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中国1990—2019年丙型肝炎(丙肝)所致肝硬化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和制定针对性的丙肝所致肝硬化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2019)中1990—2019年中国丙肝所致肝硬化相关数据,利用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指标,采用R软件ggplot2包与全球各级社会人口学指数(SDI)地区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使其结果可视化,分析丙肝所致肝硬化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1990—2019年间,我国丙肝所致肝硬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病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随着年龄的增加,死亡率与患病率逐渐上升。中国男性及50岁以上年龄组人群面临疾病负担较严重。与全球不同SDI等级地区相比,自1996年后,中国伤残损失寿命年(YLDs)、早死损失寿命年(YLLs)、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均处于最低水平。饮酒和药物滥用是导致我国丙肝引起的肝硬化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结论 丙肝所致肝硬化造成的伤残负担增大,尽管其所致的过早死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仍为疾病负担的主要来源。加强对丙肝的预防和控制,减少饮酒和药物滥用两种行为危险因素是防治工作的...  相似文献   

2.
糜跃萍  胡迪  蔡波  徐红  俞浩 《疾病监测》2022,37(10):1376-1382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江苏省居民胰腺癌流行情况、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和相关危险因素,为胰腺癌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9)数据,分别计算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率等指标;采用Joinpoint软件计算胰腺癌标化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DALYs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归因于烟草使用、高空腹血糖值(FPG)和高体质指数(BMI)对胰腺癌疾病负担变化的影响。   结果  1990—2019年江苏省居民胰腺癌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率整体呈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2.0%、2.2%、1.9%和1.7%)。 疾病负担中标化DALYs率由1990年的118.24/10万上升至2019年的196.39/10万,增幅为66.09%,其中男性增幅大于女性。 与1990年相比,2019年归因于烟草使用、高FPG和高BMI的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率均上升。 65岁及以上人群疾病负担上升明显,且男性疾病负担高于女性。   结论  1990—2019年江苏省居民胰腺癌疾病负担仍较重。 对于有吸烟史、血糖值异常和高BMI的老年男性群体应做重点防治和健康宣教,加强控烟并倡导健康饮食,降低胰腺癌死亡人数和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先天性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19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 2019),分析先天性出生缺陷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及其年龄标化率和平均年度百分比变化率(AAPC),分析1990—2019年中国先天性出生缺陷疾病负担变化情况,并与全球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2019年中国先天性出生缺陷年龄标化发病率为147.41/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为4.62/10万,年龄标化DALY率为480.95/10万。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先天性出生缺陷年龄标化发病率、年龄标化死亡率、年龄标化DALY率分别上升12.08%与下降70.38%、66.82%。近年来,尽管中国先天性出生缺陷疾病年龄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疾病负担大致呈下降趋势,且低于全球水平。这与较早的疾病干预及治疗使标化死亡率降低密切相关。结论 1990—2019年中国先天性出生缺陷患儿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疾病负担从略高于全球到低于全球水平,但年龄标化发病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1990—2019年中国帕金森病疾病负担的变化,为帕金森病防治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采用粗发病率、粗死亡率及其标化率评估中国帕金森病发病和死亡水平,采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来评价不同性别、年龄组帕金森病疾病负担情况,分析1990—2019年中国帕金森病的疾病负担变化情况。结果 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帕金森病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203.93%和140.63%,粗发病率和粗死亡率分别上升152.98%和100.37%,标化发病率上升15.33%,标化死亡率下降17.58%。中国总体标化DALYs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变化百分率(AAPC)=-0.50%,P<0.001],相较于男性,女性下降速度较快(AAPC=-0.95%,P<0.001)。15~49岁人群DALYs率呈上升趋势(AAPC=0.93%,P<0.001),50~74岁和75岁及以上人群呈下降趋势(AAPC=-0.57%,AAPC=-0.56%,均P<0.001)。DALYs构成中,早亡所致生命年损失(YLLs)占比大于伤残所致...  相似文献   

