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失语、偏瘫,急性起病是脑梗塞的特点,对突如其来的疾病,患者毫无思想准备,出现消极、悲伤的心理,必须针对病人不同表现认真地观察分析,深入了解并准确掌握病人心理活动,给予精神安慰,思想鼓励,解除心理症结,增强治疗信心。现将15例脑梗塞病人回顾性对照分析报道如下:l对象和方法1.1病例选择对CT证实梗塞面积大致相似的15例脑梗塞病人分为二组,对照组8例,年龄52一69岁,平均年龄59岁;心理治疗组7例,年龄50一70岁,平均年龄60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史、治疗及方法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相…  相似文献   

2.
肇春蓉 《中外医疗》2011,30(36):164-164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 临床资料来源于我院2009年至2010年收治的96例眼科患者,年龄为12~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岁.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5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普通护理组(A组)48例患者、心理护理+普通护理组(B组)48例患者,治疗方案基本相同.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果 所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分析后,得出结论,A组治愈36例,治愈率达75%,B组治愈41例,治愈率达85.4%.A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大多出现不配合治疗、与护士发生口角等状况,B组则无此状况.结论 本组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可以大大提高眼科患者的治愈率,避免医患纠纷,提高医院形象,应被护理人员做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病人的抑郁症状,并进行心理护理效果评估。方法:凡住院病人年龄在65岁以上,神志清醒,能够配合者均采用抑郁量表(CES-D)测评,筛选出130例有抑郁症状患者,回顾性分为对照组56例,只对原发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74例,除常规护理原发病外,针对抑郁症状实施为期4周的心理护理后再测评(CES-D)1次,并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病人存在的抑郁症状经过为期4周的心理护理,其(CES-D)评分由平均(26.8±3.8)分,下降为平均(17.1±1.4)分,P〈0.01。结论:老年病人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心理护理对抑郁症状的缓解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心理护理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病情恢复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病情恢复的意义。方法6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A、B 2组,各30例,A组为传统护理(对照)组,B组为心理护理(实验)组。B组除心理护理,余治疗、护理方法同A组。结果B组患者的恢复明显好于A组。结论心理护理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恢复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持续硬膜外腔镇痛时结合护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三组:A 组、B 组和 C 组每组各30例。A 组行持续硬膜外腔镇痛(PeA)+心理护理干预(PPNI);B 组仅行 PeA,不行 PPNI;C 组仅行 PPNI。观察三组患者镇痛效果。结果 A 组镇痛效果和满意度最佳,与 B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与 A 组、B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PeA 镇痛时予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口腔科患儿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口腔治疗的初诊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男46例,女74例,年龄3—10岁,平均(5.6±0.4)岁。对照组患儿单纯由医生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合作程度。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合作患儿分别占85.00%、3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童口腔治疗中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神经外科病人及家属术前焦虑程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病人及家庭术前焦虑状况。方法:应用焦虑状态/特性量表对神经外科术前118例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心理调查和评定。结果:(1)手术类型是影响病人焦虑的主要因素,并与手术大小呈负相关;(2)病人家庭的焦虑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女性显著高于男性,病人父母高于配偶及子女。结论:适当的护理措施可降低病人及家庭的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下肢骨折病人在骨折后24h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其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50例本院骨科下肢骨折病人,组成A(〈25岁)、B(25~50岁)、C(〉50岁)等3组,每组50例,于伤后24h内用胶体金免疫渗透法测定血浆D—D水平。结果A、B两组血浆D—D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病人血浆D—D阳性率明显高于A、B两组,A、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于50岁的下肢骨折病人在伤后24h内D—D增高明显,应注意防止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使用心理护理措施帮助耳鼻喉手术病人缓解手术痛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7月间接收的耳鼻喉手术病人64例。