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世明  张朋  郭淑湘 《河北中医》2016,(8):1240-1243
目的 观察芪甲利肺胶囊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1例MDR-TB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1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芪甲利肺胶囊治疗,对照组50例予常规西药治疗。2组共治疗18个月。观察2组治疗后痰菌阴转情况、病灶吸收与空洞闭合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3、6、9、18个月痰菌阴转率、症状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同期(P0.05),治疗组促进痰菌阴转作用、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病灶显著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促进病灶吸收情况、空洞闭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芪甲利肺胶囊治疗MDR-TB,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化学药物联合微卡与月华丸化裁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2年12月安福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安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化学药物联合微卡加月华丸化裁治疗,53例),对照组(化学药物联合微卡治疗,47例)。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2、5、8个月,2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率、临床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学药物联合微卡加月华丸化裁治疗可使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提高病灶吸收、痰菌阴转、空洞闭合率,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结核丸联合西药化疗治疗空洞型肺结核涂阳初治的短期疗效。方法:将182例空洞型肺结核涂阳初治病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0例采用FDC-2HRZE或2HRZE方案;治疗组92例在对照组化疗的基础上加用结核丸,疗程均为2月。观察指标治疗2月后主要症状消失情况;治疗2月后胸片或CT片结核病灶吸收、空洞缩小及闭合情况;肝功能检测情况;治疗2月后痰菌阴转情况。结果:治疗组痰菌阴转率为94.6%,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吸收率为63.0%,对照组为4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异常构成比为6.5%(6/92),对照组21.1%(19/9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症状(咳嗽咳痰咯血、发热、消瘦乏力、盗汗)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核丸联合西药抗结核化疗治疗空洞型肺结核涂阳初治患者,短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抗结核化疗。  相似文献   

4.
微卡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永亮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0):2362-2363,2366
目的探讨微卡(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采用化疗方案均为3PaL2AKZThV/15PaL2ZThV。治疗组在使用以上化疗方案的同时深部肌肉注射微卡菌苗,观察2组治疗后肺部病灶吸收情况、痰菌阴转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3个月时痰菌阴转率分别为56.8%和26.7%,18个月时为93.3%和73.3%,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X线吸收率及空洞缩小、闭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微卡能调节免疫功能,提高痰菌阴转率,有助于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可作为耐多药肺结核化疗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单一抗结核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抗结核化疗方案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复治涂阳肺结核控制率;痰菌转阴的时间、空洞闭合时间、肺病灶吸收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WHO-100评分;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复治涂阳肺结核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痰菌转阴的时间、空洞闭合时间、肺病灶吸收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WHO-100评分相近,P 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WHO-100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抗结核化疗方案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痰菌转阴和病灶吸收,改善生活质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结核灵辅助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书钦  范立东  范立磊 《河北中医》2008,30(10):1085-1086
目的 观察结核灵辅助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0例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在采用常规抗结核药治疗的同时,配合结核灵进行治疗;对照组70例,单纯予常规抗结核药治疗.观察病灶吸收、空洞关闭、痰菌阴转及临床症状改善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强化期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2.86%和6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强化期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核灵疗效确切,可明显缩短排菌时间,快速提高痰菌阴转率,促进病灶吸收,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清金颗粒联合西医化疗治疗阴虚肺热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多家省级结核病定点三级医院实施多中心临床研究,共85例MDR-PTB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给予西药基础抗痨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金颗粒,疗程6月。观察痰菌阴转变化、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疾病恶化频率、主要临床症状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在注射期结束时痰菌阴转率达到52.38%,对照组39.5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强化期结束时,肺部病灶吸收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肺部空洞闭合程度好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恶化频次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症状总积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且保持稳定(P0.05)。结论:基础抗痨加载清金颗粒能够提高注射期末痰菌阴转率及病灶吸收率、减少疾病恶化频次、改善主要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赵斌  张元爱 《光明中医》2011,26(6):1210-1211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润肺丸(健脾润肺丸:青海省格拉丹东药业有限公司研制)辅助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200例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化疗方案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2H3R3Z3E3S3/6H3R3E3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化疗同时加服健脾温肺丸每天3次,每次3~4丸。结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化疗时间共用药8个月后痰菌阴转率治疗组为91%,对照组为76%(P〈0.05),X线胸片病灶吸收好转率和空洞闭合率治疗组分别为87%和76.6%。对照组分别为74%和61.1%(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润肺丸在辅助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有效,同时大大降低了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张斌 《新中医》2020,52(11):60-63
目的:观察结核丸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痰菌阴转及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7 (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结核丸。治疗后2、5、6个月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率、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以及血清IFN-γ、IL-17水平,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5个月,观察组临床症状有效率、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临床症状有效率、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IFN-γ、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FN-γ水平升高、IL-17水平降低,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1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丸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满意,能够促进痰菌阴转及病灶吸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能够改善患者血清IFN-γ、IL-17水平,临床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结核丸辅助治疗初患涂阳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78例初患涂阳肺结核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8例采用2HRZE/4HR方案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结核丸(由生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北沙参、龟甲、牡蛎、百部、白及、鳖甲等16味中药组成)治疗。