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胃扭转一病,临床上较为罕见,国内报道甚少,我院新医科治愈3例,特简单整理报告如下: 病者李××,女,23岁。系建邺区水西门菜场医务室工作,自述自1971年8月起开始间歇性胃疼、腹胀、口苦、打呃、呕吐酸水,不想吃饭,每天疼痛4-5次,经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于十二月初,由于发作厉害,疼痛剧烈,呕吐频繁,经我院急诊室治疗暂时缓解,拟诊“急性胃炎”,但以后症状仍反复发作。乃于1972年1月份在我院作上消化道钡透,报告所见:“全胃失去常态,服钡后见双液平面,胃呈虾形,胃窦幽门反转朝下,幽门有轻度痉挛,满腹(胃、  相似文献   

2.
张某 ,男 ,70岁 ,1998年 8月 15日初诊。主诉 :胸骨后灼热、疼痛、吞咽困难伴食物反流 1年余 ,加重 1个月。患者 1年前与人口角后出现胸胁胀满 ,嗳气 ,呃逆频作 ,食欲不振。经服用“香砂养胃丸”、“舒肝和胃丸”等药物 ,症状减轻 ,但呃逆仍时常发作 ,严重时持续 1~ 2d ,渐致出现胸骨后灼热、疼痛 ,吞咽食物有停滞感 ,伴泛酸或食物反流 ,症状时轻时重。在某市医院诊断为“食管裂孔疝 (滑动型 )”。给予“胃复安”、“盖胃平”等药物治疗 ,症状无明显改善。近 1月来 ,患者病情加重 ,渐致不能进食 ,食入即吐 ,需依赖静滴补充营养。诊见 :形…  相似文献   

3.
笔者将6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胃宁冲剂、呋喃唑酮、阿莫西林(简称胃宁冲剂组)与三九胃泰组,观察其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为1990年以来经纤维胃镜确诊,并作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者的门诊病人共62例。所有病人因近期以上腹部疼痛、憋胀、返酸、嗳气、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而就诊。62例病人按随机分为胃宁冲剂组和三九胃泰组。两组病人的一般状况及病情:胃宁冲剂组32例,男27例,女5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8.1岁,病程1.5~17年,平均5.5年;三九胃泰组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6.7岁,病程2~15年,平均5.4年。  相似文献   

4.
一、解剖生理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道小肠。上口为贲门,与食管相衔接,属上脘;下口为幽门,与小肠相毗连,属下脘;上下脘之间,则属中脘。三部分统称为“胃皖”,是一个囊袋状器官。古代有关胃的解剖之记载,《灵枢·肠胃篇》云,“胃纡曲屈伸之,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大容三斗五升”;《难经·四十二难》又云,“胃重二斤二两,纡曲屈伸,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盛谷二斗,水一斗五升”。此后,孙思邈、李梃、彭用光等医家皆依此说,可见祖国医家对脏腑器官的解剖记载并不详尽。  相似文献   

5.
(一)痉挛性胃扭转高××、男、50岁。患胃脘痛10余载,伴发嗳气,呃逆,时痛时止,近来有所加重,曾到县人民医院X光钡餐透视未见器质性病变。一九八二年八月十二日饮酒后,突然胃脘胀痛难忍,呕吐咖啡色食物伴瘀血近一大碗,随即抬送医院住院治疗。经西药对症处理二日后,仍不能进食,疼痛呈持续状态,不能向右侧及俯卧。钡餐检查:胃呈扭曲状,小弯向下方与大弯恰好交换位置,幽门隆起,胃内可见“胃泡”及“液平面”,球部与十二指肠位于幽门下方呈侧垂状,诊为:“痉挛性胃扭转”。遂邀中医诊治,舌苔薄黄而腻,脉象左弦右紧,根据辨证,选用:芍药甘草汤与丹参饮合用,白芍40克甘草20克丹参15克砂仁10克(后下) 檀香3克(后  相似文献   

