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于1979年7~8月以免疫荧光菌球快速诊断法(简称荧光法)、免疫染色法(简称染色法)与菌痢常规培养法(简称常规培养法),对153例急性菌痢病人的粪便进行了现场验证,每一份标本同时做上述三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荧光法检出101份,阳性率为66.01%,其中91份挑出菌球进行培养为阳性(福氏43份,宋内氏48份)。常规培养法共检出84份,阳性率为54.9%。染色法共检出108份(其中36份检出  相似文献   

2.
临床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主要靠大便的常规检查。由粪便中分离培养痢疾杆菌既费时间而阳性率也很低。我们采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染色法检测158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菌痢病人的粪便,获得较满意的结果。这两种方法都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优点,可用于急性菌痢的实验室诊断。材料和方法一、标本:具有典型急性菌痢症状病人的新鲜粪便,取脓血或粘液部分,接种 S.S 平板,37。C℃培养。  相似文献   

3.
我们以快速免疫染色法检验菌痢,以探索其价值。现介绍如下:病例选择:我们在1978年9~10月初,对门诊和住院的110例可疑痢疾病人,同时用快速免疫染色法和培养法检验,以做对比。结果分析:一、在110例可疑痢疾病人中,经两种方法检验,快速免疫染色法阳性者77例,阳性率70%,培养法阳性者32例,阳性率29.9 %。快速免疫染色法阳性率显著高于培养法。前者阳性率高的原因是:培养法对于经过治疗的病人,慢性菌痢病人以及不新鲜的粪便标本,阳性率较低,而采用快速免疫染色法,只要粪便标本中痢疾杆菌还具有抗原性,一般即可得到阳性结果。110例疑似菌痢病人检验的时间是  相似文献   

4.
目的临床分析不同微生物标本检验的阳性率,提供流行病学的信息,为临床医师治疗患者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送检到检验科的不同临床标本,共4340份,其中血液标本共835份、呼吸道标本共1605份、粪便标本共820份、尿液标本共80份、其他标本1000份。对这些标本进行接种培养,记录阳性结果,计算阳性率,比较各种标本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4340份标本中,478份结果培养为阳性,总阳性率为11.01%;阳性检测率高低排序依次为呼吸道标本(19.00%)、尿液标本(8.75%)、血培养标本(6.95%)和粪便标本(5.00%);呼吸道标本阳性率与血液标本、粪便标本及尿液标本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1、16.35、87.00、23.42,P〈0.05)。结论临床分析不同微生物标本检验的阳性率的区别,可以指导临床医师更好的医治患者。  相似文献   

