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置换翻修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策及实践效果。方法 成立护理小组,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制订护理方案,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29例人工全髋置换翻修术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一例发生感染、髋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人工全髋置换翻修术预防并发症的护理,避免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高危人群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脱位护理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袁小娟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1273-1274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可明显减轻髋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然而,病人术后将面临各种并发症,术后脱位为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翻修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大多数脱位发生在术后6个月,文献报道脱位率为3.9%。易发生脱位高危人群如:高龄、肥胖、术前患髋有手术史等。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共行术后脱位高危人群THA52例,围手术期运用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在预防脱位发生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2012年所完成221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及发生术后脱位的8例患者资料,总结脱位原因及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结果221例髋关节置换患者中,发生术后脱位8例,均为后外侧人路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脱位原因包括术前并存肌力减退疾病、术中假体安置不当、术后不适当的体位改变及护理、宣教不到位等。8例脱位患者中2例行再次手术翻修后治愈,6例通过麻醉下行闭合复位治愈;7例随访1~5年,未再发生脱位。结论术前认真评估患者患髋软组织张力及合并疾病情况,选择设计合理的假体及组件,术中清除可能引起关节撞击的组织,正确放置人工关节假体及组件,术后指导患者正确的患髋活动方式对预防术后关节脱位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利用人工材料将人体的股骨头和髋臼置换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段。被称为本世纪的一个重大贡献,其手术目的是减轻或解除患者髋关节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术后易发生各种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假体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2%-6.2%。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给患者家庭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防止脱位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髋关节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发生率约为0.3%~4%,女性易脱位,一旦发生将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脱位的基本机制是柄的颈部与髋关节边缘的碰撞,然后形成一种杠杆作用,使得人工股骨头脱出于臼外而不能回纳,所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防脱位的护理显得特别重要。江苏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2年9月-2005年8月对86例患者实施了THA,其中有2例发生了脱位,发生率为2.4%。现将THA术后脱位的原因以及术后防止脱位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重建髋关节功能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置换假体技术的改进及水平的提高 ,髋关节置换的疗效明显提高。假体松动下沉 ,髋臼磨损 ,脱位仍无法避免 ,必须进行翻修手术[1] 。我院自 1994~ 2 0 0 1年共行全髋关节翻修术 2 5例 ,我们在护理中加强并发症的预防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1994~ 2 0 0 1年我院共行全髋关节翻修术 2 5例 ,男 14例 ,女 11例 ,年龄 5 6~ 6 4岁 ,平均 6 2岁。翻修原因 :假体松动 9例 ,假体下沉 2例 ,髋臼磨损 11例 ,假体脱位 3例 ;翻修时间为术后 6~ 16年 ,平均 7.8年 ;翻修手术为人工股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护理经验,并对围手术期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6例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适应性锻炼、术后康复功能训练,防止脱位、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对26例患者随访1~7年,功能恢复、疼痛缓解率达92.3%。结论:翻修手术较初次手术复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术前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作出护理评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置换术后假体脱出的原因,探讨其预防的对策。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243例行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自手术后6个月内共发生12例脱位,发生率为4.94%,其中全髋关节首次置换发生脱位9例,其发生率为3.70%,全髋翻修术共28例,术后发生脱位3例,脱位发生率为10.71%,两者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关节首次置换患者中发病原因为骨折、查体侧卧外展实验阳性、手术入路选择为后外侧、将髋臼假体放置在安全区之外的患者其脱位发生率与各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而使用不同直径的股骨头假体、性别组成、年龄差异其术后脱位发生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术后脱位的患者中有10例保守治疗未再出现脱位,2例患者因出现习惯性脱位后行全髋关节翻修后未出现脱位。结论术前的疾病、组织的肌力、选择手术的入路,假体安放的位置等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脱位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会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脱位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院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后护理方法与体会.[方法]对17例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病人进行认真的术前、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指导病人及时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7例病人均顺利完成了翻修手术,没有人工关节的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髋关节功能经过锻炼半年后均弃拐行走,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创伤大,术前心理护理,认真准备,术后及时监测生命体征,预防髋关节脱位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时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对人工全髋翻修术的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护理经验,并对围手术期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6例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适应性锻炼、术后康复功能训练,防止脱位、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对26例患者随访1~7年,功能恢复、疼痛缓解率达92.3%。