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临床资料 病例1,女性,52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MRI检查诊断左小脑占位,于2006年3月31日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小脑非霍奇金淋巴瘤(B免疫母细胞型)。术后直线加速器照射DT3660cGy/19次。2006年6月12日因出现伴左侧肢体乏力半个月入我院。查体: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右侧肢体肌力V级。头部强化CT示:右侧脑室旁、右桥脑多发转移性淋巴瘤。胸部、腹部CT、浅表淋巴结彩超检查未见异常,骨髓涂片为正常骨髓像。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12年,原田氏病史7年。此患者入院后即行头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放疗结束后给予化疗。  相似文献   

2.
晚期肿瘤合并颅内转移,临床并非少见,治疗效果不理想。有关鞘内化疗的报道甚少。我院收治1例左下肺癌合并颅内转移患者,经鞘内化疗,达到颅内肿瘤接近治愈效果,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近1年,伴头痛、呕吐半个月,左侧肢体偏瘫10天入院。查体:左侧鼻唇沟较右侧浅,布氏征(+),左上肢肌力Ⅱ~-级,左下肢肌力Ⅰ级,肌张力略增高,膝腱反射(++++),巴氏征(+)。听诊:左下肺呼吸音减低。  相似文献   

3.
颈髓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6岁。无明显原因出现后颈部疼痛1个月,活动受限。相继出现右手麻木,逐渐向右上肢扩展,而后出现右下肢、左侧下肢、上肢麻木无力,并且右侧肢体感觉过敏,触碰引起疼痛。症状加重1周,右侧肢体瘫痪,大小便困难,伴有饮水呛咳。查体:神清语利,颈部活动引起疼痛,活动受限。双侧瞳孔等大,光反应灵敏,伸舌居中,面纹对称。耸肩无力,甲状软骨水平以下深浅感觉减退,右侧肢体感觉过敏,左侧上肢远端肌力V级,近端肌力Ⅳ级,下肢肌力V级,右侧肢体肌力Ⅰ级。腱反射减弱,下肢病理征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息影像技术在颅内肿瘤手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4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试验组患者行全息影像技术辅助开颅手术,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颅手术。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7 d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家属的焦虑情绪。结果全部患者术后12 h复查头颅CT均无瘤腔高密度影, 术后72 h复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 试验组17例肿瘤全切除, 3例为大部分切除;对照组16例肿瘤全切除, 4例大部分切除。试验组1例术后左下肢肌力Ⅱ级, 出院时恢复至Ⅴ-级。对照组2例术后左侧肢体肌力Ⅲ级, 出院时恢复至Ⅴ级。术前试验组与对照组Karnofsky评分为60、70、80、90、100分的患者分别为1、5、8、6、0例和0、4、9、6、1例,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Karnofsky评分为50、60、70、80、90、100分的患者分别为1、0、0、7、9、3例和0、3、6、4、5、2例, 差异...  相似文献   

5.
脑节细胞胶质瘤术后并发泰勒肠杆菌脑膜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患者男 ,5 9岁。左侧肢体活动不便逐渐加重 1个月 ,以左额顶叶胶质细胞瘤于 1999年 9月 10日入院。体检 :T 36 .6℃ ,Bp 18/10kPa (135 /75 .0mmHg) ,心肺未见异常。神经外科检查 :神智清。颈软 ,眼底检查双侧视乳头充血水肿 ,边界不清 ,A∶V =1∶4。左侧鼻唇沟较右侧稍浅 ,口角向右侧轻度歪斜 ,鼓腮时左口角漏气 ,伸舌轻度左偏。左侧肢体肌张力稍高 ,肌力Ⅳ级 ,偏瘫步态 ,腱反射亢进 ,病理反射未引出。患者于 1999年 9月 2 5日在全麻下行右额顶开颅肿瘤切除术。肿瘤病理 :节细胞胶质瘤 (以胶质成分为主 ,Ⅱ级 )。术…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5岁。主因左侧肢体活动差伴语言障碍1个月于2006年1月9日来我院就诊。发病以来,无意识障碍,无二便失禁。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双侧瞳孔对光反射灵敏,左侧肢体肌力V^-级,左侧腹壁反射减弱,克氏征阳性,左手较小,巴氏征阴性。右侧肢体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示:右侧脑室、透明隔及右侧丘脑占位、脑狈水。MRI示:两侧脑室扩张,以右侧脑室为著,右侧脑室内见不规则肿块(图1)。诊断:右侧脑室内占位,考虑室管膜瘤。  相似文献   

