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寻找一种新的方法对同种异体肌腱进行进一步的预处理来改善其修复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超深低温冷冻法获得兔同种异体肌腱,应用碳化二亚胺对其进行交联并肝素化,检测其组织相容性;将交联组和未交联组肌腱对兔跟腱损伤进行修复,观察并对比不同时间段两组的腱骨愈合情况。结果1、4周EDC交联组炎症反应分级(Ⅰ~Ⅱ)均较未交联组(Ⅲ~Ⅳ)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0、0.030);移植实验可见交联并肝素化的肌腱在修复跟腱损伤中的愈合能力比未交联的肌腱强,Sharpey’s纤维出现早,缩短了腱骨愈合时间。结论经超深低温冷冻和EDC交联共同处理肌腱,增强其稳定性,降低了同种异体肌腱的免疫原性,促进肌腱与骨的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深低温冷冻处理(-80℃)、未经处理同种异体肌腱和自体肌腱移植后组织形态学的变化。方法采用兔跟腱缺损修复模型,分为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深低温异体组)、未经处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未处理异体组)和自体肌腱移植组(自体组)。在移植后3周对肌腱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光镜、电镜下未处理异体组肌腱腱束变性、坏死,而深低温异体组与自体组则无明显差别。结论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在形态学方面的表现与自体肌腱移植结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深低温冷冻处理(-80℃)、未经处理同种异体肌腱和自体肌腱移植后的生物力学性能改变。方法:采用兔跟腱缺损修复模型,分为深低温冷冻处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深低温异体组)、未经处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未处理异体组)和自体肌腱移植组(自体组)。分别在移植前及移植后第3、6周时对三组跟腱进行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深低温异体组移植后第3、第6周时其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的各项指标均优于未处理异体组(P<0.05),而与自体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低温冷冻处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在生物力学方面的表现与自体肌腱移植结果基本相同,可替代自体肌腱应用于移植修复肌腱缺损。  相似文献   

4.
兔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同种异体肌腱(经深低温和普通低温处理)、自体肌腱、未经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后电镜下的微观变化特点,为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新鲜自体肌腱和未经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切下后立即移植于相应受体,同种异体肌腱分别经普通低温(-26℃)、深低温冷冻(-80℃)处理10d后移植于相应受体,移植后3周,取移植腱段,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深低温处理组:腱细胞增生活跃,数量多,细胞器发达,新生的细胶原原纤维较多,与自体肌腱移植组镜下观察结果比较接近;普通低温处理组:腱细胞数量少,细胞器功能不发达,仍能见到少量的新生的细胶原原纤维;未经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组:偶见腱细胞,未见到新生的细胶原原纤维,粗胶原原纤维排列紊乱、疏松。结论:经深低温冷冻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后与自体肌腱移植后的电镜观察结果接近,提示免疫排斥反应轻;普通低温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后电镜观察结果优于未经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但又差于深低温冷冻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提示仍存在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5.
生长鉴别因子-6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生长鉴别因子-6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中促进肌腱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治疗肌腱缺损中实验组加入含有20μg生长鉴别因子-6的“生长因子-胶原海绵复合物”,对照组单纯加入胶原海绵。于修复后3、8周分别取材,进行大体、生物力学测定,对生长鉴别因子-6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治疗肌腱缺损中的作用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移植肌腱均无坏死或变性改变,实验组肌腱形态优于对照组。生物力学测定:第三周:实验组最大抗拉伸力负荷为42.5±3.6牛顿,对照组为34.2±2.8牛顿;第八周,实验组为129±11.2牛顿,对照组为110±1.8牛顿。结论生长鉴别因子-6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中可以提高肌腱生物力学强度,为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的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浩 《黑龙江医学》2009,33(4):289-290
目的探讨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修复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患者采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断裂缺损的肌腱。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未见肌腱粘连和再次断裂。结论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是一种操作简便、损伤小、疗效可靠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法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30例进行研究,患者送诊时间38-88d,平均就诊时间(50.2±9.5)d,跟腱损伤大小为6.12-14.89cm,平均(8.23±1.98)cm,均应用同种异体肌腱进行修复。结果对30例患者进行6-11个月随访,平均(8.3±2.2)月,发现患者均无不良反应,跟腱再断裂无发生,只有1例患者发生皮缘坏死、1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其余患者伤口均为Ⅰ期愈合。根据Arner-LindHolm疗效判定方法,术后患者功能优24(80%)例,良5(16.67%)例。结论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临床疗效显著,术后产生不良反应概率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自体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60例患者(自体腘绳肌腱重建30例,同种异体肌腱30例),分组并按照Tegner评分表、Lysholm评分表、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者术前及末次复诊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自体腘绳肌腱组和同种异体肌腱组术后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均比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深低温冷冻处理(-80℃)、未经处理同种异体肌腱和自体肌腱移植后的生物力学性能改变。方法:采用兔跟腱缺损修复模型,分为深低温冷冻处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深低温异体组)、未经处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未处理异体组)和自体肌腱移植组(自体组)。分别在移植前及移植后第3、6周时对三组跟腱进行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深低温异体组移植后第3、第6周时其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的各项指标均优于未处理异体组(P〈0.05),而与自体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低温冷冻处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在生物力学方面的表现与自体肌腱移植结果基本相同,可替代自体肌腱应用于移植修复肌腱缺损。  相似文献   

10.
组织工程技术修复自体肌腱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腱缺损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的一大难题.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3种:(1)自体肌腱移植;(2)人工肌腱代用品;(3)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因分别存在着供体来源缺乏,供区损伤,异物反应及免疫排斥反应等问题,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作者采用组织工程技术,在自体动物体内构建肌腱组织并修复肌腱缺损,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