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李缃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72-73
目的:探讨胸腔穿刺手术时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粘连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采用胸腔穿刺术抽胸腔积液后胸腔注射尿激酶;对照组15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胸腔积液,胸腔内不注射尿激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胸膜肥厚、粘连程度。结果:治疗组胸膜肥厚、粘连程度痊愈或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性胸膜炎、胸膜粘连肥厚的患者治疗上可以考虑胸腔内注射尿激酶促进胸膜肥厚、胸膜粘连痊愈或减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胸穿抽液后注入生理盐水20mL稀释尿激酶20万单位,对照组在胸穿后注入生理盐水20mL,两组抗结核化疗方案相同。结果治疗组抽积液次数、抽液量、胸膜厚度、胸膜粘连度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能显著增加胸液引流量、能有效降低胸膜肥厚、胸膜粘连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李鹰  戴希友  黎荣  钟玲  刘辉 《江西医药》2006,41(5):290-291
目的探讨尿激酶胸腔内注射防治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粘连的效果。方法将4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用生理盐水20ml加尿激酶10万U于每次抽液后行胸腔内注射,对照组20例用生理盐水20ml于每次抽液后行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束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胸膜厚度及胸膜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尿激酶胸腔内注射对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粘连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无明显毒副作用,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将46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护肝、支持、抽液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胸穿抽液后注射尿激酶1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每周2次.结果:治疗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明显缩短,胸膜肥厚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可加快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吸收,减少胸膜肥厚粘连,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胸腔内注入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预后的疗效影响。方法将72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人,在常规规范抗痨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及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胸腔彩超引导胸穿,治疗组行胸穿外,加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异烟肼、利福平。比较两组的胸水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治疗后胸膜增厚及粘连程度,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包裹性积液。结论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胸腔内注入对胸水消失时间、明显减轻胸膜肥厚,对胸膜粘连及其改善肺功能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刘宁 《河北医药》2008,30(10):1503-1504
目的 探讨医用几丁糖结合尿激酶胸腔注药治疗肥厚性结核性胸膜炎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肥厚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胸穿抽液并注入几丁糖 尿激酶,对照组只注射尿激酶,对比2组胸水消失时间、发生胸膜粘连肥厚及治疗前后胸膜肥厚的程度.结果 治疗组胸水吸收时间较对照组短,胸膜粘连肥厚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且程度明显减轻(P<0.05).结论 医用几丁糖结合尿激酶胸腔内注射,为治疗肥厚性结核性胸膜炎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照组30例予以2HRZE/4HRE抗结核方案,B超定位下胸膜腔穿刺抽液,并口服强的松激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每次胸穿抽液后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单位(用20ml生理盐水稀释)。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96.8%和63.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抽液次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抽液量、积液吸收时间、胸膜粘连及胸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对尿激酶治疗耐受良好,无出血倾向等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可增加引流量,减轻胸膜肥厚,改善肺功能,减轻患者痛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照组30例予以2HRZE/4HRE抗结核方案,B超定位下胸膜腔穿刺抽液,并口服强的松激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每次胸穿抽液后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万单位(用20ml生理盐水稀释)。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和63.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抽液次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抽液量、积液吸收时间、胸膜粘连及胸膜厚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对尿激酶治疗耐受良好,无出血倾向等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可增加引流量,减轻胸膜肥厚,改善肺功能,减轻患者痛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入药物治疗对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胸腔内注入药物(异烟肼0.3mg、地塞米松5mg、尿激酶10万U+20ml生理盐水)治疗后的效果,并与未行胸腔内注入药物治疗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胸腔内注入药物患者的X线胸片及B超示胸膜粘连率为14.51%(9/62),未进行胸腔内注入药物患者胸膜粘连率为41.93%(26/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0,P〈0.005)。胸腔内注入药物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异烟肼、地塞米松、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灭活胸水中的纤维蛋白等物质,减少胸膜肥厚粘连和包裹,提高了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李清民 《中国医药》2012,7(5):591-592
