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适宜水碘含量的上限阈值。方法在河北省停供碘盐的5个市髙碘地区,选择水碘含量在20-310μg/L之间的12个村,采集尿样、水样和居民户食用盐,调查居民饮用水的碘含量和8-10岁儿童的尿碘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12个调查村水碘中位数在29.0-307.8μg/L之间,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在240.0-458.9μg/L之间。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R=0.951,P=0.000),儿童的尿碘中位数与其所在村的水碘中位数呈正相关。直线回归分析发现,儿童尿碘含量的变化中有88.9%与水碘含量的变化有关。线性回归方程为y=0.676x+225.6,当尿碘中位数为300μg/L时,水碘中位数为110μg/L。结论高碘地区水碘含量是影响儿童尿碘含量的主要因素,适宜水碘含量上限阈值为110μg/L。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停供碘盐对饮用水碘含量为5.0~50.0μg/L的人群碘营养水平的影响,提出碘缺乏病地区划分标准的外环境饮用水碘含量的切点值。方法采用现场干预实验的方法,在内蒙古和河南两省、区选择生活饮用水碘含量为5.0~50.0μg/L的居民户作为干预对象,进行停供碘盐现场干预,采集8~13岁学龄儿童1、8~49岁育龄妇女以及18~60岁成年男子干预前和干预后60 d的一次随机尿样进行尿碘检测。结果干预前学龄儿童、育龄妇女以及成年男子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58.5μg/L2、97.0μg/L、301.9μg/L,干预60 d后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60.6μg/L、160.8μg/L、154.6μg/L,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且处于碘适宜水平。结论停供碘盐后生活在非高碘地区且饮用水碘含量为5.0~50.0μg/L的人群碘营养水平为适宜,可将碘缺乏病地区划分标准中外环境饮用水碘含量切点值确定为5.0μg/L。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停供碘盐对高碘缺碘混杂地区育龄妇女和儿童碘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在内蒙古杭锦后旗沙海乡的5个村抽取有育龄妇女及其16岁以下子女的家庭48户,实施无碘食盐干预3个月,采集尿样进行碘含量检测。结果停供碘盐后人群尿碘中位数由干预前的365.1μg/L下降到207.1μg/L,其中哺乳期妇女和0~2岁儿童的尿碘中位数分别由327.7μg/L和437.7μg/L下降到211.1μg/L和210μg/L,哺乳期妇女尿碘<200μg/L的比例占同类妇女的42.9%。结论在高碘缺碘混杂地区停供碘盐可能存在使部分重点人群发生碘缺乏的风险,建议供应低浓度碘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停供碘盐对高碘地区中混杂分布的饮用非高碘饮水人群碘营养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现场干预试验的方法,选择饮水水碘含量5~150μg/L的居民户作为研究对象,以户为单位,进行停供碘盐现场干预,采集学龄儿童和育龄妇女干预前与干预后60天的一次随意尿样,检测其尿碘含量。结果干预60天后学龄儿童、育龄妇女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52.2μg/L、249.3μg/L,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干预后学龄儿童各水碘组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介于189.7~308.2μg/L,育龄妇女各水碘组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介于181.1~301.7μg/L。结论停供碘盐后高碘地区饮用非高碘饮水重点人群的碘营养水平为适宜或大于适宜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停用碘盐饮水碘含量的切点值。方法分别在饮水碘含量80.7μg/L(A),61.5μg/L(B),33.6μg/L(C)的3个村内设立对照组,其中一部分人食用碘盐,另一部分人食用非碘盐,观察30天检测两组人群的尿碘水平。结果非碘盐组尿碘中位数A村291.3μg/L、B村222.5μg/L、C村148.2μg/L,分别比碘盐组降低148.0μg/L,148.9μg/L,125.6μg/L。尿碘中位数A、B两村各组人群均达偏高水平,C村适宜,但非碘盐组〈100μg/L的比率达29.2%。结论依据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150μg/L,才能满足孕妇、哺乳期妇女的碘营养水平的标准,饮水碘含量在60μg/L左右即可停用碘盐。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科学评价碘缺乏病及高碘乡停供碘盐、防治高碘危害的效果和对重点人群的碘营养影响状况,为今后高碘危害和碘缺乏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市11个县(市、区)开展了碘缺乏病和高碘防治项目工作。结果碘缺乏病病情监测,共监测8~10岁儿童尿碘12份,中位数为420.3μg/L,育龄妇女尿碘30份,尿碘中位数为325.7μg/L;对于未开展"碘缺乏病病情监测"项目的 10个县(市、区)开展8~10岁儿童尿碘水平监测,在10个县(市、区)共采集8~10岁儿童尿样940份,尿碘浓度中位数为223.3μg/L,其中低于50μg/L的儿童数量为50人,占监测总数的5.32%。高碘地区尿碘监测,在水源性高碘地区和病区,3个县(市、区)共采集8~10岁儿童尿样260份,尿碘中位数为470.2μg/L。结论碘缺乏地区儿童尿碘监测:根据消除碘缺乏病技术指标,8~10岁儿童尿碘含量中位数大于或等于100μg/L,且尿碘含量低于50μg/L的比例不超过20%;我市10个县(市、区)的尿碘水平均达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技术要求,应该继续加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高碘地区儿童尿碘监测:根据有关标准,3个县(市、区)的高碘地区的尿碘中位数均大于400μg/L,说明我市高碘地区儿童受高碘影响非常严重,因此我市高碘乡应严格执行停供碘盐政策,加强宣传,使广大群众自觉食用非碘盐。  相似文献   

7.
