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并殖吸虫由于其成虫通常寄生于终宿主的肺脏 ,亦称肺吸虫 .如果在肺脏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 ,引起异位损害 ,则称并殖吸虫异位寄生(ectopicparasitism) .本文报道小睾、丰宫并殖吸虫实验感染大鼠异位寄生 2例 .1 材料、方法与结果从云南勐腊县采集溪蟹分离得到小睾并殖吸虫囊蚴和丰宫并殖吸虫后尾蚴 ,腹腔注射法分别感染Wistar大鼠 (小睾并殖吸虫每鼠感染 1 5个囊蚴 ,丰宫并殖吸虫感染 8个后尾蚴 ) ,2 1 0d解剖大鼠 .其中小睾并殖吸虫感染的 1只大鼠腹腔内查见 1童虫 ,肺脏未见虫囊 ,在胸腔内紧贴脊椎的结缔组织内…  相似文献   

2.
作者以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大鼠,观察了14只感染鼠体内的虫体发育情况及用吡喹酮治疗后的虫体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卫氏并殖吸虫囊蚴经腹腔感染大鼠后,96.7%的吸虫寄生于肌肉内,其中绝大多数(99%)停滞于童虫阶段,极少数虫体(1%)游离于  相似文献   

3.
感染异盘并殖吸虫大鼠的细胞免疫学研究(摘要)研究生李现亭导师马灿华夏代光(昆明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昆明650031)关键词异盘并殖吸虫,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吡喹酮中图分类号R383.2以建立大鼠异盘并殖吸虫病病理模型为基础,进而观察吡喹酮治疗...  相似文献   

4.
对广西那坡、灵川两地的异盘并殖吸虫作了扫描电镜观察。成虫体棘基本为簇生格式。比较两地相同虫龄各部位体棘的形状特征有明显差异。473天虫龄的那坡异盘并殖吸虫腹面两外侧有散在巨大体棘,背面体棘老化演变成扇形花纹。  相似文献   

5.
用卫氏并殖吸虫的囊蚴,后尾蚴及成虫分别感染八只温州杂交种白猪,以犬为对照。结果:①囊蚴经口感染30—107天后及后尾蚴经臀部注射感染16天后解剖,均在骨骼肌中找到比后尾蚴略大的童虫,大小相似,部分童虫的排泄囊中见黑色折光颗粒,偶见锥刺。②成虫接种在猪腹壁皮下及腹腔,未见成虫移行至胸腔,而且均萎缩或死亡。③接种在胸腔的成虫经45天后,部分进入肺内成双虫囊;少数成虫恢复产卵。实验结果说明温州杂交种白猪应考虑为卫氏并殖吸虫的转续宿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三平正并殖吸虫(Ec)与卫氏并殖吸虫(Pw) 在水貂体内的寄生适应性、致病性,并确定其宿主性质。方法 取两种并殖吸虫囊蚴或童虫,经口感染水貂,以任氏液逸出法分离组织内各型童虫[1] ,或直接剖取肺、肝虫囊中虫体,比较两种虫的检出率,各型虫体的寄生部位,分析了Ec 与Pw 各型虫体侵犯貂不同部位之致病概况。结果 Ec 在貂体中发育呈多态性;其检出率为69.29% ,成虫率为85.37 % ,成虫寄生于肺脏为主,大型童虫在胸腹腔及内脏中占多数,少数小型童虫则寄生于胸腹肌内。Pw 在貂体仅见滞育童虫,分布于貂之骨骼肌内,Ec 对貂之危害性远比Pw 严重。结论 Ec 在貂体寄生适应性良好,貂为终宿主。Pw 寄生适应性差,貂为转续宿主。水貂感染Ec,可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云南马关异盘并殖吸虫的流行情况;观察马关异盘并殖吸虫囊蚴、成虫和虫卵的形态;对中国云南和越南的异盘并殖吸虫成虫体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补充异盘并殖吸虫的形态学资料,研究不同地理株的形态差异,探讨成虫皮棘的形态和排列规律及其在虫种鉴定中的意义.方法从马关采集溪蟹,分离囊蚴,形态观测鉴定后,经口饲感染家猫,收集成虫和虫卵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测量。并在高真空和低真空环境下对成虫腹面的体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卫氏并殖吸虫两种途径感染实验鼠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口或经腹途径,分别用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小鼠和大鼠各一组,33~45天后剖查,平均获虫率小鼠经口感染组为18.0%,经腹感染组为69.45%;大鼠则分别为48.79%和53.15%,均以经腹感染的方式获虫率显著为高。实验鼠体内童虫的分布不因这两种感染方式而明显不同。小鼠组共检获472条童虫,85.59%分布在肌肉中。大鼠肌肉中的童虫更多,在检获的2553条虫子中占98.63%。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广西两地(灵川、那坡)异盘并殖吸虫的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和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I基因(COI)序列,探讨它们的分类学地位。方法:采集广西灵川和那坡两地的异盘并殖吸虫囊蚴接种大鼠,获得成虫后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其ITS2和COI基因并测序。测得序列与从GenBank获得的其他地区异盘并殖吸虫的相关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以最小进化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广西那坡异盘并殖吸虫种群与泰国种群的基因同源性很高(99%~100%),与广西灵川种群的同源性稍低(97.4%~100%)。构建的系统发生树显示,中国广西那坡、泰国、越南种群同属一个支系,中国广西灵川种群则位于另一分支。结论:广西灵川和那坡两地的异盘并殖吸虫为同一虫种,但可能为不同地理株。  相似文献   

