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妊娠及其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4-2006年收治的142例实施宫颈电环切除术的患者进行随访,术前无原发不孕、年龄〈40岁、有生育要求的6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对67例患者的妊娠时间、妊娠周数、妊娠结局和终止妊娠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7例患者中有51例获得56次妊娠,妊娠率为85%(56/67),与该67例患者宫颈电环切除术前的妊娠率(7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1例患者妊娠中,3例异位妊娠,6例人工流产11次,4例自然流产。其中已分娩的38例患者中,胎膜早破5例,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3%(5/38);无早产;无低出生体重儿发生;16例行剖宫产术,剖宫产率为42%(16/38)。(3)已分娩的38例患者中,宫颈锥切高度平均为2.0cm(1.5~2.5cm),锥切宽度平均为2.5cm(1.5-3.0cm)。结论宫颈电环切除术对CIN患者的妊娠及其结局无明显影响,也不增加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宫颈锥切术对官颈病变患者妊娠及其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鹤岗矿业集团妇婴医院2000年至120例因宫颈疾病施宫颈锥切术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术前无原发不孕、年龄≤40岁、未生育过、有生育要求的3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结果 (1)35例患者,21-40岁平均年龄33岁.35例患者中有25例获得26次妊娠,妊娠率为74%(2)25例妊娠患者中,1例异位妊娠,4例自然流产.自然分娩的13例,1例早产,早产率为8%,胎膜早破2例,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5%;10例剖宫产手术,剖官产率77%;无低出生体重儿发生.(3)已分娩的13例患者中,宫颈锥切高度平均为2.0cm(1.0-3.0),宫颈锥切宽度为2.5cm(1.5-3.0).结论 宫颈锥切术对宫颈疾病患者的妊娠及其结局无明显影响,也不增加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事.  相似文献   

3.
颜碧明 《中外医疗》2014,(16):12-13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电环切术对患者妊娠及其结局是否会产生不良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I-III级,共计155例患者,58例II-III级实施宫颈电环切术(观察组),97例I级采用观察保守治疗(对照组),观察患者术后妊娠及结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流产,早产,剖宫产,阴道分娩,胎膜早破,胎儿窘迫,羊水量异常,前置胎盘,宫颈裂伤,新生儿出生体重,低出生体重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有13例(22.41%),对照组早产有9例(9.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宫颈电环切除术对妊娠是安全有效的,无不良影响,但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手术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4.
杨秀丽  黄朵香  黄海州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5):1781-1782,1786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患者行宫颈锥形切除术后对妊娠结局、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2006年9月-2010年5月对72例有生育要求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宫颈锥形切除术后的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早产、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综合征、低出生体重儿、剖宫产率、宫颈裂伤、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总产程平均(9.3±0.7)h,略短于对照组(10.2±0.4)h,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LEEP锥切术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有效的方法,对CINⅡ~Ⅲ患者的妊娠及其结局无明显影响,建议术后妊娠时间间隔大于12个月。  相似文献   

5.
赵军  陈蕾  徐文 《中国病案》2010,11(7):31-32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和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年间宫颈锥切术后妊娠产妇30例,与同期正常产妇26,835例分娩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宫颈锥切术后妊娠早产、胎膜早破及低体重儿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早产发生率及早产儿发生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宫颈锥切术后易导致早产,对未生育者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6.
LEEP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LEEP术对妊娠、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对附属弋矶山医院近2年因CINⅡ、CINⅢ实施LEEP术且符合给定条件的49例患者妊娠情况、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妊娠情况。49例患者中,41例妊娠;妊娠率83.7%(41/49)。②妊娠结局。6例因计划生育行人工流产术,1例于孕24周因胎儿畸形孕中期引产终止妊娠;34例分娩者中早产3例,早产率8.8%(3/34),1例胎膜早破,胎膜早破率2.9%(1/34)。③分娩方式。1例顺产出现宫颈撕裂,余33例均为剖宫产。④新生儿。无新生儿窒息,单胎无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无新生儿死亡。结论:宫颈LEEP术对患者的受孕能力无明显影响,不增加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宜。  相似文献   

7.