停供碘盐对不同水碘含量地区重点人群尿碘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停供碘盐后不同水含碘量地区重点人群尿碘水平的变化,为科学补碘提供依据.方法 在江苏省、内蒙古和山东省,分别选择水碘较高、而且变化范围较大睢宁县、土右旗和高青县作为调查地点,采用现场干预方法,对学龄儿童和育龄妇女采取停供碘盐的干预措施.以居民户水碘、学龄儿童和育龄妇女尿含碘量为调查内容,分别在干预前与干预后第1、2个月采集随意尿样进行尿含碘量测定,以尿含碘量为因变量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的家庭生活饮用水水碘中位数为99.4μg/L,水碘范围为5.0~867.6 μg/L.干预前除水碘<30、30μg/L组外,学龄儿童和育龄妇女尿碘中位数均>300μg/L.水碘140μg/L组,在干预后第2个月,学龄儿童的尿碘中位数范围为188.5~308.2μg/L,较干预前(287.9~514.2μg/L)均明显下降(P均<0.01);育龄妇女的尿碘中位数范围为181.1~301.7μg/L.较干预前(299.9~632.2 μg/L)均明显下降(P均<0.01).水碘>150μg/L组,干预后第2个月,学龄儿童和育龄妇女尿碘中位数均>400μg/L,与干预前(484.5、401.9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684、1.742,P均>0.05).干预后第2个月,学龄儿童、育龄妇女组尿碘中位数随水碘的升高而升高(r值分别为0.950、0.938,P均<0.05),水碘与尿碘回归方程均成立(F值分别为119.779、105.117,P均<0.01).根据回归方程,当尿碘中位数是200μg/L时,对应的水碘中位数是103.4 μg/L.结论 停供碘盐后2个月,学龄儿童、育龄妇女碘营养水平仍为正常;对于水碘均值>103.4μg/L,但≤150μg/L的地区,可以采取停供碘盐的措施;对于水碘>150μg/L的地区,除了停供碘盐外,还必须采取改水措施,有效降低水中的含碘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并掌握江苏省泰兴市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为确定该人群碘营养摄入量范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江苏省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共随机抽取泰兴市600名8~10岁儿童和300名孕妇作为监测对象,测定尿碘浓度和家中食盐含碘量.结果 2017-2019年全市共检测碘盐样900份,盐碘中位数24.72 mg/kg,碘盐合格率98.99%,合格碘盐食用率98.11%,碘盐覆盖率99.11%;共检测儿童尿样600份,尿碘中位数223.60μg/L,各年度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16.90μg/L,248.00 μg/L,204.71 μg/L,尿碘中位数均处于充足状态;共检测孕妇尿样300份,尿碘中位数164.86μg/L,各年度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66.35 μg/L,173.50 μg/L,159.96 μg/L,尿碘中位数均处于适宜状态.结论 泰兴市重点人群碘营养水平整体处于适宜水平,各项指标均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但也有不同程度的碘缺乏和碘过量现象,仍需加强监测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20年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重点人群碘营养现况,为上级部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的精准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2020年福建省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实施方案》,新罗区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片区,每个片区随机抽取1个镇(街道),每个镇(街道)随机抽取1所小学校,每所小学抽取40名儿童(8~10岁、年龄段均衡、男女各半)采集家中碘盐和尿样;同时每个镇(街道)抽取孕妇20人(早、中、晚孕期均衡),采集家中碘盐和尿样;检测碘盐和尿样中碘含量.结果 儿童家庭碘盐合格率为98.56%,儿童尿碘中位数239.20 μg/L,甲状腺肿大率为4.31%;不同镇(街道)儿童尿碘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17.829,P<0.05),东肖街道儿童尿碘含量中位数最高(314.20 μg/L).孕妇家庭碘盐合格率为100.00%,孕妇尿碘中位数148.05 μg/L,不同镇(街道)孕妇尿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 =3.336,P>0.05).