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农村院前急救死亡病例的现状及特点,以建立适合农村情况的紧急救援系统.方法 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出诊登记表及病历档案,对302例院前急救死亡患者病因、性别、病种,死亡发生的距离及地点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院前急救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创伤(颅脑、复合、脑外伤)96例(31.79%),心血管疾病58例(19.20%),脑血管疾病44例(14.57%),中毒性疾病(有机磷、毒鼠强)40例(13.25%),溺水24例(7.95%),原因不明12例(3.97%),呼吸系统疾病10例(3.31%),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10例(3.31%),中暑、电击伤、自缢8例(2.65%).死亡时距市急救中心距离<5 km 62例(20.52%),5~km 92例(30.50%),16~km 108例(35.76%),>30 km 40例(13.24%).结论 需加强农村院前急救建设,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全科医学知识和急救医学理论及实践操作的技能培训,以提高农村院前急救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护理人员乙肝病毒标志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王谦 《护理学杂志》2005,20(9):61-62
目的 分析干眼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措施。方法 对146例干眼症患者进行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 146例中,≤60岁年龄组110例(75.3%)。环境因素中每日接触荧光屏、显示器〉2h者44例(30.1%),经常驾车者24例(16.4%),从事家居装饰工作者9例(6.2%),长期在空调环境中工作者37例(25.3%);全身疾病因素中,类风湿患者20例(13.7%),糖尿病患者16例(11.0%);眼部疾病因素中,有眼睑外伤或睑板腺疾病史者33例(22.6%),角膜接触镜配戴者11例(7.5%);无明显诱因者15例(10.3%)。其中有43.2%患者存在2种及以上因素。结论 干眼症发病年龄有下降趋势,发病因素有环境、全身及眼部疾病等方面。应针对导致干眼症的不同因素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以减轻、控制干眼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管良性疾病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胆管良性疾病再次手术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1例中接受2次手术者87例(95.60%),3次手术者4例(4.40%),无手术死亡。再次手术原因:结石残留或复发42例(46.15%),胆管损伤36例(39.56%),残留胆囊5例(5.49%),胆肠吻合口狭窄2例(2.20%),返流性胆管炎2例(2.20%),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2例(2.20%),肠瘘2例(2.20%);再次手术方式:胆肠Roux-en-Y吻合、T管支撑56例(61.54%),肝叶切除13例(14.29%),肝门整形、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10例(10.99%),残余胆囊切除5例(5.49%),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3例(3.29%),胆管修复、T管支撑2例(2.20%),胆管对端吻合、T管支撑2例(2.20%)。结论降低结石残留以及预防胆管损伤是防止再次胆道手术的关键。进行胆道再次手术时应积极术前准备,制定合理治疗方案,以避免多次手术。  相似文献   

4.
良性胆道疾病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对策(附119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良性胆道疾病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1988年6月至1998年6月十年间收治的119例良性胆道疾病再次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9例中接受2次手术者78例(65.55%),3次者30例(25.21%),4次以上者11例(9.24%),死亡4例(3.36%),初次手术方式,开腹胆囊切除术61例(51.26%),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35例(29.41%),胆肠吻合术15例(12.6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例(6.72%),再次手术的原因,残留或复发结石占首位,共43例(36.13%),胆管损伤或损伤性狭窄32例(26.98%),残留胆囊炎或伴结石23例(19.33%),胆肠吻合口狭窄13例(10.92%),Oddi括约肌狭窄4例(3.36%),其他原因4例(3.36%),结论:良性胆道疾病再次手术的对策;(1)提高术前确诊率,通过各种影像学及造影检查,详细了解胆道系统情况。(2)术中全面细致检查,充分运用胆道镜,胆道造影及术中B超检查,选择合理的术式,降低残石率。(3)根据胆道的损伤类型,合理把握初次手术时机,成形后的肝管空肠端侧Roux-en-Y吻合术是胆道重建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及死亡原因并分析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邯郸市中心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腹膜透析患者资料,统计例数,分析退出原因及死亡原因。结果共有109例患者退出腹膜透析,退出的主要原因是死亡63例(占57.8%),其次为。肾移植5例(占4.6%)、转血液透析9例(占8.3%)、其他32例(占29.4%,因经济原因放弃、转院及失访)。原发病为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为74.3%(26/35),高血压患者为70.0%(21/30),均显著高于慢性肾炎患者的32.4%(12/37)(P均〈O.05),前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的首位原因是心血管事件23例(占36.5%),其余依次是脑血管事件13例(占20.6%)、感染11例(肺部感染和腹腔感染,占17.5%)、营养不良11例(占17.5%)、呼吸系统疾病3例(占4.8%)、肿瘤2例(占3.2%)。其中透析开始前合并心功能不全的病死率高,存在残余。肾功能的透析患者病死率低,两者与肾移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do.05)。研究期间腹膜透析患者共发生腹膜炎75例,操作不当38例(占50.7%),腹泻25例(占33.3%),重复用帽7例(占9.3%),隧道炎2例(占2.7%),便秘1例(占1.3%),尿路感染1例(占1.3%),使用国产腹膜透析液1例(占1.3%)。结论死亡是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CAPD)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脑血管病和感染。高龄、糖尿病、残余肾功能差、血压、营养不良、感染和透析前心功能状况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年人Still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四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40例成年人Still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40例患者中发热40例(100.0%).皮疹35例(87.5%),关节炎和关节痛30例(75.0%),咽痛28例(70.0%).