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惊厥是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对神经发育造成不利影响。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因此对其明确诊断方法各异,预后不一。辅助检查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诊断中非常重要,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应用,对新生儿惊厥的诊断提出了新的观点,为改善新生儿惊厥患儿的预后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2.
由于新生儿行为机能尚不健全,临床检查在评价神经发育方面的价值相当有限,脑电图(EEG)在反映脑功能方面比某些临床指标更敏感,并具有无创和可动态随访复查的优点,可用于评价脑发育成熟度、判断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也是诊断新生儿惊厥的重要手段.[1]新生儿EEG对神经发育预后的提示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新生儿EEG对新生儿神经发育预后判断的意义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惊厥的主要发病因素 ,及负荷量苯巴比妥钠的抗惊厥治疗。以利于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于我院收治的 10 2例新生儿惊厥患者的发病因素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 ,并应用抗惊厥药物苯巴比妥钠治疗。结果 :本组新生儿惊厥早期发病主要因素为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 3d后主要为感染因素。本组应用苯巴比妥钠负荷量治疗总有效率达 90 .2 %。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惊厥病情严重,其发生率为0.15~0.35%,早产儿达25%。由于新生儿病理生理特点,惊厥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均有别于婴幼儿,现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一、病理生理新生儿  相似文献   

5.
张悦 《河北医学》2005,11(4):328-330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时异常脑电图(EEG)与以后癫痫的发作,与热性惊厥的再发及预防性治疗的关系。方法:对250例6个月至6岁患儿的热性惊厥后的脑电图。结果:首次EEG异常率为45%,EEG异常率与I级亲属的热性惊厥史关系,EEG异常与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局限性发作和热性惊厥持续时间>15min)的关系,随着发热再发次数的增多逐渐增高,再发3次以上的患儿中,其EEG异常率高达40%~60%,3岁以上热性惊厥儿童其EEG异常率明显增多,部分患儿多次EEG检查出现发作性棘尖波、棘(尖)慢综合波,其中10例随访3~5年,最后诊断为癫痫。结论:EEG异常率与I级亲属是否有热性惊厥史有关,与高热临床特征有关,热性惊厥再发与EEG异常,年龄有明显关系,EEG多次异常,发热可发展为癫痫,建议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脑损伤(NBI)对新生儿生命和健康危害极大。有效防治NBI的前提在于加强新生儿脑发育状况的监测、及时诊断脑损伤及准确评估损伤程度。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作为一种简单化的脑电图监测方法,主要通过振幅高低、背景波形变化来判断睡眠情况,检测癫痫样波,并判断新生儿脑成熟度。与其他新生儿脑功能监测方法相比,a EEG具有仪器体积较小、操作方便、图形直观、分析判断难度小、受外界干扰少等优点,能及时、便捷、自动、连续、全面地记录脑电活动。临床实际中,a EEG主要用于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和新生儿惊厥等脑损伤的病情,也用于辅助治疗,并能够从背景活动、阵发性活动和电持续状态三个方面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状况。a EEG的不足在于对于短暂的惊厥活动依然难以全面描记,因此应用价值受限。a EEG的研究前提在于通过改进仪器功能和不断提高操作技能,扩大使用范围,尤其是在诊断癫痫、智力低下、中枢性运动障碍、视听障碍等脑损害方面提高准确度,增强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3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进行了脑电图(EEG)检查并应用放免法测定了31例HIE患儿和12例正常新生儿血浆催乳素(PRL)水平。HIE组EEG异常率为83.87%,HIE程度越重EEG异常率越高;HIE急性期PR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HIE急性期血浆PRL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P<0.01);惊厥组与非惊厥组急性期血浆PRL水平之间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EEG异常的HIE患儿血浆PRL水平显著高于EEG正常组,PRL水平与EEG异常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提示EEG可作为新生儿HIE重要的监测指标,血浆PRL水平变化不但可作为判断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亦可作为判断新生儿惊厥是否发作及EEG是否可能出现异常改变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试讨论新生儿惊厥的发病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临床治疗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60例新生儿惊厥的患儿进行系统分析并总结。结果:新生儿惊厥病因复杂,病死率高,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惊厥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还包括颅内出血、低血糖等,同时易合并低血钙、低血钠等代谢紊乱;苯巴比妥钠可迅速有效控制惊厥发作。