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窦综合征以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为基本类型.初期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伴各种心律失常,严重的可发生心、脑、肾等供血不足症状,甚至发生阿-斯综合征和猝死.笔者2000-2008年运用参附汤加减治疗病窦综合征5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仇军 《北京中医药》2012,31(12):921-922
目的 观察中药炙甘草汤加减方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随机分为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组43例与阿托品对照组43例,2组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将临床症状、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作观察指标.结果 2种药物对窦性心动过缓均有疗效,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5%,阿托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5.81%,中药炙甘草汤加减方法在提高心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不良反应较轻.结论 中药炙甘草汤加减方治疗非器质性窦性心动过缓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窦性心动过缓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目前西医治疗此心律失常尚缺乏理想的药物,且不良反应大,不宜长期服用.为了探讨中医药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笔者2009-03~2011-03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窦性心动过缓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人参、麦冬、五味子、桑寄生等)对窦性心动过缓疗效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40例动态心电图长期、反复检查均为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前后交叉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原发疾病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参松养心胶囊,对照组口服安慰剂,4周后均停止口服药物2周,再交叉口服安慰剂和参松养心胶囊4周.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前后的症状、心率及心律变异性.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窦性心动过缓症状改善、心率升高,而且SDNN、SDANN、SDANNindex、RMSSD、PNN50及HF值降低,LF及LF/HF值升高,较治疗前或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可能存在交感、迷走神经平衡破坏,参松养心胶囊可以通过抑制迷走神经张力和相对提高交感神经张力来恢复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提高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心率并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使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4周,观察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肝肾功变化.结果:治疗后症状缓解,动态心电图显示平均心率、最慢心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缓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正缓慢性心律失常是指以心率减慢为特征,可伴有血液动力学障碍的一类心血管疾病[1],多见于窦性心动过缓、窦性静止、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气促、乏力、头晕头昏,心动过缓严重者可出现黑朦、意识障碍、昏厥,甚至出现Adams-Stokes综合征导致猝死[2]。现代医学目前对于此类疾病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阿托品、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来暂时提高心率,但远期疗效不佳,且毒副作用多,易发生新的快速性心律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疗效分析.方法 收治窦性心动过缓患者70例,自拟温心复脉汤治疗2月.结果 显效37例,占52.85%;有效31例,占44.28%;无效2例,占2.85%;总有效率为97.15%.结论 中医中药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疗效确切,而且安全可靠、服药方便.  相似文献   

8.
笔者自2000年起采用单灸膻中穴治疗心动过缓,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3例来源于我院就诊患者,男47例,女16例;年龄33~67岁,平均(46.0±3.7)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12.89±3.46)个月;窦性心动过缓伴间歇性Ⅰ度房室传导阻滞32例,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早18例,窦性心动过缓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3例.  相似文献   

9.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生脉散治疗病窦征2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窦征即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下简称病窦),初期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伴各种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出现心脑肾缺血症状,甚则猝死.近年来我们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生脉散治疗本病24例,收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连温胆汤治疗复杂性缓慢性心律失常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以心率缓慢为特征,临床上常见有心悸心慌、胸闷胸痛、头晕眼花、体倦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晕厥、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在临床上,缓慢性心律失常还常伴有频发早搏,致使这些复杂性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在药物治疗上更加困难重重.笔者近年来不再拘泥于大温大补的中医治法,应用黄连温胆汤治疗复杂性的缓慢性心律失常2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窦性心动过缓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丽霞 《光明中医》2009,24(7):1401-1403
窦性心动过缓是临床心律失常中常见病症之一,临床常出现心悸,轻者可无特殊症状,重者常伴有头晕乏力,甚至昏厥等症状.现代医学认为对于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通常无需治疗.如因心率过慢,出现心排血量不足症状,可应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甚至可考虑心脏起搏治疗.本文就中医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分型以及治疗等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王立茹 《陕西中医》2012,33(2):141-142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类中药配伍组方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参芪复脉汤(党参、黄芪、丹参、川芎)治疗80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结果:总有效率90.0%。结论:参芪复脉汤能调节机体整体功能,提高心率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在治疗颅脑创伤致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将75例颅脑创伤致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生脉注射液治疗组)及对照组(阿托品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脉搏、 瞳孔、神志、呼吸、血压及一般情况;结果 :1、治疗组在纠正窦性心动过缓的治疗效果予对照组无明显差异,2、治疗组对瞳孔干扰较对照组小,3、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头痛、烦躁、口干、视物模糊的临床症状,治疗组仅少数出现口干,而无其余症状;结论:生脉注射液能纠正颅脑创伤致心动过缓,且副作用较少,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中药宁心宝与西药心先安结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60岁以上各种病因所致窦性心动过缓住院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宁心宝,而对照组口服舒氟美,2组均应用心先安注射液静脉输注,每天1次,连续2周,观察2组的临床症状、体表12导联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①临床症状改善情况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体表12导联心电图改善情况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24 h动态心电图总心搏次数治疗组治疗后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④生活质量定量指标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⑤生活质量定性观察,治疗组在体力健康、精神健康、总体功能改善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中药宁心宝与西药心先安联合治疗老年人窦性心动过缓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窦性心动过缓合并室性早搏常见于老年患者,所以多采用慢心律及中药治疗,效果不佳,我们对25例窦性心动过缓合并室性早搏的患者应用慢心律加辛伐他汀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心动过缓患者采用中成药参麦注射液配合常规西药予以治疗。结果显效21例,有效29例,无效6例,总效率89.27%。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介思 《山西中医》2010,26(11):56-56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sinus syndrome,SSS)简称病窦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的器质性病变导致窦房结冲动形成障碍,或窦房结至心房冲动传导障碍所致的多种心律失常和多种症状的综合征。主要以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为主,也可出现心动过缓一心动过速综合征,严重者可发生阿一斯综合征或猝死。  相似文献   

18.
补骨脂治疗心动过缓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动过缓为临床常见症状,其原因较多.笔者采用中医辨证,重用中药补骨脂治疗心动过缓取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观察治疗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38岁,平均52岁.临床症状:本组均以心悸、胸闷、周身乏力而来诊.查: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缓.心率均<60次/分钟;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伴间歇性Ⅰ度房室传导沮滞3例;窦性心动过缓Ⅰ度房室传滞4例;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早2例;窦性心动过缓伴完全性、不完全患右束支传导阻滞各1例.  相似文献   

19.
益气温阳活血法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军 《山西中医》2011,27(11):13-14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法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服用益气温阳活血中药,对照组给予心宝丸治疗。服药4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心动过缓疗效评分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活血温阳法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心动过缓患者采用常规西药配合中药注射剂及中药汤剂予以治疗。结果:显效18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效率89.58%。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