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了解2011-2013年广州市番禺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麻疹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1-2013年的麻疹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广州市番禺区共报告麻疹122例,麻疹发病率逐年上升,分别为0.07/10万、1.82/10万和5.34/10万。5-8月为麻疹发病高峰期,占总病例数的54.1%。发病率呈北部高发的态势,大石街、洛浦街、钟村街和南村镇发病率较高。5岁以下散居儿童是发病主体,占病例总数的59.02%。所有麻疹病例中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110例,占病例总数的90.16%。结论番禺区麻疹发病年龄构成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应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宿州市2005-2008年麻疹的流行特征,探讨消除麻疹的措施。方法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麻疹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8年宿州市麻疹年均发病率为5.18/10万,2005年发病率最高;以小年龄组发病为主,5岁以下的小年龄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1岁组儿童发病上升明显。对184例8月龄至5岁的麻疹病例进行麻疹疫苗(MV)免疫接种史情况分析,0剂次者占39.13%,1剂次者占35.33%,接种剂次不详者占22.28%。结论开展MV强化免疫活动,做好常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MV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加强麻疹疑似病例的监测,预防医院内感染等是宿州市实现控制和消除麻疹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安阳市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控制麻疹流行的效果,为麻疹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安阳市2008年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分析及对2009年1月MV强化免疫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安阳市麻疹发病率为16.50/10万。<10岁儿童病例占总病例的84.11%,<2岁儿童病例占总病例的54.86%。8月龄~10岁儿童无免疫史者占同年龄病例的54.75%。实施MV强化免疫,共接种301 389人次,快速评估接种率为100%。结论无MV免疫史致使易感人群的大量积累,是造成麻疹疫情流行的根本原因。保持高的常规免疫接种率,保持高的免疫成功率,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以及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是加速控制麻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麻疹疫情发生情况及流行特点,为今后麻疹预防控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利用excel软件,对麻疹监测专报系统和疾病监测系统的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年商丘市共报告麻疹病例188例,报告发病率2.32/10万;实验室诊断和临床诊断病例分别为157例(83.52%)、31例(16.48%);高发年龄为<1岁年龄组,占总病例的59.04%;高发月份在5~9月,占全年发病的76.60%。全市9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结论由于强化免疫工作的开展,2010年报告麻疹病例数大幅下降,由此可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是消除麻疹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黄光明  曾淑妮 《医学动物防制》2010,(11):1029-1029,1031
目的描述吉安市2008年麻疹流行情况,掌握我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因素,为我市防治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吉安市2008年麻疹病例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吉安市2008年报告麻疹病例232例,有实验室诊断的病例63例,报告发病率为4.78/10万,无死亡病例。病例集中在5~10岁组为189例,占81.47%,主要为在校学生。呈现明显的季节性高峰,主要集中在3、4、5月,占全年发病数的80.60%。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4.06%。结论我市有的地方麻疹疫苗接种率不高,复种麻疹疫苗不及时或没有接种,存在免疫空白应在春夏季节加强对学校、托幼机构麻疹防治工作,同时提示要进一步做好儿童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工作,有必要对托幼机构和小学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活动,以消除免疫空白,提高麻疹疫苗覆盖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鄢陵县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方法:对鄢陵县2013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鄢陵县有50%的乡镇有麻疹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5.5/10万,较2011年、2012年有明显上升。春季高发,小于8月龄发病数最高,3岁以下发病人数占病例总数的100%,男女比例为1:1;2岁以下无免疫史病例占总无免疫史的100%。结论:麻疹发病向小月龄段推移。主要与免疫缺漏和胎传抗体不足以及院内感染有关。加强适龄儿童和重点人群麻疹疫苗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提高麻疹监测质量,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是目前防控麻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广州市海珠区有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免疫史的麻疹病例特征,为制定和完善麻疹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及麻疹专项监测系统中广州市海珠区2009—2018年麻疹确诊病例相关资料,并对其中2014年起报告的病例增加静脉血定量检测麻疹IgM、IgG抗体和2015年4月起增加采集咽拭子检测麻疹病毒RNA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8年广州市海珠区共报告有MCV免疫史麻疹病例57例,占总病例15.6%。不同年份有免疫史病例占当年总病例的比例不同(P<0.01),与总病例的年龄分布不同(P<0.01),但与总病例月份分布一致(r =0.81,P=0.021)。以IgM/IgG浓度比值为判断方法,2014年起报告病例中原发性、继发性免疫失败分别占有MCV免疫史病例的61.1%、38.9%。