7.
例1 患者,女,72岁。患者5年前在某三级医院诊断为“乳腺癌”,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确诊,并行化疗6次,4.5年前停止治疗。本次因“发现右顶部颅骨突出2个月,左侧肢体乏力1个月”入院。入院体检:神志清醒,心肺体检无异常,肝、脾不大,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侧额纹略少于右侧,左侧鼻唇沟略浅,左侧口角下垂;左侧肢体浅感觉略弱于右侧;  相似文献   

8.
颅内脉络膜丛乳头状瘤少见,发生于脑室外者更为少见。我院近期收治了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3岁。头痛年余,加重3周,右侧肢体无力2天,于1998年2月底以“脑血管意外”收住本院。2日后头颅CT扫描发现左侧丘脑部有一纺锤形较均的一高密度阴影,诊断为“左侧丘脑部出血”转入我科。患者有高血压史数年。体检时发现:呈嗜睡状,语言含混不清,右鼻唇沟变浅,口角左偏,伸舌偏右。右下肢肌张力增高,右上、下肢肌力Ⅰ~Ⅱ级,左侧肢体肌力Ⅳ~Ⅴ级。右侧偏身感觉减退。双侧肢体病理反射阴性。诊断为:丘脑部血肿”…  相似文献   

9.
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的技术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3例手术或放疗后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根据术前计划确定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粒子针数目。粒子活度为0.4-0.8mCi,间距为0.5~1.0cm,共植入粒子10~35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并进行质量验证。术后定期复查CT。结果:按照WHO疗效评价标准,1、3和6个月时有效率分别为48.5%、67.7%和80.0%。全组中位生存期16个月,其中1~2级胶质瘤中位生存期26个月,3~4级胶质瘤中位生存期11个月;全组1年生存率为66.7%(22/33),其中1~2级胶质瘤1年生存率为85.0%(17/20),3~4级胶质瘤1年生存率为38.5%(5/13)。并发症包括针道少量出血4例,局部脑坏死5例。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病例。结论: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脑胶质瘤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少和疗效肯定等优点,值得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2岁.头痛伴左侧肢体活动不便6个月,于1998年3月17日来我院就诊.头部CT检查显示:肿物呈球形,其基底部位于右侧大脑顶叶硬脑膜上,诊断为右顶叶脑膜瘤.当日收入院.体检:意识清,左侧肢体活动不便,肌力Ⅳ级,肌张力稍高.术中见:肿瘤位于右顶叶,与硬膜联系紧密,并侵蚀颅骨,大小约为5.5 cm×4.0 cm×3.5 cm,包膜比较完整,颜色暗红,质脆.  相似文献   

