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西部医学》2010,(2):378-378
血糖的检测指标有两个,即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人血糖浓度相对稳定,餐后血糖可暂时升高,但应不超过10mmol/L(180mg/dl)。正常空腹血糖为3.9~6.1mmol/L(70-110mg/d1),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为7.8mmol/L(140mg/d1)以下。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餐后血糖大于11.1mmol/L即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3岁,因确诊糖尿病10年,双下肢浮肿7个月,加重3 d于2010年10月14日入住我院.10年前,患者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8 mmol/L,来我院门诊就诊确诊为2型糖尿病.但患者未行规律治疗.2003年曾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住我院,血糖控制良好后出院.  相似文献   

3.
警惕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血糖波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爽  徐颖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8):2068-2068
1 病例简介 患者1,女,67岁,2型糖尿病10年,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一直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0.5 g/次,3次/d)、阿卡波糖片(拜糖平,50 mg/次,3次/d)降糖治疗.平素空腹血糖在8.0~9.0 mmol/L,餐后血糖在10.0~11.0 mmo/L.但患者饮食运动不理想,每日主食量>250 g,几乎不运动.1年前于我社区卫生服务站查空腹血糖为14.27 mmol/L、餐后血糖为17.9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9.4%,总胆固醇5.3 mmol/L,三酰甘油1.74 mmol/L,高密度脂蛋白1.4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3.09 mmol/L.尿常规:正常.  相似文献   

4.
例1,女,61岁。8年前因"口干、多饮、多食、多尿、体质量下降"查空腹血糖7.8 mmol/L,诊断为"糖尿病",长期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0.85 g/d+格列齐特80 mg/d"治疗,间断测血糖控制尚可。入院前2月,患者无明显诱因自觉上述症状加重,于入院前20 d测血压180/98 mmHg(1 mmHg=0.133 kPa),空腹血糖12.7 mmol/L,餐后2 h血糖18.4 mmol/L,尿白蛋白715 mg/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围术期血糖控制方法和对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糖尿病患者TURP围术期血糖调控情况。结果:36例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12.6±1.8)mmol/L,经术前用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至6.0~7.8mmol/L后接受TURP,术中及术后继续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至基本正常水平。本组术中血糖7.2~13.8mmol/L。35例未发生感染等明显并发症,仅1例术后出现感染,经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经正确的围术期处理,将血糖控制至基本正常水平,可耐受TURP,并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重症及死亡患者中有较高比例的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其救治更为困难,因此良好的血糖管理在COVID-19的综合救治过程中尤为重要。住院COVID-19合并糖尿病者可根据病情程度制定相应的血糖控制目标和治疗策略。轻型COVID-19患者,建议采取严格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4.4~6.1 mmol/L,餐后2 h血糖6.1~7.8 mmol/L);普通型COVID-19患者,建议采取一般的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6.1~7.8 mmol/L,餐后2 h血糖7.8~10.0 mmol/L),推荐应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重型或危重型COVID-19患者,建议采取相对宽松的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7.8~10.0 mmol/L,餐后2 h血糖7.8~13.9 mmol/L),推荐采用静脉输注胰岛素治疗。由于部分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或高血糖高渗状态(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status,HHS)等,应加强血糖监测,动态评估,适时调整策略,进而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一般资料:2型糖尿病人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38—65岁,平均49岁;25例空腹血糖〉12.8mmol/L,尿糖(+++),14例空腹血糖〉8.9mmol/L,5例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2例降血糖药物治疗失败后改用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仍维持在13.6mmol/L以上,尿糖(++)、尿蛋白(+)。其中28例在服用降糖药物后血糖仍未控制到正常水平,经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后,血糖水平降至6.1mmol/L以下。  相似文献   