结论:警惕新生儿惊厥的发生,对于有产科异常病史的这类高危新生儿尤其要严密监控。新生儿惊厥一旦发生,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迅速控制症状,尽量避免严重后遗症的出现。围产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临床表现,以便取得更佳治疗效果.方法 对近5年收治的50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新生儿惊厥的病因最多见的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其次是低钙惊厥,惊厥的发生类型以轻微型为主.结论 新生儿惊厥对小儿危害极大,对新生儿惊厥的关键是做好预产期保健、积极纠正HIE的发生.新生儿轻微型惊厥在临床上不易被发现,须密切观察,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试讨论新生儿惊厥的发病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临床治疗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60例新生儿惊厥的患儿进行系统分析并总结。结果:新生儿惊厥病因复杂,病死率高,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惊厥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还包括颅内出血、低血糖等,同时易合并低血钙、低血钠等代谢紊乱;苯巴比妥钠可迅速有效控制惊厥发作。结论:警惕新生儿惊厥的发生,对于有产科异常病史的这类高危新生儿尤其要严密监控。新生儿惊厥一旦发生,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迅速控制症状,尽量避免严重后遗症的出现。围产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监测在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12月本院出生及外院转入的60例脑损伤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出生30例无脑损伤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a EEG的背景活动、连续性评估、睡眠-觉醒周期以及惊厥存在情况在两组新生儿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观察组中a EEG背景活动正常者12例(20.0%),轻度异常者22例(36.7%),重度异常26例(4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a EEG连续性11例(27.5%),不连续性27例(45.0%),持续性低电压23例(3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a EEG连续性无睡眠-觉醒周期者19例(31.7%),不成熟睡眠-觉醒周期者28例(46.7%),成熟睡眠-觉醒周期者13例(21.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单个惊厥者9例(15.0%),反复惊厥者34例(56.7%),癫痫持续状态者17例(28.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损伤高危新生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临测结果与正常新生儿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临床可采用a EEG作为早期脑损伤诊断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2.
程巧林  罗森林  罗海燕  里健  薄涛 《海南医学》2016,(16):2654-2657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临床发作停止后的动态脑电图(CEEG)的背景活动、成熟度、EEG惊厥发作等情况,分析期间内在关联性,为减轻惊厥所致的脑损伤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新生儿科、符合纳入标准的新生儿,行CEEG检查,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共76例新生儿,导致新生儿惊厥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颅内出血(ICH)和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CEEG正常者7例(9.2%),CEEG轻度异常者56例(73.7%),CEEG中度异常者11例(14.5%),重度异常者2例(2.6%),异常率为90.79%。CEEG背景活动无交替图形(TA)13例(17.1%),偶有TA 14例(18.4%);存在同步性异常10例。共26例存在CEEG成熟迟滞,存在EEG惊厥发作者为69例(90.8%)。睡眠期较觉醒期EEG惊厥发作发生率显著性增高(χ2=74.494,P<0.001),睡眠期EEG惊厥发作与CEEG的同步性异常和成熟迟滞有显著相关性(r=0.369,P=0.001;r=0.331,P=0.004),EEG异常程度与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r=-0.293,P=0.018),与NBNA中的原始反射评分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r=-0.324,P=0.023),CEEG中背景活动呈现低电压与NBNA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r=-0.608,P<0.001)。结论在新生儿惊厥临床发作控制后,仍存在高比例的CEEG异常和CEEG惊厥发作;CEEG与NBNA在新生儿惊厥中评价脑功能损害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我院1990年8月~1993年8月,临床诊断为复杂性高热惊厥的患儿共53例,对其中3岁以上能合作的患儿32例作脑电囤检查,11例出现癫痫放电,表明复杂性高热惊厥中的34.38%,可能为癫痫,高热惊厥与癫痫有密切关系,癫痫病人的脑电图(EEG)有许多特征性表现,对癫痫的诊断颇有价值,EEG经济,简便,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建议对复杂性高热惊厥患儿均应做EEG,筛选出癫痫患儿,尽早治疗,及早控制发作,减少脑损伤。  相似文献   

14.