11.
经阴道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经阴道根治性子宫切除术(VRH)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行VRH手术,分析术中、术后恢复及随访情况。结果:(1)43例患者均成功实施VRH手术,手术时间60.10min±19.00min,术中出血量230.00ml±192.25ml。(2)切除子宫主韧带长度:左侧3.39cm±0.31cm,右侧3.28cm±0.47cm;切除骶子宫韧带长度:左侧3.45cm±0.35cm,右侧3.60cm±0.36cm;切除阴道长度:前壁3.33cm±0.66cm。后壁4.28cm±0.64cm。所有切除组织边缘病理检查均未见癌细胞。(3)手术副损伤:损伤膀胱1例,损伤右侧输尿管1例,泌尿系损伤率为4,65%(2/43)。(4)术后恢复情况: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42.6h±18.1h,拔尿管时间13.48d±8.07d,残余尿量51.14ml±27.39ml,住院时间15d±9.4d。(5)术后并发症:发生尿潴留2例,淋巴囊肿1例,合计发生率6.98%(3/43)。(6)术后随访:16.93±4.34月,肿瘤复发2例,复发率4.65%(2/43)。结论:对子宫恶性肿瘤施行VRH能达到足够的切除范围,该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皮内注射地塞米松与布比卡因混合剂(简称地塞米松合剂)用于甲状腺肿瘤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甲状腺肿瘤手术的60例患者(甲状腺癌行颈清术的患者除外),ASAⅠ~Ⅱ级。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术后使用静脉泵自控镇痛,为芬太尼10μg/mL,2mL/h,0.5mL/15min。B组为皮内注射镇痛,沿胸锁乳头肌外缘平下颌角至锁骨上缘连线,用地塞米松和布比卡因合剂行皮内给药,进针深度约0.1cm,每个皮丘注入1~1.5mL药液,间隔约1.5cm。注射后,两组患者均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分,术后2h开始评分,分别记录2、4、6、8、10、12、24h的VAS评分。结果术后VAS评分A组各时间段均值为2.30±1.04,B组为2.46±1.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注射地塞米松合剂对甲状腺肿瘤术后镇痛效果显著.与静脉泵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4岁。因头胀1年余,加重并右侧肢体乏力、恶心、呕吐6个月,右侧肢体活动不灵1周,于2006—08—01入院。偶有饮水呛咳、呃逆、吞咽困难、头后仰时眩晕。查体:神志尚清,精神萎靡,记忆力、思维能力差。双视乳头水肿。颈部僵硬、抵抗感明显。右半身感觉迟钝,右侧肢体肌力Ⅲ级,肌张力低。闭目难立(Romberg征)阳性。共济运动不能。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34岁。因咳嗽、发热10天,偏瘫1天入院。1998年2月间日开始咳嗽、畏寒、发热,体温在38℃左右。当地抗炎治疗无效,1998好2月刀日出现右侧肢体乏力,右上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Ⅳ级。头颅CT提示左侧觊顶叶梗塞。2月27日转入我院后一直发热,多次查血象,WBC10-20×109/L,腹部B超提示多发性肝脓肿,心超提示二尖瓣赘生物,脑脊液正常。临床诊断为败血症,多发性肝脓疡,脑栓塞(脓检),细菌性心内膜炎。经强有力抗感染治疗2周,无效果,复查B超仍为多发性肝脓疡,经前后2次肝穿刺均未穿到脓液。3月22日再次复查B超提示:多…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17岁,1995年2月16日入院。三月前无明显诱因而自觉下肢疼痛,症状逐渐加剧,局限于左下肢,当地医院CT检查,从腰椎间盘突出症作腰牵一月,症状反而加重,后疑为腰椎结核而作过抗痨治疗,未好转,下肢仍剧痛,一般止痛药不能缓解,夜间不能入睡,转来我院。体检:T37.SC,P85次/分,R22次/分,BP14/10kPa,神清,痛苦面容,清瘦,强迫体位,胸12一腰3段可见两个7XSX3cm’大小肿块向后明显凸突,压痛(+),质地较硬,左下肢肌力2”,右下肢肌力4“。入院后给予止痛,补液治疗。经椎管造影、磁共振检查,诊断为胸12椎管内外肿块。术前患者小便已暗留,又下肢肌力下降到0,疼痛难忍。于2月21日在全麻下作胸腰椎管探查术,术中先将椎旁肌下两个肿瘤切除,见腰1、2棘突已破坏,椎板未明显破坏。切除椎板,见椎管肿瘤偏于左侧,全部分块摘除。硬膜未见破坏,切除肿瘤后见脊髓搏动尚好。切下肿瘤共9.5X8Xscm’大小,送病检,报告为非典型性脑膜瘤。手术当日,疼痛缓解,术后第一天感觉乎面上升,术后第二天小便能自解。术后半月双下肢肌力恢复到4级,配合针炙,放疗,术后CT复查,肿瘤已全部切除。3月31日出院,出院时已能...  相似文献   

