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间应用索拉非尼400mg每日两次治疗21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2例由于在服药后1月内出现肝功能异常而停药,未进行肿瘤评价。19例接受过1次以上实体瘤治疗反应评价标准(RECIST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urs 1.0版)的评价,其中无客观缓解者,14例(73.7%)疾病稳定且稳定时间大于3月。5例(26.3%)持续肿瘤进展。药物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为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腹泻,其次有脱发、乏力、纳差、口腔溃疡、肝功能异常、发热等,不良反应一般在服药后1-2周内出现,其中有2例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减少药物剂量,2例由于肝功能异常而停药。结论: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患者以疾病稳定者多见,应严密监测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以保证持续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间应用索拉非尼400mg每日两次治疗21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2例由于在服药后1月内出现肝功能异常而停药,未进行肿瘤评价。19例接受过1次以上实体瘤治疗反应评价标准(RECIST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urs 1.0版)的评价,其中无客观缓解者,14例(73.7%)疾病稳定且稳定时间大于3月。5例(26.3%)持续肿瘤进展。药物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为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腹泻,其次有脱发、乏力、纳差、口腔溃疡、肝功能异常、发热等,不良反应一般在服药后1-2周内出现,其中有2例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减少药物剂量,2例由于肝功能异常而停药。结论: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患者以疾病稳定者多见,应严密监测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以保证持续用药。  相似文献   

3.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1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索拉非尼治疗国人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0例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口服索拉非尼400mg,每日2次,至少用药6周以上评价疗效。结果 1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获得CR0例,PR2例,SD3例,PD5例,中位TTP为4.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恶心、呕吐以及手足皮肤反应。结论 索拉非尼治疗国人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多靶点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索拉非尼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不伴远处转移的晚期或进展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07年4月至2009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45例不伴有远处转移的晚期或进展期肝细胞癌患者,口服索拉非尼治疗,其中18例联合TACE(1~5次),27例单用索拉非尼。索拉非尼起始剂量400mg,每日2次,治疗过程中根据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整用量。每2个月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随访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TTP)和中位总生存时间(OS)。结果 至2009年12月,40例患者达到临床评价要求(联合TACE18例,单用索拉非尼2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主要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腹泻和高血压。两组患者均无4级严重不良反应。索拉非尼联合TACE组中位TTP为10.0个月,中位OS16.0个月;单用索拉非尼组中位TTP为4.5个月,中位OS5.3个月。两组OS和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病变局限在肝内且不合并远处转移的晚期或进展期肝细胞癌患者,口服索拉非尼联合TACE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且生存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联合TACE术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97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分为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TACE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索拉非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手足反应、腹泻、皮疹/脱皮以及高血压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乏力、消化道反应、脱发、骨髓抑制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2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索拉非尼能够有效提高TACE术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但会明显增加患者手足反应、腹泻、皮疹/脱皮以及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作为中晚期肝细胞癌治疗的优选方案,但需注意预防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Xu LT  Chen Z  Lin JH  Zhou ZH  Chen H  Meng ZQ  Liu LM 《中华肿瘤杂志》2010,32(9):703-705
