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5例直肠癌患者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了解直肠癌的临床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手术方式及术前CEA和CA199水平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手术方式及术前CEA水平是影响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病理分期是决定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而手术方式和术前CEA水平可以作为判断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与临床病理因素间关系。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直肠癌患者359例。回顾性分析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与临床病理因素关系。选择性别、年龄、血清CEA水平、血清CA19-9水平、病程、大体类型、组织类型、肠壁侵袭深度、病理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等10个可能影响肝转移的因素,单因素用χ2检验及t检验,多因素用Logistic回归(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37)、血清CEA水平(P=0.000)、肠壁侵袭深度(P=0.022)、病理淋巴结转移(P=0.000)与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血清CEA水平及病理淋巴结转移与肝转移相关,无论是单因素、还是多因素回归分析,性别、血清CA19-9水平、大体类型、组织类型、肿瘤大小均与肝转移无关。结论血清CEA水平及病理淋巴结转移是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的2个显著性危险因素。性别、血清CA19-9水平、病程、大体类型、组织类型及肿瘤大小与肝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结合2006年5月至2009年2月住院经手术治疗、病理确诊、随访资料完整的390例结直肠癌患者以回顾性分析进行研究,经 Cox 回归模型统计学分析,最终得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39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平均生存年限为46.79月,5年生存率为56.89%;其中167例结肠癌病例的平均生存年限为48.78月,5年生存率为59.70%;223例直肠癌病例的平均生存年限为45.14月,5年生存率为54.79%。单因素分析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包括:性别、诊断并手术时的年龄、肿瘤发生部位、手术性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等;多因素分析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为:肿瘤的部位、手术性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影响结肠癌预后的因素包括:肿瘤的部位、手术性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肿瘤直径、淋巴转移、远处脏器转移等;多因素分析影响结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为:手术性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及淋巴转移。单因素分析影响直肠癌预后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出现症状时间、手术性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肿瘤直径、淋巴转移及远处脏器转移。多因素分析影响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性别、手术性质、病理类型、肿瘤直径、病理分期、淋巴转移。结论结直肠癌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为肿瘤部位、手术的性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和肿瘤直径。影响结肠癌预后的因素是手术性质和病理分期。影响直肠癌预后的因素是性别、手术的性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及肿瘤直径。  相似文献   

4.
杨松海  邓跃华  刘传磊  李帅  刘弋 《安徽医药》2012,16(10):1444-1446
目的 通过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热休克蛋白糖蛋白96(Heat Shock Protein glycoprotein 96,HSP gp96)和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的表达,探讨HSP gp96和CE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8例结直肠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HSP gp96和CEA的表达情况.结果 HSP gp9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47.400,P<0.001),在低分化型癌中的表达高于中、高分化型(χ2=4.136,P=0.042),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病例中表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病例(χ2=6.029,P=0.014),Dukes 分期C期+D期中表达高于A期+B期(χ2=6.820,P=0.009),HSP gp96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CE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52.391,P<0.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病例中表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病例(χ2=4.026,P=0.045),Dukes 分期C期+D期中表达高于A期+B期(χ2=5.640,P=0.018),CEA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且 HSP gp96和CEA的表达存在关联(χ2=9.374,P<0.05,r=0.326).结论HSP gp96和CEA共同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展、侵润及转移;HSP gp96可作为结直肠癌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水通道蛋白-5(AQP-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TAZ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者预后的关系;同时检测肿瘤侵袭转移蛋白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TIMP-2蛋白的表达,并对其意义进行分析。方法收集98例区域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结直肠癌及40例癌旁正常组织石蜡组织标本,免疫组化(SP)染色检测AQP-5、MMP-2、MMP-9、TIMP-1、TIMP-2表达情况。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AQP-5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意义,并对AQP-5与肿瘤侵袭转移蛋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AQP-5、MMP-2、MMP-9在肿瘤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TIMP-1、TIMP-2表达则低于癌旁组织(P<0.05)。AQP-5、MMP-2蛋白表达水平均与淋巴结转移数目呈正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QP-5阳性者生存期较短(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AQP-5与MMP-2、MMP-9、TIMP-1之间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AQP-5蛋白可促进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AQP-5阳性是患者预后较差的标志。AQP-5的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侵袭转移蛋白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组织因子(TF)含量及其在临床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105例正常人(对照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术前血清中TF浓度.