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万玲  朱卫华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2):1559-1560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以及门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要求心绞痛发作每周两次以上,选择心绞痛典型病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运动实验阳性者.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45~60岁,平均52.5岁,心绞痛病程1~10年;对照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0~65岁,平均55岁,心绞痛病程2~11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时ST段水平压低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患者均于病情稳定后20 d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狭窄程度分为A、B、C三组,记录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阵发性室上速持续时间、心率、ST段水平压低时是否有心绞痛或其等同症状及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结果 阵发性室上速时平均心率192(165~212)次/min,平均最大ST段压低0.27 mV.有7例伴有明显的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结果A组120例(占84.5%),B组15例(占10.6%),C组7例(占4.9%),且均有心绞痛发作.阵发性室上速时最快心率196次/min,ST段最大压低0.29 mV,与无心绞痛发作的患者无明显差别.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组和C组在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家族史方面较A组明显为多,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阵发性室上速时ST段水平压低并不一定提示心肌缺血,有心绞痛发作时强烈提示合并冠心病,如存在多个危险因素时,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麝香保心丸治疗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麝香保心丸治疗心绞痛45例,与心痛定治疗39例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4例均符合WHO规定的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静息心电图(ECG)缺血型ST段下降≥0.05mV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CM。导联,缺血型ST段下移≥0.1mV,持续1min以上者,年龄>40岁。心绞痛发作频率每周2~15次,平均每周8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男性38例,女性7例,年龄56岁~77岁,平均67.4岁。病程0.5~18年,平均7.7年。合并高血压病10例,高脂血症12例,Ⅱ型糖尿病2例。对照组39例,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所选病例均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在诊断心绞痛中的价值,并与缺血性ST段压低作对比。方法:记录77例冠心病,101例临床诊断心绞痛,46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住院当日,胸痛发作时及缓解后30min内的12导联常规心电图,分析其QTd及缺血性ST段压低程度。结果:冠心病和心绞痛组胸痛发作时QTd和ST段压低明显增大和加重,胸痛缓解后缩小和减轻至接近发人前水平,正常对照组改变不明显。胸痛发作时QTd增大至≥80ms及ST段压低达到或增加0.1mV作为急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心绞痛组患者胸痛发作时QTd增大及ST段压低的发生率与冠心病组相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性胸痛发作时QTd明显增大,显著高于ST段压低达到或增加0.1mV发生率,动态观察阵发性胸痛发作前,发作时及发作后的QTd变化是较ST段压低更为敏感的诊断心绞痛的客观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Q T离散度 (QTd)诊断心绞痛的价值及其诊断指标。方法 :记录 5 8例肯定冠心病 ,87例临床诊断心绞痛及 3 1例健康者阵发性胸痛发作前、发作时及胸痛缓解后 3 0min内的 12导联体表心电图 ,测定它们的QTd及校正的QTd(QTcd) ,计算胸痛发作时的 :①QTd增大至≥ 65ms。②QTd增大至 80ms。③QTd增大≥ 5 0 %。④QTd增大 5 0 %并达 80ms以及缺血性ST段压低达到或增加 0 .1mV的病例数及发生率。结果 :①肯定冠心病和心绞痛组的QTd、QTcd及ST段压低胸痛发作时均较发作前显著增大 ,胸痛缓解后则恢复至接近发作前水平 ,而正常对照组变化不明显。②QTd的 4个指标对肯定冠心病和心绞痛组心绞痛的诊断阳性率均高于缺血性ST段压低 ,其特异性和准确性以QTd增大≥ 5 0 %并达 80ms最高。结论 :冠心病阵发性胸痛发作时QTd明显增大 ,以胸痛发作时QTd增大 5 0 %并达80ms作为判断心绞痛的QT离散度指标较为合适 ,动态观察胸痛发作前、发作时和发作后的QTd变化对诊断心绞痛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1997-06-10期间应用黄菌注射液治疗60例冠心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本组60例明确诊断冠心病患者,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60~84岁,平均62.8岁。陈旧性心肌梗塞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稳定型心绞痛30例,心电图均ST段下斜或T波明显改变。二·2治疗方法。治疗组40例,用黄菌注射液3支加盐水250ml,1次用静点,20d为1疗程;对照组20例用能量合剂1次周,20d为1疗程。l·3疗效判定标准。1.3.l根据同等疗效程度不引起心绞痛、心绞痛发作次数或硝酸甘油消耗减少达80%以上为显效,减少50%以上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DCG)对无病性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90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生阵次、每次缺血发作时间和ST段最大压低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本组90例患者中共监测出心肌缺血发作1025阵次,昼夜发作规律为6:00-12:00发生最高,发生592阵次,占57.8%。伴典型心绞痛者7例,占7.8%;伴心悸症状不典型者14例,占15.6%;无其他任何症状者69例,占76.7%。90例患者中平均心率67次/mV,ST段压低时平均心率94次/min。ST段下移压低幅度为0.1-0.4mV,有2例最深达0.5-0.6mV。结论SMI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动态心电图能及早检出SMI的存在,因而具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反复发作的心绞痛容易诱发心肌梗死 ,为加强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保健、康复方面的护理 ,我科在 1999年 1~ 9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院外指导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从确诊冠心病而目前病情稳定的院外病例中选择 80例 ,随机抽取 40例为实验组 ,另 40例为对照组。男 5 4例 ,女 13例 ;年龄 5 6~ 87岁 16例 ,平均年龄 76 6岁。两组在治疗上均按医嘱用药 ,另外对实验组患者进行院外指导。  定期随访 ,时间为次月 1次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显效 (心绞痛发作控制 1年以上 )分别为 31例 (78% )、12例 (30 % ) ,有效 (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9.
卧位型心绞痛为冠心病心绞痛的一个类型,指休息时或熟睡时发生的心绞痛,可发展为心肌梗塞或严重心律失常。发作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无明显关系。硝酸甘油的疗效不明显或只得到暂时缓解。现将一典型病例报道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54岁,干部家属。近3年来反复夜间睡眠中发作,心前区剧烈疼痛,向左肩部放射,疼痛持续20~40min,伴胸闷、心悸、头晕、乏力。每次发作症状相似。有高血压(最高时血压24/8kPa,平常血压18.7/8kPa),动脉硬化病史5年。发作时查体,血压26/12kPa,脉搏不规则,约120次/min,呼吸20次/min.无杵状指(趾),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唇无紫绀,颈静脉稍充盈,两肺少许湿  相似文献   

