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利用生物电阻抗成像(EIT)技术探究不同自主呼吸训练方法对区域性肺通气的影响, 以期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训练标准及方法选取上提供行之有效的康复指导方案。 方法:共纳入28名健康志愿者,取舒适站立位并进行:①平静呼吸;②腹式呼吸;③缩唇呼吸;④腹式缩唇呼吸,每位被试的四种呼吸方式随机决定,整个过程中连续记录胸部EIT;分别对比四种呼吸方式期间的潮气量(TV)、呼气末肺阻抗(EELI)、通气中心(center of ventilation, CoV)、不均一指数(GI)、区域通气延迟(RVD)。 结果:较平静呼吸,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及腹式缩唇呼吸三种呼吸训练方法期间的TV明显增大(P<0.05); EELI明显降低(P<0.05);CoV明显减小(P<0.05,腹侧通气增多);腹式呼吸和腹式缩唇呼吸的GI明显减小(P<0.05,通气更均匀);缩唇呼吸和腹式缩唇呼吸RVD明显增加(P<0.05)。 结论:腹式呼吸、缩唇呼吸、腹式缩唇呼三种呼吸训练方法均能有效增加肺通气量,减少肺功能残气量,但三种呼吸训练方法对肺通气的影响各不相同:缩唇呼吸通气向腹侧移动更显著(COV更小),区域通气延迟更显著(RVD更大),而腹式呼吸可改善通气均匀性(GI更小)。因此,从区域性肺通气的角度,建议COPD患者在进行呼吸训练时应腹式呼吸与缩唇呼吸独立交替进行,以达到更好的呼吸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2.
背景:评估哮喘患者运动反应的传统方法是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但运动激发后,受试者有明显气促,常影响第1秒用力呼气量测定。脉冲振荡仪仅需受试者自然呼吸,依从性较好。目的:应用脉冲振荡仪测定运动激发前后健康志愿者和哮喘患者呼吸阻抗的改变,探讨运动激发和脉冲振荡仪检测在支气管哮喘诊断中的意义。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内科。设计:同期非随机病例对照实验。对象:选择2006-01/10上海市东方医院呼吸内科已出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4例男性为哮喘组。受试期间均处于临床稳定期。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4例男性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年龄均为29 ̄50岁,且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方法:①应用脉冲振荡仪测定呼吸阻抗基础值,随后进行踏车运动激发试验,夹鼻经口呼吸室内空气,递增负荷,在三四分钟内使心率达到最大预计值90%并维持6min,运动结束后1,5,10,15和20min重复测定呼吸阻抗:脉冲频率5,20,35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呼吸总阻抗、中央气道阻力、周围气道阻力以及共振频率、脉冲频率5Hz和35Hz时弹性阻力及惯性阻力(X5和X35),并计算脉冲频率5Hz与20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之差和哮喘组中央气道阻力和周围气道阻力变化率[(运动后最高值-运动前基础值)/运动前基础值×100%]。主要观察指标:脉冲振荡仪测定的两组呼吸阻抗基础值和踏车运动激发试验后的呼吸阻抗值。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14例和健康体检者1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哮喘患者以周围气道阻力增高为主。周围气道阻力变化率比中央气道阻力变化率明显增高(P<0.01)。哮喘组运动前后呼吸总阻抗在第5~10分钟达到最高,其变化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哮喘组运动激发前后共振频率响应点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其激发前后变化率比对照组亦明显增高(P<0.01)。运动激发后哮喘组脉冲频率5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变化率、脉冲频率5Hz与20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之差变化率增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哮喘组脉冲频率5Hz与20Hz下的气道黏性阻力之差变化值均≥0.032kPa/(L·s),对照组均低于该值。其次为X5变化率,71.4%患者≥41%,对照组均低于该变化率。对照组运动后潮气量-呼吸总阻抗图均无明显变化。约57.1%哮喘患者因呼气阻抗急剧上升在运动中止后潮气量-呼吸总阻抗图出现陷闭环。结论:哮喘患者运动后以周围气道阻力增高为主。正常情况下,多数支气管哮喘患者对脉冲振荡仪检测的依从性好。而且脉冲振荡仪检测不要求最大吸气和用力呼气,故测定气道反应更精确。因此应用脉冲振荡法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运动前后呼吸力学的变化是一种更为便利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探索应用节段生物电阻抗法评价血液透析患者容量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应用改良的节段生物电阻抗法-小腿电阻抗比值(CBIR)评估血液透析(HD)患者的容量状况。