5.
正据WHO最新数据显示,肺癌仍居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榜首,在全球癌症发病率负担中占比11.6%,在全球癌症死亡率占比18.4%,是男性癌症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女性癌症患者死亡的第二原因~([1]);国内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肺癌也是中国居民死亡的首位癌症~([2]),其高发病率、高住院率、高致死率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因此探讨肺癌的预防诊治途径,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正心血管疾病是以心脏和血管异常为主的循环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等,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特点[1]。最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报道,心血管病患病率仍然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的人数约350万,占总死亡原因的41%,而且说明心血管死亡率占在疾病总死亡原因的首位[2]。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正>脑血管疾病是引起我国国民第1位的疾病死亡原因,其防治已引起我国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缺血性卒中占所有卒中的80%左右,由于其高患病率、高致残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负担。人们在缺血性卒中的防治方面走了许多弯路,其中热衷于脑梗死后的脑保护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不仅浪费了巨大的人、物力和财力,还使脑血管病防治落后了心血管病至少20余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浙江省脑卒中疾病负担和危险因素变化趋势,为全省脑卒中防控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数据,采用伤残损失健康寿命年(YLDs)、早死损失寿命年(YLLs)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等指标,描述和分析1990—2019年浙江省脑卒中疾病负担和主要危险因素变化趋势,同时与全国、世界不同社会人口学指数(SDI)地区进行比较。  结果   1990—2019年,浙江省脑卒中YLL率和DALY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YLD率稳定上升,变化率分别为?17.4%、?9.6%和78.3%。 2019年,浙江省脑卒中所致YLL率、YLD 率和DALY率分别为1570.8/10万、301.7/10万、1872.5/10万,其中,≥70岁组最高,15~49岁组最低。 2019年男性YLL率和DALY率明显高于女性,YLD率与女性持平。 脑卒中发病类型以出血性脑卒中为主,逐步转变为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疾病负担的横向比较发现,浙江省脑卒中疾病负担处于相对较低水平(YLL标化率和DALY标化率仅高于高SDI地区标化疾病负担指标)。 2019年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室外空气污染、高盐饮食、吸烟和高血糖,相比1990年,行为危险因素和环境危险因素的影响程度有所提升。  结论   浙江省脑卒中疾病负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且优于全球大多数地区,但也存在高年龄组、男性疾病负担较重等问题。 应继续强化脑卒中防治策略,根据现阶段脑卒中疾病负担特点,制定差异化和精细化防治措施,进一步降低浙江省脑卒中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GBD 2019),分析1990—2019年中国间质性肺疾病和肺结节病(ILD&PS)的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为中国ILD&PS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GBD 2019获取1990—2019年中国ILD&PS的患病、死亡病例数与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绝对数,同时收集相应的年龄标化率(ASR)来评价中国ILD&PS疾病负担。运用Joinpoint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疾病负担变化趋势。进一步运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PC)分析定量评估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1990—2019年中国ILD&PS的患病、死亡病例数与DALYs绝对数均呈上升趋势。2019年中国患病数722 410[95%不确定区间(UI):586 951~872 704]例,死亡数8 181(95%UI:5 796~10 302)例,DALYs绝对数240 576(95%UI:189 934~299 740)人年。总体年龄标化患病率(ASPR)(AAPC=0.58%,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估计江苏省居民1990 — 2017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疾病负担程度及其归因危险因素的定量水平。方法利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资料,分析1990 — 2017年江苏省居民COPD的患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率的变化趋势,运用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估计不同危险因素导致COPD疾病负担的比例。结果1990 — 2017年江苏省COPD的标化患病率、标化死亡率、标化DALY率和过早死亡率都呈下降趋势(P<0.001),仅女性的标化患病率未见下降(P=0.157)。 40岁以后DALY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快速上升。 伤残损失寿命年在DALY中所占的比例上升,吸烟导致了40.70%的DALY,已成为引起江苏省COPD疾病负担的首位原因。结论江苏省COPD疾病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不可忽视,应重点关注中老年、女性人群,将控烟作为防控的重要手段,注重预防因COPD导致的伤残。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我国目前40岁及以上居民脑卒中患病率不断上升,推算≥40岁的居民脑卒中现患人数为1242万,每年因脑卒中死亡的人数为196万人,且由此造成的疾病负担有爆发式增长的趋势[1].《2017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从2005年到2016年脑出血与脑梗死的...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气流受限为特征。此病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5位[1],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据预测2020年将上升至第3位。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为8.2%[2],患病率之高十  相似文献   

13.
<正>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有报告指出,2011~2013年综合标化患病率约为2%,且呈年轻化趋势~[1]。2008年全国死因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已经上升为中国国民的首要死亡原因,至2020年,中国每年卒中死亡人数将增长3倍~[2-3]。卒中中心因能提高溶栓率、减少死亡、残疾、降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1990—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居民糖尿病死亡特征和疾病负担情况,为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糖尿病相关政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内蒙古数据通过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软件进行回归分析,计算1990—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居民糖尿病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早死损失寿命年(YLL)率、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率,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反映糖尿病疾病负担变化趋势。  结果   1990—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糖尿病死亡率由3.58/10万增至8.03/10万,APC为2.8%;DALY率由2.90人年/1000人增长至6.59人年/1000人,APC为3.0%;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P<0.05),男性的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 死亡人数、死亡率、疾病负担指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70岁年龄组达到最高。  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糖尿病疾病负担严重,男性人群疾病负担及伤残疾病负担较严重,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加强糖尿病防控工作,针对重点人群进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1990-2019年北京市和上海市帕金森病的疾病负担指标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数据,使用患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指标分析北京市和上海市帕金森病的疾病负担现状,并通过1990-2019年的变化率量化上述指标的长期变化趋势.按性别和年龄分层分析北京...  相似文献   

