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8,(2):183-185
目的:观察连续隐神经阻滞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80例,采用相同的麻醉方式和手术方案,术后均行连续神经阻滞自控镇痛48h,持续剂量2ml,总量100ml/h,随机分为四组:单纯0.225%罗哌卡因行股神经阻滞组(F组),0.15%罗哌卡因复合1μg/ml舒芬太尼行股神经阻滞组(FD),单纯0.225%罗哌卡因行隐神经阻滞组(S组)和0.15%罗哌卡因复合1μg/ml舒芬太尼行隐神经阻滞组(SD组)。记录四组患者术前、术后24、48、72h和7d静息状态下疼痛评分(RVAS)和活动状态下疼痛评分(AVAS)。记录四组患者术后12、24、36、48h的股四头肌肌力情况。结果:术后四组患者各时间点静息状态下VAS评分以及术后24、48h和7d活动状态下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3d股神经复合舒芬太尼组(FD组)、隐神经复合舒芬太尼组(SD组)AVAS评分高于股神经阻滞组(F组)和隐神经阻滞组(S组)。SD组和S组术后24、36、48h股四头肌肌力高于FD组和F组。结论:连续隐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可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与连续股神经阻滞(FNB)相比,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小,但较低浓度罗哌卡因(0.15%)复合舒芬太尼不及较高浓度(0.225%)罗哌卡因镇痛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持续股神经阻滞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低浓度组(A组)、中浓度组(B组)和高浓度组(C组),每组60例。3组术后镇痛均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法;其中A组镇痛泵采用0.15%罗哌卡因,背景量为4 mL/h;B组镇痛泵采用02%罗哌卡因,背景量为3 mL/h;而C组采用0.3%罗哌卡因,背景量为2 mL/h。观察记录3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VAS评分)、肌力及MMSE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12 h的VAS评分最高;A组的静息痛和运动痛效果均明显优于B、C组(均P<0.05);A组在术后48 h和出院当天的股四头肌肌力较B、C组明显提高(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MMSE评分较基础值均明显降低,其中A组在术后第3d较B、C组明显回升(均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中采用低浓度高容量的局麻药物更有利于老年患者TKA术后的镇痛、肌力和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效果和并发症,评价其镇痛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06例择期腰麻下行单膝关节置换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连续髂筋膜腔阻滞(FICB)和神经刺激针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术后负荷剂量0.2%罗哌卡因0.4ml/kg,背景剂量0.2%罗哌卡因5ml/h,冲击剂量2ml/min,保留镇痛48小时.记录术后6、12、24、48小时静息状态VAS评分,术后24、48小时膝关节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和肌力评分.结果 FICB组在守候静息状态和功能锻炼期间VAS评分明显低于CFNB组(P<0.05).肌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腔内阻滞对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60例,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连续股神经置管阻滞.将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S组为0.25μg/ml舒芬太尼加0.2%罗哌卡因镇痛;R组为术毕仅用0.2%罗哌卡因镇痛.两组背景剂量均为4 ml/h,自控药量每次4ml,锁定时间30 min.观察术后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S组在术后6,12,24,36,48 h镇痛效果优于R组(P<0.05);下肢麻木感S组明显少于R组;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连续股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用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0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前均由同一麻醉师行肌间沟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镇痛用药为罗哌卡因)和观察组(n=54,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药物消耗量、患者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2.42±1.08)分vs(3.33±1.05)分]、24 h[(2.44±0.58)分vs(3.65±0.59)分]及48 h[(1.68±0.83)分vs(2.39±0.82)分]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8 h、12 h、24 h、48 h的药物消耗量[(273.48±15.13)mL vs(272.39±15.12)mL]、PCA按压次数[(0.68±0.43)次vs(0.69±0.42)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恶心、呕吐、嗜睡、瘙痒及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1%和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术后镇痛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冯超群 《广东医学》2016,(Z2):214-217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 TPVB)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90例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C组吸入全麻( n=30)、L组单次罗哌卡因TPVB联合吸入全麻(n=30)、F组超声引导下单次芬太尼配伍罗哌卡因TPVB联合吸入全麻(n=30),观察患者PACU停留时间,术中以及在PACU观察期间舒芬太尼的使用量,记录术后48 h内静息状态下和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8 h内单次PCIA使用次数以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F组、L组分别与C组相比,均能缩短PACU 停留时间(P<0.05),减少术中及PACU观察期间舒芬太尼使用量(P<0.05),在静息状态下和咳嗽状态下术后1、6 h时,L组和F组患者VAS评分均小于C组(P<0.05),且F组在静息和咳嗽状态下12和24 h患者VAS评分小于C组和L组(P<0.05),48 h内总使用单次PCIA的次数F组少于L组和C组(P<0.05),术后常见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芬太尼配伍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联合吸入全麻可以减少术中和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缩短PACU停留时间,减轻患者术后静息和咳嗽疼痛,并比单纯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表现出更长的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股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全麻下行TKA患者30例,随机分为复合组(D组,15例)和罗哌组(R 组,15例),D组用0.5%罗哌卡因15 m L+右美托咪定0.5μg/k g行股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并置管,R组用单纯0.5%罗哌卡因15 m L行股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并置管,两组术后均使用连续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泵,阻滞药物为0.25%罗哌卡因150 mL。记录术后2,4,8,24和48 h TKA患者的静息及运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48 h 内镇痛泵追加次数,术后首次使用曲马多的时间、人数及用量、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D组各个时间点的静息、运动 VAS评分均低于 R 组,其中术后8,24 h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48 h内D组镇痛泵追加次数明显低于 R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增强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后TKA患者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股神经自控镇痛、硬膜外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以及对康复锻炼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组(PCFA,n=20),连续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n=20),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CEA,n=20).