目的 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0例已接受过TACE治疗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口服索拉非尼单药治疗,400mg,2次/d,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疗效,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毒性事件标准(NCI-CTCAE)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40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获得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7例,疾病稳定19例,疾病进展13例,疾病控制率为67.5%.全组患者的生存时间为1~18个月,1年生存率为54.0%.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其次是腹泻和血小板计数降低.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观察索拉非尼治疗25例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患者不良反应和总生存期。方法 使用索拉非尼治疗25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入组患者服用索拉非尼400 mg/次,2次/d;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减至200 mg/次,2次/d;直至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或连续2次判定为疾病进展。评价客观疗效及总生存期和不良反应。结果 可评价疗效者25例,稳定(SD)为20例,进展(PD)为5例,中位生存期10个月(3~20个月)。服用索拉非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泻及手足皮肤反应,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时轻时重,对症治疗后好转,其中4例不良反应较重,给予减量后不良反应减轻,均可耐受,无因反应重完全停药者。结论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疗效,毒性可耐受,生存期可延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肺转移的疗效和安伞性.方法 30例伴有肺转移的晚期HCC患者,于TACE治疗后3周复查,如无禁忌证即开始服用索拉非尼,400 mg/次,2次/d;不能耐受时减至200 mg/次,2次/d.每4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肺部转移病灶缩小6例,病灶稳定8例;肝脏病灶稳定22例,进展8例,在服药期问行TACE1~3次.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皮肤反应7例,疲乏无力18例,脱发6例,腹泻6例,贫血和骨髓抑制5例,高血压2例,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 HCC合并肺转移时,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安伞性及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持续应用索拉非尼(400mg/次,2次/日)治疗3个月以上的43例中晚期HCC患者,其中22例患者口服索拉非尼单药治疗,另21例患者口服索拉非尼联合局部治疗。评价客观疗效、不良反应及总生存期。结果 全组43例患者获CR 2例,PR 15例,13例持续6个月以上SD,疾病控制率(DCR)为69.8%。其中索拉非尼单药组获PR 2例,SD(持续6个月以上)10例,DCR为54.5%(12/22);索拉非尼联合组获CR 2例,PR 13例,SD(持续6个月以上)3例,DCR为85.7%(18/21)。两组D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 43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OS)为22个月(4~39个月)。亚组分析显示,巴塞罗那分期(BCLC)A期患者的中位OS为未达到,B期为12个月,C期为9个月,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肝功能Child-Pugh A级患者的中位OS优于Child-Pugh B级患者(24.0个月vs.4.9个月,P=0.002);索拉非尼联合治疗组的中位OS优于索拉非尼单药组(25.0个月vs.8.7个月,P=0.043)。43例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高血压、腹泻等。除3例出现3级不良反应外,其他均为2级及以下,经对症治疗好转。结论 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HCC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肺转移的疗效和安伞性.方法 30例伴有肺转移的晚期HCC患者,于TACE治疗后3周复查,如无禁忌证即开始服用索拉非尼,400 mg/次,2次/d;不能耐受时减至200 mg/次,2次/d.每4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肺部转移病灶缩小6例,病灶稳定8例;肝脏病灶稳定22例,进展8例,在服药期问行TACE1~3次.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皮肤反应7例,疲乏无力18例,脱发6例,腹泻6例,贫血和骨髓抑制5例,高血压2例,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 HCC合并肺转移时,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安伞性及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索拉非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20例无法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口服索拉非尼(400mgbid),至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或连续两次评价为疾病进展,观察客观疗效、无进展生存期(TTP)、总生存期(OS)、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 20例患者中SD15例,PD5例,中位TTP为5.9月(1.5~15.0个月),中位OS为7.7个月(2.0~21.0个月)。服药期间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及五项功能领域得分在第6周时下降,但自第12周上述功能领域均能稳定在治疗前状态。疼痛及腹泻在治疗过程中持续存在,而乏力、恶心呕吐、失眠、厌食、便秘及经济困难均得以改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手足皮肤反应,食欲下降和腹泻。结论 索拉非尼用于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且多数可耐受,服药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2.
