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检测miR-34b和miR-155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别。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9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为观察组,选取距肿物边缘>3 cm的正常膀胱黏膜组织5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中miR-34b和miR-155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中miR-34b和miR-155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miR-34b和miR-155的表达在不同病变级别、是否浸润、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的表达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miR-34b的表达与增殖指数间呈负相关性,miR-155的表达与增殖指数间呈正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二者的表达与生存时间有关。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miR-34b低表达、miR-155高表达,对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二者对肿瘤的作用可能与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有关。术后检测miR-34b和miR-155的表达对判断预后可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任晖  欧剑锋  赵庆丽 《中国肿瘤临床》2015,42(20):1012-1017
目的:探讨m iR- 124 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机制。方法:运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乳腺癌细胞系以及52例患者乳腺癌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样本中miR-124 的表达水平。在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和T-47D 中过表达miR-124 后,测定细胞增殖活性以及侵袭转移能力。构建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MIR- 特异性蛋白1(specificityprotein 1,SP1)的3'UTR,利用荧光素酶活性检测鉴定miR-124 的预测靶基因SP1。qRT-PCR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SP1 的mRNA 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miR-124 在乳腺癌细胞系和癌组织中表达量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并与肿瘤的转移、分期、分级和预后相关。在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 和T-47D 中过表达miR-124 后抑制乳腺癌细胞系的增殖、侵袭以及迁移(P < 0.01)。 转染miR-124 模拟物显著抑制荧光素酶的活性(P < 0.05)。 转染miR-124 模拟物显著下调MDA-MB-231 和T-47D 细胞中SP1 的mRNA(P < 0.05)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论:miR-124 在乳腺癌癌组织中低表达,miR-124 低表达与乳腺癌不良预后有关,且miR-124 可通过调控转录因子SP1 抑制乳腺癌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miR-124 表达异常减少可能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崔亚洲  孙靖中  马榕  张维东  刘文君 《癌症》2003,22(2):214-215
成纤维细胞 ( fibroblast) 是乳腺癌间质的主要成分 , 它决定肿瘤的硬度 . 与正常乳腺间质的成纤维细胞不同 , 乳腺癌间质出现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 α -smooth muscle actin, α -SMA) 表达的成纤维细胞 , 即肌纤维母细胞 ( myofibroblast) . 乳腺癌间质的肌纤维母细胞能特异性地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Ⅱ ( IGF-Ⅱ ) 、尿凝血酶原激活物 ( uPA) 等生长因子和基质蛋白 [1,2], 促进乳腺癌的浸润与转移 . 有关乳腺癌间质肌纤维母细胞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报道较少 , 我们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了 69例乳腺癌组织间质的成纤维细胞α -SMA的表达情况 , 并分析了 60例浸润性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α -SMA表达与乳腺癌细胞增殖状况和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MicroRNAs是一类19~25 bp内源非编码的小分子RNA,能通过靶向抑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水平.本研究旨在探讨hsa-miR-155(Homo sapiens miR-155,miR-155)在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9月-2009年12月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标本66例,癌旁组织标本作为正常对照,并取其表达水平为1,应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及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 time quantity PCR,qRT-PCR)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55的表达水平,miR-155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及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并分析miR-155表达与患者预后关系.结果:ISH结果显示,在6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55阳性表达率为84.85%,与癌旁对照组18.1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72,P<0.01);qRT-PCR结果显示,临床Ⅰ/Ⅱ、Ⅲ/Ⅳ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miR-155表达水平为(4.54±0.55)、(7.93±0.8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1,P<0.01);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miR-155的表达水平分别为(9.56±0.86)、(5.49±0.4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2,P<0.01);高、中、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55表达水平分别为(6.42±0.63)、(6.97±0.59)、(6.27±0.46)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12,P>0.05);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iR-155表达越高患者生存率越低(P=0.001).