5.
张仕刚 《贵州医药》2010,34(9):838-839
炭疽杆菌的分离培养.对人类皮肤炭疽的渗出液、血液、脑脊液、痰等标本,一般按常规法直接划种子血平板上分离培养,而动物皮毛、土壤、粪便等外环境污染标本才进行增菌,除杂菌处理后分离培养.但皮肤炭疽病灶常伴有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混合感染,能导致分离炭疽杆菌的阳性率降低.我们对疑似皮肤炭疽患者病灶采样进行上述两种培养方法比较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免疫法、化学法便潜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误诊的原因,探讨免疫法、化学法粪便潜血试验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消化内科粪便样品300例,使用化学法和免疫法分别检测,对潜血试验结果比较,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免疫法和化学法阳性率及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免疫法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应慎重,而对于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则是首选,应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于粪便常规检查和体检普查项目,并结合受检者自身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以免造成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联苯胺法与单克隆抗体法检测粪便隐血的结果,为临床医生正确评价粪便隐血试验结果提供参考.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联苯胺法对120例临床常规粪便隐血检测患者粪便中的血红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联苯胺法检测120例患者为阳性率79.17%,单克隆抗体法检测阳性率52.5%.两种方法联合检测阳性率为66.67%,其中38例为联苯胺法阳性而单克隆法阴性的患者,也经临床证实食用动物肉类或西红柿、韭菜、菠菜、芹菜等.其中5例为单克隆法阳性而联苯胺法阴性的患者.结论 单克隆血红蛋白法灵敏度高,可靠性强,但易出现假阴性,联苯胺法敏感性高但灵敏度差,易受饮食、药物等影响而出现假阳性,二者联合检测粪便隐血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能大大提高检测结果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2年6月至10月,对儿科3岁以下腹泻患儿进行了粪便培养,检出空肠弯曲菌25例,阳性率为10.6%,现报告如下: 一、病原菌的检测对236例3岁以上,病程在7天以内(仅1例是半月)的急性腹泻患儿的新鲜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全部作常规检查及其他肠道病原菌和空肠弯曲菌的培养。空肠弯曲菌检查系将粪便标本保存于Cary-Blair,氏运送管中,并采用简易微需氧封闭袋(由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物理化学教研室研制)法进行分离培养。结果检出空肠弯曲菌25例,阳性率为10.6%,其中2例同时培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O126B_6。共检出致病性大肠杆菌8例(3.4%),志贺氏痢疾杆菌属18例(7.5%),说明空肠弯曲菌亦是腹泻的主要病原菌。21株空肠弯曲菌在42℃微需氧环镜下进行纸片法药物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粪便隐血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规律,进而发挥粪便隐血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以北京地区为主的27所医院2002年4月1日~2003年4月1日内镜(病理)诊断的大肠癌患者597例,粪便免疫隐血条形试纸检测粪便隐血,分析粪便隐血与癌胚抗原( CEA)、肉眼血便、肿瘤部位、病理分型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448例有隐血结果,其中阳性364例,阳性率为81.25%;隐血试验对大肠癌检出的阳性率为79.75%,CEA检出率为45.45%;308例肉眼血便中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率为88.96%,140例无肉眼血便的患者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率为64.29%;左半结肠癌粪隐血阳性率为81.39%,右半结肠癌为81.60%;中、高分化腺癌隐血阳性率为81.35%,类癌阳性率为33.33%;Duck's A、Duck's B粪隐血阳性率为78.48%,Duck's C、Duck's D期粪隐血阳性率为81.86%.结论:粪便隐血试验仍是大肠肿瘤筛检的重要手段,且阳性率优于CEA;隐血试验操作时要参考有无肉眼血便;隐血试验的阳性与否与发病部位及分期无关,但与大肠癌的病理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血培养;采用溶血增菌与常规增菌培养进行对比观察,406份血培养标本,常规增菌阳性54例,阳性率为13.3%,溶血增菌阳性93例,阳性率为22.9%,以检出例数最多的表皮葡萄球菌及微球菌为检验依据,进行两种方法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溶血增菌培养优于常规增菌培养。  相似文献   

