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受血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的意义。方法分析用微柱凝胶法对临床574例受血者进行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结果检测临床受血者中血清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4例,阳性率为0.70%。同期,在交叉配血结果不合的原因查找中发现,有2例是供血者血清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引起。结论对临床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抗-E抗体致交叉配血困难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上Rh血型不合导致交叉配血困难时的方法。方法在交叉配血出现不配合的情况下,通过吸收放散试验、血清抗体筛查及鉴定等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来寻找配血不合的原因。结果在2例交叉配血中,均由于受血者的血液中存在抗-E不规则抗体,导致盐水相配血法与非盐水相配血法的结果不一致。结论交叉配血困难时要选择有价值的鉴别试验和确证试验,筛选出不规则抗体,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3.
常见配血不合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输血科每天进行着大量的血型血清型试验,在这些试验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交叉配血试验不合的疑难问题,导致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输血治疗,因此,交叉配血试验是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及时、有效的重要手段。使用安全、有效的方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检查受血者与献血员的抗原及抗体成分是否相容,分析确定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对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和解决临床输血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几种交叉配血不合的现象,并参考其他文献对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及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4.
不规则抗体鉴定在疑难配血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德义  彭明喜  董国飞 《重庆医学》2008,37(11):1217-1219
目的鉴定受血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在配血困难时筛查红细胞抗体,对抗体阳性受血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及抗体效价检测,以确定该抗体的临床意义。结果在21例配血困难受血者中,检出各类已知特异性抗体13例,其中抗-E 8例、抗-D 1例、抗-e 2例、抗-c 1例、抗-M 1例。结论对有交叉配血不合、输血史、妊娠史等需要接受输血者,特别是配血困难者作常规抗体筛选试验,鉴定红细胞抗体有利于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郑海英 《当代医学》2011,17(9):149-150
目的评价凝聚胺交叉配血的优越性,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4167例受血者常规采用凝聚胺法交叉配血,对结果进行观察。结果所有受血者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检出不完全(不规则)抗体阳性受血者6例,占0.14%。结论凝聚胺交叉配血法安全简便,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临床送检疑难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及进行输血指导.方法 回顾172例临床输血科送到本站的交叉配血不合病例,分析产生配血不合原因并对临床医师进行输血指导.结果 172例送检交叉配血不合的病例中,同种抗体27例,占15.70%;自身抗体17例,占9.88%;同种抗体+自身抗体108例,占62.79%;冷自身抗体3例,占1.74%;ABO亚型2例,占1.16%;蛋白凝集6例,占3.49%,其他不明原因9例,占5.23%.结论 交叉配血试验是受血者输血前至关重要的一步,引起配血不相合的原因很多,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认真分析,并给临床医师合理科学的输血指导,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阳性结果的分析和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舒象武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6):507-508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阳性结果的原因,并进行系统地分析与处理,为临床输血提供保障。方法应用DiaMed公司的Liss/coombs微柱凝胶卡进行交叉配血,对交叉配血不合的受血者和供血者进行相关的血型血清学检查。结果124600例配血试验中,有1127例出现阳性结果,红细胞直抗阳性(905例),不规则抗体(138例)和自身抗体(80例)是导致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结论对微柱凝胶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处理有助于提高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法在儿童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微柱凝胶卡进行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3 638例,交叉配血914例,Coomb's试验25例.结果 血型鉴定中Rh(O)阴性8例,正反定型不一致者36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12例;交叉配血主侧不合者1例,次侧不合者2例;Coomb's试验阳性9例.结论 微柱凝胶法是一种儿童临床输血前检测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临床用血前交叉配血不合49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输血前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方法:1990年3月-2001年2月我院需输血治疗的患者输血前采用盐水及木板酶法交叉配血,发现配血不合49例。结果: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主要有:缗线状假凝集,冷凝集素所致非特异性凝集,MN血型抗体、湿型自身抗体、木瓜酶抗体和Rh血型抗体引起的凝集。结论:临床用血前交叉配血应选择能同时检测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的方法,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李永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1):1443-1444
交叉配血是输血必做的试验,其目的是待查受血者与供血者是否存在血型抗原和抗体不合的情况,从而作为临床能否输血的依据。笔者在交义配血过程中发现2例因输注白蛋白制剂而致交叉配血不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交叉配血是血库在输血前进一步验证血型,查明受血者和给血者之间,给血者与给血者之间有无不相合抗原抗体的方法,不相合的抗原抗体包括天然的完全抗体和免疫性的不完全抗体。我们用此配血法可以了解配血不相合原因是由哪一类抗体所引起,选择尽可能与受血者相容的血液。从而大大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减少副作用,确保病人输血安全,更重要的是提高临床输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聚凝胺法试验是一种快速检测不完全抗体的方法,目前已广泛用于交叉配血,输血前抗体筛选,聚凝胺法配血较盐水介质交叉配血,具有方便法简便、准确、快速的优点,而准确的交叉配血是临床安全,有效输血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临床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输入不配合的红细胞,这是检查可能损害输入的红细胞并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抗体的最有效的方法,主测交叉配血的作用是:(1)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证实献血者的红细胞与病人的ABO血型是配合的.(2)能检查出在受血者血清中针对献血者红细胞的大多数抗体;而次侧配血的作用是检测对受血者红细胞起反应的抗体,在给患者输红细胞悬液时,往往不做次侧配血,本文则介绍1例次侧配血不合的病例.  相似文献   

14.