陈燕 《当代医学》2012,(26):91-92
目的探讨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11年5月在靖江市人民医院妇产科行LEEP术后妊娠的初产妇28例为研究组,匹配56例为对照组.观察研究组受孕情况,比较两组孕妇早产、胎膜早破、宫颈裂伤、低出生体重儿、产后出血、阴道分娩总产程及剖宫产的发生率.结果28例患者均能顺利受孕,两组仅早产(17.9% vs 1.79%χ2=5.048,P=0.025)具有统计学意义,胎膜早破、宫颈裂伤、剖宫产率、低体重出生儿发生率等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恰当的LEEP术操作对受孕率无影响,并可减少妊娠前及妊娠后并发症的发生,对妊娠结局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李喜萍 《中外医疗》2009,28(2):77-78
目的探讨LEEP刀手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妊娠及其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1~2007年长沙市第三医院因CINⅡ、CINⅢ实施LEEP术且术前无不孕症、未生育过、已生育但还可能有生育要求、年龄≤40岁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到201例,其中有生育要求,未避孕〉1年者有30例。对该30例患者的妊娠情况、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妊娠情况:30例患者,25例共获得26次妊娠,妊娠率83%(25/30),与普通人群妊娠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妊娠结局:25例患者获得的26次妊娠中,1例孕8周稽留流产,1例孕24周因胎儿畸形终止妊娠,24例患者活胎分娩。24例分娩的患者中,2例早产,早产率8.3%(2/24),与普通人群早产率10%[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例在孕34周发生胎膜早破并随后行剖宫产,早产胎膜早破率4.1%(1/24),与普通人群早产胎膜早破率2.75%[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1例孕36+3周因脐带绕颈胎儿窘迫行剖宫产;过期产1例,19例足月分娩。19例分娩患者共出生新生儿19例,均存活,最低出生体重2700g,为孕33周早产儿,最高出生体重4200g,出生体重平均为(3374±438)g,无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结论(1)若未发生严重宫颈狭窄,宫颈LEEP术对受孕能力无明显影响,不会导致继发性不孕;(2)宫颈LEEP术不增加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也不增加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级患者用聚焦超声治疗后的妊娠及其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因CINⅠ-Ⅱ行聚焦超声治疗的254例后分娩患者的妊娠时间、妊娠结局和终止妊娠方式。结果:254例患者,年龄20-36岁,平均(27.36±2.26)岁。254例妊娠患者中,3例异位妊娠,8例流产,243例分娩。在已分娩的243例患者中,3例早产,早产发生率为1.23%(3/243);18例胎膜早破,胎膜早破发生率为7.41%(18/243);无足月低体重儿发生;65例顺产,2例产钳助产,155例行剖宫产术,剖宫产率为63.98%(155/243)。剖宫产率较同期产科剖宫产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14.7621,P<0.01)。分析剖宫产原因,其中因社会因素而选择剖宫产的高达30例,去除该因素后,剖宫产率为51.44%,与同期剖宫产率51.32%相比无差异(χ2=0.001 37,P>0.05)。结论:宫颈聚焦超声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Ⅱ安全有效的方法,对患者的妊娠及其结局无明显影响,不增加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洪慧  公颜平  孟晔  桂云 《安徽医学》2019,40(11):1198-1200
目的分析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妊娠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妇科行CKC治疗的育龄期妇女70例为观察组,同时期选取在本院妇科门诊行孕前检查且无宫颈病变的育龄期妇女7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如年龄、身高、月经周期、初潮年龄等)、妊娠率、妊娠结局(如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早产率、胎膜早破率、低体重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妊娠率、晚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早期流产率、早产率、胎膜早破率、低体重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分别为10%、8. 6%、10%、8. 6%、10%、27. 1%,对照组分别为1. 4%、0%、1. 4%、0%、1. 4%、11. 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CKC对CIN患者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但易导致早期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电环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08年6月~2012年6月间宫颈电环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04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并符合纳入标准的300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女性的妊娠成功率、早产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及产妇产褥期疾病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女性早产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妊娠成功率、产褥期疾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电环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妊娠及其结局无明显影响,且不增加产妇产褥期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IN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后对其自然妊娠率、妊娠结局、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7月在我院接受冷刀宫颈锥切术并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共34例,分析术后自然受孕率、妊娠结局、分娩方式是否存在影响.结果 自然妊娠率:34例患者中共获24次妊娠,自然妊娠率为70.5%,与文献报道自然妊娠率69.6%相比[1],差异无显著性;妊娠结局:24次妊娠中,3例发生早产,与文献报道5-15%[2],差异无显著性;19例获妊娠足月分娩.结论宫颈锥切术后妊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子宫颈锥切术及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术后妊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及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术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45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采用不同的锥切方法保留生育功能,包括LEEP 127例,冷刀锥切163例,激光锥切163例,行宫颈锥切术及宫颈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对其妊娠及妊娠结局、分娩方式、早期侵润癌进行分析。结果妊娠率分别为96.85%、87.73%、93.25%。三组间的流产率及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宫预锥切史组的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剖宫产率、宫颈损伤率高于正常产妇组。结论宫颈锥切术对妊娠结局无明显的影响,但不同的锥切方式术后妊娠率、妊娠结局、分娩方式及流产的处理方式均不同。  相似文献   

14.
