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0 毫秒
1.
脂肪性肝病是较为常见的慢性肝病,早期可仅表现为肝脂肪变性,随病情进展可渐次发展为炎性反应、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肝细胞癌。根据患者是否有过量饮酒史,脂肪性肝病可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构建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对于研究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至关重要。近年来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蓬勃发展,现有动物模型均能部分模拟脂肪性肝病的发病,但不能完全复制其临床特点及病理生理学变化。该文对目前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构建方案作一综述,为脂肪性肝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肝病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肝脏疾病,主要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糖源性肝病两种。在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性肝病患病率高,危害大。目前,对于该病的认识相对匮乏。本文重点介绍糖尿病性肝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3.
<正>第20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于2010年3月25~28日在我国北京召开,以下就酒精性肝病(ALD)方面的报道作一简要概述。一、临床研究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ALD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AH)和酒精性肝硬  相似文献   

4.
丁雯瑾  范建高 《肝脏》2011,16(2):150-151
第61届美国肝病学会年会于2010年10月29日—11月2日在美国波士顿召开,以下就酒精性肝病的研究作一简要概述。一、病因和发病机制酒精性肝病(ALD)是慢性肝病的常见形式之一。ALD具体的致病机制不详,大部分学者认为可能主要与细胞死亡、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WLGY-801型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60例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肝病治疗仪辅助配合,比较治疗28 d后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胆红素(TBil)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乏力、纳差、腹胀症状改善例数也显著多于观察组。结论 WLGY-801型电脑肝病治疗仪可使肝脏血流加快,改善肝脏微循环,利于肝细胞生长,有较好的退黄降酶作用,其作为药物治疗慢性肝病的辅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徐衍  饶慧瑛 《肝脏》2024,(3):255-25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球范围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且进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不良结局加重社会医疗负担。NAFLD特征是肝脏脂肪沉积和炎症,近40余年以来一直是一个排他性诊断,随着研究不断地深入,2020至2023年期间经历了两次更名,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到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本文讨论了目前对NAFLD/MAFLD/MASLD特征的对比、临床和研究问题,旨在提高我们对脂肪性肝病(SLD)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7.
第二届湖北省中医肝病学术会议暨湖北省中医中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年会于2011年9月16—18日在湖北孝感市召开。本次大会由湖北省中医中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办,由孝感市中医院承办。大会以肝衰竭为主题,共收到学术论文47篇,内容涉及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衰竭、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血吸虫性肝病、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肝性胃肠功能不良,以及中医治疗肝病的思路与方法等。来自湖北省各地的120余名同道参加了本次盛会。  相似文献   

8.
酒精性肝病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10):145-146
清源调脂胶囊治疗酒精性肝病临床效果评价;视黄醇脂对慢性酒精性肝病患肝脏纤维化的抑制作用;酒精性肝病治疗方法进展;甘利欣对体外诱导的酒精性脂肪肝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终末期肝病模型与终末期肝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颖  赵军  邹正升 《肝脏》2008,13(3):265-267
真实、客观、准确地判断及评价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病情及肝脏储备功能对于临床医生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标准制定以来,因其可对终末期肝病死亡率进行有效预测,评价指标简单、客观、易于计算,使其在肝病诊治中得到广范应用。对于终末期肝病(ESLD)的定义,多泛指各种慢性肝脏损害所致的肝病晚期阶段,其主要特征为肝细胞功能不能满足人体生理需求。  相似文献   

10.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呈迅速增长的趋势,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真实、客观地判断酒精性肝病的病情,能为临床医生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有力的依据。本文介绍了酒精性肝病的各种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第三届全国脂肪性肝病学术会议暨两岸三地高峰论坛纪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中华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与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脂肪性肝病学术会议暨两岸三地高峰论坛”于2009年10月16日至18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喜来登大酒店举行。  相似文献   

