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色素胃镜在食管早癌及异型增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170例胃镜检查发现可疑食管黏膜病变者,用2.0%卢戈氏碘液染色后取活检,结合病理分析,探讨内镜下病变部位碘染色改变与活检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170例患者中有139例呈现碘不染色,活检病理诊断食管癌36例,异型增生39例;碘淡染及碘不染色者仅有6例异型增生,余均为慢性炎症。内镜下碘不染区异型增生及食管癌共75例,检出率高于碘淡染及碘正常染色区(χ2=16.283,P<0.05)。结论:色素胃镜能鉴别食管黏膜病变,指导活检可提高食管早癌及异型增生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黏膜碘染色在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胃镜下将2%复方碘液洒在食管黏膜上,根据上皮细胞着色情况判断病变部位,对不染色区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该组106例病人中,有94例呈阳性,其中早期食管癌4例(3.8%),进展期食管癌3例(2.8%),均呈完全不染色像;轻度不典型增生17例(16.0%),中重度不典型增生25例(23.6%)均呈不同程度的淡染或不染色像,慢性食管炎45例(42.5%),呈不同程度的淡染色像.结论食管黏膜碘染色对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卢戈氏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的3924例中检出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食管癌的36例患者(0.92%)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早期食管癌患者中,男性26例(72.22%),女性10例(27.78%),男女比例为2.6:1.50~60岁24例(66.67%),食管中下段35例(97.22%).充血型及病变面积<2 cm的糜烂型食管癌中,黏膜内癌和黏膜下层癌分别为80.00%和20.00%;病变面积>2 cm的糜烂型食管癌中,黏膜内癌和黏膜下层癌分别为30.76%和69.23%;斑块型食管癌中,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分别为42.86%和57.14%;乳头型食管癌中,黏膜内癌和黏膜下层癌分别为100.00%和0%.结论 内镜下的卢戈氏液染色可明显提高早期食管癌检出率.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胃镜下有可疑食管病变的216例患者随机分为染色组和对照组各108例。用复方碘溶液对染色组进行食管粘膜染色检查,并于不染色或淡染色区进行病理活检。对照组不行碘染色,仅根据临床经验进行病理活检。结果:染色组不染色或淡染色60例(55.6%),发现食管癌12例(11.1%),其中早期食管癌2例,鳞状上皮异型增生6例(5.6%),其中中重度异型增生3例;对照组活检21例(19.4%),发现食管癌1例(0.9%),轻中度异型增生3例(2.8%)。两组食管癌诊断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碘染色能减少食管粘膜活检误差,提高食管癌诊断率,有助于发现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已设定的本地区40-69岁符合条件的普通居民1000人,用1.2%卢戈氏碘液10-15ml进行胃镜下食管粘膜喷洒染色,在阳性部位进行组织粘膜活检.结果 常规胃镜检查发现中晚期食管癌6例,早期食管癌0例,非典型增生8例.镜下经卢戈氏碘液染色后显示:食管粘膜正常着色者626例,呈深棕色染色者32例,342例表现为对碘不染或染色不良.经病理活检证实,中晚期食管癌6例,早期食管癌10例,轻度非典型增生3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4例,食管炎286例.染色后早期食管癌和非典型增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染色前P<0.05.结论 内镜筛查结合卢戈氏碘液染色可显著提高早期食管癌及非典型增生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其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6年~2012年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34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食管癌的平均好发年龄为60.05±5.71岁;男女性别之比为2.44:1;腺癌2例(1.49%),神经内分泌癌3例(2.24%),鳞癌129例(96.27%)。病变长度:<1cm以内的16例(11.94%),1~2cm的66例(49.25%),2.1~3cm的30例(22.39%),3.1~4cm的13例(9.70%),>4cm的9例(6.72%);浸润深度:原位癌14例(10.45%),黏膜内癌47例(35.07%),黏膜下癌73例(54.48%);以斑块型和糜烂型多见;黏膜下癌多见于斑块型、糜烂型、乳头型,原位癌多见于充血型。结论:胃镜检查是早期食管癌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之一,并有助于估计癌组织的浸润程度,所以应该重视胃镜下的食管癌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靖江地区早期胃、食管癌的内镜与病理特征,以提高早期癌症的诊治水平。方法:经术后大体标本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45例及早期食管癌28例的内镜和病理资料,分析相应的内镜形态及病理特征。结果:(1)早期胃癌: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癌35例,诊断为异型增生Ⅱ、Ⅲ级10例。术后病理诊断高分化腺癌30例(66.7%),低分化腺癌10例(22.2%),印戒细胞癌1例(2.2%),黏液腺癌2例(4.4%),未分化癌2例(4.4%)。黏膜内癌26例(57.8%),黏膜下层癌19例(42.2%)。(2)早期食管癌: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癌24例,诊断为异型增生Ⅱ、Ⅲ级4例。