11.
<正>根据临床观察和相关资料报道可知,乳糖不耐受是导致婴儿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采用改良Rubnen法,对粪便常规和粪便培养检验结果为阴性的55例腹泻患者进行了粪便乳糖测定。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55份粪便标本均来自在笔者所在医院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抗酸染色和结核菌快速培养检查比较肺结核患者常规痰和梯度高渗盐水超声雾化诱导痰的阳性检出率.方法 对146例肺结核患者留取痰标本,70例常规咳痰,76例通过梯度浓度法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痰,均行涂片抗酸染色检查和结核菌快速培养,两组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 70例常规痰患者涂阳(或培养)22例,阳性率31.4%.诱导痰组76例患者涂阳(或培养)42例,总阳性率为55.3%.结论 诱导痰涂片抗酸染色和结核菌快速培养,能明显提高肺结核患者结核菌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尿隐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用单克隆抗体、联苯胺法对100例临床常规粪便隐血检测患者粪便中的血红蛋白进行检测。结果用两种方法对100例临床患者作粪便隐血试验,所得结果联苯胺法阳性率比单克隆法高26%。其中19位两种方法均为阳性,经临床证实是19位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溃疡、出血、肿瘤等情况,而其中45例为联苯胺法阳性而单克隆法阴性的患者,也经临床证实食用动物肉类或西红柿、韭菜、菠菜、芹菜等。结论临床应用单克隆抗体法检测粪便潜血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粪便标本采取乳胶凝集检测技术对沙门菌筛查的意义。方法按照WS271-200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的方法,从粪便标本中分离出104株可疑菌落,使用沙门菌乳胶凝集试剂盒和三糖铁培养基进行初筛,之后使用API 20E细菌鉴定条进行确认,比较两种方法之间的阳性率和假阳性率情况。结果沙门菌乳胶凝集试剂盒筛查粪便标优于三糖铁测定。结论沙门菌乳胶凝集试验具阳性率高,假阴性少,并且耗时比较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粪便隐血试验在大肠癌筛检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粪便隐血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规律 ,进而发挥粪便隐血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以北京地区为主的 2 7所医院 2 0 0 2年 4月 1日~ 2 0 0 3年 4月 1日内镜 (病理 )诊断的大肠癌患者 5 97例 ,粪便免疫隐血条形试纸检测粪便隐血 ,分析粪便隐血与癌胚抗原 (CEA)、肉眼血便、肿瘤部位、病理分型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44 8例有隐血结果 ,其中阳性 3 64例 ,阳性率为 81 2 5 % ;隐血试验对大肠癌检出的阳性率为 79 75 % ,CEA检出率为 45 45 % ;3 0 8例肉眼血便中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率为88 96% ,14 0例无肉眼血便的患者粪便隐血试验阳性率为 64 2 9% ;左半结肠癌粪隐血阳性率为 81 3 9% ,右半结肠癌为 81 60 % ;中、高分化腺癌隐血阳性率为 81 3 5 % ,类癌阳性率为 3 3 3 3 % ;Duck’sA、Duck’sB粪隐血阳性滤为 78 48% ,Duck’sC、Duck’sD期粪隐血阳性率为 81 86%。结论 :粪便隐血试验仍是大肠肿瘤筛检的重要手段 ,且阳性率优于CEA ;隐血试验操作时要参考有无肉眼血便 ;隐血试验的阳性与否与发病部位及分期无关 ,但与大肠癌的病理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16.
<正>临床上,少数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是清晰或者稍微浑浊的,采用常规培养方法的阳性率较低。为此,笔者采用增菌法培养,并与常规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广州市海珠区的海产品等食品及腹泻病人粪便标本共86份进行了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其中海产品51份,熟食5份,咸菜3份,腹泻病人粪便标本27份。方法按照《广东省卫生防疫病原微生物检验常规》和尿素酶试验进行检验。结果食品样品中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5株,阳性率8.47%,按尤氏生化分型为I型2株,II、IV、V型各1株,病人粪便均未分离到此菌。结论尿素酶试验在致病学鉴定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向宇培  古丽  许迅 《现代医药卫生》2023,(5):786-788+793
目的 探讨血培养延时(>5 d)报警的阳性率、病原菌分布及报警时间特征,为完善临床实验室血培养检测方案提供数据。方法 统计九龙坡区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血培养标本7 576例,将常规时间(5 d)血培养阴性的标本6 866例延长培养到10 d,记录延时报警的阳性率及报警时间,并统计病原菌的种类及构成。结果 常规时间血培养阳性率为9.4%,10 d培养阳性率为9.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时报警血培养标本36例,占常规阳性标本的5.1%。共分离细菌37例,其中污染菌7例,污染率为18.9%。36例延时报警标本中,报警时间最短为5.2 d,最长为10.0 d,报警时间中位数7.1 d。结论 延长培养时间不能够显著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但可以提高少见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张流  王云芬  熊华刚 《贵州医药》2001,25(4):342-344
近年来 ,引起腹泻的致病菌已出现了一些变化。本文分析近 2年来从我院收治的 110 6例腹泻患儿粪便中培养出的致病菌的细菌学特点以及主要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 ,以期为加强细菌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 ,减少其发病率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标本来自我院 1997年 12月~ 1999年 12月住院治疗的 110 6例腹泻患儿 ,大便常规化验均有异常。男 652例 ,女 4 54例 ;年龄 1个月~ 12岁 ,平均 3 1岁。共培养出致病菌 586株 ,阳性率53%。1 2 方法1 2 1 标本采集 粪便标本取自入院后用抗生素治疗前。取粘液脓血便 1~ 3ml ,置于无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为预防和控制重症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我院PICU收治的7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粪便、肛拭子、咽拭子、疱疹液等标本进行RT-PCR定性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引物及EV71和CA16的VP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鉴定。结果共收集标本257份,肠道病毒通用引物阳性164例,EV71阳性118例,CoA16阳性40例,其他6例。其中粪便标本79份,病毒分离阳性61份,阳性率为77.2%;肛拭子79份,病毒分离阳性53份,阳性率为67.1%;咽拭子79份,病毒分离阳性41份,阳性率为51.9%;疱疹液20份,病毒分离阳性9份,阳性率为45%。结论 EV71是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粪便、肛拭子、咽拭子、疱疹液的阳性率不同,以粪便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