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方法:回顾分析2004-10/2008-10我院ICU 5 362例留置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非计划性拔管24例.结论:非计划性拔管与置管方式、护理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对气管插管实施正确的管理,是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描述非计划性拔管在重症监护室(ICU)病人气管插管中的发生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探索其对策。[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气管插管的 ICU病人病史进行回顾。[结果]共收集312例有效记录,其中非计划性拔管15例(4.8%);非计划性拔管后重新置管6例。[结论]安全有效的药物镇静、有效的肢体约束、恰当的外管固定、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可减少 ICU 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有效的护理对策使重症监护室(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减少。方法:对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ICU气管插管患者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严密监护高危人群,选择稳固的固定方法,采取适当的约束和有效的镇静,规范护理操作等。结果: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为12·11%,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为2·27%(P<0·05)。结论: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对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有效。  相似文献   

4.
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除(UEE)是指气管插管滑出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将插管拔除。UEE可延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UEE的发生还可能导致循环、呼吸衰竭和内分泌系统紊乱,甚至危及生命。国外文献报道UEE发生率为3%~14%,中国国内报道发生率为5.4%~15.5%。非计划拔管后需要重新置管的患者病死率达25%16j,因此ICU应该尽可能避免非计划拔管的发生。近年来ICU护理高度关注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现将导致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因素及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泰兴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6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者临床资料,并对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主要原因包括护士安全护理不到位、护患沟通不足、管道固定不牢和患者疼痛不适等;非计划拔管事件发生的高危时间段是中午和夜间。结论妥善固定气管置管、每日监查评估、有效沟通、镇痛镇静、安全约束、舒适管理、增加晚夜班人力及实行晚夜间小组长负责制、微信群实时交流考核等能有效保证气管插管在位安全。  相似文献   

6.
金旭华 《护理与康复》2012,11(5):453-454
总结ICU16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对策。非计划性拔管主要原因为患者烦躁及对导管不耐受、导管气囊漏气、肢体约束不当、呼吸机管道受牵拉及胶布松脱。护理对策为加强护患沟通,适时使用镇静剂和止痛剂,适时肢体约束,妥善固定气管导管及规范气囊管理。  相似文献   

7.
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15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进行原因分析。结果:非计划性拔管主要与患者不能耐受、缺乏有效的固定、未采用适当的肢体约束及护理治疗中操作不当、导管气囊破裂及阻塞等有关。结论:针对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从而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联合Ramsay镇静评分在预防ICU患者非计划性气管拔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93例神志清醒的气管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实验组采用BIS监测联合Ramsay镇静评分进行镇静管理,对照组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进行镇静管理,对2组患者气管插管期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BIS监测联合Ramsay镇静评分比单纯Ramsay镇静评分法更适合于气管插管患者的镇静管理.  相似文献   

9.
ICU非计划性拔管重置气管插管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ICU非计划性拔管重置气管插管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将非计划性拔管中病例以24 h内是否重置管分为重置组和非重置管组,将非计划性拔管病例重置管组与未重置管组病人的年龄、疾病诊断、APACHEII、给氧浓度、氧合指数、镇静约束等因素进行比较。结果疾病诊断为呼吸衰竭、APACHEII≥10分、给氧浓度>40%、氧合指数<200、未使用镇静剂和约束带的病人为拔管后重新置管的高危人群。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的医护工作者必须加强对这些高危人群的关注,及时采取恰当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和重置管率,真正保证ICU气管插管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X)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防护措施.认为严格ICU人员准入制度、加强对ICU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管理、运用循证医学进行UEX风险评估,采取预见性护理、制定非计划性拔管应急预案、合理镇静,加强护患沟通,改善患者的舒适、关注高危人群、规范常规护理操作、设置合适的通气模式,适时撤机拔管、控制ICU意外拔管率应列入ICU质量管理范畴等是主要的防护措施,可使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确保患者安全,全面提高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描述儿科发生胃管非计划拔管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探索其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4—9月上海市某3级甲等儿科医院留置胃管的患儿,采用自制的非计划拨管登记表进行登记。结果共收集249例有效记录,其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9例,占7.6%;按置管日计算的拔管率为1.03次/100个置管日;重新置管率为63.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插管类型和患儿有无肢体约束是非计划拨管的影响因素。结论加强对患儿的巡视,增加对高危管道的预见管理和恰当的肢体约束可以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与效应分析(HFMEA)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EX)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于2017年6月开始实施HFMEA管理,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85例实施气管插管常规护理的患儿纳入对照组,将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实施HFMEA管理的85例患儿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失效优先风险指数(RPN)值与UEX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失效、操作规范、固定措施、约束方法、患儿病情和年龄、舒适管理RPN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UEX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FMEA管理能够降低PICU气管插管患儿UEX发生率,降低失效RP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包括加强风险评估,完善基础护理,有效固定呼吸机管路,有效约束与镇静,加强术前访视及健康教育。比较集束化护理实施前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结果 172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非计划拔管,占2.91%,发生率比实施集束护理前下降(P<0.05)。结论采用气管插管集束化护理策略可减少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描述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在某儿科医院发生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探讨对策。方法:前瞻性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非计划性拔管登记表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儿科医院三个重症监护室留置气管插管的患儿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247例有效记录,其中27例(10.9%)共发生33次非计划性拔管,按例次计算得出非计划性拔管率为11.2%,按置管日计算拔管率为1.77次/100个置管日,新生儿组的重新置管率为66.7%,普通患儿组的重新置管率为88.9%。当班护士年资、护理人力配置、患儿年龄、肢体约束情况、镇静剂的使用为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因素。结论: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提高年轻护士的评估和预见能力、增加护理人力配置、合理使用镇静剂、有效的肢体约束均可以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广东省护士对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认知态度与个人和组织行为之间的差异.方法 2018年5-8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广东106所不同等级医院的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了解其所在科室UEX发生情况、时机和原因;护士对UEX预防措施的认知态度与临床行为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管道个性化安全护理集束干预措施对危重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X)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针对危重患者发生UEX的风险因素,制定管道个性化安全护理集束干预措施,比较分析实施前后的UEX发生情况。结果危重患者UEX的发生率由3.2%降至1.2%,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管道个性化安全护理集束干预措施可以降低UEX发生率,保障患者管道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食管癌术后患者留置2种不同胃管行胃肠减压时发生非计划拔胃管率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方法 将38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90例,留置气囊胃管行胃肠减压;对照组190例,留置普通胃管行胃肠减压.观察2组患者非计划拔胃管及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非计划拔胃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留置气囊胃管对食管癌患者行胃肠减压,可以降低非计划拔胃管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非计划性拔管(UEX)是临床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可导致严重不良后果.防范UEX的发生成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对UEX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成人UEX的特征及全过程护理管理措施,防范和减少UEX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ICU 气管插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价值。方法将180例ICU气管插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4.4%,对照组为16.7%,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PDCA循环管理可以明显降低IC U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9月~2010年10月老年胃管留置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包括:谵妄预评估、夜间指末氧饱和度测定及低流量吸氧。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 实验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减少老年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