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豚鱼中毒在沿海一带发生较多,随着市场水产流通渠道增多,管理工作难度增大,引起中毒死亡屡见不鲜。现将近十年来发生在浙江省三门县的八起河豚鱼中毒事件作如下分析: 一、材料和方法 1.本材料来自三门县卫生防疫站每年度食物中毒调查报告、食物中毒个案调查表、食物中毒年度总结及行政处罚档案资料。 2.对河豚鱼中毒资料经整理统计后,作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分析。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1990—1997年河豚鱼中毒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沿海、沿江地区开发利用河豚鱼的研究工作在逐步深人.对河豚鱼及其毒素的作用机理已基本明确,但河豚鱼中毒事故屡有发生。为掌握河豚鱼中毒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便于研究和指导预防河豚鱼中毒工作,对我省1990—1997年食物中毒统计报表和食物中毒实地调查报告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1资料分析11河豚鱼中毒基本情况全省8年中共发生河豚鱼中毒32起,中毒150人,死亡46人,平均每起中毒5人.病死率为30.6%,与江苏省同期食物中毒总数相比,河豚鱼中毒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所占构成比分别是47%、08%、484%。1.2河豚鱼中毒…  相似文献   

3.
舟山市是一个以渔业、旅游为主 ,农业为副的海岛城市 ,海产品种类多、产量高 ,多年来 ,因食用河豚鱼引起的中毒事件屡有发生。为了解河豚鱼中毒的发生情况 ,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 ,对舟山市 1985~ 2 0 0 0年发生的 19起河豚鱼中毒资料进行分析。1 资料来源19起河豚鱼中毒资料来自 1985~ 2 0 0 0年舟山市食物中毒报表、登记表及河豚鱼中毒的调查报告、病人的病历。2 结果2 .1 各年中毒情况  1985~ 2 0 0 0年舟山市合计发生食物中毒 14 3起 ,2 336人中毒 ,死亡 2 2人 ,病死率为0 .94 %。其中 ,由河豚鱼引起的中毒 19起 ,5 4人中毒 ,…  相似文献   

4.
阳江市地处沿海地带 ,长期以来 ,当地居民有喜食鲜或干河豚鱼的旧习惯 ,使食河豚鱼引起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掌握其发生规律和特点 ,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 ,减少河豚鱼中毒事件的发生 ,现将我市 1 990~ 1 999年河豚鱼中毒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1 资料来源中毒资料来自市、县 (市、区 )卫生防疫站每年食物中毒报表和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人口资料来自市统计局。2 结果2 1 历年河豚鱼中毒情况1 990~ 1 999年全市发生河豚鱼中毒 8起 ,发病 2 0人 ,年均发病率为 0 0 84/十万 ,死亡 9人 ,病死率为 45 %。十年来 ,除 1 992年、1 993年、1 995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珠江三角洲某市2001—2013年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事件,为制定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珠江三角洲某市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1—2013年该市共报告发生28起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事件,占所有食物中毒起数的16.9%(28/166),共造成1 022人中毒,占所有食物中毒人数的24.0%(1 022/4 252),死亡3例。中毒事件无季节性规律,四季均有发生。在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报告事件中,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占85.7%(24/28),中毒人数占71.9%(735/1 022),中毒食物种类分别为菜豆类、有毒蘑菇、苦葫芦瓜(苦胯瓜)、野芋和桐油。在有毒动物食物中毒报告事件中,河豚鱼中毒起数占比例最高,为50.0%(2/4),且病死率也最高,为30.0%(3/10);池鱼中毒的人数188例,中毒人数占比例最高(65.5%),未报告死亡病例。结论珠江三角洲某市近年来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发生情况有下降趋势,但仍须警惕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发生。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和健康宣教工作将有效减少有毒动植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一起食用河豚鱼干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食用河豚鱼干的4人均发生中毒,罹患率100.00%,患者尿样均检出河豚毒素.结论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为食用河豚鱼干引起的河豚毒素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东山县1998—2008年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物中毒资料。[结果]东山县1998—2008年共报告13起食物中毒,158人中毒,其中2人死亡。可疑食物依次为海产品、河豚鱼、蔬菜、面包和快餐、药品、野生毒菇和洗洁精;按病原分类有细菌性食物中毒、河豚鱼中毒、农药残余中毒、野生毒菇中毒、洗洁精中毒、药物中毒和不明原因食物中毒。[结论]加强宣传预防知识,提高群众辨别有毒动植物(如有毒蘑菇、河豚鱼等)及有毒化学物质的能力。制定应急预案,做到预防科学、控制有力、救治及时。  相似文献   