12.
AIM: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pentoxifylline and prednisolone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lcoholic hepatitis, and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different liver function scores in predicting prognosis.
METHODS: Sixty-eight patients with severe alcoholic hepatitis (Maddrey score ≥ 32) received pentoxifylline (n = 34, group Ⅰ) or prednisolone (n = 34, group Ⅱ) for 28 d i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study, and subsequently in an open study (with a tapering dose of prednisolone) for a total of 3 mo, and were followed up over a period of 12 mo.
RESULTS: Twelve patients in group Ⅱ died at the end of 3 mo in contrast to five patients in group Ⅰ. The probability of dying at the end of 3 mo was higher in group Ⅱ as compared to group Ⅰ (35.29% vs 14.71%, P = 0.04; log rank test). Six patients in group I developed hepatorenal syndrome as compared to none in group Ⅰ. Pentoxifylline was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ly lower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 score at the end of 28 d of therapy (15.53± 3.63 vs 17.78± 4.56, P=0.04). Higher baseline Maddrey score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CONCLUSION: Reduced mortality, improved risk-benefit profile and renoprotective effects of pentoxifylline compared with prednisolone suggest that pentoxifylline is superior to prednisolone for treatment of severe alcoholic hepatitis.  相似文献   

13.
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指长期过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酒精性肝炎(alcoholic hep-atitis,AH)、酒精性肝纤维化(alcoholic hepatic fibro-sis,AHF)、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cirrhosis,AC)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酒精性肝病是世界范围内慢性肝病的最重要病因之一,约占全球死亡率的3.8%,在发达国家十分常见。2007年美国国家防止酒精滥用及酒精中毒研究所的报告显示肝硬化死亡率位于死亡原因的第12位,其中超过48%的比例与酒精相关。在英国社区综合医院收治的各类肝硬化患者中,酒精性肝硬化占80%。在澳大利亚,酒精性肝硬化占总的疾病负担的5%,占肝病负担的50%,占肝移植病因的15%[1]。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受“中国酒文化”的影响,ALD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某些地区已成为继病毒性肝炎之后导致肝损害的第二大病因[2]。虽然饮酒是ALD的根本病因,90%~95%饮酒者可以发展为酒精性脂肪肝,但是只有30%~35%饮酒者发展为比较严重的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细胞癌,说明除了酒精以外还有其他因素参与了ALD的发病机制[3]。现从以下几方面简要介绍近几年国内外对AL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1序言 本实践指南经由美国肝病学会和美国移植学会联合批准通过。本指南为已经成功接受了成人肝移植的受体提供了一个基于数据支持的术后长期管理策略。本指南的撰写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正式的已经发表的来自世界各国的回顾和分析性文献(通过Medline题目检索获得);(2)美国医师协会卫生实践评估手册;(3)实践指南,包括美国肝病学会关于发展 和应用的政策性实践指南,以及美国胃肠病学会对实践指南的政策说明;(4)指南作者在专业领域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HCC)既是慢性嗜肝病毒感染的延续,又有肝功能代偿/失代偿状态,更是实体肿瘤形成的特殊状态,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建议》(下文简称《建议》)强调的是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是在手术或射频治疗(RFA)等根治性手术或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适应性放射性治疗、全身化疗等姑息性治疗方案的基础应用上,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0岁,主因"乙肝表面抗原阳性20年,乏力纳差1个月,尿黄、眼黄10余天"于2010年2月23日收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重症肝病科。患者1990年体检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肝功能正常,未治疗。2010年1月2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未在意。2月15日饮白酒7~8两后自觉乏力、纳差加重,并出现眼黄、尿黄如浓茶色,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肝病学会(AASLD)与美国移植学会近期发布了关于儿科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患者的长期医学管理指南,同时北美儿科胃肠病学会也批准了这项指南。在此对指南的推荐意见进行翻译,以供临床参考。建议分级参考表1。  相似文献   

18.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54岁,因"腹胀、乏力15 d"入院。患者15 d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乏力,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为肝硬化,为求系统诊治入本院。病程中伴尿量减少,24 h尿量约500 ml。既往:20 a前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经治疗病情好转后未定期复查。10个月前发现丙型肝炎抗体阳性,5个月前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4个月(普通干扰素300万U,隔日1次,皮下注射)。入院查体:各项生命体征平稳,面部浮肿,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心脏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双肺呼吸运动减弱,语颤消失,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腹膨隆,无腹膜刺激征,肝肋下约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可影响全身各个器官,产生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累及肝脏时可导致肝肿大、肝功能异常、黄疸、甚至肝硬化,  相似文献   

20.
<正>1病例资料女性患者,25岁,因"反复乏力、纳差4 a,再发伴上腹痛2d"入院。4 a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伴食欲下降。无发热,无腹痛、腹泻。到我院门诊就诊,查肝功能异常,TBil29.5μmol/L,DBil 10μmol/L,ALT 32 U/L,AST 47 U/L,Alb32.6 g/L,甲型、丙型、戊型肝炎抗体、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