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性激素、血尿酸与老年女性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老年女性冠心病与性激素和血清尿酸之间的关系。方法  115例绝经后女性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 (n =6 0 )和正常对照组 (n =5 5 ) ,测定两组血清性激素及尿酸水平 ,并进行比较。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表示。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雌二醇、孕激素及雄激素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病与年龄、血尿酸及糖尿病有显著相关性。冠心病组内 3支病变患者血尿酸浓度显著高于单支病变及 2支病变患者。结论 血尿酸升高是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病的独立预测因素 ,并能够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性激素无此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为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提供线索。资料与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79例和正常对照组9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116例)、2支病变组(93例)、3支病变组(70例),比较各组人口学特征、既往史、肝肾功能、超声心动图参数间的差异,并分析Gensini评分与LAVI的相关性;运用ROC曲线评估LAVI对3支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 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的左心房内径(LAD)分别较对照组显著增大,3支病变组的LAD大于单支病变组(P<0.05);3支病变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单支病变组的(P<0.05),3支病变组的E/Em值和LVMI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冠心病亚组的LAVI较对照组显著增加,3支病变组的LVMI高于单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的(P<0.05);LAVI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499,P<0.01);LAVI对3支病变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0.782,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血压病、二尖瓣反流、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多是LAVI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越明显。LAVI对3支病变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晓红  杨明  韩凌  陈欣  陈萍  胡文泽 《武警医学》2015,(1):41-43,46
目的探讨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以确定MA是否可作为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一项预测指标。方法对330例入选病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男194例,女136例,平均(66.0±11.0)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对冠状动脉进行评分,计算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同时检测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creatinin,ACR),对两组间临床指标、ACR等进行比较,并分析MA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MA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29.9%vs 3.0%,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和程度的增加,MA发生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P=0.045)。结论 MA与冠心病相关,MA与冠状动脉病变数量和程度密切相关,且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MA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ACR,有助于识别冠心病高危患者,并可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1—5月收治的30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计算Gensini评分,再根据Gensini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将患者分入中重度狭窄组(Gensini评分≥31分,n=60)和轻度狭窄组(Gensini评分<31分,n=24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血小板压积、纤维蛋白原、收缩压、心率及糖尿病史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糖尿病史、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血小板压积、收缩压、心率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36、0.863、0.570、0.720、0.840、0.816、0.646,P<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常糖耐量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浙江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正常糖耐量患者129例,根据新HOMA稳态模型按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为胰岛素敏感(IS)组(n=68)和IR组(n=61),分别测定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水平,并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Gensini评分,采用Spearman、偏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IS组比较,IR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严重,0支病变(29.8%vs11.8%,P<0.05)和1支病变(26.3%vs11.8%,P<0.05)比例显著降低,而多支病变比例(14.1%vs49.0%,P<0.01)、Gensini评分(10.6±12.7vs32.2±34.3,P<0.01)显著增高。校正影响因素后,Gensini评分与ISI呈明显的负相关(r=-0.354,P<0.01);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SI、HCY是影响Gensini评分的独立因素。结论在正常糖耐量患者中,IR与冠状动脉病变显著相关,是其独立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检查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52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对照组50例进行ABI检查比较。临床资料分组、根据ABI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ABI降低明显;ABI降低越明显,冠状动脉狭窄指数积分、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ABI检测与冠脉狭窄程度积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ABI检测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ABI检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研究,分析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患有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造影患者9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测定其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三支病变组与单支、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微量白蛋白尿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血糖、性别、年龄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目前已有报道,但结果不一,多数认为二者关系密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有报告血糖升高,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关。本文用冠状动脉造影(冠造)结果对比血糖、男、女性别,年龄关系。旨在进一步明确三者对冠脉狭窄程度的影响。为冠心病一级预防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1996~2005年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患者338例。男性213例,女性125例,年龄:男性组  相似文献   

9.