8.
在沿海一带,居民常误食河豚鱼而引起食物中毒。为加强市场水产管理和食品卫生,教育群众预防河豚鱼中毒,现将我市1985~1994年共发生12起38例河豚鱼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一、资料来源 收集辖区八个县(市)卫生防疫站的河豚鱼中毒报告。 二、结果 1.中毒情况。河豚鱼中毒12起,就餐人员44人,发生中毒38例,中毒发生率86.36%,其中死亡11例,中毒死亡率28.94%。 2.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38例河豚鱼中毒者,最小为6岁,最大71岁,以青壮年为多。38例中男性25例、女性13例。以家庭来分,其中农民7起,渔民2起、工人、打工妹和居民各1起。 3.地区和时间分布。河豚鱼中毒见于沿海一带,其中三门5起、玉环4起、椒江2起和温岭1起。按时间年份分布,除1988、1990年两年未发生外,  相似文献   

9.
陆丰市东南面临南海,海域盛产河豚鱼。河豚鱼中毒死亡事故经常发生,为进一步掌握河豚鱼中毒流行规律,制订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和控制河豚鱼中毒事故发生,现将1983-1997年全市有关河豚鱼中毒情况整理。分析。11983-1997年全市食物中毒概况十五年来,全市报告发生食物中毒22起,其中河豚鱼中毒11起,占中毒总起数50%,中毒发病43人,占15.3%,病死率最高(39.5%)(表1)。河豚鱼中毒多在沿海地区,11起河豚中毒分布于碣石、碣北、甲东、甲西、上英、南塘、河西、破洋八个镇,除破洋镇属半山区外,七个镇属沿海或近海地带。发…  相似文献   

10.
任根荣 《职业与健康》2001,17(10):58-59
为进一步掌握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对食物中毒的防治,减少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根据我市1983~2000年8月期间食物中毒的报告,现对26起食物中毒事故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及发生特点,并提出防治对策:1 资料分析1.1 食物中毒基本情况 我市1983~2000年8月间共发生食物中毒26起,中毒人数513人,死亡3人,主要原因系食用河豚鱼所致。  相似文献   

11.
海岛城市10年食物中毒分析与防制措施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舟山市食物中毒资料按照中毒季节、中毒场所、中毒食品种类、中毒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1990~1999年全市共报告食物中毒78起,中毒1158人,死亡20人.从中毒起数来看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家庭,公共饮食业和集体食堂次之,分别占51.3%、30.8%和15.4%.中毒人数最多的是集体食常占33.0%,其次为公共饮食业占28.3%.中毒季节以第3季度为高峰,占42.3%.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是鱼贝及其制品,占64.1%.河豚鱼是引起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占70.0%.加强对渔农村卫生监督监测和健康教育,是降低食物中毒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湖北省突发中毒事件发生情况,分析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增强突发中毒事件防控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湖北省2005-201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中毒事件资料,归类统计分析.结果 湖北省2005-2015年共报告突发中毒事件142起,中毒病例3 432人,死亡115人,病死率3.35%.根据事件分类,食物中毒117起,急性职业中毒10起,其他中毒15起;根据事件分级,较大事件63起,一般事件40起,未分级事件39起;家庭是突发中毒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十堰和恩施地区突发中毒事件占比最高,分别为23.94%和15.49%;毒蕈中毒事件死亡人数最多,沙门氏菌中毒事件发病人数最多;按规定时限报告的事件占所有突发中毒事件的33.10%.结论 毒蕈中毒是湖北省突发中毒事件防控重点,应加强源头预防;湖北省突发中毒事件报告率偏低,需规范信息报告工作,完善部门间信息互通机制,加强对突发中毒事件的监测与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宁德市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发生规律与特点,为防控其中毒提供科学决策。方法对1986-2010年宁德市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事故报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5年间共发生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101起,中毒人数591人,死亡36例。第二、三季度为全年中毒高发季节,中毒地点和场所均以农村和家庭居首,致病因素以毒蘑菇和河豚鱼为主,病死率以断肠草、河豚鱼和有毒贝类为高。结论应针对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发生的重点季节、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重点食物,有的放矢和适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4.
烤鱼片干河豚毒素中毒事件的追踪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 3~ 7月间 ,厦门、大连、上海等市连续发生烤鱼片干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造成了人员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 ,确认均为河豚毒素所致食物中毒[1 ,2 ] 。3起中毒事件都是由于食用了产自福建省龙海市的烤河豚鱼片干。实验室检验证实 ,中毒患者食剩的烤鱼片干对小鼠具有急性毒性。这些食品的带毒原因 ,当时并未调查 ,仅是推测 [1 ,2 ]。我站根据厦门市鼓浪屿区发生的一起烤鱼片干河豚毒素食物中毒事件的线索[1 ] ,深入现场 ,进行了追踪调查。1 现场调查据销售中毒食品的零售店主称 ,该批烤河豚鱼片干来自龙海市金容水产品加工…  相似文献   

