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致秋季腹泻102例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秋季腹泻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秋季腹泻患儿223例,其中由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患儿有102例作为观察组;由非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患儿12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患儿不同性别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6个月-2岁的患儿占较大的比例,约为81.37%,〉2岁患儿所占比例较少,仅为2.94%,对照组分别为57.02%、17.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比较,如发热、呕吐、脱水、惊厥及其肠梗阻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发生酸中毒的比例及发生CK—MB升高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秋季腹泻患儿如果其发病因素为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则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医务人员可依此及其发病的具体机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崇明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226例腹泻患儿,其中轮状病毒感染的79例作为观察组;非轮状病毒感染的147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性别比例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年龄6个月~2岁的患儿占69.62%,>2岁患儿仅占26.58%与对照组59.86%和25.8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发热、呕吐、脱水及惊厥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婴幼儿腹泻应尽早做轮状病毒检测,及时发现病原体,合理治疗,防止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因小儿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秋季腹泻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该院儿科89例因轮状病毒感染的秋季腹泻,作为实验组,87例非轮状病毒感染的秋季腹泻,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情况。结果:对照组非轮状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0~24个月的患儿,实验组轮状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6~24个月患儿;实验组临床各项症状中实验组的酸中毒(75.28%)、CK-MB升高(82.02%)等症状明显高于对照组(43.68%)、(3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秋季腹泻,具有酸中毒和CK-MB升高率大,好发于6~24个月小儿等临床特征,医护人员可根据其特点实施针对性合理性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液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轮状病毒腹泻患儿8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炎琥宁注射液灌肠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1%,对照组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清热化湿安肠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安肠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20例与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清热化湿安肠汤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有效率为75.O%,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便轮状病毒转阴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呕吐、腹胀消失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盐酸头孢他美酯联合思密达灌肠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腹泻病的疗效。方法将93例患急性细菌性腹泻小儿分为两组,48例(治疗组)应用盐酸头孢他美酯联合思密达灌肠治疗,45例(对照组)单纯应用盐酸头孢他美酯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和91.1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临床主要指标的平均恢复正常天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盐酸头孢他美酯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腹泻病的理想药物。联合思密达灌肠治疗可以尽早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患儿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在常规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基础上口服赖氨葡锌颗粒对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以及3个月内腹泻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8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赖氨葡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同时电话随访两组患儿3个月内腹泻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3个月内腹泻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赖氨葡锌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可减轻腹泻症状,缩短病程,并有效预防腹泻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8.
轮状病毒病毒血症与肠道外脏器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杭州地区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病毒血症的发生情况,及其与肠道感染的严重程度、肠道外脏器损伤的关系。方法:对2002年10月-2003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83例急性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取患儿急性期血及粪便,用套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轮状病毒RNA(RV—RNA)。将血RV—RNA阳性病例设为观察组,阴性病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肠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及肠道外脏器损伤的情况。结果:83例患儿中大便RV—RNA阳性82例,血RV—RNA阳性16例(19.3%)。观察组(16例)与对照组(67例)相比在发热、腹泻、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程度及心肌损害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肝功能损害、皮疹、下呼吸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病程中存在病毒血症,其可能是轮状病毒引起肠道外脏器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泻贴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患儿均给予益生菌、蒙脱石散剂、补液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腹泻贴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恢复,72h大便量、发热持续时间、呕吐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泻贴辅助治疗能有效缓解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腹泻程度,加快患儿痊愈。  相似文献   

