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7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16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首次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648例,其中多灶病例168例.比较单灶组与多灶组及多灶组间的临床病理学差异.结果:本组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率为25.9%,其中双侧甲状腺多发病灶者117例(69.6%).多灶组在男性(P=0.004)、甲状腺癌家族史(P=0.031)、体检(P=0.000)及B超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P=0.001)、B超提示结节钙化灶(P=0.001)、颈淋巴结转移(P=0.008)及甲状腺外侵犯(P=0.001)发生率等方面叫显高于单灶患者.而单灶组在伴有良性甲状腺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多灶组(P=0.000).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中,男性、体检颈部淋巴结大、肿瘤位于双侧及病灶数目≥3个倾向于肿瘤较大、颈部淋巴结转移或甲状腺外侵犯的比例较高;而伴有良性甲状腺疾病的多灶性癌恶性度相对较低.本组164例(97.6%)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6.1个月(2~127个月).随访中5例死亡,1例胸部X线片怀疑肺部转移,16个月健在;6例于术后3~41个月因颈淋巴结复发再次手术;2例于术后13个月、24个月残余腺体肿瘤复发手术切除.总的1、2、5、10年生存期分别为98.2%、97.4%、96.5%、96.5%.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与预后相关(X<'2=168.832,P=0.000).结论:多发病灶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之一,其生物学恶性度更高.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视为标准手术方式,在外侧区出现淋巴结肿大时需加行侧方清扫.AJCC分期仍是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结合2006年5月至2009年2月住院经手术治疗、病理确诊、随访资料完整的390例结直肠癌患者以回顾性分析进行研究,经 Cox 回归模型统计学分析,最终得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39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平均生存年限为46.79月,5年生存率为56.89%;其中167例结肠癌病例的平均生存年限为48.78月,5年生存率为59.70%;223例直肠癌病例的平均生存年限为45.14月,5年生存率为54.79%。单因素分析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包括:性别、诊断并手术时的年龄、肿瘤发生部位、手术性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等;多因素分析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为:肿瘤的部位、手术性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影响结肠癌预后的因素包括:肿瘤的部位、手术性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肿瘤直径、淋巴转移、远处脏器转移等;多因素分析影响结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为:手术性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及淋巴转移。单因素分析影响直肠癌预后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出现症状时间、手术性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肿瘤直径、淋巴转移及远处脏器转移。多因素分析影响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性别、手术性质、病理类型、肿瘤直径、病理分期、淋巴转移。结论结直肠癌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为肿瘤部位、手术的性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和肿瘤直径。影响结肠癌预后的因素是手术性质和病理分期。影响直肠癌预后的因素是性别、手术的性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及肿瘤直径。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11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181例患者以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等良性病变为首发症状(偶发组),130例患者以甲状腺癌结节或体检B超怀疑恶性病变或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显性组).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47岁及42岁(F=15.545,P=0.000).显性组恶性程度高于偶发组,其需行颈淋巴结清扫的比例分别为48.5%(63/130)及30.9%(56/181),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7.7%(36/130)及10.5%(19/181),肿瘤两叶多发病灶分别为18.5%(24/130)及9.4%(17/181).结论 将甲状腺微小癌分为"偶发癌"和"显性癌"两个亚型对认识微小癌的发生、发展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实际意义.对"显性癌"患者,患侧腺叶切除或甲状腺全切除应视为标准术式;而对"偶发癌"患者,在保证安全切缘的前提下,甲状腺次全或腺叶切除都可视为手术选择.同时应常规探查Ⅵ区淋巴结,肿大者应予以清扫,体检及B超提示颈淋巴结转移者需再加颈侧清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国分期与TNM分期对判断手术切除肝癌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1月至2000年12月对2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手术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27例患者随访3年以上。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Longrang比较生存曲线。结果全组术后1、3、5、7、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5%、30%、25%、20%及18%。新分期Ⅰa、Ⅰb、Ⅱa、Ⅱb及Ⅲ期术后1、3、5、7、10年无瘤生存期各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与TNM分期有一定相关性。TNM分期Ⅰ、Ⅱ、Ⅲ及Ⅳ期术后1、3、5、7、10年无瘤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然Ⅲ、Ⅳ期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中国分期由于兼顾肿瘤与宿主肝功能两方面因素,分期更加精确,在反映切除肝癌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者总结了42例直径≤5cm肝细胞性肝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表明:术前AFP水平、肿瘤包膜形成、肿瘤肉眼形态学、肿瘤细胞分级是影响术后复发与预后的主要因素。从而作者提出小肝癌的外科治疗原则,并对AFP在肝癌发生及术后复发中的意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癌侵犯喉、气管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原因,约54%的未分化甲状腺癌及38.5%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死于气管堵塞。Siliphant统计甲状腺癌急性死亡的82%为呼吸系统障碍,其中28%死于窒息。近年来资料表明,对侵犯呼吸道的甲状腺癌如采取积极而彻底的外科治疗,可明显延长生存期。即使已有远处转移的病例,通过改善通气情况,亦可带瘤生存多年。  相似文献   
7.
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指各种胃手术后出现的以不伴吻合口或输出袢机械性梗阻的排空障碍 ,是胃手术后的一种并发症 ,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回顾总结1992~2001年施行的各种胃手术后出现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12例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12例 ,男性5例 ,女性7例 ,年龄49~71岁 ,平均61.5岁。原发病:胃癌10例 ,胃溃疡2例。手术及吻合方式 :近端胃切除2例 ,胃癌根治毕Ⅰ式吻合手术2例 ,胃癌根治毕Ⅱ式吻合手术6例 ,胃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手术2例。其中术后5~6d进流质后出现3例 ,术后7~14d由流质改为半流质后出现9例。1…  相似文献   
8.
上皮钙粘附素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研究上皮钙粘附素与人胃癌细胞分化程度、侵袭性、胃癌病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经SP法对103例胃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及1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切片进行检测,并对其中60例胃癌术后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E-CD在正常胃粘膜上皮呈强表达,而在胃癌组织中56.3%呈弱表达、18.4%不表达。(2)E-CD表达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明显相关;而与胃癌浸润深度、TNM分期、周围淋巴结转移程度、脉  相似文献   
9.
胃癌外周血及胃左静脉血sTNFR Ⅱ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sTNFRⅡ)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检测39例胃腺癌患者术前、术后14天外周血及术中胃左静脉血sTNFRⅡ水平,并以正常献血员作正常对照组。所有病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1)胃癌外周血及胃左静脉血sNTFRⅡ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胃左静脉血sTNFRⅡ明显高于外周静脉血;(2)术前外周静脉血sTNFRⅡ水平与肿瘤大小、肿瘤侵犯深度、有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UICC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无关;胃左静脉血sTNFRⅡ水平在肿瘤侵出或侵犯浆膜、有远处转移及肿瘤低~未分化组明显高于肿瘤局限于肌层或粘膜内、无远处转移及高~中分化腺癌者;(3)随访期间复发或死亡18例,健在组21例术胃左静脉血及术后2周外周静脉血sTNFRⅡ明显低于复发或死亡组。结论 胃癌  相似文献   
10.
BRAF基因属于RAF基因家族,其编码的蛋白在RAS-RAF-MEK-ERK信号转导调节途径中起重要作用。最近国外研究发现,BRAFV600E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未来PT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突破口。现综述BRAFV600E突变与PTC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