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Li ZF  Zhao XF  Zhang TT 《药学学报》2012,47(1):51-57
本研究利用实验室纯化得到的重组细胞珠蛋白 (rCygb), 通过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 (HaCAT) H2O2氧化应激模型、小鼠皮下连续注射D-gal导致的皮肤衰老模型、CCl4引起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和大鼠皮肤创伤愈合模型, 对rCygb抗氧化、增强机体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氧自由基含量、延缓皮肤衰老以及创伤愈合作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rCygb可以提高总超氧化物歧化酶 (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和过氧化氢酶 (CAT) 活性; 降低乳酸脱氢酶 (LDH) 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活性; 减少丙二醛 (MDA) 含量。皮肤切片展示rCygb可以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增加胶原表达和提高抗炎能力。研究结果显示: rCygb可通过改善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 延缓皮肤衰老和促进创伤愈合。  相似文献   

2.
大黄素对实验性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TGFβ_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大黄素对实验性皮肤创伤愈合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采用家兔皮肤切除伤模型,将大黄素每天1次敷于创面,连续14天,观察创伤后不同时间创面面积和TGFβ1的表达。结果:大黄素(3.59~7.8g.kg-1)可明显缩小皮肤创伤面积(P<0.051),且呈剂量依赖性。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大黄素治疗后的创伤组织TGFβ1表达较非基质组显著增加。结论:大黄素能促进实验性皮肤创伤的修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子TGFβ1表达增强,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aFGF)卡波姆940凝胶对糖尿病大鼠皮肤创伤修复作用。方法使用STZ诱导产生SD大鼠糖尿病模型,建立全层皮肤切除和烫伤两种皮肤创伤模型,设置对照组、赋形剂组、90 AU rh-aFGF凝胶组和270 AU rh-aFGF凝胶组4个实验组。用创伤面积和愈合速率评价各组疗效;HE染色观察创面中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和毛细血管生长情况;半定量评分评价rh-aFGF诱导的上述指标生长情况。结果 rh-aFGF卡波姆940凝胶明显减少糖尿病SD大鼠全层皮肤切除和烫伤模型的皮肤损伤面积(P<0.05),促进其创伤愈合速率(P<0.05)。HE染色结果表明,rh-aFGF卡波姆凝胶明显促进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增殖评分(P<0.05)。结论 rh-aFGF卡波姆凝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创面微环境和保护rhaFGF发挥生物学活性,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纤维沉积,从而促进糖尿病SD大鼠皮肤创伤愈合过程,有望成为一种治疗糖尿病溃疡的新制剂。  相似文献   

4.
红景天Rhodiola imbricata Edgew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但其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鲜有报道。通过大鼠皮肤创伤模型评价红景天根茎乙醇提取物的疗伤作用。经过筛选,将该植物乙醇提取物疗伤效果最佳的浓度1.0%(固-液比)用于实验。将造模用雄性SD大鼠麻醉,切除背部皮肤活组织造成4个直径8 mm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纤维结合蛋白(FN)复方制剂对创伤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建立小鼠全皮层创伤修复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胶原蛋白溶液治疗组、HA溶液治疗组、FN溶液治疗组、FN复方制剂治疗组、阳性对照治疗组,通过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测定创面愈合率,采取皮肤组织学标本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药物对创伤愈合的促进作用.结...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胚胎兔伤口不收缩的原因,利用已建立的胚胎兔创伤模型,运用免疫组化和电镜方法观察胚胎兔和成兔创伤愈合过程中无成肌纤维细胞的表达。结果表明,在正常成兔和胚胎兔皮肤中未发现成肌纤维细胞;胚胎兔在创伤愈合过程中无成肌纤维细胞;成兔在创伤后存在成肌纤维细胞。结论:成肌纤维细胞在胚胎兔与成兔愈合过程中表达不同,这也许是胚胎兔创面愈合不同于成兔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0.1%苯扎溴铵溶液对皮肤创伤愈合瘢痕的防治疗效。方法:将974例创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87例,用0.5%的络合碘溶液消毒皮肤,治疗组用3%过氧化氢溶液、0.9%氯化钠注射液、0.1%苯扎溴铵溶液依次清创伤口,缝合后用0.1%苯扎溴铵溶液湿敷包扎伤口,每2 d一次,至伤口愈合,对照组用3%过氧化氢溶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清创伤口,缝合后常规包扎,观察两组远期皮肤愈合瘢痕的形成。结果:皮肤创伤愈合12月后两组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差异显著,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的评分。结论:0.1%苯扎溴铵溶液对皮肤创伤愈合后的瘢痕形成有防治疗效。  相似文献   

