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白细胞滤器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白细胞滤器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患者接受滤除白细胞输血。对 2 0 0U红细胞悬液滤除白细胞前、后分别进行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并对患者输血反应进行了观察。结果 应用白细胞滤器后其白细胞比过滤前显著减低 ,过滤前、后白细胞数分别为 ( 6 .16± 1.4 4 )× 10 9/L与 ( 0 .12± 0 .10 )×10 9/L(P <0 .0 1) ,血红蛋白过滤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结果分别为 ( 16 1.5 8± 2 3.31)g/L与 ( 15 7.84± 2 2 .35 )g/L(P >0 .0 5 )。 80例接受少白细胞血的受血者均未出现输血反应。结论 白细胞滤器能有效去除白细胞 ,能减少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2.
钱娟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9,23(5):528-528,530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未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对照组)和15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M3患者(观察组)的白细胞数、血小板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FDP。结果:观察组白细胞(5.67±4.59)×109/L,血小板(50.53±16.30)×109/L,血浆纤维蛋白原3.03±0.83g/L,血浆FDP17.47±7.31mg/L;对照组白细胞(13.87±4.75)×109/L,血小板(23.47±20.20)×109/L,血浆纤维蛋白1.28±0.57g/L,血浆FDP30.2±9.5mg/L,两组4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白细胞数、有DIC倾向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浸润。WBC计数、PLT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血浆FDP对预测M3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过滤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白细胞过滤前后血液质量的变化 ,及其对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降低的程度。方法 :将2 0 0ml/袋全血或 1u/袋红细胞悬液用白细胞过滤器滤除白细胞。取过滤前后血液标本进行血液质量检测。并观察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降低的程度。结果 :检测过滤后的白细胞含量均为 0 .0× 10 9/L ,滤过率99.5 % ,其余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白细胞过滤器能高效地、有选择地滤除白细胞 ,能显著降低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吗啡依赖猴红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情况。方法15只恒河猴皮下注射吗啡,以剂量递增方式建立吗啡依赖猴模型,检测建模前后红细胞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岐化酶、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结果建模前丙二醛为(2.46±0.65)μmol/L,建模后升至(3.52±1.5)μmol/L(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建模前为(8833.3±878.8)U/L,建模后减少至(6192.3±451.6)U/L(P<0.001);超氧化物岐化酶建模前为(19435.40±2069.29)U/gHb,建模后减少至(16365.25±2078.13)U/gHb(P<0.001);血红蛋白建模前为(136.2±6.3)g/L,建模后减少至(129.87±6.48)g/L(P<0.001);红细胞数建模前为(5.72±0.40)×1012/L,建模后减少至(5.24±0.37)×1012/L(P<0.001)。结论吗啡依赖猴红细胞存在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5.
过滤去除白细胞过程中的红细胞溶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过滤去除白细胞过程中红细胞溶血的原因 ,寻找解决方案。方法 采用不同处理模式 :先过滤后离心 /先离心后过滤、用 /不用生理盐水预浸润滤器制备红细胞悬液。 4 8u全血 ,其中 30u全血 ,每单位分为 3份 (A、B、C袋 )。按A、B、C袋将 30u全血分为 3组 ,并分别给予不同处理。A组为对照组不过滤 ,B组为先离心后过滤组 ,C组为先过滤后离心组。B ,C两组过滤前均未用生理盐水浸润滤器。另外 1 8u全血在过滤前用生理盐水浸润滤器 ,然后采用先过滤后离心模式处理。测定各组RBCs的游离血红蛋白和K+ 浓度。结果 在不用生理盐水预浸润滤器的条件下 ,过滤后的红细胞悬液Hb和K+ 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中先过滤后离心模式制备的红细胞悬液Hb和K+ 的浓度明显高于先离心后过滤的红细胞悬液 (P <0 .0 5 ) ,采用生理盐水预浸润处理后过滤的红细胞悬液Hb和K+ 的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现用的滤器过滤去除白细胞能引起一定程度的红细胞溶血 ,先过滤后离心模式较先离心后过滤模式更容易导致红细胞溶血 ,预先用生理盐水浸润滤盘 ,能有效地减少过滤引起的溶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国产滤器制备的去白细胞的晶体盐红细胞悬液(Saline adenine glucose mannitol red blood cell suspension,SAGM RBCs)进行质量和临床效果评估。方法:200单位过滤后的SAGM RBCs,测定其过滤前后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HCT,Hb,计算白细胞清除率,红细胞回收率,血小板损失率,150例受血者,输血前均不使用激素类及抗过敏类药物,观察输血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滤去除白细胞的SAGM RBCs,白细胞清除率为99.3%;红细胞回收率为92.7%,血小板损失率为87.2%;在接受去白细胞的SAGM RBCs的150例受血者中,输血≤2次的受血者中未发现输血不良反应,输血≥3次曾有过发热性输血反应史(输注未去除白细胞的SAGM红细胞悬液)的30例受血者中仅有1例出现发热性输血反应。结论:使用国产滤器能去除血液成分中99%以上的白细胞,能有效地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7.