淋巴结肿大26例(65.0%),肝脾肿大20例(50.0%);40例Still病患者白细胞均高于正常值,为(11.5~38.6)×10^9/L,血小板≥300×10^9/L 27例;红细胞沉降率≥30mm/1h 32例;40例患者C反直蛋白均升高;38例血清铁蛋白升高;24例患者免疫球蛋白升高;40例患者抗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均阴性;26例肝脏转氨酶升高;30例补体C3升高。40例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或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均有效.结论成年人Still病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发热、皮疹和关节炎或关节痛是Still病的主要临床特点,血清铁蛋白可作为疾病活动的指标。通常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多数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APACHEⅡ)指导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22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59例,女167例;年龄为69~106岁,平均(75.4±6.1)岁。APACHEⅡ评分平均为(18.3±6.3)分(5.34分)。将患者根据不同APACHEⅡ评分分为3组:低危组127例,评分≤15分;中危组68例,评分为16~24分;高危组31例,评分≥25分。比较3组之间的实际死亡率,以及同一组内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及合并内科疾病率等。结果13例患者于住院期间死亡,死亡率为5.8%(13/226)。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脏事件6例,呼吸功能衰竭4例,感染中毒性休克2例,肾功能衰竭1例。高危组患者的实际死亡率(22.6%,7/31)显著高于低危组(1.6%,2/125)和中危组患者(5.9%,4/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中,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组中,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中,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的年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和合并内科疾病较多,可采用APACHEⅡ评分量化评估,术中出血量是最为重要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拉米夫定对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单一应用拉米夫定预防良性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疗效。方法 总结单一应用拉米夫定预防肝移植术后生存时间大于3个月的31例良性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乙肝病毒再感染情况,同时检测肝移植手术前、后血清及肝穿刺组织乙肝表面标志物及HBVDNA的变化。结果 31例患者随访时间平均为38.2个月(3.2~70.2个月),随访期间死亡8例。乙肝病毒总的再感染率为19.4%(6/31),术后1、3、5年乙肝再感染率分别为7.1%(2/28)、16.0%(4/25)及26.1%(6/23),生存率分别为87.1%(27/31)、80.6%(25/31)及66.1%(20.5/31)。术前HBeAg和HBVDNA的清除率分别为54.5%(6/11)和50.0%(5/10)。术前HBVDNA和HBeAg阳性患者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率高。结论 拉米夫定可以有效地预防良性乙肝相关性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的再感染;术前应尽可能使HBVDNA和HBeAg转阴。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慢性重症乙型肝炎肝移植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3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术前肝功能均为Child C级,23例中术前出现肾功能指标异常13例(56.5%),不同程度肝性脑病10例(43.5%),肺部及腹腔感染6例(26.1%),肝肾综合征9例(39.1%),消化道出血3例(13.0%),乙肝病毒活跃复制状态14例(60.9%)。全组围手术期死亡(术后30d内死亡)6例(26.1%)。术后主要并发症:肺部感染14例(60.9%),多器官功能衰竭(MOF)9例(39.1%),未出现原发性肝无功能及血管系统并发症。1年生存率为70.6%。结论慢性重症乙型肝炎肝移植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外伤患者致伤原因和受伤时闯分布情况,为急救该类患者提供帮助。方法通过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本院出诊及收治的外伤患者共1725例的资料,其中2005年计921例,2006年计804例。分析致伤原因以及受伤和死亡时间段。结果①1725例中共死亡36例。其中2005年死亡22例,占当年病死率为2.3%;2006年死亡14例,占当年病死率为1.7%。②654例(占37.9%)为普通外伤,坠落伤22例(占1.3%)。坠落伤共死亡8例,其中2005年死亡5例,其中2006年死亡3例。③1071例(占62.1%)为交通伤,死亡28例,其中2005年死亡17例,2006年死亡11例。交通伤中有566例(51.9%),发生于18:00—0:00时,且酒后驾车人员肇事301例(占53.2%)。其中2005年198例(占65.8%),死亡12例;2006年103例(占34.2%),死亡6例。结论坠落伤和交通伤是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特别是建筑工地的坠落伤较为常见,应加强建筑企业及工人的安全防范意识。交通伤中与电动车有关的损伤及死亡越来越多,应限制其车速,酒后驾车为夜问交通伤的主要原因,应加强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与植骨融合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5月~2005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197例,其中A组单纯内固定(不植骨)患者14例,B组“H”形椎板植骨21例,C组横突间植骨67例,D组椎间、椎内联合横突间植骨95例。[结果]术后随访6~32个月,内固定断裂12例,其中A组4例,B组3例,C组5例,D组0例,4组中D组内固定断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椎间、椎体内联合横突间植骨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能有效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volume of the hypophysis, of the epiphysis and of the subfornical organ to body weight and volume of the hypothalamus were studied on 193 rodents belonging to 41 species. Concerning the volume of the hypophyseal lobes the regression slopes of Rodentia occupy an intermediate position between those of Isectivora and Prosimians studied by BAUCHOT. The volume of the epiphysis increases more rapidly with the weight of the body than that of the hypophyseal lobes, the volume of the subfornical organ increases on the contrary more slowly.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