8.
高明月  朗琢琳  李敬满  蔺洁  彭晓燕  赵燕 《河北医药》2010,32(15):2077-2078
瘢痕形成是创伤修复的一种必然结果,但过度修复可致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引起外形的毁损和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病理性瘢痕是以胶原等大量结缔组织的基质过渡沉积为特征的皮肤纤维化疾病,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是创伤愈合的异常结局[1]。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差,容易受到意外伤,  相似文献   

9.
皮肤与透明质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明质酸(HA)是皮肤组织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多方面的生理功能使皮肤保持良好的外观形态。近年来,HA在化妆品中的保湿作用以及外用对创伤愈合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HA在生理状态下及外用对皮肤所产生的作用做一综述,旨在更好地了解HA,扩大临床应用。1HA在延缓皮肤衰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胚胎免伤口无瘢痕愈合的原因,利用已建立的胚胎兔创伤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胚胎兔和成兔皮肤伤口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表明在TGF-β1在正常胚胎免和成免皮肤中没有表达;胎兔创伤后1、3天伤口中也未见TGF-β1的表达,创伤后6天伤口中TGF-β1的表达有所增加;成兔伤后1天伤口中TGF-β1有表达,并随意愈合过程逐渐增加,创伤后6天达到高峰。结论:TGF-β1与纤维有关,它在与胎兔与成兔创伤愈合过程中的差别可能是胚胎无瘢痕愈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枯草芽孢杆菌活菌制剂对创伤皮肤愈合的影响。方法:以大鼠后背全层皮肤切除创伤愈合过程为模型,局部外用枯草芽孢杆菌活菌制剂并设对照,制作病理组织切片,测定创面羟脯氨酸含量变化,同时测量创面愈合面积,记录愈合时间。结果:应用枯草牙孢杆菌活菌制剂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提高胶原含量,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枯草牙孢杆菌活菌制剂具有促进创伤皮肤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鹿茸多肽促进表皮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皮肤创伤愈合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 研究总鹿茸多肽(TVAP)及天然鹿茸多肽(nVAP)和合成鹿茸多肽(sVAP)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乳鼠表皮细胞和家兔肋软骨细胞,体外加入TVAP ,nVAP和sVAP ,观察其对[3H]TdR参入细胞DNA合成的影响。整体观察TVAP对大鼠实验性皮肤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 TVAP 0.8和3.2mg·g-1 膏剂外涂对实验性大鼠皮肤损伤有加速修复作用。离体TVAP 5 - 50mg·L-1 和nVAP 0.4 - 50mg·L-1 均能促进大鼠表皮细胞有丝分裂,提示nVAP是TVAP中促进表皮细胞分裂和加速皮肤创伤愈合的主要活性多肽。sVAP对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结论 马鹿茸多肽通过促进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加速皮肤创伤愈合。  相似文献   