交叉配血是血库在输血前进一步验证血型,查明受血者和给血者之间,给血者与给血者之间有无不相合抗原抗体的方法,不相合的抗原抗体包括天然的完全抗体和免疫性的不完全抗体。我们用此配血法可以了解配血不相合原因是由哪一类抗体所引起,选择尽可能与受血者相容的血液。从而大大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减少副作用,确保病人输血安全,更重要的是提高临床输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朴英玉 《吉林医学》2011,(36):7666-7666
目的:观察微柱凝胶技术在检测临床配血标本中的作用,探讨其在临床输血中的价值。方法:对血样标本给予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交叉配血法,进行配血试验;用微柱凝胶卡做抗体筛查,微柱凝胶法和试管法同时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比结果。结果: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交叉配血与凝聚胺交叉配血法,对不完全抗体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叉配血不合标本用两种方法进行DAT试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进行DAT试验,以试管法为金标准,微柱凝胶法敏感性为96.0%、特异性为9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技术用于临床血型血清学检测中,具有灵敏度高、结果保存时间短、标本用量少、操作简便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交叉配血试验,亦称配合性试验,即通过检查受血者与献血者的抗原及抗体成分是否相容,以保证安全输血[1].在临床配血工作中,虽然ABO和RH(D)血型正确,但同型交叉配血不合的病例却时有发生,给患者及时输血带来困难.笔者在日常工作中解决了7例由免疫性血型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困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近年来,因ABO同型交叉配血不合的病例在临床输血工作中时有发生,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作者通过自身所遇到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引起ABO同型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法:使用凝聚胺配血法和卡式配血法。结果:在对1例临床病人常规合血过程中,经凝聚胺和卡式配血法进行严格操作,出现主侧凝集,配血不合。病历显示病人有反复输血史,通过不完全抗体检测,发现病人血清中有抗-E产生,通过调换同型血液后配血成功。结论:多次输血可产生不完全抗体,引起输血不合,遇有AB0同型交叉不合病例,应首先检查血型是否正确,有无输血史,利用筛查试剂检查不完全抗体,有条件的实验室应将预约病人的不完全抗体筛查列入常规工作,提前为将要输血的病人作好准备,避免在合血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再找原因而浪费时间。如自身无法作详细的血型检查的,应及时将标本送血液中心请求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GT)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分析及快速处理输血的对策。方法对2014年9月-2016年12月本院临床需要输血或备血的住院患者,用微柱凝胶法做输血前血型复检、不规则抗体筛查、直接抗人球蛋白(DAT)和交叉配血试验,对交叉配血主侧相合次侧不合,DAT阳性的32例比较输血前后的胆红素(TBIL、DBIL)、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并评估悬浮少白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结果交叉配血不合52例,红细胞直抗阳性46例,占交叉配血不合88.5%,不规则抗体阳性6例,占交叉配血不合11.5%,其中两者合并阳性2例;输血前后的Hb、Hct有显著差异(P0.05),TBIL、DBIL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患者红细胞DAT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是引起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悬浮红细胞输注对于DAT阳性导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贫血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凝聚胺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本院供血库出现凝聚胺交叉配血不合的56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原因及对策。结果 50例凝聚胺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主要有疾病因素18例(32.15%),供血者抗体因素10例(28.57%);污染因素13例(23.21%),血型错误6例(10.71%);不明因素3例(5.36%)。结论凝聚胺交叉配血法能检测IgM抗体、IgG抗体等不完全抗体,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对临床输血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董予新  韩玉芳  刘怀慧  马茹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238-1238,1271
自1900年Landsteine发现ABO血型以来,红细胞抗原、白细胞抗原、血小板抗原、血浆蛋白抗原不断被检出,人类血细胞抗原极富多态性,并伴随输血会发生同种免疫致敏而产生抗体。以往用盐水介质交叉配血只能检出完全抗体,大多数不完全抗体无法检出;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是一种快速检测血型不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是预防受血者不完全抗体引起的迟发性溶血性贫血的主要措施,也是筛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有效方法之一。为确保输血安全、合理,我院从2000年12月开始使用凝聚胺交叉配血,现将我院2006年10月以来10123例凝聚胺交叉配血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