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皮肤科门诊和疼痛临床较常见的疾病,带状疱疹发病率为人群1.4‰~4.8‰之间。约有10%带状疱疹患者可并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而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为最高,可达50%~75%。带状疱疹急性期约80%以上患者伴有疼痛,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异常性疼痛和痛觉超敏的治疗更加困难。我院应用长波紫外线(UVA)照射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带状疱疹发病率的增加,遗留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也较以往增多。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顽固难治,持续时间长,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我院采用无水酒精神经阻滞疗法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治疗方法(C组)和传统治疗方法联合臭氧治疗(O组),1年后进行随访,记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例数。结果治疗7 d后,O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发现C组患者有16例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O组患者只有4例发生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O组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治疗带状疱疹的基础上联合臭氧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地减轻带状疱疹神经痛,还可以大大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认为带状疱疹的皮疹消退以后,其局部皮肤仍有疼痛不适,且持续1个月以上者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据报导,带状疱疹发病率为人群的1.4‰~4.8‰之间,约有20%的患者遗留有神经痛。带状疱疹患者发展成PHN(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比例是随着患者的年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疼痛顽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以促进神经损伤修复和功能调整为主要方向,治疗方法多样,疗效也有很大差异。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取得的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概述、临床表现、疼痛评估工具和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更有效地帮助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躯干部位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皮肤温度觉阈值的变化与差异,推测其感觉功能改变及疼痛的病理机制.方法:应用NA-Ⅱ温度觉定量分析仪测定躯干部位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及对照组相应皮肤的温度觉阈值.结果: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较带状疱疹患者皮肤的冷觉、热觉、热痛觉阈值均升高,其中冷觉阈值升高最为明显.带状疱疹患者冷觉与热觉阈值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冷觉与热觉阈值之间呈负相关.结论:病变发展过程中,Aδ,C类神经纤维损伤程度有所加重,并以传导冷觉的Aδ神经纤维受损更为严重,表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对冷觉、热觉和热痛觉耐受性高于带状疱疹患者,而且对温度觉或痛觉的辨别度减低.  相似文献   

8.
杜佳繁 《大医生》2022,(8):42-44
目的 分析背根神经节射频治疗不同病程阶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药物干预,观察组采用背根神经节射频治疗进行干预,统计患者不同病程的疼痛评分情况、睡眠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9.
浮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袁佳 《中国康复》2005,20(1):49-49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对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70例,均应用浮针疗法 治疗,疗效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结果:70例患者总有效率88.6%,病程≤3个月的患者显效率明显优于病程>3 个月的患者(P<0.01)。结论:带状疱疹急性期应用浮针疗法不仅镇痛效果好,且可有效预防神经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循征医学的方法,获取应用物理疗法防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信息。对20例带状疱疹和1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紫外线照射和高压电子仪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和90%,治愈率分别为30%和55%,避免了长期大量应用药物所造成的毒副作用和潜在危险。尽管观察病例有限,但也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康复治疗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周静 《新医学》2007,38(9):609-610
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用于治疗带状疱疹曾一度引起争议.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显示早期应用小剂量激素辅助治疗,能减轻带状疱疹的炎症和神经痛,并能预防发生后遗神经痛.该文就激素辅助治疗带状疱疹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原则作一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冷射频治疗头面部难治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估水冷射频治疗头面部难治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11例头面部难治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经传统射频治疗后效果欠佳患者行水冷射频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天、7天、14天、1个月和6个月时疼痛数字评分(NR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NRS显著下降(P<0.01),术后出现治疗局部软组织肿胀,1~2周内缓解.结论:水冷射频治疗头面部难治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13.
从当前国内外学者认可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定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评估工具的内容、优缺点和应用情况进行总结,以期为编制专业化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评估工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 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并与西药治疗进行对比,观察4周为1个疗程。结果 两组病例在痊愈率、显效率、疼痛消失时间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采用穴位刺络配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80例,同时与常规治疗组7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刺络拔罐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其疗程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P<0.01),疼痛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采用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症状,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6.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可发于各年龄层群体,以老年人最为多见的带状疱疹后遗症,其对患者日常作息与行动都构成了严重影响。目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方式多样。射频热凝技术得到了临床一致认可。本文总结了近三年以来射频热凝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研究成果,以期指导临床选用最为合理的医治手段。  相似文献   

17.
带状疱疹(Herpes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有明显神经痛。治疗原则为止痛,消炎,抗病毒,防止局部感染。具体方法多种多样,效果也不一样,但治疗不佳会增加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本研究在抗病毒的基础上,采用神经阻滞联合神经妥乐平对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作一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联合微波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进行15d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联合微波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技术联合微波治疗可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对可能引起带状疱疹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收集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共101例住院带状疱疹患者信息,定义PHN为出疹90天后仍有疼痛。将年龄、性别、早期治疗、疼痛程度、疱疹面积、高血压、糖尿病、免疫疾病等列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向前逐步法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结果:研究数据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风险因素中年龄(P<0.0001,OR=1.125,95%CL1.062~1.191)、疼痛程度(P=0.0003,OR=5.598,95%CL)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危险因素;疱疹位置(P=0.0069,OR=0.131,95%CL 0.030~0.573)、早期抗病毒治疗(P=0.0059,OR=0.019,95%CL 0.001~0.321)、抗病理神经痛治疗(P=0.0190,OR=0.136,95%CL 0.026~0.720)为有利因素。结论:重视高年龄、头面部带状疱疹的患者,早期进行抗病毒、抗病理神经痛治疗能有效预防疱疹后神经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发作期及后遗症期神经痛的有效性。方法治疗带状疱疹,采用发作期中药内服外敷,配合刺络疗法,后遗症期中药内服、刺络治疗,兼以饮食调理。结果 72例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100%,临床疗效显著。结论针药结合可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发作期及后遗症期神经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