术后病理诊断全部为鳞癌,黏膜内癌15例(53.6%),黏膜下层癌13例(46.4%)。结论:早期胃癌以凹陷型多见,部位依次分布为胃角>胃窦>贲门>胃体,大多为高分化腺癌,黏膜内癌略多于黏膜下层癌。早期食管癌以中下段斑块型、糜烂型占多数。内镜、病理及临床医师掌握这些特征有利于早期癌症的及时发现和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普通内镜检查发现的376例疑似病变,用2%的碘液喷洒染色,对不染色和浅染色区进行多点病理活检,并对照碘液染色前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变化。结果经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染色前内镜诊断食管早期癌为18例,碘液染色后内镜发现经病理确诊为39例,染色前内镜诊断中度~重度异型增生分别为23例,碘液染色后内镜发现病理确诊为11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检查中碘液染色可显著提高早期食管癌和异型增生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窦广仙  孙光斌 《吉林医学》2012,(32):7049-7050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下黏膜活检技术对食管癌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电子胃镜下行黏膜活检的546例(1 654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活检方法及与食管癌胃癌检出之间的关系。结果:共行电子胃镜检查2 921例,活检率18.69%;经病理检查诊断为食管癌胃癌77例,检出率14.10%;其中早期癌5例,占6.49%。结论:电子胃镜下黏膜活检对食管癌胃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需要进一步提高活检率和活检技术水平,以期提高早期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淮安市666例食管癌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兴刚  黄根牙  张菊  刘树青 《医学综述》2008,14(17):2705-2705,F0003
目的了解淮安地区食管癌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11903例胃镜检查中食管癌发现率、临床、内镜及病理情况。结果11903例胃镜检查中发现食管癌666例,胃镜检查发现率为5.60%。666例食管癌按病程分:早期食管癌79例(11.86%),中晚期587例(88.14%);中晚期食管癌587例中肿块型173例,溃疡型64例,肿块浸润型211例,溃疡浸润型41例,弥漫浸润型98例。666例食管癌按部位分:上段癌103(15.47%)例,中上段46例(6.91%),中段308例(46.25%),中下段74例(11.11%),下段132例(19.82%),全段3例(0.45%)。666例食管癌按病理分:鳞状细胞癌636例(95.50%),腺癌21例(3.15%),小细胞未分化癌8例(1.20%),腺鳞癌1例(0.15%)。结论淮安市属于食管癌高发区之一;男女比例1.6:1;好发于中老年人;好发部位以食管中段为主,病例以鳞癌为主;染色胃镜检查有利于提高早期食管癌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及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内镜中心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因食管症状行无痛胃镜检查1 515例患者,分别行常规内镜、NBI、碘染色检查食管,筛查到101例病变,再将这些病变用NBI放大内镜检查并靶向取活检送病理,观察分析病变检出率及毛细血管袢(IPCL)分型与病理的关系。结果经病理证实食管慢性炎症76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25例,其中84%(21/25)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IPCL分型符合Ⅲ型和Ⅳ型改变;86.3%(65/76)食管炎患者符合IPCLⅡ型,IPCL形态分型与病理诊断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碘染色与NBI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均有较高的检出率;NBI可清晰显示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的腺管开口及毛细血管结构形态,有助于确定食管癌浸润深度,协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与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后大体标本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54例的临床资料、内镜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男性39例,女性15例;发病高峰年龄为51~70岁46例(占85.2%);食管上段3例(5.6%),食管中段35例(64.8%),食管下段16例(29.6%)。内镜分型:隐伏型、斑块型、糜烂型、乳头型分别为13.0%、53.7%、22.2%和11.1%;病理分型:鳞癌、腺癌分别为83.3%和16.7%,其中黏膜内癌15例(27.8%),黏膜下层癌39例(72.2%)。结论早期食管癌好发于51~70岁男性,食管中段系好发部位,内镜下表现以斑块型多见,鳞癌为主,内镜检查结合活检是发现早期食管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镜下卢戈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40例胃镜下食管有可疑病变者行卢戈液染色,观察着色情况并取材常规送病理检查.结果 40例卢戈液染色有24例(36处)不着色区或淡染区,经病理诊断食管黏膜内癌2处,不典型增生20处,Barrett食管8处,单纯增生6处.