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浙江省衢州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规范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79-2008)》进行传染病漏报和诊断符合率调查。结果 2013年1-6月衢州市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为2.85%,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诊断不符合情况也居高不下,梅毒、淋病和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符合率依次为84.56%、85.63%和71.74%。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影响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公共卫生科人员设置普遍不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结论 衢州市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问题,医院应加强培训和自查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技术指导,切实提高衢州市传染病网络报告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林燕  卢冉  李真晖  戚艳波  郭卉 《疾病监测》2019,34(2):147-150
目的分析评价云南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部分法定传染病诊断质量水平。方法抽取全省5个州(市)15个县(市/区)共36家医疗机构进行调查,按照现行最新的国家卫生诊断标准进行判定核实。结果调查了13种法定传染病共871例患者,病种诊断符合率为91.60%,病例分类符合率为83.50%,总病例诊断符合率为76.12%;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痢疾、伤寒/副伤寒4种疾病的诊断符合率较低,分别为46.15%、57.93%、59.68%和60.61%;随着医疗机构级别下降,总的病例诊断符合率明显降低,省、州(市)、县(市/区)、乡镇级医疗机构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67%、85.84%、73.72%和52.38%。结论云南省法定传染病的诊断符合率较低,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传染病诊断和报告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宝鸡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与死亡病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宝鸡市医疗机构传染病与死亡病例报告管理现状.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查39所医疗单位(其中县级以上医院15所、乡镇卫生院12所、村卫生室12所)进行法定传染病与死亡病例管理及报告质量调查.结果 传染病报告率县区级医疗机构高于乡镇级医疗机构(县区级报告率为98.12%,乡镇级报告率为83.72%);死亡病例报告率低,全市仅为60.10%;传染病诊断符合率较低[乙型肝炎(乙肝)诊断符合率为59.78%].结论 医疗机构部分传染病诊断准确性已成为影响传染病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各级医疗机构部分医生对乙肝诊断标准了解不全面,分类错误是导致乙肝诊断符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同时死亡病例报告和管理不规范,漏报严重,直接影响了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评价目前我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以下同)基层医疗机构的传染病诊断报告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AS 9.2统计软件对2012年度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所诊断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个案数据库进行分析处理。采用Excel软件制作统计图表,Arc GIS 9.3软件制作统计地图。结果 2012年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数为41 865家,占网络直报机构总数的62%,网络报告率为92%,西部地区网络报告率最低。当年基层医疗机构报告传染病745 407例,占全国报告总数的11%,无甲类和按甲类管理传染病诊断报告,主要诊断报告的病种为丙类传染病,占报告病例总数的63%。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医疗机构间无明显差异,均以报告丙类传染病为主。基层医疗机构报告病例的实验室诊断率为22%,低于县级以上医院;病例及时报告率达98%,高于县级以上医院,但涂(+)和菌(-)肺结核病例报告的及时率较低。结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庞大,但传染病的发现与诊断能力有限,病例的实验室诊断率偏低,但报告及时性较好。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对其传染病诊断报告专业技术的培训与指导,提升其常见传染病诊断与报告的能力与意识,尤其是在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李志芳  高斌  陈纬 《疾病监测》2011,26(7):562-564
目的 了解浙江省桐庐县辖区内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现况,为提高和规范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参照卫生部办公厅下发的《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方案》(2009年版)内容,对2010年桐庐县各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进行调查和分析。 结果 2010年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为5.57%,报告及时率为100%,报卡填写完整率为90.96%,卡网一致率为92.66%,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平均诊断符合率为88.16%,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知晓率为82.19%。除卡网一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县级医院漏报情况、卡片填写完整性、诊断符合率和疫情报告知识知晓率好于乡镇卫生院。 结论 桐庐县医疗机构在传染病漏报、填卡完整性、诊断符合率及疫情报告知识知晓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尤其是乡镇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6.
林丹  山若青  陈晟  周祖木 《疾病监测》2008,23(9):536-538
目的 了解2006年浙江省温州地区医疗机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例报告现状以及报告质量情况。方法 定量调查和定性访谈相结合开展调查。利用2005年不同县(市、区)乙肝报告发病率高、中、低3个层次,选取3个县(市、区)内18家医疗单位,按国家诊断标准对报告的乙肝病例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核实。选取18家医疗单位内从事传染病诊治的临床医生1名接受有关乙肝病例诊断分类、报告等问题的访谈。结果 调查共抽取1017例乙肝病例进行核实,其中符合乙肝病例诊断的有598例,符合率为58.80%;乙肝诊断符合率以县(市、区)级医院最高,省级医院次之,乡镇卫生院最低。导致不符合诊断标准的最主要原因是乙肝病原携带者判定为乙肝病例,占81.38%。结论 受访的临床医生对乙肝病例诊断分类、报告等知识的掌握不理想。乙肝诊断符合率过低,尤其在乡镇卫生院,加强开展医疗机构临床医生传染病诊疗水平及报告培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2008年陕西省宝鸡市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实行网络直报后陕西省宝鸡市2008年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状况与网络运行情况,探讨影响该市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主要原因,影响报告与审核及时性的原因,从而提高该市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取宝鸡市2008年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卡,从系统中导出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宝鸡市传染病报告单位以综合医院为主,占76.29%;各级医疗机构直报率为89.05%,其中综合医院直报率达89.87%,乡镇卫生院直报率达96.75%;2008年传染病报告及时率为99.71%,较2007年上升了3.20%,审核及时率为99.84%,较2007年上升了1.06%。2008年重复报告1张,误报4次,无未审核卡片,无零、缺报。结论报告、审核及时性和重复报告卡片是影响宝鸡市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最主要的原因;各县(区)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参差不齐;网络直报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8.