13.
甲硝唑为治疗各种厌氧菌感染的常用药物,近来又用于疥疮、丘疹性等淋疹、酒糟鼻和银屑病等皮肤病的治疗,外用制剂常用的是软膏。随着药物透皮吸收研究的深入,有越来越多的文献报导制剂处方对药物透皮吸收的影响。甲硝唑软膏虽然只产生局部治疗作用,但药物一定要通过角质层才能产生作用,因此有必要研究软膏类型等因素对甲硝唑通过皮肤速率的影响。本文以兔皮肤为皮肤模型考察了常用的三种类型的软膏制剂中甲硝唑的透皮速率,为甲硝唑软膏的基质选择提供依据。1 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及其动员的骨髓源性细胞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途径。方法 采用正常小鼠及化疗、放疗引起的骨髓抑制小鼠模型,背部形成创面,分别给予皮下注射高、低剂量(50,17 μg·kg-1)GM-CSF,测量创伤愈合程度;采用MTT观察不同浓度下猪髋动脉内皮细胞(pig iliac endothelium cells,PIECs)增殖状况;采用Matrigel基质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小鼠动脉环,并给予100 ng·mL-1 GM-CSF,观察其微管结构形成情况。结果 在小鼠创伤愈合模型中,高剂量GM-CSF(50 μg·kg-1)组创面修复较低剂量更为明显;在小鼠骨髓抑制模型中,低剂量GM-CSF促进骨髓抑制小鼠的创伤愈合;GM-CSF在0.01~781.25 ng·mL-1明显促进PIECs的增殖;GM-CSF 100 ng·mL-1明显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动脉环周围微管形成。结论 GM-CSF通过动员骨髓源性细胞和作用于内皮细胞促进创伤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考察王不留行黄酮苷促创伤愈合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SD大鼠皮肤开放性创伤模型,创伤部位分别涂抹0.02 g空白软膏剂基质(模型组)、0.02 g含0.1%王不留行黄酮苷的软膏剂(王不留行黄酮苷组)、0.02 g美宝润湿烧伤膏(阳性药)。观察创伤愈合速率,并取创伤部位皮肤制作石蜡切片,通过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估,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p-bFGFR)、p-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p-VEGFR)、CD31、p-Akt、p-Erk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Erk和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bFGFR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创伤后3、6、9 d,王不留行黄酮苷组显著促进开放性创伤愈合(P<0.05、0.01);随着时间的延长,与模型组比较,王不留行黄酮苷组中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大量增殖,炎症细胞增殖减少,微血管密度显著增加(P<0.01);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王不留行黄酮苷组内皮细胞膜受体中bFGFR的磷酸化程度明显升高(P<0.05、0.01),p-VEGFR磷酸化程度无明显变化,PI3K/Akt与MAPK/Erk信号通路的节点蛋白Akt和Erk磷酸化程度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王不留行黄酮苷促进开放性创伤愈合,机制可能与激活bFGFR及其下游MAPK/Erk和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促长散(促创伤愈合中药)对昆明小鼠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昆明小鼠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大、小剂量实验组分别给予促长散172、374mg.kg-1,模型组给予0.9%生理盐水。10天后,取肉芽组织,分别在光镜、电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和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大、小剂量促长散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显著提高了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和bFGF表达水平,且成纤维细胞增殖处于明显旺盛状态。结论促长散具有加速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红色诺卡菌细胞壁骨架(N-CWS)对小鼠皮肤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背部皮肤创伤模型,观察小鼠伤口愈合时间和愈合率,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学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N-CWS能明显提高小鼠创伤愈合速度和愈合率(P<0.05或P<0.01)。HE染色显示N-CWS组毛细血管和胶原纤维增生明显,表皮再生完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5d时N-CWS组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d时N-CWS组PD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低于对照组的表达水平。结论 N-CWS在创伤修复愈合过程中起明显促进作用,可能与适度调节VEGF和PDGF生长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枯草芽孢杆菌喷雾剂对小鼠皮肤创伤愈合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皮肤创伤为模型,连续给药6d,第9天测定创面的缩小程度,并于第15天,观察各试验组的愈合率,并用直径12毫米的打孔器,取下创面新生皮肤并称重,观察肉芽生长的情况。结果:枯草芽孢杆菌喷雾剂高剂量组和磺胺嘧啶银组创面面积显著小于空白对照组(p<0.05);枯草芽孢杆菌喷雾剂的愈合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枯草芽孢杆菌喷雾剂能够显著缩小创面面积,增加创面肉芽的重量,增加创面的愈合率。  相似文献   

19.
三七皂苷R1不同给药方式对皮肤创伤愈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给药方式给予三七皂苷R1对小鼠皮肤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皮肤创伤模型,经灌胃(ig)、腹腔注射(ip)、皮肤给药(tdd)3种方式给予三七皂苷R1(30 mg·kg-1),每日1次,持续14 d。隔天拍照并计算伤口愈合率。腹腔注射组造模后d 1、3、7采集伤口皮肤组织,HE染色观察伤口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伤口组织中TNF-α、IL-1β、VCAM-1、ICAM-1的表达;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伤口中COL1A1、COL3A1、TGF-β1、PDGF、VEGF的m RNA表达。结果伤口面积统计结果显示,3种方式给予三七皂苷R1均有效促进小鼠皮肤伤口愈合,腹腔注射组更为明显;HE染色结果显示,三七皂苷R1能有效促进创伤边缘肉芽组织生长,加速胶原纤维的形成,减少炎症细胞浸润;ELISA结果显示,三七皂苷R1能有效降低组织中多种炎症因子蛋白表达;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三七皂苷R1对生长因子TGF-β1、PDGF、VEGF的m RNA表达有上调作用。结论在3种不同给药方式中,腹腔注射给予三七皂苷R1对抑制伤口炎症反应、促进皮肤伤口愈合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皮肤组织的创伤修复是临床常见的问题,对于创伤的治疗手段多种多样。方法 对近几年的相关创伤愈合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结果 阐述了皮肤组织愈合的机制及用于创伤治疗的新型局部给药系统。结论 新型的局部给药系统具有能够增加局部药物浓度、减少不良反应、促进伤口愈合、使用方便、提高患者依从性等特点,新型的给药系统用于治疗局部创伤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