6.
<正> 反流性胃炎,是胃大部切除术后与幽门作用缺失有关的早期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可出现持续反复地胆汁性呕吐,上腹部疼痛和体重下降“三联征”。与中医学上的“呕吐”和“胃脘痛”相类似。现介绍治验二例如下。例1 王某,男,32岁,1978年10月8日初诊。胃脘痛反复,食后恶心呕吐持续1周。于10年前出现上腹部疼痛,伴呕吐酸水,经服西药片(药名不详)缓解。半年后发生胃穿孔,曾作胃修补术,5个月后经上消化道钡餐摄片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胃  相似文献   

7.
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胃痞”范畴。现认为多灶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均为癌前病变[1]。西医从抗幽门螺杆菌(HP)、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入手治疗,疗效并不理想。2005年5月~200  相似文献   

8.
正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组织黏膜的慢性炎性反应,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依据临床症状表现可归于中医“胃脘痛”、“痞满”、“反酸”、“嘈杂”等范畴。现代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的最主要病因,此外胆汁反流、长期服用NSAIDs等药物和乙醇摄入是慢性胃炎相对常见的病因。由于该病机理复杂,病情容易反复发作,抗炎和根除Hp的治疗方式又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胃舒灵对胃肠功能及大鼠胃黏膜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脾虚大鼠模型小肠运动实验、大鼠幽门结扎应激溃疡模型实验及氨水致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实验,考察胃舒灵对脾虚大鼠小肠运动功能、大鼠幽门结扎应激溃疡胃酸、胃结合黏液、胃蛋白酶及氨水致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保护因子前列腺素(PGE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影响.结果:胃舒灵可显著增强脾虚大鼠小肠蠕动,加速炭末在小肠中的推进;能明显提高胃结合黏液量(P<0.05),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可使氨水致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中PGE2、NO、SOD的含量有升高,MDA含量明显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胃舒灵能增强脾虚大鼠小肠蠕动,提高黏膜保护因子PGE2、NO、SOD的含量,降低MDA的含量,抑制胃酸分泌,增加胃结合黏液和胃黏膜血流量,减少脂质过氧化,发挥胃黏膜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慢性胃炎以上腹部疼痛或不适、饱胀、恶心、嗳气、口中异味为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病机关键在于胃失和降,气机雍滞。朱珊教授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认为治疗小儿Hp感染相关性胃炎应以脾胃为基础,病症结合,标本同治,确立了“健脾和胃化湿,兼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自拟方药随证加减,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温胃止痛方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盐酸乙醇型胃溃疡模型观察其对胃溃疡的抑制作用;采用改良酚红含量测定法、小肠炭末推进法观察对正常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采用化学刺激法研究药物的镇痛抗炎作用。结果:温胃止痛方对大鼠幽门结扎性胃溃疡、盐酸乙醇型胃溃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抑制正常小鼠胃排空,促进正常小鼠小肠推进功能;对醋酸和甲醛所致小鼠疼痛、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温胃止痛方具有抗溃疡、镇痛、抗炎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的上口为贲门,下口为幽门。胃又称胃脘。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是慢性胃炎中的一个类型 ,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痞”等范畴。自 1999~2 0 0 3年 ,笔者对经纤维胃镜及病理等方法检查确诊为幽门螺杆菌 (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 4 2例患者 ,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 2例均为门诊患者 ,男 38例 ,女 4例 ,年龄 2 8~ 6 2岁 ,病程 1~ 2 0年 ,其中胃窦部CAG 31例 (73 8% ) ,胃体部 9例 (2 1 4 % ) ,胃窦加胃体部 2例 (4 8% )。 4 2例患者中 ,合并浅表性胃炎者11例 ,合并胆汁返流性胃炎者 7例 ,合并胃黏膜糜烂…  相似文献   