1 病例资料 男性,59岁,退休工人,因“发热、咳嗽、咳黄痰3d”于2016年7月4日入院.患者于3d前无诱因出现发热、咳嗽、咳少量黄痰,自测体温最高约39.5℃,发热前无寒战,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白细胞(WBC) 12.10×109/L,中性粒细胞(N)0.932,红细胞(RBC) 2.68×1012/L,血红蛋白(Hb) 85.00 g/L,血小板212×109/L;尿常规:白细胞(卅),蛋白质(++);肝功能:白蛋白(ALB) 28.1 g/L.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去白细胞过滤的速率对机采浓缩血小板(plateletapheresisconcentrates,PCs)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MCS+机型、C5版本软件程序和采集管路中连接LRF系列血小板专用去白细胞滤器。PCs在采集过程中以5~8ml/min连续性低速过滤(L-LDP)或在采集结束后PCs以25ml/min一次快速通过滤器(F-LDP)。PCs产品质量预期分别为:血小板产量≥2.5×1011细胞数/袋和残余白细胞(WBC)数≤5.0×105/袋。结果L-LDP和F-LDP方法获得的PCs产品的血小板产量分别为(2.70±0.29)×1011/袋和(2.56±0.38)×1011/袋(t=1.25),残余WBC数为(7.73±0.01)×104和(2.02±3.05)×105(logt=1.48),采集成功率为78.6%和70.6%,以及采集效率为(57.1±6.8)%和(55.5±8.7)%(t=0.64)。L-LDP法获得PCs产品同时满足血小板产量和残余WBC数的双预期值的总体率占78.6%(22/28),而L-LDP仅为64.7%(11/17)。结论两种去白细胞滤除方法都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由于L-LDP的个性观察指标均好于F-LDP,提示慢速过滤获得的PCs产品质量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69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给予As2O3静脉点滴。如患者外周血白细胞>30×109/L,给予羟基脲口服;白细胞>50×109/L,除羟基脲外给予高三尖杉酯碱静脉点滴,同时将As2O3剂量减半使用。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者应用小剂量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观察治疗后患者的疗效、血常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63例(91.3%)获得完全缓解(CR)。As2O3平均应用31.6d。6例死亡。死亡组与缓解组治疗前白细胞数分别为(34.7±4.8)×109/L和(9.7±3.2)×109/L(P<0.01),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乳酸脱氢酶分别为(712.8±144.6)U/L和(287.2±102.7)U/L,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As2O3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55例(79.7%),消化道症状32例(46.4%),水肿28例(40.6%),类维甲酸综合征13例(18.8%),过敏5例(7.2%),发热4例(5.8%),Q-T间期延长3例(4.3%)。其中类维甲酸综合征死亡4例(30.8%)。类维甲酸综合征发生时与入院时外周血平均白细胞数分别为(64.8±10.2)×109/L和(21.9±6.8)×109/L,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应用As2O3治疗初诊APL可获得较高的完全缓解(CR)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红细胞悬液使用白细胞过滤器的实验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滤除血液中的白细胞 ,防止输血反应。方法 :使用南京赛尔金BCL - 2 0 0型白细胞滤器 ,过滤储存前红细胞悬液中的白细胞 ,并比较过滤前后Hb、游离Hb、K 及红细胞渗透脆性。结果 :2 7份标本白细胞滤除率平均为 99.2 % ,红细胞回收率平均为 92 .4 % ,过滤前后Hb、游离Hb、K 及渗透脆性均无明显差异 ,而用此过滤器血小板亦去除 93.3%。结论 :从以上结果认为 ,白细胞过滤器可用于去除红细胞悬液中的白细胞 ,但不能用于浓缩血小板的白细胞去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与血气分析仪相比HemoCue Hb 201+分析仪的精确度,并且与麻醉医生凭经验判定输血时机相比使用HemoCue Hb 201+分析仪能否节约术中输血量.方法 随机选取胃癌全麻患者10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46~65岁,体重65~81 kg.选取手术任意时间点,对100例患者同时采用血气分析仪和H...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过滤器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前后血液质量的变化及其对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率降低的程度。方法:将200ml/袋全血用白细胞过滤除白细胞。结果:检测过滤的白细胞平均滤过率为99.80%(P<0.05),红细胞平均回收率为93.54%(P>0.05)。结论:白细胞过滤器能高效地、有选择地滤除白细胞,能显著降低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滤除白细胞血液前后质量及临床应用效果,为我市全面推广该技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上饶市县级及县级以上12家医院2008~2010年采用滤除白细胞的血液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调查,将临床输血病例分为两组:输注滤除白细胞血液的观察组和输注全血即未滤除白细胞血液的对照组;对两组病例输血不良反应作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组病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共输血1257人次,输血不良反应73例,不良反应率5.807%;观察组共输血1277人次,输血不良反应9例,不良反应率0.705%。