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三种治疗方法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后路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 (MED组 )、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 (Love组 )及胶原酶化学溶盘术 (CCNL组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 :采用统一的病例选择和疗效评定标准 ,对 2 37例患者 (其中MED组 87例 ,Love组 6 5例 ,CCNL组 85例 )进行分析 ,比较三组术后近、中期日本骨科协会 (JOA) 2 9分法评分及优良率 ,同时比较MED组和Love组病人围手术期有关情况。结果 :(1)MED组术后近、中期JOA评分及优良率高于Love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2 )CCNL组近、中期JOA评分及优良率均低于MED和Love组 ,差异显著 (P <0 .0 0 1) ;(3)术后中期与近期JOA评分比较 ,MED组和Love组有所提高 (P <0 .0 0 1) ,而CCNL组则略有下降 (P >0 .0 5 ) ;(4 )MED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卧床时间等方面均优于Love组 (P <0 .0 0 1)。结论 :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三种方法中 ,MED手术较Love法创伤更小 ,恢复更快 ,较CCNL术疗效更好。但CCNL术也有方法简单方便 ,基本无创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高能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能体外冲击波对慢性足底筋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4-12/2005-12在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疼痛科门诊就诊的足底筋膜炎患者167例,均自愿参加观察。按奇偶序列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4例,对照组83例。①治疗组采用HKSW-O冲击波治疗机进行标准治疗,工作电压7~10V,冲击波频率60次/min,治疗时间15min。②对照组除机器探头未与治疗部位充分有效接触外,定位及治疗参数设置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治疗3次,间隔5d治疗1次。①治疗前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简式McGill疼痛问卷测评:包括感觉类评分(0~33分)、情感类评分(0~12分)、疼痛总分(0~45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0~10分)及现有疼痛强度评分(0~5分),以上各项分值越高,表示疼痛强度越大。②治疗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显效为疼痛明显减轻;好转为疼痛略减轻;无效为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变或加重。③患者治疗后第3天复诊时进行副作用观察,包括皮肤发红、疼痛、肿胀及其他(如恶心、眩晕、异感等)。结果:167例足底筋膜炎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比较: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感觉类、情感类、疼痛总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及现有疼痛强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2.639~3.416,P<0.01)。除现有疼痛强度评分外,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感觉类、情感类、疼痛总分及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467~3.487,P<0.01)。②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2.33,P<0.01)。③治疗后第3天复诊时治疗组患者的副作用发生情况:治疗组患者有少部分病例会出现皮肤发红和局部疼痛,而肿胀和其他副作用几乎不出现。结论:高能体外冲击波对慢性足底筋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具有安全、有效、简易和快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和可能机理,为不宜行硬脊膜外腔神经阻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二组,Ⅰ组为电针组,以腰段督脉穴针刺+HANS进行治疗,Ⅱ组为硬外组,以腰段硬脊膜外腔神经阻滞进行治疗.结果:Ⅰ组肿瘤坏死因子-a(TNF-a)明显降低(P<0.05),但与Ⅱ组降低相似(P>0.05).两组VAS评分及临床疗效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电刺激可显著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并取得与硬外阻滞相似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穿刺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原酶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穿刺方法。方法:采用盘外法,分别使用椎板外切迹穿刺法、小关节内侧缘穿刺法、直入硬膜外腔穿刺法及双椎盘穿刺法,共治疗184例。结果:四组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对四种穿刺法的指征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背景:研究认为骨髓基质细胞在损伤、缺血的脑脊髓组织中定向神经分化与损伤局部的微环境变化有关,特别是神经营养因子的诱导作用。课题组前期实验已证实,针刺可以通过增加各种细胞因子及营养因子的表达,促进神经的再生及修复。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3/2006-07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实验室完成。 材料:健康纯系SD大鼠80只,取8只用于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剩余72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细胞移植组、电针组、联合组,18只/组。KWD-808II型脉冲电针仪由江苏武进第三无线电厂生产。 方法:取体外分离培养的第3代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前72 h行BrdU标记,调整细胞浓度为1×1011 L-1备用。4组大鼠均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细胞移植组将骨髓基质细胞悬液缓慢注入到脊髓损伤临近区域的灰白质交界处,总细胞数6×105个;空白对照组同法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电针组于造模成功后24 h采用脉冲电针仪进行夹脊电针治疗,在距损伤处上下端两个椎体的棘突间隙旁开距中线3.0~4.0 mm处取穴,针刺20 min,1次/d;联合组行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夹脊电针治疗。 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 3,7,14 d,应用联合行为评分评估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改善状况;免疫双标法检测BrdU标记的骨髓基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烯醇化酶的表达。 结果:损伤后3,7,14 d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电针组、联合组联合行为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5,0.05,0.01);联合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细胞移植组、电针组(P < 0.05);而细胞移植组、电针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移植组、电针组损伤区脊髓结构相对较完整,联合组脊髓结构更加完整,骨髓基质细胞移植的组织内可见 BrdU标记细胞在损伤区及其周边区明显聚集并存活;移植后14 d细胞移植组神经元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率分别分7.2%和1.5%,联合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7.9%和2.1%。 