所有患者均选用相同方式全麻.PCFA患者采用0.125%浓度的罗哌卡因自控镇痛,PCIA采用1μg/m L舒芬太尼自控镇痛,PCEA采用0.125%浓度的罗哌卡因自控镇痛.3组患者镇痛均维持3 d.记录术后各时点时静息,主动和被动功能训练时的VAS评分,开始下床活动时间,镇静程度,肌力以及并发症发生.结果 PCFA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点的静息,主动和被动训练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和PCEA组(P<0.05).术后3 d PCFA组患者自行追加镇痛药物总共4次,PCEA组自行追加总次数为10次,PCIA组自行追加药物48次.3组患者镇静程度和下床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肌力均大于3级.其中PCFA组无并发症发生,但PCEA组有5例患者出现硬膜外管脱落,2例患者出现过度镇静,1例恶心呕吐.PCIA组出现5例过度镇静,1例恶心呕吐.结论股神经自控镇痛效果良好,对下肢肌力无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少,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良好的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丁丙诺啡联合股神经阻滞,用于首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及术后近期对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全膝关节置换术行股神经阻滞62例,根据股神经阻滞时是否使用丁丙诺啡分为A组(丁丙诺啡+罗哌卡因)和B组(罗哌卡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24、36、48、60、72h静息和活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术后3d的氨酚羟考酮使用量,术后7d膝关节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以及住院时间的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后静息状态VAS评分在12、24、36、48h低于B组(P<0.05),在60、72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活动状态VAS评分在12、24、36、48、60、72h低于B组(P<0.05);术后氨酚羟考酮使用量在1、2d,以及总使用量A组小于B组(P<0.05).患者术后7d膝关节活动度A组大于B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丁丙诺啡联合股神经阻滞可改善术后短期镇痛效果,减少镇痛药物使用,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和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TKP)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TKP术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3组:静脉持续芬太尼组(A组),0.2%罗哌卡因组(B组)和0.15%罗哌卡因组(C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均采取静吸复合全身麻醉。A组患者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镇痛,B组和C组患者分别通过前路腰丛阻滞导管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和0.15%罗哌卡因镇痛。3组患者均持续镇痛50h。记录静息及被动运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肌力分级、镇静程度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B组和C组患者术后8、12、24、48h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B、C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肌力均良好,无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镇静过度、恶心及镇痛不全发生率均较高。结论:0.15%或0.2%罗哌卡因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对肌力影响小,副作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杨旭刚  冯昌盛 《重庆医学》2018,(22):2978-2980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镇痛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将110例TKA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0.2%罗哌卡因术后镇痛)和观察组(1 μg/mL右美托咪定加0.2%罗哌卡因术后镇痛),均在B超引导下连续股神经置管阻滞术后镇痛.记录术后VAS、Ramsay评分,进行安全性、镇痛及功能康复评价.结果 术后6、12、24 h观察组在静息态和运动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侧主动直腿抬高时间、膝关节主动屈膝达90°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满意度、功能康复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KSS各维度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KSS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TKA术后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能较好控制早期静息和活动痛,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开展,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择期剖宫产妇40例按不同术后镇痛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罗哌卡因+芬太尼)和实验组(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对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6、12、24、48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产妇在术后镇痛期内呕吐、恶心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并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应用于下肢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术后行PCEA,观察组应用0.5I,zg/mL舒芬太尼+O.125%罗哌卡因;对照组应用5Ixg/mL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h、12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应用于下肢手术后PCEA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伍用右美托咪定在超声可视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  方法  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129例,随机分为3组(n=43):生理盐水组(对照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组(RD组)。3组患侧前锯肌平面阻滞,分别注入0.9%生理盐水0 mL、0.5%罗哌卡因25 mL和0.5%罗哌卡因+1 μg/kg右美托咪定混合液25 mL;同时均使用PCIA。术后患者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则静脉给予舒芬太尼2.5 μg补救。主要观察指标为拔除气管导管后10 min、6 h、12 h、24 h和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次要观察指标包括血流动力学、术后前3夜睡眠质量、PCIA按压次数、术中和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拔除胸管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等。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组和RD组在拔管后10 min、6 h、12 h时VAS评分更低(P<0.05)。与R组比较,RD组需要补救镇痛的患者人数、第一次抢救镇痛时间、PCIA按压次数和补救舒芬太尼总剂量均减少(P<0.05),RD组术后第二、三夜睡眠质量更好,恶心与呕吐发生率更低(P<0.05)。  结论  0.5%罗哌卡因伍用1 μg/kg右美托咪定SAPB联合PCIA可明显减轻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术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5.