过滤后血液白细胞去除率达99.07%,红细胞回收率达92.61%,与过滤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滤除白细胞血液进行临床输血可以显著降低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提高临床输血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去除白细胞对添加剂红细胞质量影响及去除白细胞输血降低地中海贫血患者输血反应的效果。方法 对白细胞过滤前后的添加荆红细胞检测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及血红蛋白(Hb)、钾离子(K^+)浓度、游离血红蛋白细菌生长状况,观察分析2002年1月-2005年7月间2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使用未过滤及过滤添加剂红细胞后的输血状况。结果 过滤后的添加剂红细胞白细胞去除率99.99%,红细胞回收率96.83%,其它指标去白细胞过滤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地中海贫血患者使用过滤的添加荆红细胞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较应用前24.8%明显降低,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白细胞过滤器能高效地去除白细胞,对红细胞性质功能影响极少且能有效降低地中海贫血患者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滤器过滤悬浮红细胞(RBC)时对血液质量的影响及滤除WBC悬浮RBC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测定30份滤除WBC悬浮RBC血液的RBC回收率、血小板(PLT)过滤率、WBC滤除率、RBC渗透脆性,并统计分析临床患者输注滤除WBC血液后的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采用WBC滤器过滤法RBC回收率为91.9%,PLT过滤率99.5%,WBC清除率99.96%,滤前和滤后比RBC渗透脆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患者输用滤除WBC血液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显著减少(P〈0.01)。结论采用WBC滤器过滤血液后不影响RBC质量,滤除WBC和PLT效率高,能显著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临床输血质量和输血安全,节约血液用量。  相似文献   

16.
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自身储血的适应症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自身储血的病种适应症。方法:对40例择期手术患者行术前自身储血。检测自身储血前及输血后第2天、1周、2周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并观察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后的反应和并发症。结果:术前自身储血总量15600ml,占总输血量84.8%。术中仅回输自体血35例,占87.5%;因病情需要补输异体血5例,占12.5%。未发生输血反应和并发症。结论: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自身储血、术中回输自体血是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对估计术中出血量成人在600ml以下或要求术中备血的患者,是该方法的最佳适应症。  相似文献   

17.
去白细胞滤器在血液科干细胞移植病房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评价去白细胞滤器在血液科干细胞移植病房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分别观察了 1 1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使用去白细胞滤器输血时去除白细胞的效果、红细胞或血小板的回收率、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 (TA GVHD)和其他输血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使用去白细胞滤器可以将残留白细胞控制在 1 0 5以内 ,能够有效避免TA GVHD的发生。其他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也由未使用去白细胞滤器时的 3 7.8% (2 0 / 5 3 )降至 1 5 .0 % (6/ 40 ) ,P <0 .0 0 5。提示 :去白细胞滤器可以安全地应用于干细胞移植病房  相似文献   

18.
徐涛  王庚  杨庆国  李世忠 《重庆医学》2011,40(12):1209-1211
目的观察白细胞滤器对髋关节置换术中自体血回输后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白细胞滤器组(LDF组)各15例。术中均使用自体血回吸收,回输时LDF组使用白细胞滤器,而C组不用,分别在麻醉前(T1)、手术开始后1 h(T2)、术毕(T3)、术后1 h(T4)及术后2 h(T5)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IL-8、IL-10浓度。结果两组T2时TNF-α、IL-1β浓度高于T1时(P<0.01),两组T3、T4、T5时IL-6、IL-8、IL-10浓度高于T1时(P<0.01),LDF组T4、T5时IL-10浓度低于C组(P<0.05),LDF组T4、T5时IL-6、IL-8浓度高于C组(P<0.01)。结论白细胞滤器可以调节由于自体血回输所引发的免疫抑制反应。  相似文献   

19.
郝锋 《中外医疗》2013,32(17):24+26-24,26
目的探讨在泌尿外科择期手术中应用预储式自体输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预储式自体输血的20例患者的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在采血后、手术后血常规指标比采血前、手术前均有下降,但PLT、Hct、Hb均维持在较高水平(PLT〉150×109/L、Hct〉30%、Hb〉110g/L),因此,不会造成凝血功能障碍和组织缺氧。结论预储式自体输血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输血方式,可解决择期手术的输血要求,输血的不良反应可有效减少,输血的安全性可提高,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