从2015年4月起报告的10例有免疫史病例的咽拭子中均未检出麻疹病毒RNA。有MCV免疫史与无免疫史病例的发热、皮疹、咳嗽、卡他、结膜炎及“麻疹典型症状”等症状发生率分别为70.2%和84.0%、71.9%和86.4%、54.4%和76.5%、36.8%和64.2%、40.4%和61.1%、57.9%和7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广州市海珠区有MCV免疫史的麻疹病例占比较高,症状较不典型,以原发性免疫失败为主,且传染性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内江市2008-2013年麻疹流行现状和流行特征,为做好消除麻疹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3年内江市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内江市2008-2013年共报告麻疹病例17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0.79/10万;1~6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86.71%;以农村散居儿童为主,1岁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37.00%;发病年龄为28天~37岁;181例麻疹病例中,无麻疹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18.78%,存在免疫空白。结论 2008-2013年内江市麻疹发病率逐年降低,目前已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今后应继续加强儿童常规免疫和麻疹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河南省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防控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河南省麻疹发病率为0.19/10万;1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达9.78/10万;各市麻疹发病降低,季节高峰不明显;无免疫史病例占全部病例的68.51%。结论小年龄组尤其是1岁以下儿童是麻疹防控的重点。实施规范化接种、提高2剂次MCV接种率的同时,加强未满免疫月龄儿童的个人防护,控制院内感染,加强麻疹监测工作,是今后全省麻疹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了解保定市2013-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与消除麻疹进展,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麻疹监测信息管理报告系统的数据,对保定市2013-2014年麻疹流行特征及为消除麻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保定市2011-2012年麻疹疫情防控取得了麻疹专项监测以来的最好成绩,发病率分别为0.07/10万、0.04/10万;2013-2014年疫情出现反弹,麻疹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分别为0.45/10万、3.98/10万,2013年比2012年上升10.50倍,2014年比2013年上升7.94倍。2013年3~5月、2014年1~5月为发病高峰,其中2014年2月发病数为全年峰值;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保定市区以北、总人口在50万以上的县(涿州市、定兴县、徐水县、易县);年龄主要集中在2岁以下和20~岁组人群,分别占2013-2014年总病例数的50.54%、44.23%,其中<8月龄、8月龄~2岁组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7.02%、23.53%。2013-2014年8月龄~14岁组麻疹病例65.00%无麻疹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ine,MCV)免疫史,其中8月龄79.31%接种不及时。结论保定市消除麻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免疫人群仍存在免疫空白和及时率低等问题。有效控制麻疹疫情,推进消除麻疹进程,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消除麻疹所制定的各项防控措施;并关注小年龄组和成人易感者在麻疹病毒传播中的作用,探讨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2007-2008年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海南省2007~2008年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7-2008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数据。结果2007~2008年全省监测报告“发热出疹”麻疹疑似病例1240例,报告发病率2007年为2.52/10万,2008年为12.21/10万,监测病例报告2007年有14个市县,占77.78%,2008年有17个市县报告,占94.44%;监测病例中确诊为麻疹病例78例,实验室确诊52例,占66.67%,临床诊断26例,占33.33%,麻疹年发病率分别为0.32/10万、0.59/10万,无死亡病例;确诊病例中2007年本地常住人17占74.07%,流动人17占25.93%,2008年常住人12占50.98%,流动人口占49.02%。排除病例中风疹病例两年均在35%v;t上。发病呈高度散发,仍以冬春季为主,最小年龄为7月龄,最大为35岁,15岁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60.26%,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87.23%。结论海南省开展麻疹症状监测以来,监测系统是敏感的,2007-2008年麻疹发病率已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甘肃省静宁县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静宁县2008年麻疹疫情特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麻疹IgM抗体。结果 2008年该县共报告麻疹165例,年发病率36.63/10万,以散发为主,病例分布广泛,并有明显的季节性,5~7月报告146例,占总病例数的88.48%。〈8月龄16例,占总病例数的9.70%;≤15岁儿童麻疹发病数135例,占总病例数的81.82%。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76.36%。结论甘肃省静宁县麻疹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或麻腮风疫苗基础及加强免疫接种工作,消除免疫空白,提高免疫覆盖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芒市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芒市2013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报告麻疹病例75例(其中输入16例),芒市发病59例,发病率14.94/10万。病例主要分布于城市及近郊(占86.44%);发病人群以青壮年农民为主(占79.66﹪),流行高峰是6-8月(占73.33%);境外和邻县传染源输入后发生麻疹流行。结论传染源输入是发生疫情的重要因素,应加强疫情监测,建立牢固的麻疹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4.
