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大强度训练产生的兔跟腱、髌腱末端病模型施以电针治疗3周后,发现其末端断裂特性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与训练组比较断裂力增加明显,表明电针治疗末端病除了缓解局部症状外,还能明显改善局部生物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大强度训练产生的兔跟腱、髌腱末端病模型施以电针治疗3周后,通过对其归一化滞后环面积、循环蠕变和剩余蠕变、应力松弛、生理应力范围的弹性测试,发现电针治疗可以增加试件的部分塑性变形,应力松弛加快,生理应力范围的弹性上升,这些变化对末端病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大强度训练产生的兔跟腱、髌腱末端病模型施以电针治疗3周后,通过对 归一化滞后环面积、循环蠕变和剩余蠕变、应力松弛、生理应力范围的弹性测试,发现电针可以增加试件的部分塑性变形,应力松弛加快,生理应力范围的弹性上升,这些变化对末端病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析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总结末端病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探讨推拿疗法在治疗末端病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多数人认为,末端病是由于末端承受负荷过重,局部出现血液循环障碍产生多种活性因子导致的。推拿疗法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末端病治疗方法,具有缓解疲劳、促进微循环、消炎镇痛等作用,临床上运用推拿治疗末端病。末端病中的各种活性因子之间是怎样的一种相互关系及推拿疗法对末端病的实验机制研究将是今后的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大鼠跟腱末端病的细胞凋亡的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深入研究末端病的发病机制,从而探讨其运动训练中的治疗方法。选取了13只Wistar大鼠,用电刺激法进行造模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发现:末端区大部分结构的细胞凋亡明显增多,特别是腱围组织,腱骨关节而软骨,跟腿,纤维软骨区,跟骨和骨髓等部分;跟骨内软骨岛及脂肪垫的凋亡数量明显减少;滑膜囊和钙化软骨化的细胞凋亡无明显变化,总结发现,末端病中发生细胞凋亡的程度与局部血液供应,组织细胞受损伤,组织受牵拉  相似文献   

6.
李晓峰 《中医正骨》2008,20(8):21-22
跟腱末端病习惯称为Haglund病,指跟骨后上结节的异常突出,同时伴跟腱止点周围炎症,并引起相应的肿胀、疼痛、跛行和足背伸受限。目前临床上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如理疗、局部封闭等,手术报道的少见,国外对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例主张进行手术治疗,但手术方法较多,手术效果差异很大。自2002—2007年,作者对8例非手术治疗无效的Haglund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为总结经验,现作回顾性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法治疗联合冲击波治疗髌尖末端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髌尖末端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单侧发病,长时间行走后打软腿、上下楼痛、蹲起痛,检查有髌尖压痛、部分人有股四头肌萎缩和伸膝抗组痛,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髌尖末端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A组30例单纯应用手法治疗,医生首先用手固定髌骨上缘,挤压髌上囊部位向下压迫髌骨上缘,使髌骨下缘向上翘起,对髌尖疼痛处采用点法和刮法治疗,B组30例单纯应用冲击波治疗,应用弹道式冲击波治疗仪治疗,以患者髌尖压痛最显著的地方作为中心开始治疗,合理选择冲击波治疗参数,C组30例采用手法治疗联合冲击波治疗,比较三组髌尖末端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髌尖末端病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3.33%,B组髌尖末端病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C组髌尖末端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A组髌尖末端病治疗总有效率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但C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手法推拿联合冲击波治疗髌尖末端病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能够有效改善髌尖末端病患者局部肿胀、疼痛的症状,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且手法推拿结合冲击波治疗方案患者易于接受,在临床各级医院均可实施,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对比针灸疗法及封闭疗法治疗末端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方法:对末端病的患者分组进行针灸治疗和封闭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他们的疗效进行至少为期5年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评估。结果:在近期疗效观察中针灸疗法组和封闭治疗组对比难分优劣,在远期疗效观察上针灸疗法组的复发率明显少于封闭组。结论:在末端病的治疗中,针灸疗法的远期疗效要好于封闭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106例四肢肌肉起点末端病进行手法及传统中药熏洗治疗,结果治愈69例,好转36例,无效1例,表明手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四肢肌肉起点末端病疗效较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末端病的发病和修复机制,为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只Wistar大鼠,末端病组用"电刺激跳跃法"建立动物模型,训练4周后处死,对照组常规喂养。取双后足跟腱,常规HE染色,检测HSP、eNOS和iNOS。结果:末端病组大鼠跟腱部有腱纤维细微裂痕,裂痕周围分别呈红染和蓝染区域,类似玻璃样变性;周围发现大量HSP信号,未见eNOS和iNOS表达,而其它区域可见大量HSP、eNOS和iNOS的表达。讨论:腱纤维局部iN-OS导致的细胞死亡,局部细微裂痕和周围组织细胞变性,可能是造成其损害的主要原因。HSP和eNOS表达促进局部的毛细血管增生,都是促进细胞保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运动前热水浴预防末端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证实运动前热水浴预防末端病的作用。