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清开灵对脑出血急性期脑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开灵(冻干)针剂对脑出血急性期脑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68例发病24h内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清开灵(冻干)针剂400mg加入5%的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qd×10d。两组分别给予治疗前后脑血肿容积、血肿周围最大水肿面积测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并作相关分析。结果治疗组脑血肿吸收、血肿周围水肿缩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29%和58.82%(P<0.05)。结论清开灵针剂在脑出血急性期使用可有效促进血肿吸收,明显抑制脑水肿发生、发展,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疏血通治疗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4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疏血通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8mL/d,连用2周。入院当天,疗程第7、14天查头CT检测血肿大小和周围低密度容积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入院第l天,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大小、周围低密度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14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及周围低密度容积的大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能促进急性期脑出血的血肿吸收和神经功能改善,不引起血肿扩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凝血酶与高血压脑出血脑水肿形成的关系。方法62例出血量在35~50ml之间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3组,高血压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微创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分别在起病1d、3d、5d和7d测定血清凝血酶浓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影像学的脑水肿比值。微创治疗组分别在起病1d、3d、5d和7d测定外周血和血肿液中所测得凝血酶浓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影像学的脑水肿比值。高血压对照组测定血清凝血酶浓度。结果血肿凝血酶浓度和脑水肿比值呈正相关(r=0.663,P<0.05);血清凝血酶浓度和脑水肿比值呈正相关(r=0.702,P<0.05);血肿局部凝血酶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553,P<0.05)。结论凝血酶有可能导致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形成;微创治疗不能完全缓解脑出血患者早期(≤3d)血肿内凝血酶所诱导的脑水肿形成;微创治疗能改善脑出血后期(>3d)的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前瞻性随机单盲方法 ,对 96例经CT证实为急性脑出血病人 ,在起病 4 8h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差及颅内血肿体积 ,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的改变。结果 :尼莫地平治疗组较对照组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明显缩小 (P <0 0 5 )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 (P <0 0 1) ,血肿体积则改变不明显。结论 :在脑出血急性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 ,可明显改善其病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舒血宁治疗脑出血术后残余血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非外伤性36例脑出血术后残余血肿患者随机分为舒血宁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脑血肿吸收、脑水肿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7d后治疗组术后残余血肿及水肿体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治疗30d后欧洲卒中评分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舒血宁有助于脑出血术后残余血肿和水肿的吸收,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治疗原发性急性脑出血(IC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IC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50例,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和舒血宁静脉滴注称为治疗组,疗程均为14 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CT检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水肿面积。结果与常规组相比,治疗组较常规组血肿体积明显缩小(P<0.01);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明显缩小(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P<0.05);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治疗能促进ICH的血肿吸收、血肿周围水肿带的缩小及神经功能缺失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符合条件的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 1次/d静滴,连用15 d.入院第1天,治疗第7、15天行头颅CT检查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容积的大小,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监测两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入院第1天,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容积的大小、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15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容积的大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15天,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能促进脑出血时的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和神经功能改善,不会引起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和血肿的扩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泰尼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14例经头CT证实为急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给予降颅压、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同时加用泰尼针静滴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头CT示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泰尼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 ,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明显缩小。结论 泰尼是治疗脑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在脑出血急性期应用泰尼治疗可明显改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紫外线辐射血输注疗法对急性脑血管病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塞患者紫外线辐射血输注疗法+传统疗法组(UBI组)40例,传统疗法组(对照组)48例,脑出血患者UBI组46例,对照组45例,两组年龄、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伴发病积分和既往史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差值脑梗塞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出血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UBI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UBI疗法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联合尿激酶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综合疗法,治疗组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联合尿激酶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1周、2周后的血肿周边水肿显著少于对照组,血肿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改善、GOS良好率、再出血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血肿抽吸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泰尼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4例经头CT证实为急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降颅压,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泰尼针静滴,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头CT示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泰尼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明显缩小。结论 泰尼是治疗脑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在脑出血急性期应用泰尼治疗可明显改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单盲方法,对96例经CT证实为急性脑出血病人,在起病48h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差及颅内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的改变。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较对照组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明显缩小(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P<0.01),血肿体积则改变不明显。结论:在脑出血急性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可明显改善其病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2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水肿面积、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水肿面积、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总有效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促进脑血肿吸收和减轻脑水肿,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脑出血微创血肿引流术后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对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周围水肿的疗效。方法 162例经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随机被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81例)。观察组微创术后给予血肿腔内注射地塞米松,每日2 mg,连用5 d;对照组鞘内未注射地塞米松外,其治疗方法等均与观察组保持一致,以2组血肿周围水肿大小和神经功能缺损作为评分标准。结果观察组微创术后7 d和14 d血肿周围水肿大小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术后7 d和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在治疗过程中未见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脑出血微创术后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可明显减轻脑血肿周围水肿,并能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微创术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随机分为小骨窗组及微创组。小骨窗组予以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微创组予以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间的疗效。结果微创组在血肿清除率、病死率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能明显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疗法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水肿带的疗效。方法 8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清除的血肿率、水肿带的变化及其疗效。结果实验组病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及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水肿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微创穿刺引流疗法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清除血肿率高、改善水肿带明显及神经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静脉滴注尼莫通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尼莫通在急性脑出血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 84例经头颅 CT证实为基底节脑出血的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给予降颅压、营养脑细胞及止血降压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同时加用尼莫通 5 0 ml(10 mg)静脉滴注 ,每天 1次 ,共用 10~ 14天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病人的颅内血肿、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变。结果 尼莫通治疗组较对照组血肿周围水肿带面积明显缩小 (P <0 .0 5 )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 (P <0 .0 1) ,血肿体积则改变不显著。结论 在脑出血急性期应用尼莫通治疗可明显改善其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灯盏细辛注射液对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 将7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静滴,15d为一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对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滋阴活血汤对脑出血急性期脱水治疗后患者出现焦躁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3-03—2015-01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2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脱水治疗5~7 d后给予滋阴活血汤治疗,10 d为一疗程,观察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证候积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6%,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活血汤能显著改善脑出血急性期脱水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疗法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水肿带的疗效。方法对8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血肿清除率、水肿带的变化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病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及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水肿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微创穿刺引流疗法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方面具有清除血肿率高、改善水肿带明显及神经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