卫功文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689-1690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为新生儿危重病的抢救与紧急处理积累经验。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查阅六安市金安区妇幼保健院2008年6月-2011年7月107例惊厥新生儿收治和治疗的临床病例资料,并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惊厥的主要病因,其中HIE、颅内出血多在出生后3 d内发病,而低钙血症、感染多在出生3 d后发病,遗传代谢性疾病则出现时间不确定,治疗后惊厥仍反复出现是其特点。结论掌握新生儿惊厥的常见病因与临床表现及其与发病日龄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治愈率,改善新生儿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5.
徐娜  黄志 《重庆医学》2013,(34):4211-4214
新生儿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主要用于诊断新生儿惊厥、评价新生儿大脑功能状态以及判断新生儿脑损伤的预后,具有方便、敏感、可靠、无创等优点[1]。近年,新生儿重症监护(neonatal intensive care,NIC)急救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早产儿特别是极早产儿的存活率,但早产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发育损伤。虽然导致这些后遗症的原因很多,但多数学者认为与新生儿时期脑损伤密切相关[2-4]。而EEG不仅在评价新生儿脑损伤程度,预测远期预后方面有重要价值,同时也  相似文献   

16.
小儿病毒性脑炎55例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电图(EEG)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EEG资料.结果 患儿EEG阳性率为94.55%.结论 EEG为早期诊断病毒性脑炎重要的客观指标,其异常程度与大脑病变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对病情的判断、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150例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表现特征和专科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0例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观察特点和护理。结果全组中除5例患儿入院24h内出现呼吸衰竭抢救无效死亡,4例由于经济原因终止治疗外,其余141例均临床治愈。结论结合新生儿惊厥临床表现及其可导致严重后遗症的特点,讨论了在护理工作中要提高对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观察能力,及早发现新生儿惊厥;护理要着重于预防新生儿惊厥的发生,新生儿惊厥时要密切观察体温、呼吸、意识、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认识,及早发现新生儿惊厥,降低新生儿惊厥病死率,对提高患儿今后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提高对新生儿惊厥的诊治水平,改善预后.方法:对60例住院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IE、ICH为新生儿惊厥的主要原因,发作类型为微小型发作为主.结论: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多种多样,但以围生期窒息缺氧、出血为主,亦应注意其他原因所致惊厥,完善诊断思维流程,注重病因治疗,改善预后等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控制及转归.方法:对78例惊厥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惊厥病因复杂,病死率高,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惊厥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颅内出血、低血糖等,易合并低血钙、低血钠等代谢紊乱;苯巴比妥钠可有效控制惊厥发作.结论:对有产科异常病史的新生儿应特别警惕惊厥的发生,一旦惊厥发生,应及早进行病因诊断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有效控制惊厥,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头痛性癫痫的诊断及与偏头痛的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由院外诊断为头痛性癫痫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复查EEG1~3次后,重新确定诊断,实施治疗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102例患者中,68例为偏头痛,34例为神经性头痛.复查EEG结果 显示大部分在正常范围,部分异常EEG中以弥散性慢波增多为主,仅有3例EEG显示有散在癫痫样波.但临床表现却符合典型偏头痛的诊断.结论 头痛性癫痫临床少见,单纯以头痛诊断为癫痫是不可靠的,必须依靠临床表现、EEG检查结果 综合判断,并和偏头痛进行鉴别.以头痛为主诉的儿童不应轻易诊断为癫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