2009年长春地区400例麻疹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宇  李锦 《吉林医学》2010,31(17):2630-2631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2009年麻疹爆发流行的特点、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6月份收治的400例麻疹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0例患者中,男256例(64%),女144例(36%)。年龄8个月以下幼儿164例(41%),8个月~18周岁228例(57%),18周岁以上成人8例(2%),死亡2例(0.5%)。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咽痛(100%),早期出现科普利克斑(98%),合并肺炎314例(78.5%)、喉炎150例(37.5%)、心衰10例(2.5%)、心肌炎14例(3.5%)、气胸2例(0.5%)、纵膈气肿2例(0.5%)。结论:麻疹的发病年龄前移,未接种麻疹疫苗(Measlesvaccine,MV)婴儿较多(164例)。临床表现多典型,并发症多。提高MV接种率,将MV接种年龄提前和将预婚妇女的MV常规接种及补种纳入控制麻疹的总体措施中将有效控制麻疹和降低总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7-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防范输入性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病例发生.方法:整理贵州省AFP监测系统2007-2011年5年AFP病例数据,分析AFP病例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评价AFP监测系统质量及监测效果.结果:1068例AFP病例报告覆盖全省9个市(州),AFP发病时间无明显的季节性,以4岁及以下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83∶1.AFP病例以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为主,占35.7%.以省为单位,每年<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1/10万,各项及时性指标均>80%.病例就诊2次时,粪便标本不合格率为18.0%,≥3次时,不合格率达到52.4%.结论:贵州省2007-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质量较高,病例就诊次数越多标本采集不合格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三明市1951~2013年麻疹疫情特征,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51~2013年三明市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51~2013年三明市累计报告麻疹病例289 15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25.2/10万;死亡2 589例,死亡率为2.0/10万;病死率为0.9%。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分布在3~5月,占总病例数的44.2%。随着麻疹疫苗接种的实施,极大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改变了麻疹流行规律,3岁年龄组发病构成比下降,城乡发病率差距逐步缩小。1990~2013年间,男女发病比例为1.3:1,病例以0~14岁为主,占71.55%(1 667/2 330);发病以学生为主,占总病例数的42.8%(996/2 330)。结论对适龄儿童全程接种麻疹疫苗,同时开展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活动,是消除麻疹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绵阳市2009年流行病学特征,总结麻疹控制经验,为2012年我市消除麻疹提出指导意见。方法:对绵阳市2009年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绵阳市2009年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51例,报告发病率为0.96/10万,明显低于2008年。病例主要以2岁以内和15岁以上发病为主,发病高峰在2~5月,未发生暴发疫情。结论:我市2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不高,有免疫空白现象存在,必须进一步加强人群免疫接种,特别是免疫工作薄弱的地区;同时提高麻疹监测的敏感性,及时发现麻疹疑似病例,有效控制麻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济宁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确定易感人群,为控制麻疹疫情的发生,制定有效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网络直报系统,对济宁市某地区2008年度麻疹疫情报告确诊的738例新发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738例确诊病例中,男性占58.67%,女性占41.33%;年龄发病曲线呈现出两个峰值,分别在1岁以下(占37.53%)和20岁~35岁(占24.79%);发病人群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1.08%),其次为农民(占21.27%)、学生(占12.47%)、工人(占6.91%);人口分布以流动人口为主(占70.33%);发病季节集中于2~6月份(占88.75%);病例确诊为麻疹所需的平均时间为5.12±3.43 d。结论该地区麻疹新发病例以0~1岁儿童和20~35岁青壮年为主,发病人群集中于流动人口,提示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控,同时医疗机构应提高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海口市2008~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1年海口市4个区上报麻疹监测系统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评价监测系统主要运转指标及相关资料。结果麻疹监测系统敏感性逐年提高,2008~2011年的年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33.1/10万,个案调查及时率从2008年的94.3%提高到2011年的100.0%,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从2008年的64.5%提高到2011年的100.0%,合格标本采集率从2008年的3.6%提高到2011年的85.5%,个案调查资料48h内专病录入从2008年的97.1%提高到2011年的100.0%;确诊病例3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48/10万;发病构成以8月~14岁为主,占总数的50.0%;病例呈散发,以3~7月发病为主,共发26例,占总发病72.7%;流动人口发病占66.6%,无麻疹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占77.8%。结论 2008~2011年海口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良好,应进一步提高监测系统的工作质量和人群免疫水平,切实加强流动人口麻疹防控,以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2010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用Excel软件对麻疹监测专报系统和疾病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平顶山市2010年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67例,发病率为1.34/10万。2-5月为麻疹发病高峰,病例集中在7岁以下儿童,其中又以<1岁组儿童发病率最高,共发病26例,占病例总数的38.81%。职业构成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占总病例的83.58%。在≥8月龄的58例麻疹病例中,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1次免疫史、2次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15.52%、17.24%、24.14%、43.10%。结论应提高2剂次MV接种率和满8月龄婴儿麻疹的及时接种率,加强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适时开展重点人群的麻疹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