比较强化期治疗结束后2组临床症状、痰菌阴转、病灶吸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痰菌阴转及病灶吸收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结核丸具有滋阴润肺补肾、扶正固本,抗杀痨虫之功效,辅助治疗初患涂阳肺结核,能加快痰菌阴转速度,促进病灶吸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在使用抗结核化学药物基础上通过中医辨证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基于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将742例MDR-T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8例)和对照组(354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化疗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医辨证论治方案,两组疗程均为18个月。观察不同时间和不同证型患者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程度、空洞闭合程度、生存质量评分(SF-36)的变化。结果注射期结束时治疗组痰菌阴转率为48.45%高于对照组的38.70%(P0.01);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病灶吸收总有效率为84.65%高于对照组的78.92%(P0.05);注射期结束时和疗程结束时,治疗组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注射期结束及疗程结束时,治疗组阴虚火旺型患者痰菌阴转率、肺部病灶吸收程度、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同证型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不同证型空洞闭合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联合西医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MDR-TB较单纯使用抗结核化学药物效佳,可明显提高痰菌阴转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其中以阴虚火旺型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胸腺五肽联合常规化疗方案对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呼吸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后统计2组患者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及空洞缩小、闭合率;比较2组患者呼吸功能、免疫功能相关指标;记录2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及肺空洞缩小、闭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FEV_1、FVC、FEV_1/FVC,外周血CD4~+及CD4~+/CD8~+均显著升高而CD8~+显著降低(P均<0.05),且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均<0.05);治疗后2组血清IgA、IgG、IgM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五肽联合常规化疗方案可明显促进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痰菌转阴,加快病灶吸收,提高肺空洞缩小、闭合率,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并增强其细胞免疫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辅助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河源市龙川县慢性病防治院收治的100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化疗联合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性化疗。两组患者的化疗方案相同(初治2HRZE/4HR;复治2HRZES/6HRE),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痰菌阴转、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痰菌阴转率为94.00%;对照组痰菌阴转率为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辅助治疗肺结核疗效显著,尤其是治疗复治结核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采用免疫增强剂辅助治疗重症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用抗结核药物外,加服左旋咪唑。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X线胸片病灶吸收率分别为82.0%,64.0%,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2.0%,72.0%,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1.5%,58.3%。结论:左旋咪唑治疗组的病灶吸收好转率、痰菌阴转率、及空洞闭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芪联合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的108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在抗结核化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参麦注射液,对照组为单纯抗结核化疗组。观察治疗半年后两组的痰菌阴转率、肺部病灶的吸收、症状改善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为46.4%和34.6%,4个月末为82.1%和65.4%,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6.4%和84.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有效率(以显吸+吸收为有效)为91.3%,对照组为82.4%,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过程中主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24.5%,对照组54.9%,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参麦注射液能明显促进病灶吸收,加快空洞闭合率、痰菌阴转率,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患者采用胸腺肽联合抗痨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在湖南省胸科医院进行诊疗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抗痨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抗痨药物联合胸腺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性以及痰菌转阴率与空洞闭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痰菌转阴率及空洞闭合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治疗涂阳肺结核患者应用胸腺肽联合抗痨药物治疗可取得协同增效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提升空洞闭合率及痰菌转阴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痰菌阳性初治肺结核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在保肝基础上治疗组应用3异烟肼(H)、链霉素(S)、乙胺丁醇(E)、加替沙星/9HE加替沙星抗痨;对照组应用3HSE/9HE抗痨。结果满疗程治疗组痰菌阴转率92%、病灶吸收率87%、空洞闭合率56%,对照组分别为74%、64%、33%(P均<0.05)。2组均无严重肝功能损害。结论HSE联合加替沙星方案治疗肝硬化合并痰菌阳性初治肺结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百令片合抗痨药物治疗继发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继发性结核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2HRZE/4HR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百令片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率、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均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令片合抗痨药物治疗继发性肺结核可改善临床症状,加快痰菌的阴转,促进肺部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益气滋阴、行瘀抗痨法联合化疗长疗程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7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用1∶1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化疗(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丙硫异酰胺、吡嗪酰胺),治疗组同时服用益气滋阴、行瘀抗痨中药颗粒剂,疗程均为18个月;观察痰抗酸杆菌涂片及培养阴转率、胸部X线病灶吸收情况、空洞闭合率及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结束时,经Wilcoxon秩和检验,治疗组、对照组痰菌涂片阳性分级计数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对照组痰结核菌痰菌阴转率分别为73.5%、5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对照组胸部X线病灶吸收显效率分别为73.5%和53.1%,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0.6%和53.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65.6%;组间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生活质量量表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和生存总积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躯体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和生存总积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躯体疼痛、心理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和生存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益气滋阴、行瘀抗痨中药联合化疗较单用西药抗痨化疗能提高痰菌阴转率,有助于胸部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抗结核治疗配合强化降糖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抗结核治疗+常规降糖)与观察组(50例,抗结核治疗+强化降糖),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相关指标、空洞闭合情况、痰菌转阴情况、病灶吸收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BG(空腹血糖)、HbAl(c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空洞闭合率、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结核治疗配合强化降糖可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血糖指标,提升空洞闭合率、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增强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