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9 毫秒
1.
痹证营卫论及其实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历代医家认识痹证,多崇上说;而有关营卫在痹证发病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则少涉及。现就营卫学说在痹证发病机制中的关系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
以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多相当于中医痹证的范畴,《素问·痹论》篇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历代医家均强调外邪致痹的重要性,将祛风除湿散  相似文献   

3.
胡晓红 《四川中医》2000,18(7):13-14
《灵枢·官针》篇主要介绍古代在治疗上公认的合乎规定的针具和针法。本文从中分析归纳出其对痹证的针法,从对痹证的分类诊断上,详细论述了对不同的痹证采用的古针法。1 痹证的诊断11 定性诊断 《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热邪胜者为热痹。12 定位诊断 《素问·痹论》将痹证分为五体痹、五脏痹、六腑痹。其中五脏痹、六腑痹为痹证久治不愈内舍五脏六腑所致脏腑病变,不属于本文痹证范畴,故略而不述。五体痹按病位分为皮痹、肉痹、脉痹、筋痹、骨痹。皮痹主要…  相似文献   

4.
《内经》一书有关“痹”的论述约三十多处,并有论“痹”的专篇,如《素问·痹论》、《灵枢·周痹》等篇,较详尽的论述了“痹”的含义、病因病机、分类证候、治疗预后等。足以说明《内经》对“痹”之重视和“痹证”在当时是常见的多发病之一。  相似文献   

5.
痹证记载源于中医古籍《内经·素问·痹论篇》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则为行痹 ,寒气胜则为痛痹 ,湿气胜则为著痹也。”汉代医家张仲景在《内经·素问》痹证理论的基础上对痹更有明确论述 :“诸肢节疼痛 ,身体羸 ,脚肿为脱”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笔者认为 ,仲景所谓痹 ,多与现代医学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者类似。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运用经方辨证治疗痹 ,疗效甚好。现举验案四则介绍如下。1 温经散寒法治寒湿偏胜型痹许某 ,女 ,5 0岁。诉四肢关节疼痛 ,指掌关节均变形 ,活动受限 ,屈伸不利 ,遇寒加重 ,得温则…  相似文献   

6.
“痹”症之论首见于《内经》,《内经》言及“痹”处甚多,《素问·痹论》、《灵枢·周痹篇》为论“痹”专篇,其所言“痹”字,涵义颇丰,本文拟就“痹”之含义、病因、病机、及其病证分类、预后作一追溯探析。痹之含义《说文解字》云:“痹、涩病也。”《集韵》:“涩,或作湿”与湿同。《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病挛痹,”歧伯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可见,“痹”的原义是指风寒湿邪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其实,“痹”作为病名言,其为“痹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素问·痹论》曰:“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又《灵枢·刺节真邪篇》曰:“虚邪之中人  相似文献   

7.
痹证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以肢体肿胀疼痛、重着麻木,甚则变形、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进一步发展可累及脏腑。痹证之名始于《内经》,《素问·痹论》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素问·痹论》和《灵枢·周痹》对痹证进行了专门的论述.除了风寒湿痹,还提出了“热痹”、“五体痹”、“五脏痹”等,奠定了中医痹证的理论基础。后世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对痹证的理论和辨证施治进行了不断的完善。本文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对痹证的中医辨证施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痹证"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且论述颇详.究其病因病机,《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著痹";"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嗣后,历代医家多宗经旨,以寒立论者多.然论痹之属热者亦复不少,如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云:"从来痹证,每以风寒湿三气杂感主治,召恙之不同,由  相似文献   

9.
痹证从肺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痹证为临床常见疑难病证之一 ,主要临床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酸痛 ,重者麻木、屈伸不利。《素问·痹论》开篇指出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盛者为行痹 ,寒气盛者为痛痹 ,湿气盛者为著痹也”。这一论述为临床痹证的分型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由此确定的祛风、散寒、除湿等方法治疗行痹、痛痹、著痹一直为临床所广泛应用 ,然而疗效欠佳 ,说明上述治疗方法并未从根本上针对痹证的病因进行治疗 ,由此促使我们对风寒湿邪是否是致痹的根本原因进行认真的反思。为此 ,我们结合《素问·痹论》对痹证的病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该篇在论述…  相似文献   