同时检测100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242、CA19-9含量;44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获得随访,比较TF阴性与阳性获随访者的生存率.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清TF水平[(1.35±1.14)U/L]明显高于对照组[(0.17±0.15)U/L],与年龄、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转移有相关性(P<0.05),在Dukes分期中,D期TF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期(P<0.05);TF敏感性(64%)优于肿瘤标志物CEA、CA242、CA199(P<0.01).44例获随访者中血清TF阳性结肠癌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结论:TF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可能是对结直肠癌诊断和评估预后的一个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组织因子(TF)含量及其在临床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105例正常人(对照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术前血清中TF浓度.同时检测100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242、CA19-9含量;44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获得随访,比较TF阴性与阳性获随访者的生存率.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清TF水平[(1.35±1.14)U/L]明显高于对照组[(0.17±0.15)U/L],与年龄、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转移有相关性(P<0.05),在Dukes分期中,D期TF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期(P<0.05);TF敏感性(64%)优于肿瘤标志物CEA、CA242、CA199(P<0.01).44例获随访者中血清TF阳性结肠癌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结论:TF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可能是对结直肠癌诊断和评估预后的一个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8.
84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COX预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 12个可能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预后产生影响的特征性临床因素 ,通过计算机 COX模型对 84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了预后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远处转移、局部复发、肿瘤原发部位及 Duke’s分期。因此 ,要提高结直肠癌根治术后五年生存率必须减少远处转移及术后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年人直肠癌术后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①收集医专第一附属医院2001-2009年收治的98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40岁以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②回顾性分析生活习惯、居住地区、性别、职业、家庭状况、淋巴结转移状况、肿瘤T分期、组织学类型对术后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生活习惯、职业、淋巴结转移状况、肿瘤T分期、组织学类型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而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状况、肿瘤T分期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青年人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为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67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原发灶大小、大体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与术后淋巴结病检转移情况及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肿瘤大小、大体类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全组5年生存率为59.7%;无淋巴结转移组预后好于有淋巴结转移组,两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58,P=0.000)。结论直肠癌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是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根据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能够更准确诊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肠癌联合脏器切除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河南省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97例直肠癌联合脏器切除的患者,根治性切除76例,分析根治性切除患者临的床病理因素与复发转移的关系,并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姑息性切除21例,比较根治性切除和姑息性切除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根治性切除组复发转移率为19.7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术前血清CEA水平、肿瘤活动情况、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与术后复发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肿瘤活动情况、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术后复发转移有关。根治性切除的2年生存率为90.78%,未能根治性切除的2年生存率为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肿瘤活动情况、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直肠癌联合脏器根治性切除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预后因素,根治性切除可以明显的提高2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CD44v6、p53、nm23-HI和COX-2表达情况,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资料,统计结直肠癌浸润深度、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4v6、1353、rim23-H1和COX-2在结直肠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淋巴结转移率随着结直肠癌浸润深度的加深而增加(P〈0.05);结直肠癌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大(P〈0.05);不同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结直肠癌淋巴转移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COX-2、p53、nm23-H1表达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等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类型及不同Dukes分期CD44v6、COX-2、nm23-H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COX-2、p53、nm23-H1表达与浆膜浸润有关(P〈0.05);CD44v6、COX-2、p53、nm23-H1表达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患者3年生存率相关,CD44v6、COX-2、p53、nm23-H1可作为预测结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行根治术的直肠癌临床患者病例78例,对根治术后患者采用病理大切片技术对直肠系膜转移以及环周切缘情况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局部复发阳性者和阴性者的相关病理检测结果。