结论 该区儿童碘营养处在适宜水平,孕妇略缺乏;应继续加强市售碘盐管理和碘营养监测,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和分析食用盐碘含量调整前后大庆地区8~10岁儿童和孕产妇尿碘水平及其分布,为制定碘缺乏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11年和2016年分别抽取8~10岁儿童746人和999人,孕产妇90人和199人,并检测其尿碘含量;尿碘含量测定采用《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 107)。结果 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99.6μg/L,尿碘含量50μg/L的占4.2%,100μg/L的占15.9%,提示大庆地区学龄儿童总体达到了碘缺乏病消除标准。2011、2016年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84.0、165.4μg/L,碘摄入适量(100~199.9μg/L)人群所占比例分别为26.3%、40.1%。孕产妇尿碘中位数为186.2μg/L,尿碘含量50μg/L的占7.2%,100μg/L的占15.9%,提示孕产妇总体尿碘水平达到了碘缺乏病消除标准。2011、2016年孕产妇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62.0、163.0μg/L,碘摄入适量人群所占比例分别为26.7%、4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庆市食盐加碘政策落实较好,食盐加碘含量调整后,重点人群尿碘含量趋于适宜状态。  相似文献   

11.
全国高水碘地区地理分布及高碘地区水碘等值线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查清全国高水碘地区的分布状况,制作高碘地区水碘等值线图。方法在全国11个省份的129个疑似高碘县范围内,以乡为单位检测井水含碘量;采用公共卫生地理信息系统(PHGIS)软件,制作高碘地区分布地图和水碘等值线图。结果在11个省份的129个县发现有高碘饮水井,其中96个县有水碘中位数为150.300μg/L的乡,64个县有水碘中位数〉300μg/L的乡。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天津和北京7个省市的高碘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泛滥地区;山西省的高水碘地区分布在晋中盆地和大同盆地。结论全国高水碘地区的分布基本上呈片状,在片状的分布中存在小片状或灶状。  相似文献   

12.
碘缺乏和碘过量大鼠动物模型的复制及其碘代谢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目的以适碘动物为对照(NI),复制碘缺乏(LI)与碘过量(HI)大鼠动物模型并观察其碘代谢的变化。方法给予Wistar大鼠低碘饮食和不同剂量的高碘(KI)饮食(分别是正常碘摄入量的5、10、50、100倍),分别于实验3、6和12个月后处死,观察其碘代谢变化。结果LI组表现为以体格发育迟滞、尿碘及甲状腺碘显著降低为主要特征的碘缺乏状态;碘过量的各组(5、10、50、100HI组)尿碘排泄量则明显增加,增加的幅度分别与碘摄入水平相一致,但甲状腺含碘虽然均比NI组增高,但增高的幅度远不及尿碘水平,而且不与碘摄入水平相一致,仅为NI组甲状腺含碘量的2倍左右。结论碘缺乏和碘过量大鼠动物的模型是成功的,大鼠对长期高碘摄入比碘缺乏具有更强的耐受性,甲状腺对高碘环境存在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碘营养干预前后人群尿碘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所测定的尿碘与膳食总摄碘量间的关系。方法天津市161名大学生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7组.每组给予不同剂量的碘营养补充剂。补碘第0、2、4周采集一次空腹晨尿,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中含碘量,碱性苦味酸法测定尿肌酐:7日膳食记录法了解经食物摄入碘的情况。结果给予碘补充剂后。各剂量组尿碘水平均高于补碘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第4周虽比第2周尿碘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校正的尿碘中位数为271.28μg/g Cr,尿碘排泄量中位数为324.54μg/d,膳食摄人碘量中位数为329.71μg/d,尿碘与膳食碘进行相关性分析,r=0.463(P〈0.01)。校正尿碘值比未校正尿碘值与膳食摄碘量的相关系数高(第2、4周校正前r值为0.583、0.593,校正后为0.708、0.733),补碘后比补碘前的校正尿碘值与膳食摄碘量的相关系数高。结论尿碘测定结果及膳食调查结果获得的机体总碘量基本一致。经肌酐校正的尿碘更能准确地反映膳食摄碘量,而且高碘摄人时两者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4.