10.
<正> 《黄帝内经》专门阐述痹证的专篇有《素何·痹论》和《灵枢·周痹论》,而散在他篇中论及痹病概念的有约40篇,初步形成了一套理法方药,为后世治疗痹证开创了先河。笔者对内经中有关痹证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痹证‘三说’,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分述如下:1.二合说《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刀又提出“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答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提出了形成痹病的二个前提:一是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三气虽错杂而至,不合而侵袭人体不能成痹。二是风寒湿三气相合而至不与营卫之气合是不致发生痹证的,这就是‘二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的范畴。《素问·痹论》云 :“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也。”阐明了痹证是由于风寒湿三邪侵袭人体 ,留滞肌肉经络 ,导致气血闭阻 ,引起关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纵观历代文献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中医痹证的“历节病”、“白虎历节”、“痹”、“骨痹”、“筋痹”、“顽痹”、“鹤膝风”等极为相似。中医治疗痹证有几千年的历史 ,古时的“桂枝芍药知母汤”和“乌头汤”等方剂 ,至今仍为临床医家所沿用。近年来 ,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一些疗效好、副作用少的药物与方法不断出现 ,显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12.
痹证临床常见。其诱因多由风寒湿三邪所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为了便于掌握,后人归纳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四种基本证型。古人所论痹证,含义甚广,不仅包括了躯干方面的病变,同时还包括若干由表及里,  相似文献   

13.
祛痰法在痹证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祛痰法在痹证中的运用程祥步江西乐平市中医院(333300)多年来,余以祛痰为主治疗痹证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简介如下。1病因病机《素问·痹论篇》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湿痹也。”可见痹证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14.
1 血瘀致病的各类血瘀致病最早源于《内经》,有血瘀腰痛(《素问· 生气通天论》)、血瘀痹证(《素问·痹论)》)、血瘀成痈(《素问·痈疽》)、血瘀(《素问·举痛论)》)、血瘀腹痛(《素问·举痛论》)等;气血病的治疗原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审其阴阳,以别刚柔,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者宜决之,气虚者擎之。”《素问·针解》则针对经脉中的血瘀明确提出:“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汉·张仲景,创立了“瘀血”病名,创制了许多活血化瘀的方剂,如桃仁承气汤、抵当汤、鳖甲煎丸、大黄度虫丸、大黄牡丹皮汤等。初步奠定了血瘀证辨证论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重用黄芪治痹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波 《新中医》1997,29(4):49-50
重用黄芪治痹证袁波痹证如《素问·痹论篇》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故治疗上多从祛风、散寒、除湿着手。然而,正虚,尤其是阳气不足,卫外不固才是发生痹证的内在因素。《济生方·痹》则有明确的论述:“此病皆由于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对认识与治疗各类退变性骨关节炎有悠久的历史 ,它归属中医“痹症”范畴。《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 :“地之湿气 ,感则害皮肉筋脉。”明确的指出了痹症的形成乃风寒湿邪入侵肌表 ,留滞经络 ,阻遏气血 ,导致肌肉、筋骨、关节疼痛、酸楚、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其后 ,历代医家对其发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如《儒门事亲·痹论》曰“此疾之作 ,多在四时阴雨之时 ,及三月九月 ,太阳寒水用事之月…… ,或频水之地 ,劳力之人…  相似文献   

17.
<正> 《素问·痹论》提出的“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开痹证病因分类之先河,后人因之创立了祛风、散寒、除湿等治痹大法。尔后,医家又相继提出热痹,于是就有了清热、活血化瘀及补益气血、调养肝肾诸法,使痹证的治疗日臻完善。但目前看来,以上诸法,仍未能概括全部痹证治法,临床上不乏因痰致痹者。基于上述原因,笔者查阅了历代的一些中医文献,并结合个人临证中痹证从痰治愈的一点体会,对因痰致痹、痹证从痰论治的机理作一探讨。痰痹的形成机理痰,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的痰,是指咳吐之痰,肉眼可见。形成痰痹之痰,  相似文献   

18.
顽痹证证治拾粹鄂州市中医医院(436000)朱祥麟《素问·痹论》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故治痹者多以三因立论。痹病久延不愈,衍成顽痹病疾,证情较为复杂,非循常法可获效。《灵枢·周痹》谓:“刺痹者,必先循切其上下之大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  相似文献   

19.
<正> 张志秋老中医工书善画,尤精于医。其学渊源有自,其用道常达变,不尚奇异,讲求实效。现将张师治疗痹证的经验介绍于下:初遵“风寒湿”变循“虚火瘀”《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张师遵循经义,对病程较短,确因  相似文献   

20.
肺痹赘言     
肺痹属脏腑痹病之一。脏腑痹病最初见于《内经》,《素问·痹论》即是讨论痹病的专篇。论中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是痹病病因,风寒湿闭阻皮、肉、脉、筋、骨,为后世医家讨论痹病的热点,深入脏腑成痹,《内经》以降,虽代有学者论及,惜浅尝辄止,均未作深入探究。直至清代叶天士出,治疗肺痹标新立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