结论 胃镜下卢戈液染色能提高早期诊断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食管癌是食管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缺乏有效的方法,常规内镜检查中,往往很小的病变直接肉眼观察不易看清楚,尤其是黏膜内病变及平坦型病变,虽然随着色素内镜、放大内镜等技术的应用可使其诊断率得以不断提高,但在不具备电子染色内镜条件的基层医院,通过内镜的染色剂对黏膜染色检查,可以帮助发现早期病变。方法:我科于2007-2013年共行胃镜检查8674例,对其中56例食管可疑病灶经内镜行Lugol(卢戈氏)液染色。在常规胃镜检查中如果发现食管黏膜有局限性充血、片状红斑、浅表糜烂、溃疡、黏膜苔状粗糙不平、结节状或片状隆起等可疑病灶后,由下至上均匀喷洒2%Lugol液约10ml于食管黏膜,喷洒区域要覆盖病灶上下各2cm以上,再用生理盐水冲洗食管黏膜,然后仔细观察。正常食管鳞状上皮可以被染成棕褐色,不着色区域或明显淡染区为染色异常黏膜,通常在该部位取材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56例患者的食管病灶经内镜下2%Lugol液染色后,11例患者的食管病灶黏膜呈正常染色像,病理组织学检查为轻度炎症。45例(80.36%)食管病灶呈不染色或浅染色,经病理确诊食管癌12例(其中原位癌1例,黏膜内癌5例,黏膜下癌2例,进展期癌4例),轻至中度不典型增生11例,Barrett食管3例,慢性炎症16例,单纯鳞状上皮增生3例。结论:Lugol液染色后活检,可以提高胃镜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食管黏膜微血管改变与组织学的关系,以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68例常规内镜下食管黏膜病变患者用窄带成像技术(NBI)、卢戈氏碘染色法观察其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的形态学改变,并活检组织做病理学分析;30例正常者做对照组。结果:NBI和碘染色内镜显示食管病变程度及范围明显优于常规内镜,但碘染色内镜存在不良反应(15.65%);正常对照、食管炎、低级别瘤变、高级别瘤变及食管癌IPCL主要形态分类分别为Ⅰ型(100%)、Ⅱ型(84.45%)、Ⅲ型(52.00%)、Ⅲ型(69.23%)、Ⅳ型(64.29%)。结论:NBI内镜可以替代碘染色内镜;亦可根据食管黏膜IPCL形态判定组织学类型,提高了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16.
赵永辉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6):157-157
目的:探讨内镜下卢戈液染色法在平坦型食管癌的应用。方法:先在内镜下观察食管黏膜有无异常,选择性用1.5%卢戈液涂布染色,对呈现碘不染色的不同部位,分别活检送病理检查。并观察分析内镜下所见碘染色与活检送病理的关系。结果:5828例胃镜中发现平坦型食管癌48例。其中食管早癌43例,5例呈表浅分布。结论:卢戈液染色法可提高平坦型食管癌发现率,在肉眼难以分辨的食管癌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黏膜染色重新界定食管癌肿瘤大小的方法。方法随机选择52例疑似食管癌患者,除癌肿取活检外,退镜至距门齿20 cm处,清水清理黏液,用1.5%卢戈液进行食管黏膜染色,对可疑染色区域取活检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52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食管癌,有23例可见异常染色向肿物上方延伸,延伸部分病理结果显示:单纯性增生5例(9.62%),低级别上皮内瘤变5例(9.62%),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例(15.38%),癌5例(9.62%)。结论胃镜检查时即对疑似患者进行食管黏膜染色检查,可对肉眼观察到的肿瘤大小进行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8.
2%Lugol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2%Lugol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在内镜检查中发现的58例可疑食管粘膜病灶进行经内镜2%Lugol液染色。结果58例可疑食管粘膜病灶经染色后活检证实为早期食管癌37例,其中鳞癌31例,腺癌6例;内镜下诊断为粘膜癌13例,粘膜下层癌24例;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粘膜癌20例,粘膜下层癌17例,内镜与手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75.68%。同时对5例早期食管癌行内镜下治疗。结论经内镜Lugol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技术在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接受内镜检查时发现食管黏膜有可疑病变者进行2%碘染色检查;记录碘染病灶的染色程度、部位、大小、形态等;并行多点活检;然后将着色结果与其对应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5例病人碘染色淡染和不染诊断食管癌与癌前病变的准确性为67.74%。碘染色不染诊断食管癌准确性为66.67%;诊断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准确性为22.22%。结论:内镜下碘染色技术可提高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诊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和探讨内镜下色素染色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门诊及住院食管癌高危患者159例,对所有食管症状的患者用2%复方碘液染色并取材.结果 共发现早期癌变病例9例,染色前后内镜发现早期癌灶的病例数分别是3例(1.88%)和6例(3.77%),染色前、后发现食管黏膜存在中-重度异型增生的患者数分别为4例(2.52%)和14例(8.8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内镜色素染色有助于早期食管癌及食管其他病变的诊断,增强了内镜下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