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炜  张杰 《医药导报》2004,23(9):0640-0644
多药耐药(MDR)是导致临床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对MDR及其逆转药的研究成为克服肿瘤耐药和提高化疗疗效的关键所在。泌尿系常见肿瘤MDR的形成机制复杂,可能与P 糖蛋白(P 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等过度表达、凋亡基因的缺失或抗凋亡基因的过度表达等有关。逆转药有P gp抑制药、细胞因子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5,(20):2864-2867
目的:为乳腺癌的化疗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乳腺癌多药耐药机制及其逆转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乳腺癌多药耐药产生的机制复杂,化学药物、细胞因子、免疫治疗、基因技术、中药、药物载体等逆转策略能有效逆转乳腺癌耐药。针对不同的乳腺癌耐药分子机制,开发新的逆转剂和逆转策略,有助于解决乳腺癌多药耐药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3.
苦参碱对肿瘤细胞获得性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模拟临床化疗CFP方案诱导的小鼠S180肿瘤细胞获得性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明确其对多药耐药逆转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指导临床应用苦参碱逆转肿瘤患者多药耐药,提高化疗疗效.方法:模拟临床CFP方案,分别给予小鼠顺铂3 mg·kg-1,ip,每周1次;环磷酰胺和5-FU各3 mg·kg-1,ig,qd,连续4周,流式细胞术荧光检测观察其对MDR细胞膜糖粘蛋白P170、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因子Fas、Trail和细胞黏附因子CS54的影响.结果:苦参碱抑制P170表达、增加对细胞凋亡因子Fas、Trail表达率,促进耐药S180细胞的凋亡,降低细胞黏附因子CD54的表达.结论:说明苦参碱逆转肿瘤获得性多药耐药与对肿瘤多种相关生物分子因子的调节有关.临床可以根据肿瘤多药耐药的性质,通过调节多药耐药相关因子逆转肿瘤化疗耐药性,提高临床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4.
导致肿瘤多药耐药的机制很复杂,主要涉及有:ATP结合盒型转运蛋白超家族、DNA甲基化、细胞凋亡、拓扑异构酶Ⅱ、谷胱甘肽解毒系统及相关多药耐药信号通路等,这些机制单独或共同存在而导致耐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方法主要有:化疗增敏剂、中药逆转剂和基因工程技术逆转耐药等。本文就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及逆转耐药的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全球恶性肿瘤首位,作为治疗主导方向的化疗,药物推陈出新,方案不断优化,疗效却已达“平台期”,究其原因,肺癌细胞的多药耐药(MDR)不容忽视。寻找肺癌化疗耐药逆转剂,逆转MDR 是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中药活性广泛而显著,高效小毒,多靶点逆转MDR,临床药效逐步得到肯定,但明确的逆转机制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6.
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临床上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采用化疗药物与多药耐药逆转剂联合给药是逆转多药耐药的非常具有前景的策略。目前黄酮类化合物在逆转多药耐药上显示出较大潜力。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抑制外排蛋白、诱导凋亡、调节细胞周期以及调节细胞内氧化应激等发挥逆转耐药的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单独给药或与化疗药物等联合给药用于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本文就黄酮类化合物逆转MDR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述逆转肿瘤多药耐药(MDR)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中药提取物或中药单体联合化疗药物逆转肿瘤MDR的研究。结果一些中药提取物或中药单体能使耐药株对化疗药物变得敏感,使耐药蛋白的转运活性下降。结论中药具有逆转肿瘤MDR的活性,其作用机制大多是与耐药相关蛋白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李淼  李积德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4):3759-3761
肺癌化疗失败常由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所致.耐药性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水平研究的进展,与MDR相关的基因和蛋白不断问世,其中肺耐药相关蛋白(lung resistance related protein,LRP)及其编码基因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板蓝根高级不饱和脂肪酸对肝癌耐药细胞株BEL-7404/ADM耐药逆转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MTT法观察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P 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表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细胞内ADM的浓度。结果:耐药肝癌细胞株BEL-7404/ADM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多药耐药性,耐药细胞P-gp和MRP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亲本细胞(P<0.01) ;板蓝根高级不饱和脂肪酸在非细胞毒剂量时与ADM合用后能逆转BEL 740 4/ADM对ADM的耐药性;ADM与板蓝根高级不饱和脂肪酸合用时,其细胞内ADM的含量较单独使用明显增高。