李建新 《人民军医》2012,(9):851-852
目的:观察不同严重程度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86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2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44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血清脂联素水平;观察不同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管腔受累数量、不同Gensini积分组间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ACS组及SAP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ACS组血清脂联系水平显著低于SAP组(P<0.05)。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三支病变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随着Gensini积分增高,血清脂联素水平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P<0.01)。结论: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病变急缓、狭窄程度等变化,血脂联素水平呈现不同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万象新  肖喜刚   《放射学实践》2013,28(8):814-819
目的:采用64-MDCT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与升主动脉弹性。方法:连续搜集临床资料完整、同期(一个月内)进行了心脏超声、冠状动脉心电门控CTA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疑诊冠心病患者520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初步筛选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CT原始数据或超声资料不完整者、应用了血管活性药物者、严重心肺肾疾病者、心肌病或瓣膜反流者均予以剔除。最终纳入冠心病组85例,对照组28例。所有入选者的MDCT原始数据在0~95%R-R间期、间隔5%重建后传至AW4.4工作站,利用相关软件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舒张早期最大组织运动速度(Ea)、左心室充盈压力(E/Ea)以及主动脉弹性D值。所有入选者中随机选择32例作为研究亚组评价CT与超声心功能测量值的相关性。结果:研究亚组CT和超声测定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好,分别为E/A(r=0.80,P<0.05)、E/Ea(r=0.80,P<0.05)。Bland-Altman图显示两种方法对各参数的评价变异性低。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间主动脉弹性D值及E、A、E/A、Ea、E/E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患者主动脉弹性、左室舒张功能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相关分析显示主动脉弹性D与E/A(r=0.45,P<0.01)、Ea(r=0.46,P<0.01)及E/Ea(r=-0.51,P<0.01)相关,与E、A无明显相关。多元分析排除年龄、性别、脉压、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及冠脉病变程度的影响显示D与E/A(B=0.40,β=0.17,P<0.05)、E/Ea(B=-0.06,β=-0.19,P<0.01)均独立相关。结论:64-MDCT可同时评价冠心病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及主动脉弹性,主动脉弹性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相关,主动脉弹性的变化有助于早期检测舒张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冠心病(CHD)合并高血压病(EH)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分析。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4例为对照组,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有明显斑块、狭窄者72例为观察组。再根据有无高血压病史将患者分为单纯冠状动脉病变组(a组)39例,冠状动脉病变伴高血压病组(b组)33例,正常对照组(c组)24例,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冠心病及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影响。结果:血清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明显相关,狭窄程度越显著,病变支数越多,其血清Hcy水平越高(P〈0.01)。血清Hcy水平在冠状动脉病变合并高血压病组比单纯冠状动脉病变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血清Hcy水平与冠心病、高血压密切相关,检测血清Hcy对于冠心病及高血压预防、诊断和病情监控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自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因ACS住院完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8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SYNTAX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正常(G_0)组(n=134)、轻度病变(G_1)组(n=536)、中度病变(G_2)组(n=105)、重度病变(G_3)组(n=83)。采用CKD-EPI2012肌酐-胱抑素C公式计算eGFR值。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组间各临床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采用Logistic有序回归分析分析分析冠状动脉病变严独立危险因素;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行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eGFR水平对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各组患者eGF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有序回归分析结果提示,eGFR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95%可信区间-0.036~-0.016)。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提示,eGFR与SYNTAX评分呈负相关(r=-2.78,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eGFR预测重度冠脉病变的敏感度为0.66,特异度为0.65。结论 eGFR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国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态学特点。方法:将265例冠心病病人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按Levin的方法进行分类,并与之比较。结果:不同狭窄程度两组间侧支循环开放率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14.43,P<0.001)。三支血管间侧支循环开放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X2=3.96,X2=4.28,P<0.05)。东、西方组冠状动脉各支病变的侧支分布的比较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右冠状动脉X2=9.68,P<0.01;左冠状动脉X2=41.73,P<0.001;左冠状动脉旋支X2=8.54,P<0.01。结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血管有关。