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氟西汀和多虑平治疗糖尿病伴情绪障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伴抑郁、焦虑的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105例伴抑郁、焦虑症状的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氟西汀组、多虑平组和对照组,氟西汀组在维持原糖尿病治疗方案同时加用氟西汀每日1次,每次10 mg,口服;多虑平组维持原糖尿病治疗方案,同时加用多虑平片,每日中、晚各服25 mg,对照组维持原治疗方案,不应用抗抑郁剂,疗程4周,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与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焦虑症状及改善情况;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IC)评价糖代谢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氟西汀组和多虑平组SDS、S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FPG、HbAI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西汀组较多虑平组SAS、SDS评分降低更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FPG、2hPG、HbAIC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AS、SDS评分、FPG、2hPG、HbAIC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氟西汀、多虑平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有助于控制血糖,氟西汀较多虑平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予心理干预,4周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病人情绪变化,同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尿常规及电解质、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前后心理干预组SAS、SDS评分减分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治疗前后干预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下降值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挫裂伤后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生情况以及黛力新对焦虑抑郁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3年来收治的276例脑挫裂伤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然后对存在抑郁焦虑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黛力新干预组和对照组,4周后重复进行SAS、SDS、HAMD、HAMA以及Barthel指数、COS评定,观察黛力新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 脑挫裂伤后患者出现单纯抑郁57例,发生率为47.5%,单纯焦虑有72例,发生率为60.0%,39例患者同时存在抑郁、焦虑,焦虑抑郁共生率32.5%.黛力新干预组SAS、SDS、HAMD和HAMA评分都有显著性下降.Barthel指数和CO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 脑挫裂伤后患者抑郁焦虑障碍率高,适当的药物治疗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6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SCL-90在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及SAS、SDS得分与国内常模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2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情绪障碍.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降血糖及躯体并发症治疗的同时,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必要时使用抗焦虑、抗抑郁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黛力新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应用黛力新加常规治疗;对照组36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6w.于治疗前及治疗第6w末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焦虑抑郁情绪,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6w末研究组SAS及SDS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较对照组亦显著下降(p<0.001).治疗6w末研究组显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66.67%;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黛力新能显著改善或缓解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6.
抗焦虑抑郁药辅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附2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晓远  高秀林 《北京医学》2007,29(7):424-426
目的 观察抗焦虑抑郁药及心理疏导辅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 选择46例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FD患者.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心理情绪状态.随机分为黛力新组和对照组.黛力新组给予多潘立酮10mg/次,3次/d,加用抗焦虑抑郁药黛力新,每日晨1片,辅以心理疏导,疗程4周;对照组仅用多潘立酮.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黛力新组消化不良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2.61%,对照组为43.70%,有显著性差异(P<0.01);黛力新组治疗后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黛力新组两种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FD患者加用抗焦虑抑郁药治疗及心理疏导,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多潘立酮者;FD发病可能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对伴发焦虑抑郁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将评分阳性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治疗+黛力新:氟哌噻吨0.5mg+美利曲辛10mg)及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并随访8周;比较二组血压的降幅度以及治病前后SAS、SDS得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熙组的血压下降幅度大;SAS、S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对照组有轻度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常模。结论抗焦虑抑郁药物(黛力新)协同治疗伴焦虑抑郁障碍的高血压患者疗效显著,可以缩短降血压显效时间,同时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和躯体症状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病率,并观察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9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为期8周的药物和心理综合干预,再进行复查.结果 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及焦虑,经8周综合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分别由(47.35±8.72)...  相似文献   

9.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贵秀  任梅芳 《河北医学》2007,13(11):1337-133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DM)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并予以护理干预,强化教育,家庭、社会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分值。结果: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科学的护理干预,明显改善焦虑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黛安神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的临床疗效。方法:共132例,采用数字定级法(NR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副反应症状量表(TESS)作为评定工具,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评定,观察CTTH患者48例(黛安神组)采用黛安神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同时随机各选CTTH患者42例分别服用多虑平(多虑平组)及维生素B6(维生素B6)作为对照。结果:黛安神组疗效优于多虑平组及维生素B6组,而副反应较多虑平组少、且轻微。结论:黛安神对CTTH有较好的疗效,且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赵秀伟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1928-1930
目的:探讨药物配合心理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心理治疗,时间为4周。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心理状况,采用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值(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血三酰甘油(TG)评价两组血糖控制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及FPG、2hPG、HbA1c、TG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及FPG、2hPG、HbA1c、TG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药物配合心理治疗糖尿病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并探讨盐酸舍曲林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糖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1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同时应用盐酸舍曲林片,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代谢指标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抑郁焦虑情绪及糖代谢的测评。结果盐酸舍曲林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改善较对照组显著,且糖代谢更好。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盐酸舍曲林片可更好地改善抑郁焦虑情绪症状及糖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3.