10.
唐宏杰 《中外医疗》2013,32(1):118+120-118,120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在小儿呼吸道及肺疾病中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该院收治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171例呼吸道感染及肺疾病患儿进行观察,并随机抽取该院同期收治的采用乳酸糖红霉素治疗的167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热减退时间、咳嗽缓解时间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喘息缓解时间、肺部哕音、x线阴影消失时间比较中,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呈正性相关,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具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有效等特点,更好地避免细菌产生耐药和感染复发,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在儿科临床上推广,特别是在小儿呼吸道及肺疾病中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小儿秋季腹泻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黄芪注射液联合思密达治疗,评估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儿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纠正时间、脱水纠正时间、上感纠正时间及发热纠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明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清肠法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中药汤剂,对照组口服思密达,两组均可根据病情给予补液、降温、调整饮食等对症处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86.7%、61.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主要症状腹泻的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72h内的大便恢复率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大便人轮状病毒(HRV)抗原检测转阴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脾清肠法治疗婴幼儿轮状病喜肠类疗效显薯。  相似文献   

13.
李霞 《大家健康》2016,(2):78-78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片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124例,随机抽取62例为对照组行蒙脱石散,另62例为研究组行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片,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39%(61/62)优于对照组的87.10%(55/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蒙脱石散联合金双歧片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疗效确切,不仅缩短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还保证了患儿早日康复。因此,在临床中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对小儿秋季腹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07-2013-09间收治的256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135例给予西咪替丁15rag/(kg·d),联合双嘧达莫4rag/(kg·d),分3次服用治疗;对照组患儿121例给予静脉滴注巴伟林8mg/(kg·d)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止泻时间和总治疗时间。结果: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进行了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37.5486,P〈0.01);对两组患儿治疗时间和疗程总时间进行了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9.0740、16.8800,均P〈0.05)。结论: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迭莫对小儿秋季腹泻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减少患儿止泻时间和总治疗时间,西咪替丁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李群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5):132-133,135
目的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卡托普利与呋塞米联合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1例。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体重、呼吸、心率、LVEDD、EF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的呼吸、心率、LVEDD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EF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者的肾功能及电解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57%和23.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卡托普利与呋塞米联合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腹泻患儿大便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腹泻患儿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其主要原因。方法:按照 ELISA试剂盒的操作说明,检测疑似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大便。结果:对2795例疑似腹泻婴幼儿粪便轮状病毒的检测,检出A群轮状病毒阳性967例,阳性率为24.1%,男性阳性率为21.3%,女性阳性率为13.2%,男、女患儿轮状病毒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同月份分析,轮状病毒感染的阳性率主要高发于4~5月份和10~12月份,各月份RV阳性率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从不同年龄段上来分析,RV阳性者多集中在7~18月龄组,占73.7%;6月龄以下占18.0%;2岁以上占8.16%。各年龄段RV阳性率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原因之一,在诊断和治疗上必须针对轮状病毒的发病情况做好预防,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提高患儿生命质量的同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学龄前小儿支原体感染外周血白细胞变化规律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支原体感染患儿200例作为支原体感染组,并选择我院小儿外科同期住院的非感染住院患儿1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学龄前小儿支原体感染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结果支原体感染组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布明显右移(P〈0.01),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1),但其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小儿支原体感染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而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这种外周血白细胞变化规律可作为诊断学龄前儿童支原体感染快捷、简便、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将104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口服小儿健脾止泻汤;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3%,对照组总有效率84%(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小儿健脾止泻汤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地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二组患儿均给予补液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磷酸肌酸钠(CP)治疗,对照组加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结果二组患儿治疗后心肌酶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9%和75.0%,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具有良好疗效,效果优于1,6-二磷酸果糖。  相似文献   

20.
程淑一 《中原医刊》2011,(10):93-94
目的总结思连康与思密达联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思连康片6月~1岁1.0g,2次/d,1.1~2岁1.0g,3次/d,首次倍量,温水送服;思密达每次1g,3次/d,连用5d。对照组单用思密达治疗,用法用量同治疗组,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不同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9.57%,总有效率为86.96%,72h轮状病毒抗原(RV—Ag)转阴率为52.17%;对照组显效率为34.78%,总有效率为65.22%,72hRV-Ag转阴率为36.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止泻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连康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效果好,疗程明显缩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