将64例病人平均纳入A组与B组。对A组施以一般护理,对B组施以心理护理。收集A、B 2组病人接受护理后疼痛感的变化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看法。结果:2组病人在接受护理后,疼痛感均有所缓解,其中B组病人的疼痛级别评价低于A组、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A组,因此B组的护理效果优于A组,P<0.05。结论:给予耳鼻喉手术患者心理干预与一般护理可以提高疼痛护理的效果,帮助患者减轻痛感,提高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50例门诊换药病人的调查,根据他们的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及伤口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换药病人主要的,乙理变化是恐惧和焦虑。针对他们不同的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文随机收集门诊换药病人5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罚例.年龄10~74岁,有工人、农民、学生、市民、儿童等不同职业及文化层次.有明显心理压力者34例(68%).无明显心理压力者16例(32%)。2心理护理2.1恐惧心理的护理2.1.1护理人员必须把握患者的心理特点.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外伤病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术前心理学疏导对提高不同年龄段全麻苏醒期操作配合默契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年龄10~75岁,体重25-85kg,所有病例既往无心、肺疾患,无精神病及药物依赖史;A组10—20岁100例B组21-60岁100例C组61-75岁100例,每组随机分为心理学疏导组(P组)和对照组(W组),每组50例。对P组病人施行个体化心理疏导,C组病人仅做常规麻醉前访视。用咪唑安定1-2mg、芬太尼0.1-0.2mg、丙泊酚40-120mg分2次、司可林或万可松诱导,完成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丙泊酚持续静脉泵入,间断应用芬太尼0.1-0.2mg及非去极化肌松药.吸入异氟醚麻醉维持。手术中保持循环平稳,术毕前15min停吸入异氟醚,可开启静脉自控镇痛泵,术毕停丙泊酚。记录苏醒期操作配合默契程度及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本文苏醒期观察时间为:术毕至拔管后10min。结果不同年龄段P、W两组间麻醉效果、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SpO2均无显著差异。拔管前不配合发生率:AP组26%(13/50);AW组,96%(48/50),BP组6%(3/50);BW组86%(43/50):CP组20%(10/50);CW组56%(28/50):ABC三组每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W组有8例病人须静注丙泊酚控制躁动。结论麻醉前心理疏导能显著提高不同年龄段全麻苏醒期操作配合默契度。  相似文献   

12.
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不良反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燕 《海南医学》2009,20(3):64-65
目的通过对我院门诊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所有病人在使用丙泊酚注射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调查,了解丙泊酚在临床使用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年龄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门诊年龄在18—48岁之间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1500例病人,术前空腹,不使用任何药物,开放外周静脉后,以3—4mg/s的速度注射丙泊酚(力蒙欣注射液),从开始注药至病人复苏期观察记录的不良反应,包括注射肢体疼痛、兴奋多语、角弓反张样癫痫、短暂性呼吸抑制、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结果在1500例病人中,按照年龄分为两组,A组18—39岁1118例,B组40—48岁382例。出现注射痛的共有683例,发生率为45.53%,其中A组551例,占A组总数的49.28%,B组132例,占B组总数的34.55%;兴奋多语的共有46例,发生率为3.07%,A组40例,占3.58%,B组6例,占1.57%;角弓反张样癫痫的共有58例,发生率为3.87%,A组49例,占4.38%,B组9例,占2.36%;短暂性呼吸抑制的共有124例,发生率为8.27%,A组61例,占5.46%,B组63例,占16.49%;心动过缓的共有16例,发生率为1.07%,A组12例,占1.07%,B组4例,占1.05%;恶心呕吐的共有34例,发生率为2.27%,A组30例,占2.68%,B组4例,占1.05%。结论注射痛是丙泊酚在麻醉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3%,不良反应在年轻病人中尤为常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心理疗法在女性更年期综合征(MP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MPS的女性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9例,均给予基础治疗,同时A组患者予以健康教育和心理疗法,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治疗后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及有效率。结果:两组经过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其中A组患者焦虑、抑郁、易怒、疲乏、头晕头痛、失眠、健忘症状改善情况优于B组;A组HAMA、HAMD评分低于B组;A组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和心理疗法对临床女性患者MPS症状改善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22例颈内静脉临时插管行血液透析及25例动静脉穿刺行血液透析病人,并将二者做一临床比较,现报告如下。l材料与方法颈内静脉临时插管组(A组),动静脉穿刺组(B组)。