2007年陕西省宝鸡市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小英 《疾病监测》2008,23(10):654-656
目的 评价实行网络直报后陕西省宝鸡市2007年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信息质量状况与网络运行情况,探讨影响该市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主要原因,影响报告与审核及时性的原因,从而提高宝鸡市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取宝鸡市2007年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卡,从系统中导出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宝鸡市传染病报告单位以综合医院为主,占75.38%;各级医疗机构直报率为81.02%,其中综合医院直报率达80.72%,乡镇卫生院直报率达85.62%;全年无未审核卡片、无零、缺报,无重复报告卡片,无误报卡片;全年传染病报告及时率为96.62%,较2006年上升了4.49%,审核及时率为98.79%,较2006年上升了1.51%。结论 报告及时性是影响宝鸡市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最主要的原因;各县(区)传染病报告卡审核质量参差不齐;网络直报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9.
黎舒  陈秋兰  殷文武  李昱  牟笛  李中杰 《疾病监测》2019,34(12):1053-1057
目的掌握我国布鲁氏菌病(布病)诊断现状,为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布病诊断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个案数据库中提取2013 — 2018年布病相关数据,通过南北方地区、不同医疗卫生机构的发病–诊断间隔和实验室确诊率分析诊断现状。结果2013 — 2018年全国累计网络直报布病个案报告卡282 264张,北方报告病例数占全国的95.09%;由医院、疾控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报告的病例分别占50.33%、39.11%和7.73%。 医院报告病例比例逐渐升高,从2013年的35.94%上升到2018年的62.48%。 全国发病–诊断间隔中位数为14 d,6.95%的报告病例的发病–诊断间隔超过90 d,即未在急性期确诊。 从发病–诊断间隔中位数而言,南方小于北方(11 d vs. 14 d),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小于疾控机构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9 d、11 d vs. 20 d、25 d)。 全国实验室确诊率为91.61%(北方92.00%、南方84.37%),北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验室确诊率仅为88.76%、87.51%。 全国异地就诊率为47.99%(北方46.95%、南方68.07%)。结论2013 — 2018年北方地区布病疫情较重,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确诊能力仍有不足并存在诊断延误情况,建议重点加强北方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布病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提高诊疗可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滕州市网络直报传染病报告质量和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35所医疗机构2004年度登记报告的法定传染病进行调查,数据处理采用流行病学统计分析方法。结果网络直报传染病病例报告完整率87.20%,报告及时率70.70%,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17.50%。结论法定传染病经网络直报后,病例报告完整率、及时率均较以往有明显的提高,但各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管理不均衡,部分医院临床医生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意识、报告自觉性不强,应增强其法律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做好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2004年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估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李琳  单爱兰  高璐  陈静  吕杰  刘辉  何海艳 《疾病监测》2005,20(11):587-590
目的对天津市2004年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质量评估,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管理,提高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全市18个区、县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漏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各级医疗机构对疫情报告管理制度的落实程度存在差异。门诊和住院部共查出乙、丙类传染病1034例,漏报270例,总漏报率26.1%。漏报率最高的是其他感染性腹泻,为60.3%。结论医疗机构应将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建议加强《传染病防治法》,强化法制观念,提高传染病诊断技能和报告意识,以减少传染病漏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白银市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状况,探讨直报信息质量网上评价方法,有效指导基层单位工作.方法 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白银市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库资料,以《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范为依据,按医疗机构、疾控机构不同职责,统一评价方法与标准,采用SPSS软件对直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全市网络直报覆盖率70.27%;医疗机构零缺报率3.03%,网络信息重复报告率7.67%;传染病诊断到直报7.05d,比2004年缩短5.35d,报告及时率63.27%;报告到审核5.38 h,审核率100.00%,审核及时率95.47%;报告到重卡删除51.19d,及时查重率22.24%.结论 网络直报模式的建立提高了传染病报告的时效性,但是,报告及时率低、重报率高等问题仍然突出,应进一步探讨直报信息质量网上评价方法,针对不同问题,有效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郝福华  张志琴 《疾病监测》2007,22(11):773-775
目的 分析影响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质量的因素.方法 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太原市2006年1~12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将报告卡导出为Excel格式,对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及不同报告方式报告的传染病卡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太原市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主要存在报告时间长、报告卡填写不完整、县(区)疾病控制机构审核不够及时等问题.影响报告质量的报告病种主要是乙肝、肺结核、细菌性痢疾.公休日影响报告的及时审核.结论 应尽快减少传染病报告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2006年福建省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评价各级政府公共卫生绩效评估考核提供有代表性、客观的传染病漏报率情况.方法 由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调查人员按福建省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对随机抽查的医疗机构进行调查.结果 2006年福建省被抽查医疗机构报告传染病3114例,漏报366例,传染病总漏报率为11.8%,比2005年(5.2%)明显上升.省级医疗机构漏报率最低为2.5%;其次县(区)级为10.6%.乡镇级最高为16.6%.医疗机构平均门诊登记率为74.5%.结论 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高于2005年.门诊登记率较低,医疗机构要建立门诊登记制度,做好门诊登记工作.  相似文献   

15.