方法使用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定157例健康志愿者右侧小腿的电阻抗值,计算CBIR(impedance 200k/impedance 5k)作为容量负荷指标,并确定正常参考值范围。同时检测117例HD患者透析后CBIR,观察患者容量负荷状况。结果健康志愿者的CBIR为(0.774±0.028),由此确定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746~0.802(均数±1个标准差)。HD组透析后CBI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790±0.033)vs(0.774±0.028),P0.001],其中容量增高者(CBIR0.802)、容量正常者(CBIR在0.746~0.802)和容量降低者(CBIR0.746)分别占36.8%,53.0%,10.2%。在使用降压药的剂量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CBIR增高组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BIR正常组(P=0.008)和CBIR降低组(P=0.003)。结论小腿电阻抗检测可能是评估HD患者容量状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呼吸状态下的下腔静脉内径改变情况,探讨其与呼吸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5月该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76例作为病例组,7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超声检查两组患者平静呼吸状态下及深吸气后下腔静脉。结果病例组下腔静脉内径/体表面积(VCD)为(9.72±3.20)mm/m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56±4.92)mm/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右心房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静呼吸状态下的下腔静脉最大横截面宽、高及截面积明显大于深吸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平静呼吸状态下和深吸气后的下腔静脉最大横截面宽、高及截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人群平静呼吸状态下和深吸气后下腔静脉内径超声改变明显,而肝硬化患者平静呼吸状态下和深吸气后下腔静脉内径超声改变不明显,这可能与肝脏组织变形、变硬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肩关节是人体最灵活的关节,目前对儿童肩关节肌群发育特征的研究非常少见。目的:通过等动肌力测试分析10岁儿童肩关节屈伸肌群力量的发育特征。方法:运用Kinitech等动测力系统对59名10岁儿童双侧肩关节屈伸肌进行60,120(°)/s两种速度测试。结果与结论:①同一测试速度下同侧同名肌群男女比较,左右肩关节屈伸峰力矩、最大功率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左肩关节:男性屈肌在120(°)/s速度下的相对体质量峰力矩值高于女性(P<0.05),伸肌在60,120(°)/s速度下数值高于女性(P<0.01或P<0.05);男性屈肌在60(°)/s速度下的相对体质量最大功率值高于女性(P<0.05),伸肌在60,120(°)/s测试速度下的相对体质量最大功率值高于女性(P<0.05或P<0.01)。③右肩关节:男性伸肌在60,120(°)/s速度下的相对体质量峰力矩值高于女性(P<0.05);男女屈肌在60,120(°)/s速度下的相对体质量最大功率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男性伸肌在60,120(°)/s速度下的相对体质量最大功率值高于女性(P<0.01或P<0.05)。说明10岁儿童男女相比,肩关节屈伸肌群发育无明显差异;自身相比,男女儿童肩关节伸的肌群力量要好于屈肌群,屈伸比在合理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定量分析方法比较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分析运动及性别对大学生静态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07-01/03选取首都体育学院在校大学生共78名为受试对象,其中体育(武术)专业学生40名,非体育(康复)专业学生38名。所有选取对象了解试验目的,并同意参与本实验。采用意大利PosturalEqua平静分析系统,对实验对象分别在睁眼60s、闭眼60s两种状态下测试其静态平衡的各项指标,包括压力中心,线形图总长度,最大摆幅,线形图面积,LFS指数,压力分布,稳定性图及隆伯格值。结果:78名为受试对象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专业学生压力中心X轴短于Y轴、压力分布前(%)高于后(%)(P<0.01)。②在闭眼状态下,体育专业男大学生在指标LFS指数和额状面上大于非体育专业(P<0.05)。③非体育业大学生在睁眼状态下,Y值女性小于男性,额状面值女性大于男性。男、女生睁闭眼差值进行比较时,女性在线形图总长度、额状面和LFT指数均大于男性(P<0.01),而线形图面积小于男性(P<0.05)。