结论:肝癌细胞株BEL-7404/ADM对多种化疗药物具有多药耐药性,其多药耐药性与P-gp和MRP过量表达有关;板蓝根高级不饱和脂肪酸在非细胞毒剂量时能逆转BEL-7404/ADM对ADM的耐药性,其逆转作用可能与降低P-gp药物外排功能、增加细胞内药物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逆转多药耐药提高肺癌化疗疗效。本报道1例46岁女性患,确诊为左肺下叶腺癌T1N2M1-IV期(左腋下淋巴结、脑、骨),先后给予司莫司汀(Me-CCNU),丝裂霉素(MMC),长春花碱酰胺(VDS)及顺铂(DDP)即SMVP-T1方案,MVP-T2方案化疗,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好转。复查胸部CT等考核疗效显示病灶进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腋下转移淋巴结病理标本中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多项耐药相关基因产物(P-gp,MRP,LRP)表达阳性,系原发性多药耐药肺癌。改换程序性应用Me-CCNU,MMC,5-氟尿嘧啶(5-Fu),DDP联合大剂量三苯氧胺(TAM)即TSMP-T3方案,TMFP-T4方案化疗,二段化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胸部CT等考核疗效显病灶绝大部分消失,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多项耐药基因产物的联合检测可指导临床化疗方案的选择,程序性应用EFP方案联合大剂量TAM能逆转肺癌耐药,提高化疗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中基因重排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恶性淋巴瘤组织样本,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BCL-6、BCL-2、MALT1、CCND1、C-MYC和ALK基因重排.结果 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BCL-6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29.03%(9/31),滤泡性淋巴瘤中BCL-2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61.11%(11/18),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MALT1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47.37%(9/19),套细胞淋巴瘤中CCND1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88.88%(8/9),Burkitt淋巴瘤中C-MYC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100%(2/2)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ALK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75.00%(6/8).结论 基因重排对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2.
非病毒基因载体的出现,为基因治疗提供了低毒、易于大规模制备的载体。但与病毒载体相比,非病毒基因载体的转染效率仍然偏低,阻碍了非病毒基因载体的临床应用。本文旨在探讨精蛋白在改进非病毒基因载体方面的应用,希望通过合理的载体设计与优化,制备出一种高效、低毒的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13.
采用1个载体编码2个shRNA技术, 构建Livin基因和Survivin基因联合靶向的siRNA重组表达载体, 研究其对人大肠癌细胞生长协同抑制的增效作用。构建Livin基因和Survivin基因联合靶向的siRNA重组表达载体并转染大肠癌细胞, 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Livin基因与Survivin基因的表达,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后细胞的凋亡效应。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证实Livin基因和Survivin基因联合靶向的siRNA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它对大肠癌细胞Livin和Survivin mRNA的抑制率分别为27.90%和32.24%, 对Livin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22.28%和40.86%,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率为 (11.69 ± 1.37) %, 但协同干扰作用比单独干扰Livin基因或Survivin基因弱。Livin基因和Survivin基因联合靶向的siRNA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能抑制Livin基因和Survivin基因的表达, 但协同抑制作用比单独干扰Livin基因或Survivin基因弱。  相似文献   

14.
董德琼  杨渝浩  彭理年  肖瑜 《贵州医药》2001,25(11):975-977
目的:应用PCR-SSCP技术直接快速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rpoB,katG及ahpC基因突变,评价此方法用于结核分杆菌利福平(RFP)及异烟肼(INH)耐药性试验的意义。方法: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为对照,30例耐RFP(单耐或多耐)、21例耐INH(单耐和多耐)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及10例敏感菌株;39例菌阳肺结核患者及30例非结核 性肺部疾病患者痰标本,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痰标本和菌株中的结核杆菌rpoB,katG,ahpC基因突变,并与药敏试验对照。结果:PCR-SSCP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rpoB,katG及ahpC基因突变的阳性率分别为79%(31/39)、46%(18/39)及5%(2/39).结论:PCR-SSCP可望成为直接检测临床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及耐异烟肼的快速方法。  相似文献   

15.