结论:miR-155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进展及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对子宫内膜癌潜在的治疗靶点及预后判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中促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和受体Tie-2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成熟及口腔鳞癌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62例口腔鳞癌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Ang-2、Tie-2、CD34及α-SMA的表达;研究Ang-2及Tie-2的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及血管成熟指数和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应用BioMias图像处理系统处理图像.结果:口腔鳞癌中Ang-2及Tie-2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P均<0.05);Ang-2的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口腔鳞癌间质微血管与癌旁和正常口腔黏膜微血管相比具有血管密度高、不成熟、形态不规则、周长较小的特点(P均<0.01);Ang-2及Tie-2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显著相关(P<0.05);Ang-2的表达还与血管成熟指数显著相关(P<0.05).结论:口腔鳞癌组织中Ang-2及Tie-2表达的上调与肿瘤进展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王思贺 《现代肿瘤医学》2020,(10):1707-1711
目的:分析miR-155-5p和ELK3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表达与胆囊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5例胆囊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非肿瘤组织,采用RT-PCR检测组织中miR-155-5p和ELK3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中ELK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肿瘤组织中miR-155-5p和ELK3表达水平的关系,分析miR-155-5p和ELK3表达水平与胆囊癌患者肿瘤大小、转移、浸润等病理特征及3年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中miR-155-5p、ELK3 mRNA表达水平及ELK3蛋白阳性率均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P<0.05);肿瘤组织中miR-155-5p和ELK3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02);miR-155-5p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血管浸润、胆管侵犯、肝脏侵犯有关(P<0.05),ELK3阳性率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胆管侵犯和肝脏侵犯有关(P<0.05);miR-155-5p高表达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低于miR-155-5p低表达组患者(P<0.05),ELK3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ELK3阴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胆囊癌组织中miR-155-5p和ELK3表达上调,与胆囊癌转移、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胆囊癌临床预后预测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iR-15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对NSCL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miR-155的可能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采用qRT-PCR测定NSCLC组织及细胞中miR-155和ZIC3的表达;通过LipofectamineTM2000试剂盒向A549细胞中分别转染miR-155 mimic和mimic NC,共转染miR-155 mimic+pMIR-ZIC3;Western blot检测转染miR-155 mimic对ZIC3蛋白表达的影响;MTT法、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miR-155对A549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显示ZIC3-3' UTR与miR-155存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ZIC3是miR-155的靶基因,ZIC3表达受miR-155的负向调控。NSCLC组织及细胞中miR-155显著低表达,ZIC3显著高表达(P<0.05);过表达miR-155抑制了ZIC3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转染miR-155 mimic显著抑制NSCL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P<0.01);共转染miR-155 mimic+pMIR-ZIC3逆转了miR-155 mimic对NSCL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NSCLC中miR-155显著低表达,其过表达可抑制NSCL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miR-155可能通过靶向负调控ZIC3影响NSCLC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窖蛋白-1(Caveolin-1)在乳腺癌间质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Caveolin-1在正常乳腺癌间质和正常乳腺间质中的表达。结果:80例乳腺癌组织中间质Caveolin-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而在36例正常乳腺组织中间质Caveolin-1的表达阳性率为75%,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42);间质Caveolin-1的表达阳性率在乳腺癌高、中分化组明显高于低分化组,转移阳性组明显高于转移阴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5);复发组间质Caveolin-1的表达阳性率也明显低于未复发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K-M生存曲线显示间质Caveolin-1的表达阴性患者的无瘤生存率也明显低于间质Caveolin-1的表达阳性患者(P=0.008)。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间质Caveolin-1是无瘤生存率(P=0.031)的独立因素。结论:间质Cave-olin-1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MMP-9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 对原发性乳腺癌组织标本 ,采用标准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亲合免疫组织法 ,检测肿瘤组织中MMP -9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MMP -9的阳性表达率为 42 %;MVD均值为 2 5 .3± 9.1;无腋淋巴结转移组、高分化组、无远处转移组及 5年生存组的MMP -9表达水平分别低于有腋淋巴结转移组、低分化组、远处转移及死亡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MVD值增大提示乳腺癌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及预后差 ;MMP -9表达与乳腺癌血管生成有关 ,MMP -9高表达组MVD值大于MMP -9低表达组 (P <0 .0 5 )。