目的 探讨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将60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胸腔穿刺抽液后胸腔注入尿激酶10万U、地塞米松10 mg、异烟肼0.3g,对照组胸腔内注入异烟肼0.3g.2组患者的抗结核化疗方案均为2HRE(S) Z/10HRE.疗程1年.每周2次常规胸腔穿刺,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胸腔穿刺次数、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 (30/30)、96.7% (29/30)、100.0% (30/30);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0%(18/30)、70.0% (21/30)、50.0% (15/30).胸膜无粘连增厚观察组22例(73.3%)、对照组10例(33.3%).2组疗效对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地塞米松、异烟肼能溶解胸腔积液房隔,明显增加下一次胸腔穿刺抽水量,减少抽胸腔积液次数,缩短患者不适症状消失时间,减轻或消除胸膜肥厚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腔引流下早期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和粘连的影响。方法:60例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行胸腔引流术并早期注入尿激酶10万u加生理盐水50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50ml。结果:抽液总量:治疗组(3900±550)ml,对照组(3100±500)ml,P〈0.01;胸膜厚度:治疗组(1.10±0.15)mm,对照组(1.40±0.20)mm,P〈0.01;胸膜粘连发生率:治疗组3例(10%),对照组9例(30%),P〈0.01。结论:胸腔引流并早期注入尿激酶能有效降低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的机会和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超文  冯起校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4):1790-1792,F0003
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未见下降趋势.虽然目前研究显示早期积极抗结核治疗、开放引流可有效避免胸膜肥厚、粘连,然而结核病起病隐匿,由于患者发现迟、就诊时间晚或疗程不足,胸腔积液处理不及时,容易产生胸水包裹、分房等,即使在影像学辅助下也难以抽液、充分引流,引起患者治疗难度增加,住院时间增加,最终引起肺功能下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等不可逆改变,造成生活质量下降.临床上有用胸腔注入激素、抗结核药的方法 ,但仅仅是减轻炎症渗出而未处理已渗出的积液.近年来临床发现胸腔注入尿激酶可以防治胸膜肥厚、粘连.本文结合近年来研究进展,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病理及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预防胸膜肥厚的作用机理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王华军  王兆华 《淮海医药》2006,24(6):465-466
目的 观察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 在常规治疗下,治疗组76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胸穿抽液后胸腔内注射尿激酶100 000 U,对照组52例不注射.结果 治疗组76例,显效61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97.4%;对照组52例,显效27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78.8%.结论 规则抗痨下,胸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可加速胸水的吸收,增加引流量,减轻胸膜增厚度黏连.  相似文献   

14.
陈维  魏涛  陈林 《北方药学》2015,(8):111-112
目的:观察热疗联合大剂量甘露聚糖肽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尽可能排尽胸腔积液后,治疗组18例用大剂量甘露聚糖肽胸腔注射后行射频热疗,对照组18例单用大剂量甘露聚糖肽胸腔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生活质量改善率和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9%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疗主要的毒副反应为皮下脂肪硬结、局部皮肤灼伤。结论:热疗联合大剂量甘露聚糖肽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胸膜腔注射尿激酶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91例结核性胸膜炎并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51例),2组均予以全身化疗及抗炎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尿激酶于胸膜腔内注射。观察2组患者胸水量、胸水吸收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胸水15d以内吸收者,治疗组72.5%(29/40),对照组为37.3%(19/51);胸膜肥厚粘连发生率,治疗组35.0%(14/40),对照组为72.5%(37/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膜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深静脉管引流加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腔内留置深静脉管并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 抗结核治疗下,常规胸腔内留置深静脉管引流胸水,治疗组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 生理盐水10 ml/次,对照组胸腔内注入异烟肼100 mg 地塞米松5 mg 生理盐水10 ml/次.结果 治疗组遗留胸膜肥厚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置引流管加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方便、安全,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张秀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420-421
目的探讨向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40例,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20例胸穿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对照组20例只做胸穿,尽可能抽液,未注入尿激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症状缓解率明显升高,胸水消失天数明显缩短,胸膜粘连发生率低。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评价腹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和腹穿抽液的基础上,治疗组于每次抽液后用尿激酶100000IU加20ml0.9%氯化钠溶液溶解后注入腹腔;对照组注入20ml0.9%氯化钠溶液。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腹腔积液吸收时间、腹穿次数、腹膜厚度及腹膜粘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腹膜炎可以促进积液吸收、减轻腹膜增厚、粘连,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新方法。方法将选入的189例包裹性胸膜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65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内引流胸腔积液,每Et通过引流管注入尿激酶10万U;B组66例,只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内引流胸腔积液;C组58例,每周2—3次用常规胸穿方法抽胸腔积液。3组患者的化疗方案均为2HREZ/10HR。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时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A组分别为89.2%(58例)、9.2%(6例)、98.5%(64例);B组分别为81.8%(54例)、12.1%(8例)、93.9%(63例);C组分别为8.6%(5例)、58.6%(34例)、67.2%(39例)。治疗12个月时A、B、C3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0.9%、82.7%。A组总有效率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膜腔内置入加注入尿激酶是一种治疗包裹性胸膜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膜腔内尿激酶注入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和粘连的影响。方法将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胸腔闭式引流加尿激酶组(A组,80例)、胸腔闭式引流组(B组,80例)和胸腔穿刺抽液组(C组,80例)。A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胸腔积液,待胸腔积液减少时,尿激酶100000U加生理盐水20ml注入胸膜腔,夹闭导管10h后放开引流,隔天1次,3次为1个疗程。其他治疗相同。结果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率A组8.75%明显低于B组30.00%和C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P〈0.01);A组注药后胸腔积液中白细胞数及蛋白量短期内均较注药前明显下降(P〈0.01),而B组、C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胸腔引流加注入尿激酶能有效降低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的机会和程度,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