年龄:A组为13~80岁,平均41岁;B组为18~69岁,平均46岁。性别(男:女):A组为8:14;B组为13:12。A组急性肾衰14例,慢性肾衰8例;B组急性肾衰10例,慢性肾衰15例。结果:A组插管使用1~28次,平均使用9.3次,平均保留65天,最长者保留199天。B组平均穿刺5.6次,最长19次。血流量:A组为120~300mL/min,平均(248士41)mL/min。B组75~250mL/m…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心理护理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防范发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近年开展的160例LC护理资料分为两组,研究组(A组)82例在传统护理方法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照组(B组)78例为传统护理组,分别对出血、胆漏、放射性疼痛、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LC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和疏导,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我们于1996-05~1996-11用舒美特与泰力特治疗男性单纯性淋病76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来源:均为我所性病专科门诊病人。76例男性病人最大年龄56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年龄32岁,已婚36入,未婚40人。1.2诊断标准:按卫生部防疫司编《性病防治手册》第二版执行。76例病人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尿痛、尿道口流脓,分泌物徐片均查到细胞内革兰氏阴性双球菌。1.3治疗分组:随机将76例病人分H组。A组(舒美特组):34例。B组(秦力特组):42例。2治疗方法与疗效判定2.l治疗方法A组与B组均采用晨起饭前lh空腹服用方法,均…  相似文献   

17.
周莉花 《大家健康》2016,(12):266-267
目的:探讨甲状腺瘤病人的护理干预方式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的对象是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所收治的75例甲状腺瘤病人,将收治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取常规护理;B组采取全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病人(1)护理满意度;(2)甲状腺瘤疾病知识掌握度、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3)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B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显著比A组高(P<0.05);(2)B组甲状腺瘤疾病知识掌握度、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比A组好(P<0.05);(3)B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A组低(P<0.05)。结论:甲状腺瘤病人采取全程优质护理效果确切,可提高病人疾病知识掌握度和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病人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梁静 《河北医学》2009,15(3):355-35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产前阵痛及产程的影响。方法:通过对940例在产房待产的产妇(A组)实施心理护理,与没有实施心理护理的产妇(B组)1020例进行对照。结果:B组产妇感觉剧痛为A组的12倍;剖宫产率A组比B组降低了28.3%,阴道分娩率上升了30.1%;B组产程明显大于A组。结论:心理护理可显著减轻疼痛,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为自然分娩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保障;并能减少产后出血,对围生期母婴保健,优生优育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经辩证法(即主证、主病、主经、主穴、引经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8月-2004年10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9例,男199例,女170例;年龄18-65岁,平均38.2岁。采用单盲随机法将369例病人分为三组,即分经辩证法治疗(A)组、中药治疗(B)组及牵引治疗(C)组对比治疗。结果两个疗程后,经疗效评定总有效率:A组87.2%、B组76.86%、C组80.49%;A组疗效最高,与B组比较P〈0.05(x^2=3.842),与C组比较P〉0.05(x^2=1.598)。结论分经辩证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心理干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的影响及其在辅助生育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4年5月1日-2006年4月30日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ET的268例难治性不孕症夫妇,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病人均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a.抑郁自评量表(SDS),并进行精神状态评分。A组192例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全过程中对其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B组76例顺其自然不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的用药量、取卵个数、受精率、卵裂率及临床妊娠率,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的用药量、取卵个数、受精率、卵裂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病人的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系统的心理干预有利于提高IVF-ET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