16.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治疗分析——附2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其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2000年收治的2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9例。中位年龄48岁(24~71岁)。左侧11例,右侧12例。在19例初治的患者中,临床表现血尿8例(42.1%),腰痛7例(36.8%),无症状者4例(21.1%);肾脏肿瘤中位最大径5.5cm(2.5~10.0cm)。另4例为外院术后出现复发和转移。结果乳头状肾细胞癌占同期收治肾癌的2.4%(23/975)。失随访4例。术后总5年生存率69.6%。其中初治19例,5年生存率为84.2%。14例早期局限性癌(T1a~T2N0M0)患者5年生存率100%,但2例分别于术后7年6个月和10年出现转移,其中1例双肺转移患者行肺转移瘤切除和生物化疗后已生存9年且健在,1例失访。3例局部淋巴结转移和2例远处转移的患者中,1例术后2年6个月出现肺转移瘤和切口转移手术联合生物化疗后生存3年,1例同期肺转移瘤患者行肺转移瘤切除和放疗后生存6年,而余3例中,2例失访,1例生存6个月。而外院初治出现复发的4例中,2例患者再次行复发肿瘤切除,分别生存1年和2年6个月,另2例转移患者中,1例生存9个月,1例失访。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在国内少见。早期局限性乳头状肾细胞癌术后预后良好。对于复发或转移的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转移瘤或复发瘤可提高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27例外耳道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岩  马元煦  赵晖 《中国肿瘤临床》2005,32(13):773-774
目的:探讨外耳道癌的诊断、治疗。方法:对本院27例外耳道癌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以腺样囊腺癌多见.主要症状为耳痛、耳道肿物、耳溢液根据其病变范围不同行不同的根治性手术加术后放射治疗。结果:27例总的3年生存率为59.2%(16/27),5年生存率为44.4%(12/27),10年生存率为11.1%(3/27);T1期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6.6%(13/15)、80.0%(12/15)、20.0%(3/15),结论:外耳道癌具有高度的复发倾向,因此强调早期诊断、选择合适的术式一次性根治性切除、术后放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我科于2013年12月手术治疗伴骶骨翼骨折、脱位的Tile C3型骨盆骨折1例,随访半年,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患者,男,45岁。因车祸伤2 h急诊入院。受伤机制:建筑物旁站立位被汽车挤压、上半身扭转受伤致腰-盆分离。入院情况:BP 70/50 mm Hg,腰骶部及大腿皮下血肿,骨盆变形。右足屈伸肌力IV+级,右下肢其余肌力0级,左侧肢体肌力、感觉正常。大小便失禁。CT:右侧L1~5横突骨折,双侧骶髂关节脱位、骶骨粉碎性骨折,其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女性,60岁,因意识障碍、左下肢无力于2020年6月于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影像科行MRI显示右侧额颞叶病变伴中线偏移(图1A,1B,1D,1E),考虑为脑恶性肿瘤合并大脑镰下疝。为降低术后恶性颅内压风险,行右额颞叶占位次全切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病理显示:右颞叶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WHO 4级,IDH野生型),见图1C,1F。基因检测:IDH野生型,1p/19q未缺失,MGMT启动子甲基化(+)。术后20天查体:患者发音不清;KPS评分<60分,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左侧肢体肌力为Ⅲ级。于2020年7月开始接受同期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联合3个周期贝伐珠单抗治疗。CCRT治疗结束1个月后,开始替莫唑胺序贯6个周期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20.
睾丸内胚窦瘤发生于青春后期十分罕见。我院从1985年至今共收治2例,兹报导如下。例1患者男,19岁。左侧睾丸疼痛,扪及包块2月,于1994年3月收入住院,查体发现左侧睾丸肿大,约5cm×4cm×4cm,血清AFP值83.72ng/ml,HCG6值3.58ng/ml。同年4月在局麻下行“左侧单九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左睾丸内胚窦瘤”,术后IO-XAFP值上升至286.14ng/ml,HCG-O值上升至0.ssng/ml。同月在双持下行“腹膜外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报告“肾门旁淋巴结(L)肿瘤转移1/2,主动脉旁淋巴结肿瘤转移1/5,左骼总淋巴结肿瘤转移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