结论:翻修手术较初次手术复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术前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作出护理评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肺通气功能中度减退患者术前肺功能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月行肺癌手术治疗的3l例肺功能减退的患者资料。结果该组患者术后常见低氧血症(41.9%),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25.8%),肺部感染(25.8%)等一般并发症,呼吸衰竭、心功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7%;围手术期病死率为3.2%(1例为左全肺切除术后发生右肺感染、呼吸衰竭,术后10天死亡;另1例右中上肺叶切除术后出现大出血,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6天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结论肺功能中度减退的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能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背景:前期文献对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后翻修原因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假体松动下沉、髋臼磨损、假体柄断裂等方面,有关置换后近期脱位翻修的报道较少.目的:分析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后近期脱位的原因,探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05/2008-10行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后全髋关节翻修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75~87岁,平均81岁.翻修原因均为置换后近期脱位,所有病例均一期翻修,有骨质缺损者同时植骨.翻修后早期观察血常规及血沉变化;翻修后6个月,1,2年评估髋关节Harris评分;以X射线平片观察骨盆前后位髋臼假体位置.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翻修后获得至少1年(1~4年)随访,无一例需要再翻修,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88分.全部病例翻修后无伤口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扩髓时骨皮质不全骨折1例,X射线片显示人工关节假体位置正常,无松动感染征象.提示手术技巧不当及病例选择不当为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后近期脱位的主要原因.由于双动头的双动特点,一旦脱位难以闭合复位,只能行翻修术.若手术指征正确,手术技巧娴熟,全髋翻修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采集我科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间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年龄在6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30例(34例髋),实施个体化护理。结果通过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及术后康复训练,本组患者心理状态稳定,均能顺利完成置换手术.平均住院时间20d。34例髋关节术后平均随访2年,最短8个月,髋关节术后功能状况良好,HSS评分平均97分。结论在做好高龄患者人工关节置换的术后专科护理的同时,对高龄患者伴随的系统性疾患的护理要给予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们为102例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2例,男58例,女44例,年龄63~92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6例,股骨颈骨折5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髋强直6例,先天性髋脱位和髋关节异常8例;行单侧置换98例,双侧置换4例,翻修术2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脱位的原因,以期防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脱位.方法:选择2002-01/2007-06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共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48例(406髋),在治疗和随访中,共有15例(15髋)患者发生脱位(占3.7%),男6例,女9例;年龄35~76岁,平均58岁.原发病包括股骨颈骨折3例(其中1例为股骨头置换术后脱位翻修病例),股骨头坏死5例,髋关节发育不良5 例,骨性关节炎2例.髋关节置换手术采用外侧入路8例,后外侧入路7例.首次脱位时间:2周以内2例,2~4周3例,4~6周6例,6~12周3例,12周以后1例.发生脱位时的动作主要为:搬动患者2例,翻身2例,转身4例,由坐位试图站立3例,穿袜2例,拾物2例.根据临床分析和手术切开发现,前脱位6例,后脱位9例.根据双髋关节正位X射线片,发现假体位置安放正常5例,假体位置安放不当10例.发现假体脱位后,立即行闭合复位,其中11例成功复位,4例闭合复位失败行切开复位手术,并限制肢体活动.7例再次发生脱位,4例延长佩戴外展支架固定时间,另外3例行翻修术.结果:随访10~60个月,8例首次复位即获得成功,关节稳定性好,以后未再脱位.4例再次发生脱位患者,复位后延长支架固定时间,未再脱位.3例翻修者未再发生脱位.Harris评分为 (87±5)分.随访中未发现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反应.结论:髋关节置换早期脱位应强调以预防为主,复位后外固定时间要足够.  相似文献   

16.
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89,自引:1,他引:89  
髋关节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 (THA)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过分析前组 (1984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 36例、后组(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 ) 3例THA术后发生脱位的原因 ,提出术前需加强心理护理 ,制定肌肉锻炼计划 ;术后严格实施正确的搬运方法和卧位 ,指导患者早期活动和正确上下床 ,教会患者扶拐行走、上下楼梯、入厕的方法 ,并告之髋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和教授家庭护理的要点。本组病例前组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为 4 % ,后组为 1.8%。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翻修术的护理经验,对1993年3月至2000年7月4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认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翻修术的护理关键在于“三防两加强”,即加强护士的理论学习,加强心理护理,防髋关节脱位,防静脉血栓形成,防褥疮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王光耀  吴恒烜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4):2239-2240
目的:分析近年笔者处理的15例髋关节假体置换失败的原因,为翻修术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方法:对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需行翻修的原因进行归类分析,并通过采用相应的方法(翻修术)处理评估这些策略的可行性。结果:15例髋关节假体失败原因归为两大类,一类为医源性,其中包括手术安装不妥致不可复位性脱位3例、顽固性脱位2例;假体选择不当致假体松动、下沉以及髋臼严重磨损4例。另一类为非医源性,其中包括术后感染2例,骨质疏松性假体松动2例,术后患髋意外骨折致假体折断1例,难耐性髋痛1例。应对措施及疗效,以原假体(全髋)翻修6例,近期疗效优5例;更换假体(包括全髋、半髋更换全髋)9例,近期疗效优7例。结论:髋关节假体置换失败多是医源性因素导致,早期以原全髋假体翻修与后期的更换假体翻修在近期疗效上无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2002年1月~2009年6月,我们对1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及康复锻炼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盛蕾  郑荷娟 《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2):1108-1109
目的 总结Salter截骨术治疗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36例先髋脱位患儿进行手术时机评估、术后大型石膏护理及围手术期心理干预。结果 提高了患儿了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正确手术时机的选择、恰当的心理干预和术后悉心的护理观察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