④体育专业大学生在睁眼状态下,指标参数Y值女性小于男性,额状面值女性大于男性;闭眼状态下,指标参数Y值女性小于男性,额状面值和LFS值女性大于男性。男、女生睁闭眼差值比较,女性在线形图总长度、额状面和LFT指数均大于男性(P<0.05,P<0.01),而线形图面积小于男性(P<0.05)。结论:①运动训练对大学生静态平衡影响不大,但对男性大学生的某些平衡指标却有显著影响。②性别对大学生的静态平衡均产生影响,表现为男性平衡的微控制能力优于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健康成年男性血栓弹力图(TEG)的参考值范围,并与厂家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方法采集60例北京地区中国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外周静脉血,应用西芬斯血栓弹力图仪LEPU-8800(北京乐普)分别测定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固角(a-Angle)、30min纤维蛋白溶解率(LY30)、综合凝血指数(CI)、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及MA值。结果 60例志愿者平均年龄(24.84±4.21)岁,TEG各参数范围分别为R:4.89~10.77min,K:1.31~4.05min,a-Angle:42.64°~66.16°,MA:41.35~62.39mm,LY30:―2.35%~1.95%,CI:―7.12~0.32。4项主要指标(R、K、a-Angle、MA)中53.3%(32/60)的志愿者至少有1项指标在厂家参考值范围之外。根据Kaufmann分类法,20%(12/60)的志愿者被诊断为凝血异常。ADP抑制率检测37例小于20%,23例约为20%~50%;MA值检测42例约为31~47mm,18例大于47mm。结论北京地区健康成年男性TEG参数实际参考值与厂家提供的参考值存在差异,实验室应对该地区人群特点建立新的TEG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PI-DWI序列上感兴趣区(ROI)对腰椎间盘ADC值测量的影响,并分析不同节段腰椎间盘平均ADC值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33名健康青年志愿者在1.5TMR上行弥散加权成像(DWI)。在ADC图上分别放置两个大小不同的ROI(25、50mm2),测量腰椎间盘中央区域的ADC值。结果:33名健康青年志愿者中30例获得较好椎间盘DWI,ROI=25mm2时,150个腰椎间盘平均ADC值为(1.46±0.39)×10-3mm2/s,ROI=50mm2时,150个腰椎间盘平均ADC值为(1.43±0.38)×10-3mm2/s。不同大小ROI所测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不同解剖位置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健康志愿者腰椎间盘ADC值不受解剖位置的影响,但ROI大小可影响腰椎间盘ADC值测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健康成人志愿者拇指固有动脉进行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发现并了解其多普勒频谱的周期性变化特点。方法观察、记录并测量3种不同呼吸状态下拇指固有动脉的多普勒频谱流速和阻力指数的变化周期、变化值,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共探测健康成人62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龄22~39岁,平均27岁。均顺利完成检测。拇指固有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平均舒张期流速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点,3种不同呼吸状态下的变化周期分别为(11.81±1.95)s、(12.04±1.89)s、(11.78±2.10)s,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显著。结论拇指固有动脉血流频谱的周期性变化特点为该动脉本身所具有,非呼吸运动所引起。但频谱形态受呼吸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脉冲振荡法测定呼吸阻抗评估哮喘患者运动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反应脉冲振荡法测定运动激发前后健康志愿和哮喘患呼吸阻抗的改变。探讨运动激发和脉冲振荡法在支气管哮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健康对照组和哮组各14例,应用脉冲振荡仪测定呼吸阻抗基础值,随后进行踏车运动激发试验。夹鼻经口呼吸室内空气递增负荷,在3~4min内使心率达到最大预计值90%并维持6min,运动结束后1、5、10、15和20min重复测定呼吸阻抗。结果 哮患运动后周围气道阻力比中央气道阻力明显增高,共振频率右移,呼吸总阻抗在第5~10min达到峰值。哮患R5-R20变化值均≥0.032kPa/L.s(对照组均值与2个标准差之和),对照组均低于该址。64.3%患呼吸总阻抗变化值≥0.127kPa/L.s(对照组均值与2个标准差之和),对照组均低于该值。71.4%患X5变化率≥41%(对照组均值与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