16.
正心血管疾病负担是导致人类过早死亡和病残的首要原因,心血管疾病也是当代全球最主要的疾病负担。2020年底《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发表的"1990年至2019年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以下简称"全球心血管负担报告")一文,全面复习了过去30年间全球心血管疾病的巨量数据,描绘了全球心血管疾病和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全景图,并强调了当前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所面临的挑战[1]。全球心血管负担报告信息量大、数据翔实,还包含了许多新概念和新定义,对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北京市户籍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特征,并与全球疾病负担2019(GBD 2019) 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为北京市脑血管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2010—2019年北京市户籍居民脑血管病死因监测数据,测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等指标,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户籍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  结果   2010—2019年北京市户籍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范围为107.37/10万~122.46/10万,标化死亡率由2010年的79.18/10万下降至2019年的59.61/10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2.10%, P<0.05),男性脑血管病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 2010—2019年北京市户籍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85岁及以上年龄组死亡率最高,85岁以下各年龄组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 脑血管病死亡以缺血性脑卒中和脑出血为主,2019年分别占脑血管病死亡的74.32%和23.67%,急性脑血管病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 2019年北京市户籍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在全球处于高位(第178位),但标化死亡率在全球处于低位(第61位)。 2019年北京市户籍居民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分别低于全球和中国水平,高于可比较国家(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水平,但下降速度仅次于新加坡和韩国。  结论   2010—2019年北京市户籍居民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85岁以下各年龄组死亡率以及急性脑血管病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 未来仍需关注男性和高年龄人群脑血管病后遗症的防控。 2019年北京市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高于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北京市脑血管病的防控可参考和借鉴高健康水平国家的相关医疗卫生政策。  相似文献   

18.
<正>因为心血管危险因素高发生率和难以控制的结果,心血管疾病成为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首要原因[1-4]。由于血压和心血管事件之间的直接和线性关系[5]以及高血压的高患病率等,高血压被认为是最危险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据估计全球大约有10亿成年人患病[2]。估计全球每年有940万例死亡与高血压有关,因心脏疾病死亡的至少占4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国新生儿疾病的疾病负担和1990-2010年的变化规律,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0)的结果,分性别和年龄组报告我国1990年和2010年新生儿疾病的患病数、死亡数、早死造成的生命损失年(YLL)、伤残造成的生命损失年(YLD)、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及它们的率,并计算各项指标20年间的增量和增幅。 结果 我国新生儿疾病 1岁组的患病情况、死亡情况和疾病负担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与1990年相比,2010年的患病数、标化患病率、死亡数、标化死亡率、DALY、标化DALY率、YLL、标化YLL率、YLD和标化YLD率分别下降了42.18%、15.55%、75.76%、64.60%、75.70%、64.50%、75.76%、64.60 %、48.21%和24.37%。2010年男性的患病情况、死亡情况和疾病负担指标均明显高于女性。与1990年相比,2010年早产并发症的死亡及疾病负担情况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各年龄组的患病率均呈现上升趋势,0~6天组仍是疾病死亡和疾病负担较重的年龄组。新生儿脑病各项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新生儿败血症和其他感染性疾病0~6天组引起的患病率、YLD率呈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14.04%和14.33%。 结论 按性别和年龄段分组的疾病负担能更准确地反映不同新生儿疾病造成的影响,可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我国分性别、分年龄组甲、乙、丙、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患病、死亡、疾病负担情况及20年的变化规律。 方法 利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0)中国病毒性肝炎结果,以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对患病率、死亡率和疾病负担率指标进行标化;分性别、分年龄组对4种病毒性肝炎患病情况、死亡情况和疾病负担指标进行统计描述。 结果 中国1990年病毒性肝炎的患病数、标化患病率、死亡数、标化死亡率、伤残调整生命年 (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标化DALY率、早死造成的生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标化YLL率、伤残损失的健康生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和标化YLD率分别为5 912 987.44例、42 903.75/1000万、33 267.39例、348.06/1000万、1 480 678.28人年、13 841.84年/1000万、1 366 636.53人年、13 016.86年/1000万、114 041.75人年和825.15年/1000万,与之相比,2010年患病数、标化患病率、死亡数、YLD和标化YLD率增加,增幅分别为10.40%、10.09%、24.01%、8.12%和7.70%;标化死亡率、DALY、标化DALY率、YLL和标化YLL下降,减幅分别为2.37%、2.63%、25.34%、3.64%和28.26%。对于甲肝, 除15岁组患病数和YLD在20年间呈上升趋势外,其余各年龄组的所有指标呈下降趋势; 5岁组的儿童是甲肝高患病率和高DALY率人群,其值1990年分别为73 523.00/1000万和5023.00年/1000万,2010年分别为73 333.00/1000万和1935.00年/1000万。乙肝随年龄组增大患病率大致呈下降趋势,而死亡率大致呈上升趋势; 15~49岁组乙肝患病人数最多,患病率最低,50~69岁组DALY在20年间迅速上升,2010年为507 041.40人年,其值在各年龄组中最高。15~49 岁和50~69岁组是丙肝高患病和高负担人群,70岁组是其高死亡率人群,其值从1990年的33.40/1000万上升到2010年的52.80/1000万,增幅为36.74%。关于戊肝, 5岁和5~14岁组患病率和YLD率在过去20年呈上升趋势,其余各指标均呈下降趋势;50~69岁和70岁组各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50~69岁组患病率、死亡率和DALY的增幅分别为36.03%、20.10%和53.82%,70岁组分别为30.48%、31.96%和58.38%。 结论 按分性别、分年龄组描述患病、死亡和疾病负担更能准确地突出病毒性肝炎的防控重点,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