姚振 《基层医学论坛》2016,(28):3975-397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液白蛋白水平与糖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诊治的老年T2DM患者350例,测定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空腹血浆葡萄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餐后2 h葡萄糖(2 hPG)。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UACR≥300 mg/g)患者FPG、HbA1c和2hPG均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30≤UACR<300 mg/g)患者水平,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FPG、HbA1c和2hPG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UACR<30 mg/g)患者水平(P<0.05)。196例FPG<7.0 mmol/L的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发病率均显著低于154例FPG≥7.0 mmol/L患者(P<0.05)。203例HbA1c<6.5%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发病率均显著低于147例HbA1c≥6.5%患者(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尿液白蛋白水平与FPG、HbA1c和2hPG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A199与血糖控制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2例健康体检者(A组,对照组)及146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按HbAlc水平分为控制组(B组,HbA1c<7.5%)及未控制组(C组,HbA1c>7.5%)两组。比较3组CA199水平;分析HbA1c与CA199的相关性;以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HbA1c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比较各变量对CA199的影响程度。结果 C组的CA199水平显著高于B组及A组(P<0.05),而B组及A组CA1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CA199与HbA1c、FPG、2hPG、TG均呈正相关。结论血糖未控制的T2DM患者CA199水平明显高于血糖控制患者及健康者;HbA1c是影响CA199的独立危险因素,T2DM患者CA199升高与血糖长期控制差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社区糖尿病管理在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效果,为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将 120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60 例,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方法相同。研究组给予社区随访、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用药指导等强化管理措施,对照组不予处理。比较 2 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 2 h 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情况。结果 管理 1 年后,研究组 FPG、2hPG、 HbA1c 都明显降低,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 1 年后 FPG、2hPG、 HbA1c 明显上升,与基线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 年后两组 FPG、2hPG、 HbA1c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糖尿病管理对 2 型糖尿病防治具有积极作用,能明显降低血糖水平。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是有效控制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体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诊断糖尿病及相关疾病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辅助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在我院住院的102名病人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C-反应蛋白(CRP)检测。根据测定的结果分成两组,A组38例(同时具备HbA1c〈6.1%、FPG〈6.1 mmol/L、2hPG〈7.8 mmol/L),B组64例(HbA1c、FPG、2hPG任1项大于或等于以上值),分别对A、B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与其他3项指标作直线相关性检验分析。结果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B组(异常组)HbA1c与FPG、2hPG呈显著性正相相关关系(HbA1c与FPG:r=0.748,HbA1c与2hPG:r=0.766,皆为P〈0.01),而与CRP也存在平行升高趋势(HbA1c与CRP:r=0.469,P〈0.05);在A组(正常组)中HbA1c与2hPG存在平行升高趋势(r=0.276,P〈0.05),而与FPG、CRP不表现出相关性关系。结论糖尿病患者中HbA1c与FPG、CRP、2hPG存在正相相关关系。同时检测患者的HbA1c、2hPG、FPG、CRP,能够为糖尿病诊断及其病情的控制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7.
潘巧娟 《中外医疗》2016,(17):119-120
目的:探析不同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 A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B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对比两组对血糖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组FPG、2hPG与HbA1c较治疗前均发生明显改变,优于治疗前。经12周治疗后,B组FPG、2hPG与HbA1c分别为(5.38±0.57)mmol/L、(8.30±0.42)mmol/L与(6.01±0.62)%,优于A组的(5.53±0.42)mmol/L、(8.89±0.52)mmol/L与(6.4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会引起血糖水平升高,增加糖尿病发生的风险;瑞舒伐他汀相比于阿托伐他汀,影响更小,若患者有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优先考虑使用瑞舒伐他汀。  相似文献   

18.
刘平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9):1102-1104
目的 观察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经规范、合理的治疗前后焦虑或抑郁的变化情况.方法 2008年5月~2012年4月共纳入76例早发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给予磺脲类或预混胰岛素为主的降糖治疗和糖尿病知识健康宣教;分别于确诊时、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并于确诊时和治疗3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结果 76例患者血糖控制均获满意,平均治疗控制时间为(20.5±8.1)d.确诊时76例患者中分别有46例(60.5%)和33例(43.4%)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SAS和SDS量表评分分别为54.2±15.1和49.7±14.3;治疗1个月有2例失访出组,74例患者中分别有31例(41.9%)和20例(27.0%)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5.9±11.1和41.6±10.7,与确诊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对70例患者(4例失访)再次进行SAS和SDS量表评分,仅有11例(15.7%)和8例(11.4%)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评分分别为32.8± 11.2和31.2±11.4,与确诊时和治疗1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0例患者确诊时和治疗3个月HbA1c分别为(9.8±2.4)%和(5.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较为普遍且严重,规范、合理的降糖治疗和糖尿病知识健康宣教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血糖,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值得基层医院和专科门诊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阶段糖尿病达标管理模式( Staged Diabetes Target Management ,SDTM))对陕西省某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0月体检后确诊的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SDTM追踪管理模式的空巢老年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66例的基线状况,比较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FBG)的变化。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其进行心理测评,分析SDTM追踪管理前后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变化。结果:管理后HbA1 c及FBG分别降至(6.75±1.20)%和(6.64±1.39)mmol/L(P<0.01), HbA1c≥9.5%组(n=21)降至(7.52±1.54)%,改善患者比例达88%。干预后患者SAS、SDS得分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SDTM追踪管理可以调整老年空巢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显著改善葡萄糖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