柯静婷  吕晓燕 《中国医疗前沿》2011,6(5):46+73-46,73
目的了解CIN Ⅱ-Ⅲ行宫颈锥形切除术后对患者妊娠率、妊娠结局、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0年12月因CIN Ⅱ-Ⅲ行宫颈锥形切除术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24例,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率:24例患者中15例共获得17次妊娠17/24(70.8%),相比与文献报道自然妊娠率(69.6%),差异无显著性(P〉0.05)。妊娠结局:17次妊娠中除1例行人工流产,1例孕25周流产,其余15例中1例早产,余14例均足月分娩。本研究中有4例足月分娩,无产程延长,无难产患者,其余11例行剖宫产术,剖宫产率73.3%(11/15)。结论宫颈锥切术后妊娠是可行的,尤其是锥切高度低于2cm的患者,基本不影响术后妊娠及其妊娠结局,但必须向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讲明该术的并发症及术后不孕的可能,请患者慎重考虑,并对有宫颈操作史的患者加强孕期监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行宫颈电环切除术对生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0-12期间,62例因宫颈上皮内瘤变行宫颈电环切除术的患者为治疗组,60例孕前未行任何宫颈手术的妇女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在受孕能力、流产率、早产率、胎膜早破、剖宫产率、宫颈裂伤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总产程的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宫颈电环切除术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安全有效方法,只要掌握手术指征和手术切除范围,对其后的妊娠生育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宫颈锥切术后患者妊娠分娩结局与健康孕妇妊娠分娩结局的不同来指导护理工作。方法分析在我院行宫颈锥切术治疗后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术前无不孕症,年龄≤40岁且有迫切生育愿望的孕妇65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60例年龄≤40岁且同样有迫切生育愿望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的流产率、早产率、胎膜早破率和剖宫产率。结果两组产孕妇的流产率、胎膜早破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早产率(18.46%)和剖宫产率(60.00%)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锥切术后患者宫颈承托能力和抗感染能力降低,容易引起早产,在妊娠期间应行严密观察,完善护理工作;有宫颈锥切术史的孕产妇可能由于过度紧张焦虑,无信心顺产,剖宫产率较高,所以应对这部分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锥切治疗后的分娩结局及分娩方式,探讨锥切是否增加早产的发生率、锥切术后宫颈管长度与早产的关系、锥切至妊娠的合适时间间隔以及锥切术后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年龄<35岁且未完成生育任务的病理分级较高CIN患者共340例的临床资料。对随访期间术后妊娠者除给予常规检查外,妊娠24~28周测量宫颈管长度,分娩时记录锥切手术与分娩间隔时间、妊娠周数、分娩方式、胎儿体质量及是否合并胎膜早破(PROM)。结果随访期间,获得妊娠病例共30例。在妊娠24~28周测量宫颈管长度为29~48 mm,平均39 mm。29例分娩时妊娠周数为36+~41+周,平均38+周。锥切术与妊娠间隔时间为120~1 187 d,中位数为649.5 d。30例妊娠病例中1例双胎妊娠伴PROM行剖宫产,余29例无1例PROM。7例(24.14%)选择自行分娩,22例(75.86%)选择剖宫产。结论 CIN锥切治疗后的患者适宜妊娠时间为术后1 a,术后早产及PROM无明显增加,锥切术后妊娠妇女及医师有选择剖宫产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宫颈治疗对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住院分娩且孕前在该院行各类宫颈治疗的初产妇共249例为研究组,研究组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手术治疗组97例(环形电刀锥切术和宫颈冷刀锥切术)及物理治疗组152例(激光和聚焦超声).选取同期在该院住院分娩,无宫颈治疗史的初产妇2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的早产率、胎膜早破率、分娩方式、产程、新生儿体质量.结果 (1)研究组剖宫产率为65.86%,早产率为13.65%,胎膜早破发生率为20.4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428、10.452、8.066,P<0.05).研究组新生儿体质量为(3 360.71±517.08)g,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59,P<0.05).(2)宫颈手术治疗组及物理治疗组剖宫产率分别为76.28%和5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7.681、P<0.01).两组胎膜早破发生率分别为28.87%和1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58,P<0.01).(3)手术治疗组、物理治疗组、对照组顺产产程时间分别为(7.18±2.97)、(7.27±3.17)和(7.71±2.88)h,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915、0.790、0.143,P>0.05).结论 各类宫颈治疗增加了早产、胎膜早破及剖宫产率,对产程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宫颈病变患者宫颈电圈环切术(LEEP)术后妊娠结局,探讨LEEP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因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而行LEEP术后分娩的60例患者为研究组,以及同期分娩且孕前未行LEEP的产妇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流产、早产、胎膜早破、宫颈裂伤、分娩方式等指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流产、早产、胎膜早破、宫颈裂伤、剖宫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安全有效,对术后妊娠结局无明显不良影响,但仍有待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观察行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后对宫颈上皮肉瘤样变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行宫颈环形电切术的确认为宫颈上皮肉瘤样变且要求生育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60例未有宫颈病变且未性宫颈环形电切术的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受孕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两年内48例受孕,其中足月44例,早产4例,行剖宫产25例,经阴道分娩23例;对照组两年内50例受孕,其中足月44例,早产6例,行剖宫产26例,经阴道分娩24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妊娠结局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对宫颈上皮肉瘤样变的治疗安全高,对患者术后妊娠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