10.
笔者于1997年6月~12月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共50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稳定性心绞痛伴或不伴有静息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及次级量运动试验阳性者;或动态心电图有发作性缺血改变,伴或不伴有心绞痛;或有可疑心绞痛伴有次级量运动试验阳性者。年龄38岁~70岁,平均  相似文献   

11.
林立权  郑洪珍 《黑龙江医学》2004,28(10):785-786
20 0 2年 - 0 3~ 2 0 0 3- 0 9,我们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2 0例 ,并与西药常规治疗稳定型心绞痛 2 0例进行比较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按 1979年WHO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诊断标准〔1〕,选择 4 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入选对象。随机分 2组 ,葛根素组 2 0例 ,其中男 16例 ,女 4例。年龄 4 8~ 76岁 ,平均 (6 5± 0 .9)岁。心电图示 :ST段压低 0 .0 5~ 0 .10mV者 13例 ,ST段压低 >0 .10mV者 7例 ,伴T波倒置者 16例。对照组 2 0例 ,其中男 17例 ,女 3例。年龄 4 7~ 75岁 ,平均 (6 4…  相似文献   

12.
心内膜下心肌梗塞临床常被漏诊,现将我院1982~1987年收治的9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男8例,女1例。年龄48~80(平均62.5)岁.其中60岁以上4例.二、病史: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史者分别为6、4、2例.三、临床症状:发病时有心绞痛6例,持缓30分钟以上者3例,最长的达6小时;71岁以上2例均无心前区痛。住院中出现心律失常7例,左心衰竭例,梗塞后心绞痛3例。四、心电图:全部病例有标、肢(aVR 除外)、胸导广泛 ST 压低和/或 T 波倒置,持续7天以上.ST 压低为1~4mm,2例1周后、6例2周后ST 恢复或明显回升。9例 T 液均倒置,且渐加深,V_(3~6)呈明显冠 T 状波,最深达20mm,8例到出院时冠状 T 波明显变浅,有的接近基线。五、心肌酶:8例测定谷草转氨酶(GOT)  相似文献   