结论 MMP -9表达水平及MVD与乳腺癌生长、转移及患者预后相关 ,此结果为临床建立新的乳腺癌预后预测因子和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5 6例乳腺癌及 10例癌旁正常组织的VEGF表达 ,并对血管进行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记数微血管密度。对 10例乳腺癌进行VEGFmRNA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乳腺癌组织VEGF表达阳性率高于其癌旁正常组织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 ,P <0 0 1。有淋巴结转移的VEGF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 ,P <0 0 5 ;而且随着VEGF表达的增强 ,乳腺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癌组织VEGF表达增强在肿瘤血管生成、生长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TWIST介导的上皮间质化(EMT)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标本共128例,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TWIST和E-cadherin在各组织中表达情况;构建TWIST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WIST并建立高表达TWIST的宫颈癌细胞系pcDNA3.1(+)/TWIST/SiHa,观察稳转前后细胞形态学改变并运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MT相关标志蛋白变化.结果:TWIST在正常宫颈上皮、CIN Ⅰ~Ⅱ、CINⅢ到早期宫颈鳞癌(ⅠA~ⅡA期)及晚期宫颈癌(ⅡB~ⅢB期)中胞质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2%、63.4%、64.3%、100.0%和100.0%;胞核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56.6%、57.1%、88.0%和100.0%.与此同时,E-cadherin在各期组织中胞膜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4%、36.7%、35.7%、12.0%和11.1%,而胞质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8.6%、63.3%、64.3%、88.0%和88.9%.同时,TWIST在各期组织胞质、胞核表达强度改变与E-cadherin在胞膜、胞质表达分布及强度改变相反.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病例中,TWIST在胞质胞核中的强阳性率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病例(P=0.012,P=0.033),高表达TWIST的SiHa细胞系细胞形态及EMT相关标志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均发生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WIST在宫颈癌变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表达逐渐升高,其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贯穿宫颈癌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cadherin、β-catenin和PTEN在宫颈鳞癌及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5例宫颈鳞癌、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E-cadherin、β-catenin和PTEN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CINⅠ、CINⅡ~Ⅲ及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依次为100.0%、85.7%、50.0%和37.3%;β-catenin异常表达率依次为0、28.6%、62.5%和84.0%;PTEN阳性表达率依次为100.0%、78.6%、56.3%和40.0%,3种蛋白在正常宫颈、CIN Ⅰ的表达与鳞癌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正常宫颈与CINⅡ~Ⅲ中的表达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PTEN在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均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β-catenin异常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宫颈鳞癌组织中E-cadherin与PTEN阳性表达呈正相关,与β-catenin异常表达呈负相关;β-catenin异常表达与PTEN 阳性表达呈负相关.结论:E-cadherin与PTEN表达缺失或降低及β-catenin异常表达,均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且三者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p16和Ki-67蛋白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正常宫颈或炎性病变组织20例、CINⅠ组织22例、CINⅡ组织20例、CINⅢ组织20例、宫颈腺体受累及组织20例(未见原发病灶)、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20例中p16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和Ki-67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意义(<0.01)。Ki-67蛋白阳性表达在良性宫颈组织与CINⅠ组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0.05);p16阳性表达在宫颈基底细胞增生组织与CINⅠ组织相比较,有显著差异(<0.05),而Ki-67蛋白无显著差异(>0.05);p16着色强阳性在CINⅠ与CINⅡ、CINⅢ、宫颈癌比较,有显著差异(<0.01)。结论 p16蛋白能很好地鉴别宫颈良性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癌;在鉴别宫颈基底细胞增生与CINⅠ时,p16能起辅助诊断作用;应用p16的着色强弱能够很好地区分CINⅠ与CINⅡ、CINⅢ,有助于CIN的判断与分级。Ki-67能很好地区分宫颈高度病变与宫颈癌,但不能区分宫颈良性病变与宫颈低度病变,需结合p16蛋白联合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中CK17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 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1N)Ⅰ、17例CINⅡ、21例CINⅢ、36例宫颈鳞癌和8例宫颈腺癌组织中CK17的表达情况.结果:CK17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56.6%和83.3%,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177,P<0.05.CIN Ⅰ、CINⅡ和CINⅢ中,CK1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64.7%和76.2%,CINⅡ组阳性率高于CIN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CINⅢ组阳性率高于CIN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CIN Ⅱ组和CINⅢ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CK17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其阳性表达同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958,P<0.05.