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报告火柴厂接触软木(杨木和椴木)粉尘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调查研究结果。调查了三个火柴厂接触木尘工人共298人,以45名宾馆服务人员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4‰的为2例(4.4%),故以≥4‰判为微核阳性。接触木尘工人微核阳性率为36.2%,与对照组阳性率(4.4%)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受到职业外照射的放射人员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为职业外照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厦门市602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常规淋巴细胞培养,测定微核率,并对不同性别、不同工龄及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进行比较。结果放射工作人员(观察组)平均淋巴细胞微核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39±1.44)vs(0.38±0.64),P〈0.01]。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高于男性[(1.31±1.25)vs(1.52±1.71),P〈0.05]。工龄小于30年者,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工龄呈显著正相关(r=0.452,P〈0.01)。医学应用组平均淋巴细胞微核率高于工业应用组[(1.57±1.22)vs(1.29±1.09),P〈0.05]。结论长期小剂量、低剂量率的照射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增高,且女性较男性显著。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工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苯接触工人外周血细胞染色体畸变及DNA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苯接触对工人外周血细胞染色体畸变及DNA的影响。方法 以个体采样器测定苯浓度 ,以非分带染色的方法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 ,以TrevigenTM 彗星分析试剂盒测定外周血白细胞DNA损伤。结果 苯接触组的数目畸变细胞率 [13 0 0 % ( 2 5 0 %~ 2 1 0 0 % ) ]显著高于对照组 [10 5 0 % ( 3 5 0 %~ 18 0 0 % ) ,P <0 0 5 ] ,畸变细胞率 [不包括裂隙 ,14 5 0 % ( 5 0 0 %~ 2 3 5 0 % ) ]显著高于对照组 [11 75 ( 3 5 0~ 18 0 0 ) ,P <0 0 5 ] ,Olive尾矩 [7 42 ( 2 79~2 6 3 6) ]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3 3 0 ( 1 49~ 10 3 7) ,P <0 0 0 1] ,超二倍体细胞率、数目畸变细胞率、畸变细胞率 (不包括裂隙 )及Olive尾矩均与苯接触呈剂量 效应关系。结论 苯接触导致外周血细胞染色体畸变及DNA损伤增加 ,且呈剂量 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DMF)对接触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方法气相色谱法(GC-FID法)测定车间空气中的二甲基甲酰胺的浓度;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法)测定接触者班后尿样中甲基甲酰胺(NMF)的含量;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法检测接触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结果接触DMF的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方差分析,p<0.01).接触的作业工人的2~3年组、4~5年组与6~7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3年组与4~5年组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长期接触DMF可引起遗传物质的损伤,且损伤程度随着接触年限的延长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水平氯乙烯对长期作业工人人群的健康危害,为企业日后健康防护和职业危害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市一家聚氯乙烯工厂的长期作业工人185名为本次研究对象,另外选择无职业暴露的170例工人作为对照。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调查、环境监测、理化检验等多种手段对两组人群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人群的肝功能、心功能、血常规,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确定职业暴露的危害阈值,作业场所的毒物浓度情况和超标范围,从环境和个体综合评价氯乙烯对人体的职业危害。结果工人在作业场所暴露时间越长,接触毒物浓度越大,头晕、失眠、食欲减退、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越严重,血红蛋白、转氨酶浓度越高,白细胞计数越低,心功能异常率越高。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长期接触低浓度氯乙烯的工人健康危害大,对作业工人主要影响神经系统、肝脏功能、心血管系统以及脂代谢,需要进行职业健康防护,减少作业接触浓度和时间,工龄长者危害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长期低浓度苯相似接触(SEG)工人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选取某电子企业接苯工人57人为观察组,另一食品加工企业半年内无苯暴露的工人41人为对照组,采用观察法和采样法相结合的方法划分SEG,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实验)进行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检测.结果 观察组彗星细胞率和彗星细胞尾长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彗星细胞率随接苯浓度升高及累积接苯浓度增大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彗星细胞尾长随接苯浓度升高及累积接苯浓度增大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01).结论 细胞DNA损伤与低浓度苯暴露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累积接苯浓度比单纯TWA浓度更能反映苯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7.
有关杀虫脒及其代谢产物的致突变性调研结果各家报道不尽一致,苯对人体的危害国内外文献报道结果已较肯定。作者对杀虫脒和苯接触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率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们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对12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动态监测,观察微核率变化与化疗方案、化疗反应及疗效的关系。结果:化疗反应中,重度者及5-FU+KSM方案化疗者,化疗后微核率均有增加,以化疗第7天最为明显(P均<0.05)。表明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变化与化疗后体细胞损伤以及抗癌药物作用机理可能有关,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测定,是细胞遗传学较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反映了染色体损伤细胞突变的体内系统,而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染色体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为此,我们用体外细胞培养法及甲基纤维素法对13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率进行了测定,以观察不同的实验方法对检测原发性肝癌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及核变形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焦炉工淋巴细胞微核率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某钢铁厂接触焦炉烟气不同程度的人员末稍血淋巴细胞微核出现情况及其主要工作和生活区内大气中苯并(a)芘,进行了调查研充。结果表明,接触烟气密切程度按炼焦工人、化工产品车间工人、厂内一般工人和干部、远离钢铁厂市民的顺序而递减;这些人员末稍血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也按上述顺序递减。四组人员微核出现率与大气中苯并(a)芘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探索长期接触氯乙烯对职业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 2 0 0名氯乙烯作业工人 (接触组 )和 15 0名不接触氯乙烯 (对照组 )的健康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①氯乙烯作业人群头痛、头晕、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上腹痛、肝大等症状比例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②接触组SGPT异常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③接触氯乙烯工人健康指标异常发生率随工龄增加略有增加 ,无显著差异。结论 长期接触氯乙烯工人健康状况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三硝基甲苯(TNT)在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及染色体畸变试验中,均具有明显的致突变作用,但其对人体有无诱变性至今尚不明确.本研究就82例TNT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变化规律作一分析,以期较全面地评价TNT的细胞遗传学效应和微核检测系统在化学诱变物职业监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木尘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并进行了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木尘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超过2‰的有33.8%,而对照人群仅为4.8%,差别非常显著(P<0.01)。木工微核增高出现率随接触木尘浓度及工龄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吸烟与不吸烟者微核增高出现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与方法 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SCE)试验以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重质芳烃进行了致突变性研究。结果 重质芳烃无移码突变和碱基置换效应 ;微核试验显示在316~ 15 80mg kg剂量范围内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显著增加 (6 2 5‰~ 10 0 0‰ ,与阴性对照组的 2 38‰比较 ,P <0 .0 1) ;SCE试验结果显示在活化系统 (S9混合液 )存在的条件下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在0 5mg ml及 5mg ml剂量组分别为 3 48及 4 84,对照组为1 …  相似文献   

