/225);儿童突聋患者就诊时平均听阈(87.7±16.1 dB HL)、全聋型比例(72.0%)、眩晕伴发率(52.2%)及病毒感染率(17.4%)均高于成人(分别为72.5±24.7 dB HL、44.7%、29.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儿童突聋患者与成人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2.0%、46.6%,痊愈率分别为4.0%、14.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组儿童突聋患者就诊时听力损失较重且常伴有耳鸣及眩晕,其听阈曲线以全聋型为主;疗效与成人突聋患者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镫骨肌反射阈存在的突聋患者的预后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82例镫骨肌反射阈存在的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SPSS 26.0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及统计分析,对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是否伴有耳鸣、眩晕、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听力曲线类型、听力损失程度、镫骨肌反射阈、镫骨肌反射阈与纯音听阈差值(A-T)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82例镫骨肌反射阈存在的突发性聋患者中,治愈101例,显效8例,有效54例,无效119例,总有效率57.8%。耳聋侧别(P=0.907)、伴随症状(P眩晕=0.686,P耳鸣=0.534)、基础疾病(P高血压=0.338, P糖尿病=0.262, P心脏病=0.780)、镫骨肌反射阈(P0.5 kHz=0.152, P1.0 kHz=0.701, P2.0 kHz=0.810)、镫骨肌反射阈与纯音听阈差值(P0.5 kHz A-T=0.413, P2 kHz A-T=0.092)在镫骨肌反射阈存在的突聋患者预后有效组和无效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年龄(P=0.022)、性别(P=0.001)、突聋就诊时间(P<0.001)、听力曲线类型(P=0.004)、听力损失程度(P=0.008)和1 kHz镫骨肌反射阈与听阈差值(P1 kHz A-T<0.001)是预后有效的影响因素。 结论 在镫骨肌反射阈存在的突聋患者中,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听力曲线类型、听力损失程度和1 kHz镫骨肌反射阈与听阈差值对耳聋预后有影响,镫骨肌反射阈值变化与突聋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可以通过1 kHz镫骨肌反射阈与听阈差值预估突聋患者疗效,提高患者治疗信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白细胞(WBC)及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与突发性聋发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突发性聋患者162例,按照入院血常规检查结果及是否应用抗生素治疗,分为WBC正常组78例(WBC≤10×109/L),给予常规治疗;高WBC常规治疗组42例(WBC>10×109/L),给予常规治疗;高WBC联合治疗组42例(WBC>10×109/L),给予常规治疗同时联合抗生素治疗。分别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纯音听阈,比较治疗前后WBC及CRP水平的变化。结果高WBC常规治疗组有效率85.7%,高WBC联合治疗组有效率83.3%,均高于白细胞正常组的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WBC常规治疗组与高WBC联合治疗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WBC常规治疗组和高WBC联合治疗组治疗后WBC和CRP含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治疗前后WBC和CRP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下降型突聋患者中WBC升高者比例较其他听阈曲线类型者高,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高频下降型和全频下降型患者。结论突聋的发病可能与炎症相关,但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是机体的应激系统或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白细胞升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于白细胞正常者,对白细胞升高的突聋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无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单侧突发性聋(简称突聋)与椎基底动脉影像学特征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4-2018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被诊断为单耳突聋,且临床检验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患者175例,分析其听力损失侧别及程度与椎动脉、基底动脉特点间的关系。 结果 椎动脉2=8.031,P=0.045)及基底动脉(χ2=5.091,P=0.034)狭窄/弯曲与听力损失侧别有关。听力损失预测因素的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左侧听力损失患者与右侧(OR=2.89,95%CI为1.77~2.77,P=0.036)及双侧椎动脉狭窄/迂曲(OR=4.43,95%CI为1.49~13.23,P=0.008)有关,无基底动脉狭窄/迂曲与右侧听力损失(OR=0.31,95%CI为0.11~0.90,P=0.030)相关,其他因素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右侧椎动脉狭窄/迂曲与左耳听力损失有关(OR=2.83,95%CI为1.05~7.67,P=0.040)。患者基底动脉狭窄/迂曲与否与听力损失程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χ2=3.339,P=0.068)。突聋患者听力损失的程度与椎动脉(χ2=3.897,P=0.273)及基底动脉(χ2=3.339,P=0.068)的影像学特征无关。 结论 在突聋患者中,听力损失的侧向性与椎基底动脉是否狭窄/迂曲有关,右侧椎动脉狭窄/迂曲与左耳听力损失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药物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将突发性耳聋患者依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70例)和对照组(年龄〈60岁,70例),7d一疗程,复查纯音测听结果,比较治疗前后听力改善情况。结果:老年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耳言语频率平均听阈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突聋患者发病时间(≤7d)治疗有效率为61.76%,老年组(发病时间〉7d)治疗有效率为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性突聋患者总有效率为49.9%;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在中度耳聋以下(听阈〈55dB)有效率52%,对照组有效率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中重度耳聋患者治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程对于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有重要的影响,尽早的改善末梢血管微循环障碍,可以明显的改善预后;老年突聋患者的预后比年轻患者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