选取了14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造模组和预处理组,以“跳跃电刺激法”训练8周后,取双后足做HE染色和HSP70检测。结果显示:运动前热水浴能明显诱导跟腱末端区HSP70的表达,明显减轻末端病的病理性变化,但对适应性变化影响不大。说明运动前热水浴是预防末端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久治不愈的末端病处理起来相当棘手.针受、电疗、封闭、推拿、小针刀松解等方法往往不能解决问题,笔者自1990年以米,用刮痧法对472例顽固性末端病进行治疗收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正>髌尖末端病是运动创伤中的常见病[1],笔者采用电针配合静蹲练习治疗髌尖末端病32例,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32例患者均来自2008年至2013年我单位医务室门诊部。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9~63岁,平均16岁;病程4天~2年。诊断标准:膝前髌尖部位肿痛,可伴跑跳痛、发力痛、半蹲痛、膝软无力;伸膝抗阻试验阳性;起病隐蔽,与长时间专项运动或一段时间内运动量增加有关;X线检查多数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组织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VD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反复阻断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VD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大椎""百会"及双侧"后三里""膈俞"穴,10min/次,1次/d,连续治疗14d。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尼氏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病理改变,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JNK、磷酸化JNK(p-JNK)、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8)、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海马神经元损伤加重,存活神经元明显减少(P0.01),凋亡神经元增多,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1),海马组织JNK、p-JNK、Caspase-8、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1),海马神经元损伤减轻,存活神经元明显增多(P0.01),凋亡神经元减少,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1),海马组织JNK、p-JNK、Caspase-8、Caspase-3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可提高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调控JN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肌腱末端病是指腱止点末端区由于慢性反复牵拉导致直接止点结构的损伤而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的总称[1].随着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末端病的发病率呈逐渐增多的趋势.髌腱末端病主要表现为起跳或下蹲时髌骨下极疼痛,体检可在髌骨下极触及明显的压痛点.单纯理疗,口服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等方法治疗往往疗效不佳.我们自2001年~2007年运用微波热疗配合推拿、电动减重训练对膝关节进行减重功能锻炼,治疗本病12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末端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末端病动物模型的适当时间。方法:35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电击跳跃法”造模),观察3周、4周、5周、6周、8周、10周、12周时大鼠的体征及末端区病理变化。结果:3周时跟腱末端区有不明显的病理性变化,达不到动物模型的要求,说明造模时间太短;4-12周组的大部分动物出现典型的末端病病理变化,其中8周组大鼠跟腱末端区的病理变化较为一致,造模成功率较高。结论:8周是最佳的造模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7.
择日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用择日电针的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病,并与常规电针组及乳癖消组作对照,还进行了电针治疗前后血浆泌乳素水平的实验观察。结果表明:择日电针组的疗效明显高于乳癖消组,而与常规电针组之间无差异。电针治疗后血浆泌乳素水平明显下降,提示针刺治疗本病之机理可能与调节了血浆泌乳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弹道式冲击波对专业运动员肌腱末端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海南省体校患有常见肌腱末端病损伤运动员66例,将运动员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 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根据不同损伤部位,以不同的治疗参数采用弹道式冲击波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总有效率76.9%、髌腱腱围炎总有效率88.9%、网球肘总有效率91.7%、跟腱腱围炎总有效率90.9%。结论:弹道式冲击波治疗对运动员几种常见肌腱末端病有明显效果,其中以网球肘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炎痛酊治疗末端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运用炎痛酊治疗,对照组60例用正骨水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683%,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炎痛酊治疗末端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正>髌腱末端病是指腱止点末端区由于慢性反复牵拉导致直接止点结构的损伤而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的总称[1],是肌腱或韧带止点特有的微细或劳损性损伤。多发生在跆拳道、篮球等膝关节承受较大力量的项目。髌骨末端病早期的症状不明显,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的程度不断加深且恢复的时间较长,这也将大大影响运动员正常的训练比赛。自2011年以来笔者采用针灸推拿结合PNF牵伸术治疗髌骨髌腱末端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