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 我院附属医院呼吸病组根据中医“春夏养阳”和“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理论,自1959年以来以痰饮丸(附子理中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慢性气管炎12,000余例取得良好效果。药理实验证明,痰饮丸有使低下的肾上腺皮质提高功能,保护肾上腺使其在大量皮质激素的作用下免于迅速萎缩;还能显著提高动物的耐寒能力。痰饮丸又能明显增强动物体力,显著增加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在拆方研究吋发现干姜及其提取物有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今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附子汤是《伤寒论》治疗少阻病的一张著名方剂。有附于10克、芍药10克、人参6克、白术10克、获警10克组成,为温补元阳、除湿健脾、祛除寒邪之峻剂。原文曰:“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舰子汤生之”。主治少阴阳虚,寒邪在经的背恶寒,手足寒,身体骨节痛等症。方中附子壮火御寒、人参培元固本、白术健脾除湿,获签利湿行水,使恶寒、痛疼等症得以消除。通过学习并在临床应用本方时,体会到但凡有阴寒一症,即用此方治之每多收良效,现举隅如下:1胶节痛疼:(风湿性、类风湿…  相似文献   

3.
麻黄附子细辛汤功用助阳解表,仲景主要用于治疗“太少两感证”。认为主要作用是温经通阳,不但温阳散寒,而且温经除痹止痛,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痛证,但究其病机总属肾阳虚衰,机体失于温煦,寒邪束于肌表,卫阳不得布达,气血运行不畅,脉络受阻所致之疼痛诸证。从中医机理、现代药理、临床运用等多方面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痛证进行了探讨,为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痛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早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1例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予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普罗帕酮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89%,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96%,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 (P>0.05).但在改善心悸、胸闷、乏力、纳呆、形寒肢冷等症状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早搏疗效显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探讨附子理中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例慢性腹泻患者、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及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附子理制成的中汤为药引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8例慢性腹泻患者、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及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经附子理中汤剂加味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或缓解,疗效显著。结论附子理中汤对慢性腹泻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等都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麻黄附子细辛汤功用助阳解表 ,仲景主要用于治疗“太少两感证”。认为主要作用是温经通阳 ,不但温阳散寒 ,而且温经除痹止痛 ,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痛证 ,但究其病机总属肾阳虚衰 ,机体失于温煦 ,寒邪束于肌表 ,卫阳不得布达 ,气血运行不畅 ,脉络受阻所致之疼痛诸证。从中医机理、现代药理、临床运用等多方面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痛证进行了探讨 ,为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痛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赵坤教授从痰治疗小儿哮喘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哮喘,究其病源,以痰饮为主,而痰饮的生成和肺、脾、肝、肾关系密切。肺失治节可生痰;脾失健运可生痰;肾气亏耗可生痰;肝气怫郁可生痰。小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易受外邪侵袭,直接或问接影响到肺、脾、肝、肾4脏功能,导致水谷精微不归正化,津液代谢失常而形成痰饮。宿痰留伏,阻滞于气道,碍肺之宣肃、气之升降,在外因的作用下而易诱发哮喘,故有“无痰不成哮”之说。赵教授认为痰饮贯穿小儿哮喘发病的始终,从痰治喘为治疗小儿哮喘发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药效学实验,比较出临床上常用的四种复方中药对脾胃虚寒实验大鼠的影响。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酚红胃排空率,胃重指数,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指标变化。结果: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良附丸和附子理中汤组对胃酚红排空率有统计学意义。附子理中汤组对GAS、MTL有统计学意义,良附丸组对MTL有以及小建中汤组对GAS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附子理中汤对此模型脾胃虚寒大鼠的治疗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法治疗小儿长期发热的临床经验。[方法]整理本科室应用温法治疗小儿长期发热疾病的相关案例,并分析之。通过对人参败毒散验案、桂枝汤验案、桂枝人参汤验案、附子理中汤验案、四逆汤验案的分析,阐述温法治疗小儿长期发热的辨治思路。[结果]对虚人感寒、太阳中风、太阳太阴合病、太阴少阴合病、少阴证五则由感受寒邪或阳气虚弱所致的长期发热验案,采用辛温解表、益气扶正、发汗解肌、调和营卫、温中解表、温补脾肾、回阳救逆等法治疗,方用人参败毒散、桂枝汤、桂枝人参汤、附子理中汤、四逆汤等加减,取得较好疗效。[结论]应用六经辨证思路,采用温法治疗寒证引起的小儿长期发热可取佳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乃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的高效方。原书谓:“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汤头歌诀》曰:“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发热曷能康?”因太阳、少阴两感证的基本病机为心肾阳虚,复感寒邪,表里同病,故用麻黄发表散寒,附子温肾强心,细辛搜剔、温散深入少阴之寒邪。本方药仅三味,配伍精当,功专效宏,临床运  相似文献   