结论:CK17可作为高级别CIN和浸润性鳞状细胞癌诊断及预测病变进展趋势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刘唯  吴素慧  史晓峰 《中国肿瘤》2014,23(11):956-960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构建并鉴定重组真核表达质粒Genesil-MIF siRNA,转染人宫颈癌细胞SiHa细胞。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F、E-cadherin、Vimentin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法组检测E-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重组质粒Genesil-MIF siRNA成功构建并转染至人宫颈癌SiHa细胞。RT-PCR法证实实验组细胞中E-cadherin mRNA相对高表达(P〈0.05),而Vimentin、MIF mRNA相对低表达(P〈0.05)。免疫细胞化学法证实实验组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MIF沉默通过促进SiHa细胞中E-cadherin表达,抑制Vimentin表达从而抑制EMT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hTERC基因表达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104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的hTERC基因表达情况,其中79例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5例为浸润性宫颈癌患者。另有炎症20例作为对照。[结果]hTERC基因在对照组、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组阳性表达分别为5.0%、13.6%、58.5%、75.0%和88.0%,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呈现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逐渐上升的趋势(趋势χ2=43.726,P=0.000)。[结论]3号染色体上hTERC基因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hTERC基因阳性表达检测对宫颈癌的早诊早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叶酸水平、HPV16感染及HPV16 E2和E6 mRNA水平与宫颈癌变的关系,并研究叶酸水平及HPV16感染在宫颈癌变中的协同作用。方法选择新发宫颈炎症( CI)患者4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患者80例( CINⅠ患者36例,CINⅡ/Ⅲ4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 SCC)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生物法测定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含量,采用PCR检测宫颈癌组织HPV16的感染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宫颈癌组织和叶酸体外干预后Caski宫颈癌细胞中HPV16 E2及E6 mRNA水平,检测不同叶酸浓度对Caski和C33A细胞抑制情况。结果 CINⅠ组、CINⅡ/Ⅲ组和SCC 组HPV16感染率分别与CI 组宫颈组织HPV16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CINⅠ、CINⅡ/Ⅲ、SCC 各组HPV16 E2和E6 mRNA水平与CI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宫颈癌的严重程度与HPV16 E2和E6 mRNA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性,与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性。叶酸浓度与Caski细胞和C33A细胞的相对抑制率及HPV16 E2和E6 mRNA水平呈明显负相关性。结论叶酸水平低、HPV16感染及HPV16 E2及E6 mRNA低表达均与宫颈癌变有关,补充叶酸明显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逆转HPV16 E2及E6高表达,提示叶酸水平及HPV16感染在宫颈癌变的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p16^INK4A和p57^KIP2在宫颈脱落细胞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二步法,检测81例不同病变阶段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中p16^INK4A和p57^KIP2的表达。结果:p16^INK4A在ASC—US、低级别上皮内病变(CINⅠ)、高级别上皮内病变(CINⅡ~Ⅲ)和浸润性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1/16)、58.8%(10/17)、89.2%(33/37)和100.0%(11/11),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06,P〈0.001;p57^KIP2在高级别上皮内病变(CINⅡ~Ⅲ)和浸润性癌的阳性表达率为27.1%(13/48),与ASC—US和低级别上皮内病变(CINⅠ)的阳性表达率为69.7%(2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94,P=0.002。结论:p16^INK4A和p57^KIP2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密切相关,p16^INK4A和p57^KIP2可以作为宫颈癌前病变高危人群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吲哚胺2,3- 二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 )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1 月至12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病理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Ⅰ~Ⅲ和宫颈鳞癌的病灶组织石蜡标本116 例及转移淋巴结石蜡标本18例。以正常宫颈组织石蜡标本20例及无转移淋巴结组织石蜡标本2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组织中IDO 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20例)及CINI 组织(10例)中IDO 表达均为阴性,20%(2/10)的CINⅡ期组织表达为弱阳性,其余为阴性(80%,8/10),CINⅢ中有61.5%(8/13)的组织呈弱阳性表达,7.7%(1/13)的组织为阳性表达,30.8%(4/13)的组织为阴性表达,宫颈癌Ⅰ~Ⅳ的阳性表达率为100%(83/83),ⅠA 期和ⅠB 期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CINⅡ和CIN Ⅲ(P<0.01),ⅡA~ⅣB 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A 期和ⅠB 期(P<0.01)。 IDO 表达与宫颈癌进展有关(OR= 0.807,P<0.01)。 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的宫颈癌组织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P<0.01),淋巴结转移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织(P<0.01),IDO 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OR=-0.139,P>0.05)。 结论:从CIN Ⅱ开始,肿瘤组织已逐步建立有利于肿瘤发展的免疫逃逸机制,转移淋巴结IDO 表达阳性可能与机体免疫系统选择性免疫耐受有关。IDO 的表达与疾病进展有关而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无关,IDO 可能成为宫颈鳞状细胞癌预后的预测因子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