缺碘地区补碘后哺乳期妇女尿碘乳碘及甲状腺功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了解缺碘地区食用合格碘盐的哺乳期妇女产后半年的碘代谢情况。方法 对乳母及婴儿进行随访观察,测定尿碘,乳主甲状腺激素。结果 产妇分娩时尿碘值为115.28 ̄913。.02μg/L,中位数423.58μg/L;由于围产期低盐饮食;90%产妇在产后半年内尿碘水平逐渐下降,婴儿尿碘随之变化;但绝大多数乳母和婴儿尿碘处于下沉碘营养水平。乳碘始终处于较高水平,部分立妇的甲状腺激素TT4水平偏高,提示:产  相似文献   

15.
补碘对缺碘机体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补碘对缺碘机体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影响。方法 动态观察缺碘地区居民口服碘油补碘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和甲状腺刺激抗体(TSAb)水平变化及其异常值检出率。结果 补碘3个月后IgA、IgG、补体C3水平明显高于补碘前的水平,IgG和C3高于正常值上限的比例分别高达38.9%、62.0%,6个月时IgA和IgG水平则明显下降。补碘之后的TPOAb、TGAb水平及其阳性检率均明显高于补碘前,且以3个月和6个月时增高较为显著并分别在79和64例受试者中出现7例双抗体阳性病例;这些抗体阳性者全为成年女性,平均年龄27.6岁,均无明显临床症状。TRAb和TSAb水平也均明显高于补碘前,12个月时TRAb的阳性检出率高达24.4%。结论 补碘可诱发缺碘机体免疫反应使免疫功能增强,存在产生自身抗体的倾向,导致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明显升高、抗体阳性检出率增加,而易于产生亚临床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补碘对缺碘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观察了缺碘地区人群口服碘油前后外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改变.结果补碘之前,缺碘机体的血清SOD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补碘3~6个月之后其血清SOD水平高于服药前的水平,3个月时其高于上限的比例显著增多,至12个月时则显著减少.结论:补碘可导致缺碘机体SOD水平升高,以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现行碘盐浓度与高碘甲状腺肿之间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碘缺乏病6年监测结果的分析以及与山西省高 地区甲状腺肿对比研究,探讨全民食盐加碘后尿碘浓度的变化是否会引起高碘甲状腺肿。方法:运用山西省6年病情监测结果及高碘地区调查资料。结果:(1)碘盐中位数逐年上升并趋于稳定,基本上控制在20-60mg/kg;(2)儿童尿碘中位数逐年上升,并稳定在300-400ug/L左右;(3)儿童甲状腺肿大率逐提年下降,从1995年10.9%下降至2000年的3.7%;(4)高碘地区甲肿率为11.1%,尿碘中位数为1111.2ug/L。结论:现行碘盐浓度以及儿童尿碘中位数在400ug/L左右不会引起高碘危害。  相似文献   

19.
半碘量比色法测定碘酸钾盐中碘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一种更简便、快速测定碘酸钾盐中碘的方法,以适应盐碘含量检测需要。方法 半碘量比色法。结果 最低检出浓度0.5mg/kg,粗工试验CV为1.256%,准确度试验平均回收率101.22%。结论 与国标法相比大大提高了分析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与准确度,使方法更加简便、快速。并适用于各种动植物样品微量碘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补碘对严重缺碘地区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补碘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在严重缺碘地区采用联合型瑞文测验法测定补碘后出生的儿童智商,并与补碘前进行比较,探讨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的因素。结果补碘后出生的儿童的智商总体水平为93.2,明显高于补碘前出生的儿童智商78.6,而且前者儿童轻度智力发育落后的发生率为4.3%,明显低于后者儿童中轻度智力发育落后的发生率(16.4%)。结论母体孕产期服用碘油丸可有效降低轻度智力发育落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