RT-PCR检测胃癌NY-ESO-1抗原的表达及其基因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NY-ESO-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以便了解胃癌患者是否可以使用NY-ESO-1抗原为基础的疫苗治疗。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NY-ESO-1基因在60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分子克隆的方法从胃癌组织中克隆了NY-ESO-1 cDNA。结果 NY-ESO-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5%(33/60),在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未见表达,克隆的NY-ESO-1 cDNA序列与GenBank报道一致。结论 NY-ESO-1基因在胃癌中呈高表达率,NY-ESO-1抗原可以被具有HLA-1类分子限制性CIL识别。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通过遗传学途径筛选新抗生素和新活性物质的方法不断出现.本文综述了采用基因工程手段激活沉默基因以开发新型抗生素和活性物质的发展动态.较为具体的介绍了两个采用此种方法取得成功的实例,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婴儿双歧杆菌对实体瘤低氧区的靶向效应,构建肿瘤厌氧靶向双自杀基因治疗系统pH2/CD和pH2/UPRT。方法用PcR的方法从质粒pGEX/CD和pGEX/UPRT中扩增出CD基因和UPRT基因,用内切酶BamHI和SalI酶切CD基因,UPRT基因和质粒pH2,分别连接后重组于大肠杆菌中。用电转化的方法将重组质粒转人婴儿双歧杆菌中。通过双酶切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验质粒pH2/CD和pH2/UPRT的正确性,RT—PCR检测该系统的mRNA表达。在黑色素瘤B16-F10细胞上检测该系统的体外肿瘤细胞杀伤效果。结果成功地将CD基因和UPRT基因转入了乳酸菌表达质粒pH2,在纯化后的质粒被双酶切后,CD基因被分割为6.9kb和1.3kb的两部分,UPRT基因被分割为6.9kb和620bp的两部分。CD基因和UPRT基因的测序结果表明序列与Genebank公布的序列一致。RT—PCR检测到CD和UPRTmRNA的明显表达。黑色素瘤细胞的低存活率证明pH2/CD,pH2/UPRT自杀基因治疗系统对黑色素瘤的强大杀伤作用。结论肿瘤厌氧靶向双自杀基因治疗系统pH2/CD,pH2/UPRT构建成功并显示出强大的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 Gene therapy is the challenging area of biotechnology. Despite its promise for critical diseases, it has serious safety and efficiency issues, particularly with regards to gene transfer systems.

Areas covered: We examin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with gene transfer systems and addressed problems this technology. We then searched patent applications about in the area from the Patentscope online system, the international patent database. We analyzed the data obtained to get a general idea about gene delivery systems designed for future use and assessed approaches for more efficient, safer and valid delivery systems.

Expert opinion: When quality assurance terms are fulfilled, some of these issues (genetic changes, mutations) could be minimized dur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Modification of vectors for improving their efficiency and safety or development of alternative transfer systems could be the solutions for these problems. Gene transfer technologies are important for gene therapy and should demonstrate effective, target-specific and acceptable safety profiles. For this reason, searching for alternatives to current systems is a necessity.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福建地区汉族健康人群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分布特点。方法抽取福建地区汉族健康人79例,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法(PCR-RFLP)测定VDR基因TaqI酶切位点多态性分布。结果 VDR基因TaqI酶切位点有两种基因型,TT、Tt两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1.01%、18.99%。T等位基因频率占90.51%,t等位基因频率占9.49%。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χ^2=0.87,P〉0.05),具有群体代表性。结论福建地区汉族健康人群VDR基因TaqI酶切位点多态性的分布与其他地区人群的分布,存在差异,可能为种族差异及环境因素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端区重复扩增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TRAP—ELISA)方法检测大肠癌及其癌旁组织survivin mR—NA表达和端粒酶活性情况。结果:(1)65%大肠癌组织表达survivin mRNA,而癌旁组织25%表达。Survivin基因表达与肿瘤大小、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2)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9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5%,端粒酶表达阳性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分化不良程度显著相关。(3)Survivin 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明显相关。结论: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作用。端粒酶可作为诊断大肠癌的标志物。Survivin表达上调和端粒酶激活可能通过各自不同的信号途径在大肠癌变中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