结论: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后可在宿主体内存活,电针可以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的分化,电针与骨髓基质细胞移植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及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术中脊髓造影辅助经皮椎板间孔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确诊为L5/S1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0例.A组在脊髓造影辅助下行经皮椎板间孔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B组不实施脊髓造影操作,其它方法同A组.记录两组穿刺到目标椎间盘所需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中神经根刺激症状和神经根、硬膜囊损伤发生率,脊髓造影相关的并发症.两组病例均随访6~12个月.采用疼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的MacNab分级标准为疗效观察指标.结果:A组穿刺到目标椎间盘时间为9.67±1.45min,B组14.40±2.35min(P<0.01);A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19/20例),B组60%(12/20例)(P<0.05);A组穿刺过程中神经根刺激症状发生率15%(3/20例),B组55%(11/20例)(P<0.05);A组无神经根和硬膜囊损伤发生,B组神经根和硬膜囊损伤各1例.按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A组优良率85%,B组优良率8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A组中未见和脊髓造影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脊髓造影辅助经皮椎板间孔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点是减少目标椎间盘的穿刺时间,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原发性脑功能异常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偏头痛的发病率男性约占6%,女性约占15%~17%.长期用药后疗效下降以及随后的严重副作用,是内科药物治疗的主要问题.国外采用神经电刺激术为偏头痛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我科于2009年10月应用枕神经电刺激方法治疗了一例顽固性偏头痛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IDDS)永久植入术治疗顽固性疼痛病人18例,其中晚期癌痛病人13例,非癌痛病人5例.首先行筛选试验,随后行IDDS永久植入术.癌痛病人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QLQ-C30生活质量评分(QLQ-C30)法,非癌痛病人采用VAS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记录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癌痛病人随访至死亡,非癌痛病人均获得随访至今.术后所有病人经短期鞘内给药量调整后,VAS评分降低,癌痛病人QLQ-C30评分升高.部分病人出现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皮肤瘙痒、镇静过度等,约1周均明显缓解,无持续残留症状.术中拔除穿刺针时误割断鞘内导管1例;导管与泵的金属接口过度磨擦至导管破裂,出现渗液1例;术后出现低颅压2例,脑脊液渗漏1例,右小腿后外侧持续性神经病理性疼痛1例,无伤口感染、裂开、愈合不良,无导管渗漏、破裂、异位、折叠、被结扎或肉芽肿形成,无泵翻转、位置异常等,设备本身无故障出现.
Abstract:
From November 2003 to May 2010, intrathecal drug delivery system (IDDS) was implanted in 18 patients with chronic intractable pain. Analgesia was provided with morphine. Thirteen patients suffered from late stage cancer and 5 from diseases other than cancer. VAS score was used to measure intensity of pain in all 18patients. QLQ-C30 score was used to evaluate quality of life in cancer patients.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62 months in 5 non-cancer patients. All 13 cancer patients died at 57 days-10 months after operation. VA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QLQ-C30 scores increased by intrathecal administration of morphine. Side effects developed in all patients to some extent including nausea, vomiting, constipation, urinary retention, pruritus and over-sedation and vanished in a week. Intrathecal catheter was cut while being pulled out of the needle in 1 patient. Two patients developed low intracranial pressure after operation.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occurred in 1 patient. One patient developed neuropathic pain in the posterolateral side of right leg.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口服格列美脲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观察伏格列波糖与格列美脲联用、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联用及三药联用对控制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疗效。方法将口服格列美脲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伏格列波糖+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联用纽及三药联用组(在单纯格列美脲基础上加用伏格列波糖和二甲双胍);伏格列波糖0.2mg、3次/d,二甲双胍500mg、3次/d,格列美脲2mg、1次/d。评价治疗第0、4、8和12周FPG、2hPG、FINS、HOMA-IR、HOMA-β。结果三组治疗后的FPG、2hPG显著低于单纯格列美脲治疗时的血糖(第0周血糖),且HOMA-β显著高于单纯格列美脲治疗时(P〈0.05);伏格列波糖+格列美脲组治疗前后HOMA-IR无显著差异(P〈0.05),伏格列波糖+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组、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组治疗后(第12周)HOMA-IR低于伏格列波糖+格列关脲组,且HOMA-β高于伏格列波糖+格列美脲组(P〈0.05);伏格列波糖+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组(第12周)HOMA-IR低于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组,且HOMA-B高于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组(P〈0.05)。结论伏格列波糖、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联用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深部冷冻治疗腰痛的效果。方法借助腰椎X线平片定位,对200例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实施冷冻L2脊神经后外侧支,并对部分患者进行随访半年。结果随机选30例借助腰椎X线平片定位,穿刺准确率为96%。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冷冻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进行评分,冷冻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冷冻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优116例,良65例,可17例,差2例,总有效率达如90.5%。结论深部冷冻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好、持久、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