13.
QT离散度和缺血性ST段压低对心绞痛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QT离散度 (QTd)在诊断心绞痛中的价值 ,并与缺血性 ST段压低作对比。方法 :记录 77例冠心病、10 1例临床诊断心绞痛、4 6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住院当日、胸痛发作时及缓解后 30 min内的 12导联常规心电图 ,分析其 QTd及缺血性 ST段压低程度。结果 :冠心病和心绞痛组胸痛发作时 QTd和 ST段压低明显增大和加重 ,胸痛缓解后缩小和减轻至接近发作前水平 ,正常对照组改变不明显。胸痛发作时 QTd增大至≥ 80 ms及 ST段压低达到或增加 0 .1m V作为急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 ,心绞痛组患者胸痛发作时 QTd增大及 ST段压低的发生率与冠心病组相似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0 .0 1)。结论 :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性胸痛发作时 QTd明显增大 ,显著高于 ST段压低达到或增加 0 .1m V发生率 ,动态观察阵发性胸痛发作前、发作时及发作后的 QTd变化是较 ST段压低更为敏感的诊断心绞痛的客观心电图指标。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补肾通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5 8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观察病例共 88例 ,随机分成 2组。治疗组 5 8例 ,男 38例 ,女 2 0例 ;年龄 35~ 72岁 ,平均 5 4 6岁 ;病程 3个月~ 18年 ,平均 9年 1个月。其中初发劳累性心绞痛 7例 ,稳定劳累性心绞痛 32例 ,恶性劳累性心绞痛 11例 ,自发性心绞痛 8例。对照组 30例 ,男18例 ,女 12例 ;年龄 40~ 75岁 ,平均 5 7 4岁 ;病程 4个月~ 16年 ,平均 8年 3个月。其中初发劳累性心绞痛 6例 ,稳定劳累性心绞痛 17例 ,恶性心绞痛 4例 ,自发性心绞痛 3例。全部病例均符合…  相似文献   

15.
自 1 998年至今 ,我院在常规治疗冠心病的基础上加用纯中药制剂生脉液治疗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 50例 ,男 :4 2例 ,女 :8例 ,年龄 60~ 80岁 ,平均 71岁 ,病程 5~ 2 0年 ,平均 1 2 5年 ,其中心绞痛2 8例 ,陈旧性心肌梗塞 8例 ,心功能不全 1 0例 ,心律失常 4例 ;对照组 4 0例 ,男 :3 5例 ,女 :5例 ,年龄 60~ 90岁 ,平均 75岁 ,病程 5~ 3 2年 ,平均 1 8 5年 ,其中心绞痛 2 1例 ,陈旧性心肌梗塞 4例 ,心功能不全 9例 ,心律失常 6例 ,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卫生部…  相似文献   

16.
于复霞  安国华  田阳 《黑龙江医学》2002,26(12):975-975
我院自 1998年以来 ,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 32例 ,收到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全部病例选择老年公寓住院患者 ,符合 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 ,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诊断标准。治疗组 :32例 ,均为男性。年龄 5 9~ 80岁 ,平均年龄 6 3 5岁。病史 5~ 2 7年 ,平均 10 3年。给予天津天士力制药集团公司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 ,10粒 /次 ,地奥心血康胶囊 2 0 0mg ,消心痛 10mg,均 3次 /d ,5周为 1疗程。对照组 2 8例。年龄4 0~ 6 7岁 ,平均年龄 5 4 6岁。病史 10~ 2 0年 ,平均 8年。只给…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100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生阵次、每次缺血发作时间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共监测出心肌缺血发作1260阵次,昼夜发作规律为6:00~12:00发生最高,发生691阵次,占54.8%。100例患者中平均心率63次/min,ST段压低时平均心率95次/min。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及早检出冠心病的存在,因而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结构的改变 ,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率逐年增加 ,其中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等。我科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46例均为住院患者并且均符合 1 979年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 ,男 2 6例 ,女 2 0例 ,年龄 45岁~ 86岁 ,平均 66岁 ,病程半年至 1 5年 ,46例患者治疗前每周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为 ( 2~ 1 6)次 ,平均 ( 8± 4)次 ,疼痛持续时间 ( 3~ 2 0 )分钟 ,心绞痛发作时不伴有明显胸闷、发憋者 …  相似文献   

19.
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院采用加味瓜萎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60例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 60例 ,男 38例 ,女 2 2例 ,年龄 40~ 65岁 ,平均 5 7岁 ,病程 4周~ 3年 ,平均1 .5年。心绞痛类型 :初发型 1 6例 ,稳定型 44例 ;心绞痛程度 :轻度 36例 ,中度 1 9例 ,较重度 5例。对照组 60例 ,男 40例 ,女 2 0例 ,年龄 41~ 63岁 ,平均 5 6岁 ,病程 3周~ 2 .5年 ,平均 1 .1年。心绞痛类型 :初发型 1 8例 ,稳定型 42例 ;心绞痛程度 :轻度 38例 ,中度 1 8例 ,较重度 4例。两组一般情况具可比性。1 .2 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  相似文献   

20.
100例均为住院病人,男86例,女14例。年龄40~60岁为67例,60岁以上33例,均为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应用上海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提供的 TENS 治疗仪,电极板阳极放置心前区,阴极放置于心俞穴,并用导电胶以增强导电功能。治疗时间为1次/d,频繁发作者2次/d,每次20min,15d 为1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