8.
例1.男,55岁,身高162 cm,体重70 kg,体质指数26.7 kg/m2。糖尿病病史2年,使用格列齐特,80 mg,2次/d,拜糖平50 mg,3次/d,二甲双胍0.5g,3次/d,控制空腹血糖6~8 mmol/L,餐后2 h血糖7~10 mmol/L。入院停药检查:空腹血糖8.8 mmol/L,餐后2 h血糖12.4 mmol/L,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 女性,42岁,确诊右乳腺癌后行手术治疗并于术后行 TEC (表柔比星75 mg d1,多西他赛75 mg d2,环磷酰胺500 mg d3)方案化疗(21 d方案,共6疗程)。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首次入院及每次化疗前检测空腹血糖均正常。TEC方案化疗第6疗程前(第5疗程结束后18 d),入院查空腹血糖为5.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5.4%;口服葡萄糖耐量(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 OGTT )检查:空腹血糖:5.6 mmol/L,餐后30 min:12.1 mmol/L,餐后1 h:13.0 mmol/L,餐后2 h:12.0 mmol/L;体重60 kg,身高158 cm,请内分泌科会诊确诊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由入院的普通饮食改为糖尿病饮食,输注糖水时添加胰岛素拮抗。患者出院后,门诊定期随访,注意饮食和体重控制,适当的运动。乳腺癌系统治疗半年后体重58 kg,再次复查OGTT:空腹血糖:4.9 mmol/L,餐后30 min:8.5 mmol/L,餐后1 h:7.4 mmol/L,餐后2 h:6.1 mmol/L。患者糖耐量转为正常,继续每3个月定期门诊随访,每次均复查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控制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血压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其尿白蛋白排泄率(AER) 均在20~200μg/min,所有患者经控制饮食,口服降血糖药物和(或) 采用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空腹<7.01mmol/L,餐后2h血糖< 10mmol/L.随机分成2 组,A组为治疗组(30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10mg/d,B 组为对照组(30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加用安慰剂,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 、餐后血糖( PBG) 、尿微量白蛋白(ALB) 、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等.结论 依那普利能有效地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血糖疗效。方法:应用瑞格列奈治疗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前及用瑞格列奈平均治疗30 d之后都接受了调查评估。结果:经过30 d治疗后,空腹血糖浓度从10.1mmol/L降到7.4 mmol/L,餐前血糖浓度从10.9 mmol/L降到7.4 mmol/L,餐后2 h血糖从12.1 mmol/L降到8.4mmol/L.在研究中,患者体重有轻度下降,无一例发生低血糖反应。结论:瑞格列奈能够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而且不会引起体重增加,还可以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胃切除后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该院行根治术的100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按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BillrothⅠ式组33例,BillrothⅡ式组36例,Roux-en-Y式组31例,综合分析3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糖变化。结果 1BillrothⅠ式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PG-2h)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BillrothⅡ式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的空腹血糖分别为(8.730±0.859)mmol/L、(7.328±0.706)mmol/L、(6.512±0.714)mmol/L、(6.802±0.813)mmol/L,餐后2 h血糖分别为(11.974±0.918)mmol/L、(7.429±1.432)mmol/L、(7.504±1.019)mmol/L、(7.657±2.033)mmol/L;Roux-enY式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的空腹血糖分别为(8.972±0.843)mmol/L、(7.226±0.516)mmol/L、(6.468±0.533)mmol/L、(6.7042±0.721)mmol/L,餐后2 h血糖分别为(11.938±0.957)mmol/L、(7.024±1.917)mmol/L、(7.382±1.614)mmol/L、(7.665±1.953)mmol/L,BillrothⅡ式组和Roux-en-Y式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 BillrothⅡ式手术和Roux-en-Y式手术能够有效改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代谢。  相似文献   

13.
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龚智仁  熊雨 《西部医学》2012,24(2):350-351,354
目的了解不同空腹血糖(FPG)浓度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结果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476例T2DM患者根据空腹血糖浓度(FPG)分成三组:FPG≥7.0mmol/L且〈11.1mmol/L为A组(357例);FPG≥11.1mmol/L且〈14.0mmol/L为B组(81例);FPG≥14.0mmol/L为C组(38例);FPG〈6.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2hPG)〈7.8mmol/L正常糖耐量(NGT)为对照组(104例)。对各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IRT)测定胰岛素和C肽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和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和c肽高于正常人(P〈0.05),餐后1h对照组出现峰值,餐后2h糖尿病组达到高峰。结论不同空腹血糖浓度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随FPG升高而降低,而测定胰岛素及C肽可用于临床,帮助糖尿病分型,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4.
93例1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分为降糖调血压组(治疗组)49例和单纯降糖组(对照组)44例。治疗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50±4)岁,病程8(2-14)年,体重指数(23±5)kg/m 2,心率(70±6)次/分,24h动脉压(131±9)mmHg,空腹血糖(10±1.3)mmol/L,胰岛素(16±2.3)IU/L,餐后2h血糖(15±4)mmol/L,餐后2h胰岛素(80±8.6)IU/L。  相似文献   