11.
唐志鹏教授治疗慢性腹泻,主张运用经方,灵活化裁,强调“见是证用是方,方证相印,随证治之”.临证灵活运用附子理中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泄泻,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痰饮,是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输布失司形成的病理产物,张仲景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病治篇》中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成为后世医家治疗痰饮病的总则。本篇通过分析痰饮病机,阐述“温药和之”经义的精髓,梳理出了痰饮病治疗思路,概括为“温阳助运,扶正培元”“温化宣通,疏调气机”“燮理阴阳,和之平衡”三方面,以期为现代临床痰饮病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素问·咳论》首先论述了寒邪从皮毛、胃两条途径侵肺而致内外合邪,导致咳嗽;总结咳嗽病机时又强调曰“此皆聚于胃,而关于肺”。各注家对此注解有异,如王冰从中上焦关系进行解释,认为两焦受病,邪气熏肺而肺气满逆,故而咳嗽涕唾;《医宗金鉴》则把主要病机归为胃有邪而浊,进而影响致肺;《太平圣惠方》根据前后文义把所属之邪定为寒气;《医学三字经》则认为是不能输布之水谷之气,随热化痰,随寒化饮,痰饮为患,致肺喘咳;《内经讲义测直接认为水饮聚于胃而关于肺,并认为本句经文含义可相当于“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  相似文献   

14.
红藤为清热解毒药,为治肠痈要药。在临床中,红藤还可以用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肠易激综合征(IBS)主要因肝郁气滞,中焦脾虚所致,治以疏肝理气为主。首选六君子汤、痛泻要方、理中汤、附子理中汤等方。根据辨证情况,加入红藤,取其攻下而又有止泻之意,增强除积祛瘀的效果,常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附子理中汤配合针灸治疗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予加味附子理中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普罗帕酮治疗,4W后观察疗效,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89%,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19〈0.05)。但在改善心悸、胸闷、乏力、纳呆、形寒肢冷等症状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附子理中汤配合针灸治疗早搏疗效显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基于《黄帝内经》中“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提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关键在于“阳虚阴结”。“阳化气,阴成形”失衡,阳气亏虚,邪气侵犯人体,并与精微物质相搏结,凝聚不化而生痰瘀,痰瘀为标,壅滞胞宫,阻碍气机而发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单用温阳扶正之法不可,仅用化瘀散结之法亦不当,应抓住阳虚阴结之病机,采用温阳、散结相结合的治疗原则,随症选用活血化瘀、化痰软坚之品除瘀消痰以治其标,用药可采用附子理中汤合桂枝茯苓丸合消瘰丸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7.
<正> 痰饮丸(由附子理中汤合三子养亲汤组成)治疗慢性气管炎一年有效率为46.16%,四年有效率为77.27%。西安医学院研究证明:痰饮丸能显著提高动物耐寒能力。我组的实验证明:痰饮丸醚、醇提取物有明显祛痰作用,能使幼年小鼠胸腺萎缩,能降低大鼠肾上腺中维生素C 及胆固醇含量,说明有提高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为观察痰饮丸对心肌营养性血流对动物体力及耐缺氧能力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统计中医临床以及专利文献中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的中药及复方,为中药防治脾肾阳虚型便秘的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上1980年1月-2013年1月间发表的学术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等信息资源为查找对象,以“便秘”和“阳虚”为主题,收录学科范围为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对相关文献阅读、分析后统计有效方药,分别统计常用药和经方的频数和配伍等。结果:按上述方法共搜索到283篇文献,原因剔除147篇,共计136篇纳入分析。单味中药总计126种,肉苁蓉、当归、生白术、枳壳、升麻、(制)附子频数较高;经方总计28个,济川煎、大黄附子汤、附子理中汤、理中汤、半硫丸等频数较高。结论:中药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以温脾补肾为主,佐以活血、理气、补益、生津类活血化湿、行气中药。济川煎加减化裁在中医临床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的经方中有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甘温扶阳觞于《素问》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劳者温之。”根据“阳之动始于温”,“甘与辛合而生阳”的理论,本法常用药物的药性多温,气味或甘或辛。如党参、黄芪、山药、甘草、桂枝、附子、生姜、肉桂、杜仲、大枣、狗脊等。笔者临床上将此法应用于治疗慢性疾病,同时亦应用于治疗老年和小儿疾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小儿出生4个月后,颈软无力,不能抬头称为“颈软”又称“天柱骨倒”是小儿五软状态之一,大多颈软、腰软不会坐立,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脾胃气虚或感受寒邪所致,中医称为“小儿督痿症。”近几年笔者运用此方治愈颈软患儿百余例,疗效较好,现介绍于下。 1.治颈软方药:生附子(去皮)9g、生南星9g共为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