15.
淋巴细胞微核测定是细胞遗传学方法之一,对淋巴细胞微核率的观察,不仅能早期发现辐射效应,而且还能对受照个体进行生物剂量估算.  相似文献   

16.
<正> 微核测定是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细胞遗传学方法之一,不仅简便迅速,而且客观可靠,已在医学和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受到重视。本文对食管癌患者,阳城县食管癌高发区健康人群及繁峙县食管癌低发区健康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及畸变核的出现率,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讨论了环境因素的微核及畸变核效应。  相似文献   

17.
在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氯乙烯与氯化汞。有关氯化汞对人体的危害已比较清楚。以往认为氯乙烯单体对人的威胁不大。近几年来,国内外报导聚氯乙烯制造工,特别是聚合工序工人的肝肿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部份有肝功能异常;长期接触氯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瑞香狼毒对健康年轻人体外外周血淋巴细胞内染色体畸变的影响效应。方法在外周血培养过程中加入不同剂量的瑞香狼毒水煎液,显微镜下检测微核率的变化,通过x2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瑞香狼毒终浓度为2.5、5、10mg/mL实验组的微核出现率分别是1.63‰、5.13‰和7.25‰,对照组微核率为1.50‰,第1个低剂量实验组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后两个中剂量和高剂量实验组微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超过一定剂量的瑞香狼毒水煎液可能对健康人体外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物质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31名男工外周血淋巴细胞非程序DNA合成(UDS)进行测试,其中职业铅接触工人21名,非接触工人10名,以探讨铅的遗传毒性。两组工人在年龄、工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接触组和对照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  相似文献   

20.
张耀  陈琦  方宁 《贵州医药》2009,33(5):399-401,F0003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活化T淋巴细胞表面CD154表达水平、凋亡率的变化及两者之间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慢性ITP患者40例和健康对照者21例,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3单抗活化标记其中T淋巴细胞,体外培养6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CD154的表达水平;用Annexin V/PI试剂盒2h内测活化T淋巴细胞凋亡率。结果(1)ITP组活化T细胞表面CD154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85%±2.22%vs6.17%±3.01%,P〈0.01)。(2)ITP组活化T细胞凋亡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7.640±11.65%VS45.71%±12.37%,P〈0.01)。(3)ITP组外周血T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51.74%±12.860VS49.81%±10.79%,P〉0.05)。(4)活化后T淋巴细胞表面CD154表达水平与其凋亡率呈正相关(r=0.462,P〈0.05)。(5)外周血活化T淋巴细胞凋亡率水平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r=0.680,P〈0.01)。结论慢性ITP患者活化T淋巴细胞表达的CD154水平降低,抑制了活化T淋巴细胞凋亡,导致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