14.
徐××,女,34岁。1989年10月31日初诊。患者自20岁起出现口腔粘膜溃疡,以后呈反复发作性加剧。1978年8月因两眼胀痛、近看有复视等被五官科医院诊为两眼球后视神经炎:1988年5月起,口腔粘膜连续溃疡,疼痛且多个溃疡同时出现,同时又因腹痛,大便带血粘冻等经摄片及乙结镜检为“慢性结肠炎”、“直肠溃疡”,乙结镜检查发现;“乙状结肠充血明显,在距肛门口约5~6cm(KC位)5点处可见5mm×3mm大菱形溃疡,溃疡面有渗出物,溃疡四周组织明显充血水肿”;1989年5月又因胃痛住院检查,胃镜示:胃粘膜水  相似文献   

15.
中医胃脘痛是指发生在上腹部疼痛的疾病 ,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 ,包括了上腹部多个器管的多种疾病 ,如 :胃炎、溃疡病、胃肿瘤、胃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以及发生在肝、胆、胰的疾病和部分心绞痛的疾病 ,这是比较泛义的胃脘痛。而祖国医学又云 ,胃由三脘组成 :上脘 (即贲门 ) ;下脘 (即幽门区及十二指肠球 ) ;上下脘之间为中脘。三脘有主受纳、腐熟水谷助消化的功能 ,是生命的“后天之本”。笔者对胃脘痛 ,主要是对胃三脘疼痛的各种中医辨证证型作了 X线的钡餐 ,气、钡双对比检查 ,现将其归纳总结如下。6 0 2例患者中男 381例 ,女 2 84例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8年5月治疗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四联疗法;观察组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四联疗法情况下外加荆花胃康胶丸辅助治疗。在停药4周以后,检测2组患者的幽门杆菌的根除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3%。并且观察组的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86.8%)也远高于对照组的转阴率(68.4%)。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荆花胃康胶丸与四联疗法的共同使用对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更加安全、彻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8月重庆市渝北区茨竹中心卫生收治的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和对照组(抑酸治疗)各3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根治情况以及停药前后的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发生情况。结果:观察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前观察组患者的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1、3个月后两组胃食管反流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消化系概括消化管的史料,以難经四十四難较为全面,书称:“七冲门何在?然,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厭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胃)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丁注:“经言唇为飞门者取动之义也,齿为户门者为关键开合五穀由此摧废出入也,会厭为吸门者咽喉为水穀下时厭按呼吸也。”可见我国古典医学中的解剖术语是多含生理意义的。易说卦:“兑为口舌”疏:“口舌为言语之具也,”灵枢经:“口唇者音聲之扇也,”春秋元命苞:“唇者齿之垣”(字典引)说文:“唇,口耑(端)也,”六书精蕴:“口以开阖为用”,医宗金鑑:“口者,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组无器质性原因的慢性或间歇性的上消化道症状,以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的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尤其是餐后加重)、腹胀、早饱、恶心、呕吐、烧心、嗳气等为主症的疾病.现代医学多认为本病可能与胃肠运动障碍、内脏感觉高敏感性、胃酸分泌改变、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肠激素分泌失常、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2010年8月-2010年12月笔者对3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运用舒胃汤(自拟方)治疗,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暖丹田"导引法原文 治小肠虚、冷、疼. 端坐搽丹田,行功运气四十九口. 简析 本式治小肠虚寒、冷痛等症状.中医认为,小肠属六腑之一,它上接幽门,与胃相通,下连大肠,可分为回肠、空肠和十二指肠三部分.小肠的主要功能是主化物而分清泌浊.它承接胃腐熟的食物再行消化,有"受盛之腑""受盛之官"之称.食物经胃腐熟后变成食糜,在小肠再经消化并分别清浊,精华部分被吸收而营养全身,糟粕部分则下传大肠,水液归于膀胱.所以若小肠受寒,则有腹胀、腹泻、便溏、疼痛等症状.此外,小肠经与心经相表里,心经有热可以移到小肠,出现小便短赤等证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