结果经统计得知,局部复发阳性者9例,阳性与阴性者比较,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癌性穿孔、淋巴结转移、脉管侵袭、环周切缘情况以及Dukes分期等病理因素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癌性穿孔、淋巴结转移、脉管侵袭、环周切缘情况以及Dukes分期等病理因素有关,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35和EBI3 m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RT-PCR检测30例结肠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p35和EBI3 mRNA表达情况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p35和EBI3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P均<0.05);癌组织中p35和EBI3 mRNA相对表达量均与组织Dukes分期、组织学分型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P均>0.05)。DukesC~D期p35和EBI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DukesA~B期,低、未分化结肠癌组织p35和EBI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织,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p35和EBI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未发生转移患者癌组织。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癌组织p35和EBI3 mRNA相对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结肠癌患者癌组织p35和EBI3 mRNA高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关。IL-35在结肠癌患者肿瘤微环境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sFas/sFasL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56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Fas/sFasL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大肠癌组治疗前sFas/sFasL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临床Dukes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5)。行根治性手术组术后sFas/sFasL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姑息性手术组sFas/sFasL则无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血清sFas/sFasL的水平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病程有关,检测大肠癌患者血清sFas/sFasL的变化,有助于估计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52例手术切除且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ROC曲线等数据分析方法,评估各个指标在直肠癌诊断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CEA和肿瘤大小、临床分期(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血清CA19-9与临床资料及肿瘤各项特征无关(P>0.05);NLR和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依据ROC曲线按照Youden指数确定NLR、CEA的临界值.并依此临界值进行进一步分组比较ROC曲线下面积.血清CEA、NLR检测肿瘤大小情况的AUC值分别为0.758和0.804;血清CEA、NLR检测肿瘤淋巴结转移情况的AUC值分别为0.801和0.741;两者联合检测的AUC值均高于单独检测.结论 直肠癌患者术前检测血清CEA、NLR对判断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帮助,两者联合检测更有临床诊断意义.血清CA19-9对判断肿瘤特征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7.
马雅  尹为华  陈莉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26-1527
目的 探讨CIM4v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79例大肠癌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采用单克隆抗体CD44v6进行标记。结果 CD44v6阳性率:结肠癌51.52%(17/33),直肠癌71.74%(33/46);高中分化腺癌组64.52%(40/62),其他组52.94%(9/17),浸肌层组55%(11/20),浸浆膜组65%(39/60),有转移组77.50%(31/40),无转移组48.71%(19/39)。CD44v6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部位、组织学分型及浸润深度无明显关系,CD44v6曲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结论 CD44v6可作为判断大肠癌复发及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江建军  裴永彬  刘云  张丽静  赵增仁 《天津医药》2012,40(10):990-994,109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与新生淋巴管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CRC组织5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20例,正常小肠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样本中VEGF-C、VEGFR-3蛋白的表达,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特异标记淋巴管计数各样本的淋巴管密度(LVD).结果:VEGF-C、VEGFR-3蛋白在CRC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4%(22/50)、36%(18/50),而在腺瘤组织及正常小肠黏膜组织中均不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VEGF-C及VEGFR-3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性别、TNM分期、Duke分期、Broder分级、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VEGF-C及VEGFR-3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VEGF-C、VEGFR-3 表达阳性CRC组织的LVD高于阴性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VEGF-C和VEGFR-3蛋白阳性表达是CRC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RC组织中VEGF-C、VEGFR-3蛋白的高表达与新生淋巴管的形成及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VEGFR-3可能作为CRC患者生物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P16蛋白在89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16蛋白表达缺失45例,缺失率为50.6%,P16蛋白随着Duke分期级别升高,缺失率越来越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淋巴结转移组P16的缺失率比无淋巴结转移组高;P16的缺失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关(P<0.05);P16缺失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P16表达与Duke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患者生存时间有关。P16基因表达可能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