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微生态制剂妈咪爱辅助新生儿黄疸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鹰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81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6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茵栀黄口服液以及微生物制剂妈咪爱治疗。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免疫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后第7d,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免疫功能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2组患儿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微生态制剂妈咪爱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患儿免疫系统功能.疗效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口服妈咪爱和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收集山西省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新生儿黄疸病例共388例,其中200例作为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妈咪爱和茵栀黄口服,进行临床观察;188例作为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两组从新生儿大便次数、大便转黄天数、黄疸消退时间及由生理性黄疸转为病理性黄疸比例等几方面对照,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此方法能有效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缩短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时间,明显减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妈咪爱对新生儿黄疸干预疗效。材料与方法:对收治的1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妈咪爱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90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妈咪爱散剂口服;对照组90例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日均胆红素下降水平及平均治疗天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妈咪爱用于辅助干预新生儿黄疸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武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8):1466-1466,1468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剂(思密达)与妈咪爱散剂联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将112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剂与妈咪爱散剂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8例(67.86%),对照组,显效12例(21.4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思密达和妈咪爱散剂联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效果满意,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白蛋白、妈咪爱、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等3种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儿体质量、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符合新生儿黄疸诊断的84例新生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其中观察组28例黄疸值较高患儿利用白蛋白、妈咪爱、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A组28例患儿采取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对照B组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统计三组84例患儿临床疗效、体质量、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28例新生儿临床疗效、体质量、免疫功能以及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A组、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蛋白、妈咪爱、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可取得显著疗效。值的临床借鉴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分别联合白蛋白、妈咪爱、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并观察这3种方案对患儿体质量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中心收治84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白蛋白、妈咪爱、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A组采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进行治疗,对照B组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治疗后,统计比较三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体质量和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体质量和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蛋白、妈咪爱、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儿分为两组,实验组为茵栀黄注射液加光疗,对照组单纯光疗。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黄疸消退明显加快。结论:茵栀黄注射液可以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李桂平 《临床医学》2016,(4):118+127
目的分析研究新生儿黄疸通过茵栀黄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方法、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128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通过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和微生态制剂妈咪爱进行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的改变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7天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对新生儿黄疸患者通过茵栀黄联合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能够成为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9.
王雨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111-8111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将18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组用茵栀黄口服液和蒙脱石散联合治疗。5d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2%,观察组总有效率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黄疸消退的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05,P=0.8106);治疗后总有效率、黄疸消散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在临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中较一般药物治疗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在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儿184例,随机分成4组,A组单独应用蓝光照射进行治疗,B组应用蓝光疗法与肝酶诱导剂联合治疗,C组应用蓝光疗法及茵栀黄注射液联合治疗,D组应用蓝光治疗、茵栀黄注射液以及肝酶诱导剂联合治疗,对4组患儿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4.78%、B组总有效率93.48%、C组总有效率95.65%、D组总有效率100.00%,D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照射疗法、茵栀黄注射液静脉滴注以及口服肝酶诱导剂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029-1030
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纳入新生儿科病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3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蓝光照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茵栀黄颗粒。1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胆红素下降水平、黄疸消退时间。治疗组治愈率为83.1%,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治愈率为69.2%;总有效率为9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有效缓解患儿体征,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茵桅黄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献忠 《临床医学》2011,31(9):81-82
目的探讨茵桅黄与妈咪爱联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桅黄静脉滴注和妈咪爱口服。结果治疗5 d时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达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妈咪爱与茵桅黄联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安全,可明显缩短病程并预防核黄疸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菌栀黄口服液对降低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胆红素水平,预防胆红素脑病等脑损伤的作用。方法将安康市中心医院儿童分院20、10-09—2011-09收治的122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光疗及口服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并暂停母乳喂养3d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复方嗜酸乳杆菌片与菌栀黄口服液,对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时间短、胆红素下降明显。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片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疗效满意、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培菲康和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及早有效地纠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预防胆红素脑损伤。方法: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培菲康三联活性菌散剂口服和茵栀黄注射液滴注。对12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培菲康与茵栀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显示治疗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50.27±25.35)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65±21.54)μmol/L(P<0.01)。提示培菲康和茵栀黄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可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时间。  相似文献   

16.
<正>新生儿黄疸是指未结合胆红素为主的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少数患儿可出现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甚至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损害和功能残疾。我们采用口服妈咪爱、思密达和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取得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蓝光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2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2组患儿均接受基础疾病和酶诱导剂等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蓝光治疗,12h.d-1,连续5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注射液1~2mL.kg-1.d-1,静脉滴注,连续5d。对2组患儿的疗效、皮肤黄疸消退时间,血清总胆红素浓度(TBiL)、未结合胆红素浓度(IBil)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胆红素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蓝光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确切,黄疸恢复正常的时间短,是值得在基层单位推荐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微生态制剂妈咪爱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科收治的新生儿黄疸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妈咪爱口服.治疗过程中应用经皮测胆红素仪动态观察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黄疸日平均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值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与常规以蓝光照射为主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相比,联合妈咪爱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可加快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至正常的时间,且无明显副作用,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793-795
目的分析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2016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儿均采用蓝光治疗,观察组患儿在蓝光治疗基础上予以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治疗后3d、治疗后7d的总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7d观察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良好,可有快速降低新生儿的总胆红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78例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C、苯巴比妥、尼可刹米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茵栀黄颗粒口服,观察两组疗效。观察组足月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