索拉非尼不良反应36例的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回顾性分析肾癌和肝胆癌患者在服用索拉非尼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出现频率、治疗及护理方法等,总结经验,指导临床。方法:对使用索拉非尼出现不良反应的36例晚期肝癌和肾癌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观察服药期间出现的各种症状并及时处理,对各种可能与索拉非尼有关的不良反应进行分级、记录与统计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除1例患者因心肌梗死死亡,1例患者因Ⅲ度皮肤不良反应而停药外,其余34例均能够继续接受索拉非尼。其中皮疹、疼痛及腹泻为常见不良反应,且分级多为Ⅰ度和Ⅱ度,Ⅲ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9.4%。结论:索拉非尼合并皮疹及腹泻等轻中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亦有心肌梗死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和积极治疗将有助于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70例中晚期HCC患者,其中35例给予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观察组),35例单纯行TACE治疗(对照组)。每4-8周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行肿瘤应答评价,评估临床疗效及索拉非尼毒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期及中位疾病进展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位0s分别为14_8个月和8.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TIP分别为10.3个月和5.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用索拉非尼后有27例(77.1%)患者出现毒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HCC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有望成为中晚期HCC的一种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多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因SHARP(Sorafenib HCC Assessment RandomizedProtocol)和ORIENTAL(Sorafenib in Patients in Asia-pacific Region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2项Ⅲ期临床试验证实能显著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和延长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progression,TTP)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2008年被批准为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本研究观察索拉非尼单用或联合TACE治疗30例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1月,符合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或病理诊断的患者30例,每次口服索拉非尼400 mg,每日2次,至少口服2个月以上,其中20例联合1~9次TACE,10例单用索拉非尼治疗。按RESIST标准,每2个月评价疗效,随访TTP和OS。结果:30例患者部分缓解(PR)3例,疾病稳定(SD)16例,疾病进展(PD)11例,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为63.3%。其中10例单用索拉非尼组PR 1例,SD 5例,PD 4例,CBR为60.0%;20例联合治疗组PR 2例,SD 11例,PD 7例,CBR为65.0%。27例患者生存3个月,24例6个月,21例9个月,9例1年以上,全组TTP为7个月,OS为9个月。联合组患者TTP为7个月,OS为14个月,单用索拉非尼组患者TTP为6个月,OS为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用药1~2周开始出现不良反应,手足皮肤反应23例,腹泻24例,高血压14例,乏力24例,脱发9例,出现3度不良反应10例,给予对症治疗后,均能完成治疗。结论: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较单用索拉非尼治疗可延长患者的TTP和OS,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可耐受,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We analyzed the treatment outcome and effect of sorafenib in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Nine patients were received the therapy of sorafenib between June 2009 and October 2009.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s was 87.5%. Grade 3 drug-related adverse events included a hand-foot skin reaction (two patients) and fatigue (one patient). Grade 2 hypertension (three patients), grade 1 diarrhea (two patients) and anorexia (four patients) occurred at this study. The response rate was 0% (CR/PR 0, SD 2, PD 6) and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length was 101 days. Now there are two patients undergoing the therapy of sorafenib. Effect of sorafenib in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as not good in this study, and drug-related adverse events had a high rate. However, the continuous treatment was possible with dose modified chemotherapy.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多靶点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甲磺酸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进展期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07年4月至2008年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37例晚期/进展期肝细胞肝癌患者,采用多靶点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甲磺酸索拉非尼(多吉美)治疗,起始剂量400mg,口服,每日2次,治疗过程中根据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整用量。每6周、12周全面复查1次,评价肝功能变化、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用SPSS13.0软件统计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和中位总生存时间。结果至2009年2月,37名患者均达到临床评价要求,无中途停药。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8%,其中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腹泻和高血压。2例Ⅲ级手足皮肤反应患者经调整用药剂量后症状缓解,Ⅰ级不良反应和Ⅱ级不良反应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未影响治疗。37名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的ALT、TBIL和ALB无明显变化。疾病进展11例,其中死亡8例。经统计学分析,该组患者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66周,中位生存时间72周。结论无法接受局部治疗,或接受局部治疗后肿瘤进展的晚期/进展期肝细胞肝癌患者,使用甲磺酸索拉非尼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能显著延长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提前干预不良反应的发生是确保疗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Purpose: By carrying out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that compared sorafenib or combinedchemotherapy with placebo or combined chemotherapy, the effectiveness of sorafenib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was evalu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which also provid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f evidence-based-medicine.Methods: We reviewed PubMed citations concerning sorafenib treat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s from Jan 2000 to July 2012. All the literature was extracted by 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s andunderwent meta-analysis with RewMan 5.0 software. Results: Finally, four papers documenting randomizedcontrolled studies were included. Compared with controls, sorafenib was shown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overallsurvival (OS), time to progression (TTP), and disease control rates (DCR), but not the time to symptom progression(TTSP)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grade-III/IV adverse reactions, including handfoot-skin reactions, diarrhea, hypertension and skin rash or desquamation, in sorafenib treatment group was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s.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hypodynamia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s: Sorafenib exerts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