中国人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管内皮功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ACS病人43例,以冠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来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同时以我院门诊非冠心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量介导的肱动脉扩张(FMD)测定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ACS组FM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CS组FMD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ACS患者FMD水平明显降低,且FMD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呈负相关,可作为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65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冠脉造影的非糖尿病的冠心病病人50例为对照组,采用Judkins法行冠脉造影,对两组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和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比较:年龄、性别、吸烟史及冠心病家族史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痛性心绞痛史、高血压、高血脂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冠脉造影结果C型病变观察组为70.8%,对照为10.0%(P<0.01),A型病变观察组为10.7%,对照组为70.0%(P<0.01),B型两组分别为18.5%和20.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无痛性心绞痛史,其冠脉病变为多支弥漫病变。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表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冠脉内斑块性质的价值;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危险性。方法:收集200例患者(糖尿病组100例,非糖尿病组100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并根据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限将2型糖尿病组分成3组:0~6年、6~14年、>14年,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进行评价。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管病变支数明显多于非2型糖尿病组(P<0.01),2型糖尿病组单支病变明显少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三支病变发生率为36.9%,而非糖尿病组发生率为3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重度狭窄病变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研究显示:0~6年组冠脉病变以纤维斑块为主,管腔以轻中、度狭窄为主;6~14年组病变以纤维斑块和混合斑块为主,管腔呈中、重度狭窄;>14年组病变以弥漫钙化为主,管腔呈中、重度狭窄。Logistic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有高度的冠状动脉病变危险性,且随患病年限延长病变加重。64层螺旋CT是糖尿病患者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可靠的、无创的检查方法,可有效检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冠脉斑块性质,对冠心病诊断和临床评估冠心病风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用火箭免疫电泳方法定量检测人血清中载脂蛋白B(Apo-B)。685名正常人血清Apo-B含量范围为90±30mg/dl,而不同年龄组Apo-B水平是不相同的;528例各类病人检测结果:冠心病、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等疾病Apo-B含量显著升高(P<0.01);甲亢病人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经冠脉造影确定冠脉狭窄程度患者的Tei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用于估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测量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狭窄程度<50%)、30例轻度冠状动脉狭窄组(狭窄程度50%~74%)和30例中度冠状动脉病变组(狭窄程度75%~94%)的左心室Tei指数。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Tei值与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Tei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中度冠状动脉狭窄组Tei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ei指数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944)。结论:Tei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用于初步估测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术(CCTA)测量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EATV)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沐阳医院行CCTA的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将患者分为A组(n=72,未合并冠心病)、B组(n=88,合并冠心病)。应用多层螺旋CT测量EATV。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Gensini积分与EATV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EATV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最佳诊断界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体质量指数、EATV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组冠状动脉三支及以上病变患者、双支病变患者、单支病变患者的EAT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285,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ATV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87,P<0.05)。EATV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0(95%可信区区间0.721~0.860,P<0.01),预测指数最大值为0.452,最佳截断值为141.5 cm3,灵敏度为0.841,特异度为0.611。结论EATV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术可以准确评估EATV大小,对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与冠心病(CHD)及其相关因素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87例,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71例,常规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UA,分析冠心病危险因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支数及病变类型与相应UA水平的关系。结果:CHD组的一般资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血清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CHD组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其UA水平逐渐增高,分别为(418.92±36.52),(450.84±48.65),(487.40±51.62)μmol/L(P<0.01);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其UA水平也增高,分别为(426.32±30.78),(455.24±35.34),(480.40±40.12)μmol/L(P<0.01);A、B和C型病变,其UA水平依次增高,分别为(425.85±35.71),(461.65±46.50),(493.41±53.24)μmol/L(P<0.01);结论:血清UA水平的增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