15.
该文报道了北方城市发生首次河豚鱼中毒事件,对中毒后临床表现、治疗.应急救援全过程作了分析,指出了应以预防为主,从源头制止河豚鱼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全省各市1991年全年发生食物中毒的资料,进行归纳、统计,得出1991年全省食物中毒共212起4792人,死亡18人,均低于1990年。引起中毒起数、人数最多的食品仍然是蔬菜农药中毒。而致死亡人数最多的是河豚鱼中毒;家庭和集体饭堂分别是中毒起数和人数最多的场所。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2004-2006年度突发中毒事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湖南省突发中毒事件发生的规律,找出突发中毒事件发生的特点,更好的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降低中毒事件的发生率,有效的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方法由调查员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情况收集全省2004-2006年度突发中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省2004-2006年共发生中毒事件110起,中毒人数3487人,死亡32人;突发中毒事件接报途径主要以疾病监测为主,占80.91%;中毒场所分布,家庭(含聚餐)发生突发中毒事件起数最多,为41.82%,中毒人数构成比分布则学校最多,占46.09%。突发中毒事件主要是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在具体的中毒原因上,有机磷等农药中毒、毒蘑菇食物中毒、蜡样芽胞杆菌、变形杆菌食物中毒居多,分别占18.81%、4.76%、8.49%、6.88%。结论加强家庭聚餐、学校集体食堂和餐饮业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加强对突发中毒事件卫生知识的宣传,增强市民自我保护能力,能有效预防突发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2009年2月15日,惠安县净峰镇净北村某村民家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证实,中毒是因食用河豚鱼引起,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宾川县食物中毒原因,分析发生规律和特点。方法对宾川县2007-2009年所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2009年发生食物中毒47起,中毒人数946人,死亡5人,病死率为0.53%。中毒事件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第3、4季度发生的起数占70.21%;中毒就餐场所以家庭和宴席较多,占总起数的63.83%;中毒原因以植物性中毒为主,共31起,占总起数的65.96%;中毒人数最多,影响面大的食物中毒事件是微生物性中毒,8起中毒655人,占中毒总人数的69.24%;致死人的中毒事件是草乌中毒(2人)、毒蘑菇(2人)和沙门菌(1人)。结论误食有毒植物和植物加工不当是该县食物中毒发生频率高的原因,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是较大的食品安全问题,草乌中毒和误食毒蘑菇是导致食物中毒事件中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毒鼠强食物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褚庆岱 《职业与健康》2010,26(18):2144-2145
近年来,随着食品卫生状况的改善,食物中毒的病因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在食物中毒中所占比例逐年增高。2002年9月14日发生在南京汤山的毒鼠强中毒事件,造成200余人中毒,42人死亡;2003年2月12日发生在四川省什邡市的毒鼠强中毒事件,导致20人中毒,5人死亡;2005年安徽省发生的毒鼠强中毒事件7起,中毒44人,死亡10人;2007年10月12日湖北仙桃发生的毒鼠强食物中毒事件造成12人中毒,1人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