15.
姚汉玲  李竞 《疑难病杂志》2011,10(2):99-100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糖控制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方法对97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后1~7 d空腹血糖控制情况将患者分成3组:血糖控制正常组(Ⅰ组),高血糖1组(Ⅱ组),高血糖2组(Ⅲ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均行NIHSS评分,观察了解患者预后。结果 3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当急性期空腹血糖水平在6.1 mmol/L以内时,其NIHSS评分与空腹血糖水平在6.1~8.4 mmol/L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有效率前者较后者高,二者均与空腹血糖平均水平控制8.4 mmol/L以上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应积极将血糖控制在8.4mmol/L以内,预后尚可,大于8.4 mmol/L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刘珊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1):181-181
目的:总结1例糖尿病(DM)合并酮症的护理。方法:饮食治疗、健康教育、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由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4.89mmoL/L,尿糖(++)、酮体(++);到出院时为空腹血糖6.18mmol/L、尿糖(+)、酮体(-)。结论:DM的饮食治疗、健康教育是治疗的基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诺和龙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诺和龙每次0.5~2.0mg,每日3次,餐前服用,观察12周。结果:空腹血糖治疗前9.9±3.5mmol/L,明显高于治疗后的6.9±1.2mmol/L(P〈0.05),餐后2小时血糖治疗前15.2±5.6mmoL/L,明显高于治疗后的9.9±1.8mmol/L(P〈0.05)。结论:诺和龙具有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及稳定空腹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体检人群连续观察10年,了解在未经药物干预下IFG的糖尿病转化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08-2018年连续11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年龄>18岁的3个功能社区人群557名。收集每次体检时受检者的空腹血糖、血压、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资料,分析2008年体检时确诊IFG患者与空腹血糖正常进展为IFG患者的糖尿病转化率。糖尿病定义为空腹血糖浓度≥7.0 mmol/L,或有糖尿病病史,或已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IFG定义是无糖尿病病史、未接受降糖治疗,空腹血糖浓度在5.6~6.9 ?mmol/L;空腹血糖正常定义为无糖尿病病史、未接受降糖治疗,空腹血糖浓度<5.6 mmol/L。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IFG向糖尿病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557例受检者中男283例,女274例,中位年龄为39岁(19~69岁),2008年体检时确诊糖尿病患者25例(4.5%),IFG患者30例(5.4%),空腹血糖正常者502例。30例2008年体检时确诊IFG患者中14例(46.5%)10年内转化为糖尿病,11例(36.7%)5年内转化为糖尿病,其中5年内IFG转化为糖尿病组的脂肪肝(FL)患者比例和三酰甘油水平均高于未转化为糖尿病组(P均<0.05)。502例2008年体检时空腹血糖正常人群有177例在10年内转化为IFG,其中20例在之后随访中转化为糖尿病,转化为糖尿病组FL患者比例和三酰甘油水平均高于未转化为糖尿病组(P均<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酰甘油是首次诊断IFG向糖尿病转化和初始空腹血糖正常人群进展为IFG并进一步向糖尿病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3,95% CI 1.03~5.7,P<0.05;OR=1.50,95% CI 1.12~2.01,P<0.05)。结论 IFG是空腹血糖正常向糖尿病转化的一个重要阶段,三酰甘油是IFG向糖尿病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7岁,24年前诊断为“2型糖尿病”。4年前使用诺和灵30R治疗期间,出现2次睡前低血糖,血糖值分别为1.7mmol/L和2.4mmol/L,无任何自觉症状。20d前于凌晨3:00至4:00间断发作梦游症,曾有1次摔物行为,被家属唤醒后不能回忆,且无任何不适,空腹血糖7.8mmol/L。入院后行头部CT、MRI无异常,监测凌晨3:00血糖2次,结果分别为2.7mmol/L和1.7mmol/L。将胰岛素减量后,监测凌晨3:00血糖,2次分别为6.8mmol/L和8.7mmol/L。出院后未再发作梦游症。讨论梦游症也称睡行症,多属于睡眠障碍中的睡眠倒错范畴,即出现于睡眠微觉醒或睡眠各期移行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20.
糖调节受损(IGR)是任何一种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中间阶段,其中又分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为提高IFG对发生2型糖尿病的预测能力,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近日提出了有关IFG下限诊断切点的建议(中华医学杂志,2005,83:1947):①降低IFG下限的诊断切点,即从6.1mmol/L降至5.6mmol/L。②IFG上限的诊断切点不变,仍为〈7.0mmol/L。由此,IGR可分为空腹血糖(FPG)≥5.6mmol/L,但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2 hPG)〈7、8mmol/L的单纯IFG;FPG〈5.6mmol/L,但OGTT 2 hPG在7.8~11.0mmol/L之间的单纯IGT及二者兼有等三种状态。③在下调IFG诊断切点后,所有FPG≥5.6mmol/L的个体均应接受OGTT,以将人群中的IFG+IGT划分出来,此点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