孙梅英  陈薇  高枫  靳妍 《疾病监测》2005,20(9):489-492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传染病报告年发病率为331.96/10万,死亡率为0.28/10万,病死率为0.08%。重点传染病主要为病毒性肝炎:年发病率为117.89/10万,占发病总数的35.51%。细菌性痢疾:年发病率为77.07/10万,占发病总数的23.22%;性传播疾病:年发病率为36.19/10万,占发病总数的10.90%。结论加强疫情报告和管理,减少漏报、误报,是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控制传染病疫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2004-2006年北京市朝阳区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朋  郭炳红 《疾病监测》2007,22(8):565-567
目的 准确掌握传染病的发生情况,了解朝阳区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现状,为各级卫生部门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方法 调查2004-2006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从报告数量、报告单位构成、重复报告、报告及时性、就诊及时性、报告准确性对报告质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随着传染病报告数量的增加,病例重复报告数量逐年增加,2004-2006分别报告1457、1669、2732例;2005年重复报告率(5.7%)较2004(7.9%)和2006年(8.4%)低;2006年报告及时性最好,2004年次之,2005年最差;2006年报告准确性最好,2005年次之,2004年最差.结论 一些慢性传染病,尤其是乙型肝炎和结核病病例的报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染病报告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和报告系统的敏感性,提示完善和健全慢性传染病的管理,加强对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的管理有利于更有效的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7-2008年辽宁省营口市突发急性传染病早期预警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恩涛  王琳  李桂香  杨园园  王颖  刘亮 《疾病监测》2009,24(10):799-802
目的分析2007-2008年辽宁省营口市传染病疫情监测体系用于突发急性传染病早期预警的能力。方法分析《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营口市常见急性传染病病例的发病日期、诊断时间、报告卡生成时间、报告单位等疫情监测信息,统计就诊率、信息获得率、乡镇(社区)级医疗单位疫情报告率、高发人群特征分析等。结果2007年营口市常见5种急性传染病患者发病后第1天就诊率为3.85%~24.57%,及时就诊率低;当天获得信息比率为3.85%~19.47%,信息获得率低;基层医疗单位疫情报告率低,营口市乡镇(社区)级医院疫情报告仅占0.74%(13/1768);学校和幼儿园是急性传染病高发人群聚集地。结论目前传染病疫情监测体系不足以获得突发急性传染病早期预警信息。开展对幼儿园、学校因病缺课症状监测及加强乡镇(社区)级医院疫情报告可能弥补营口市目前传染病监测信息来源迟缓、未就诊漏报及基层医院就诊漏报问题,提高营口市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早期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综合评价江西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多阶段抽样收集2017—2021年江西省医疗卫生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应用TOPSIS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2017—2021年江西省法定传染病报告率98.28%,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报告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三级、二级、一级和未分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综合质量也依次下降;2017—2021年江西省传染病报告综合质量前3位的地市分别为鹰潭市、景德镇市和萍乡市;建立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综合质量优于未建立的,有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的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综合质量优于没有的。  结论  江西省2017—2021年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总体较好,但仍存在漏报,报告不及时,填报不完整、不准确等现象,医疗机构HIS的建立和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的健全能有效提高传染病报告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19.
钟初雷 《疾病监测》2008,23(6):331-333
目的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控制传染病漏报。方法在医院信息系统基础上开发疫情报告与漏报自动监控软件,采集疫情相关的门诊诊断、检验结果、检验科报卡信息进行计算机校核发现漏报。结果通过门诊诊断、检验科报卡、传染病相关检验阳性结果与传染病报卡病例的自动核对筛查,达到发现并控制传染病漏报。结论传染病漏报自动监控信息系统能有效控制医院传染病漏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