10.
对于并殖吸虫生活史各期(如虫卵、囊蚴、童虫、成虫)的抗原性研究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由于并殖吸虫感染早期或并殖吸虫肺外型寄生者大多为未成熟虫体,因此,对囊蚴、童虫等抗原的期特异性分析与应用已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对于丰宫并殖吸虫而言,极大多数情况  相似文献   

11.
在长安县肺吸虫病患者居住的山区捕获溪蟹及野生动物果子狸,观察其体内自然感染的并殖吸虫囊蚴,脱囊后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的形态 以囊蚴人工感染家犬,观察45、90、180、380天虫龄的虫体和虫卵的形态。根据各期形态特征和测量数值,并与国内报道的并殖吸虫资料比较,鉴定为斯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少数虫体形态和数值虽有差异,总体上仍具有斯氏并殖吸虫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斯氏狸殖吸虫在大鼠体内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以斯氏肺吸虫囊蚴感染实验动物大白鼠,经15、25、37、60、91,110和125天分别解剖观察虫体在大鼠体内的发育,分布及虫体检出率,结果大鼠在感染60天前只能查到童虫,91天后虫体可以逐步发育成熟并产卵。初步证实大白鼠是斯氏狸殖吸虫的适宜宿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口感染大鼠30天,从体腔、肝、肌肉等部位检出发育不同程度的童虫,60 天时,在肝、肺等处有虫囊形成,至90天多数虫体发育成熟。结果表明。斯氏狸殖吸虫在大鼠体内多部位寄生且 发育成熟,并对寄生部位产生不同程度损害。  相似文献   

14.
1965年我们在那坡县发现广西第二个肺吸虫病的自然疫源地,并查见1例肺型病例,经用硫双二氯酚治疗痊愈。从该地溪蟹分离获得的肺吸虫囊蚴接种猫、犬和大鼠后,在它们的肺内均检获成虫,证实为异盘并殖吸虫。本文仅就近年对其囊蚴的观察作一报道。第二中间宿主的感染情况那坡县异盘并殖吸虫囊蚴的寄生为弯肢溪蟹(Potamon flexum Dai)。1980年10月从该县采回一批溪蟹,逐只研磨分离囊蚴。检蟹33只,囊蚴阳性蟹27只,感染率为81.8%,  相似文献   

15.
斯氏狸殖吸虫宿主转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口感染小鼠,大鼠,分期剖检,在体腔,肌肉,肝,肺等脏器均获得童虫,大部分童虫形态结构与脱囊后尾蚴无异。将所获童虫在小鼠与小鼠,大鼠与大鼠,小鼠与大鼠之间进行宿主转换,虫体仍处于童虫状态。囊蚴感染后所获的童虫转入适宜宿主犬体后,在肺部检获发育成熟的成虫。实验证明,斯氏狸殖吸虫经宿主转换可介导转续传播。  相似文献   

16.
异盘并殖吸虫病发现于广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64年我们曾在广西灵川县首次发现异盘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并存的一个自然疫源地,证明银星竹鼠为异盘并殖吸虫的自然宿主.1965年我们又在那坡县发现上述二种并殖吸虫并存的自然疫源地,并在该地的12个自然村屯查访的520名居民中发现一名并殖吸虫  相似文献   

17.
用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两只猕猴,经415天解剖。结果:1、肺吸虫皮试阳性。2、腹壁、腰背部横纹肌及肝表面等有针孔大小的星芒状或细条索状疤痕,且在腹肌中找到一只滞育的大型童虫。3、两只猴均见肺刺螨感染形成多发性囊状小支气管扩张。本文认为猕猴应为卫氏并殖吸虫的转续宿主。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数量斯氏锂殖吸虫囊蚴,经口感染实验动物小白鼠和豚鼠,经30、45、60、75、90和110天分别解剖观察虫体在小白鼠和豚鼠体内的发育,分布及虫体检出率,结果在实验动物小白鼠和豚鼠体内各个时期检出的虫体均为童虫阶段。最长虫龄为110天,虫体全部处于滞育状态。  相似文献   

19.
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口感染豚鼠后 ,所有虫体处于滞育状态。将滞育童虫再感染豚鼠 ,30天后虫体发育势态呈明显分化 ,成为具有生殖器官雏形的大型童虫 ,肌肉内童虫仍为滞育小型童虫。经转换后的滞育虫体可在犬体内发育成熟 ,揭示宿主转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型)在大鼠体内发育的宿主适宜性。方法:每鼠经口感染囊蚴后定期剖杀,从肌肉、体腔或肺虫囊中收集虫体并观测。结果:感染后第50,70,150,300,500天,平均获虫率依次是41.0%,39.5%,47.5%,55.0%和60.5%。检获的虫体数于肌肉、腹腔、胸腔和肺虫囊中的分布依次是92.8%(452/487),2.7%(13/487),4.1%(20/487)和0.4%(2/487)。在1鼠肺部的1虫囊中获成虫2条,2鼠的胸腔分别获成虫1条及接近成熟虫体2条,其余为单虫,其长度均小于1mm,形态结构与脱囊的后尾蚴无明显差异。结论:大鼠似不限于仅作该虫的转续宿主,也可起保虫宿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