许宏亮  朱烨静  刘玮  方军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1):1975-1977
目的 探讨静脉镇痛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2014年5月—2016年5月间经浙江省肿瘤医院临床确诊后进行治疗的92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选择为临床研究病例,根据就诊顺序编号,并按单双号分成2组。对照组(单号)46例仅给予术后静脉镇痛泵治疗,观察组(双号)46例给予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应用静脉镇痛泵治疗。比较2组智力检查评分(MMSE)、疼痛评分(VAS)、舒适评分(BCS)以及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MMSE[(24.79±2.66)分]以及POCD发生率(8.70%)明显优于对照组[MMSE (20.87±2.43)分、POCD发生率(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后1 h静息VAS[(0.44±0.08)分]、运动VAS[(1.42±0.36)分]、BCS[(3.76±1.95)分],苏醒后24 h静息VAS[(2.23±1.92)分]、运动VAS[(3.79±2.66)分]、BCS[(2.55±1.4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苏醒后1 h静息VAS (1.78±1.28)分、运动VAS (3.47±1.23)分、BCS (2.56±1.88)分,苏醒后24 h静息VAS (4.18±1.88)分、运动VAS (6.87±2.43)分、BCS (1.83±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镇痛泵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显著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马传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6,(34):4801-4802
目的 研究剖宫产术后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剖宫产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2h、1d、2d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控制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剖宫产患者术后实施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镇痛,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唐芳  王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9):1169-1172, 117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行择期手术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罗哌卡因+全麻(R+G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DR+G组),各20例。G组采用全身麻醉,R+G组采用全身麻醉+0.25%罗哌卡因两侧各20 mL腹横肌平面阻滞,RD+G组采用全身麻醉+1 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0.25%罗哌卡因两侧各20 mL腹横肌平面阻滞,术后病人均采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观察3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以及术后24 h舒芬太尼的用量。比较病人术后2 h(T1)、6 h(T2)、12 h(T3)、24 h(T4)时点静息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咳嗽VA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3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DR+G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G组(P < 0.05);DR+G组、R+G组、G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在T1、T2、T3时间点3组静息VAS和咳嗽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间点,DR+G组静息VAS和咳嗽VAS评分均低于R+G组、G组(P < 0.05~P < 0.01)。DR+G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G组(P <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减少术中、术后全麻药物用量,改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减轻病人疼痛,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腰硬联合阻滞下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潜伏期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在本院进行分娩的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腰硬阻滞下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观察组采用腰硬阻滞下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比两组产妇VAS评分、运动阻滞情况、新生儿及产妇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宫口开至3 cm、6 cm及10 cm时VAS评分分别为(2.13±0.57)分、(2.47±0.66)分、(3.26±1.03)分,均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及满意度评分分别为(152.37±26.41)mL、(9.23±0.75)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阻滞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腰硬联合阻滞下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潜伏期分娩镇痛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产妇满意度高,疼痛感较轻,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单海华  朱常花  谢红  王琛 《重庆医学》2012,41(13):1312-131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和自控神经干镇痛(PCNA)组各20例。PCIA组患者术后静脉持续输注芬太尼镇痛,PCNA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均持续镇痛2d。记录静息、持续被动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肌力分级、镇静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8、12、24、48h静息时和功能锻炼时VAS评分PCNA组(0.6±0.3、1.8±0.4、1.2±0.5、0.8±0.6、2.1±0.8)均明显低于PCIA组(2.3±0.7、3.9±1.0、1.7±0.6、1.3±0.7、4.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24、48h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PCNA组(46.4°±4.3°、66.4°±4.2°)明显大于PCIA组(32.9°±4.4°、47.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不良反应PCIA组较PCNA组高。结论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TKA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对肌力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TKA术后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腹妇科术后应用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与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相比有无优势。方法:择期经腹妇科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芬太尼4μg/ml+0.2%罗哌卡因;B组:舒芬太尼0.4μg/ml+0.2%罗哌卡因;C组:舒芬太尼0.6μg/ml+0.2%罗哌卡因。3组镇痛药中均加入地塞米松5 mg。观察记录48 h内疼痛视觉摸拟法(VAS)评分、运动恢复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3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都较满意,A、B组术后8、12、24、48 h VAS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运动阻滞、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舒芬太尼0.6μg/ml+0.2%罗哌卡因作为经腹妇科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好,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