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闵华东 《当代医学》2013,(26):74-75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80例,其中88例Hp阳性,92例阴性。Hp阳性患者分为A组和B组,分别为42和46例。给予A组标准三联Hp根除治疗,然后再给予叶酸治疗3个月。Hp阴性患者和B组给予叶酸治疗3个月。分别观察统计各组患者转归情况,比较实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且A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B组。胃镜评分中,所有患者治疗前均高于治疗后。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黏膜炎性反应、萎缩、活动性、肠上皮化生等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患者治疗前血清PGI水平低于治疗后,治疗后胃泌素17水平高于治疗前。结论叶酸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转归有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莫沙比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数变化。结果:观察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清除率、血浆黏度和血细胞比容降低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莫沙比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莫沙比利、瑞巴派特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莫沙比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服用莫沙比利的基础上联合瑞巴派特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病情的变化,两组12周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清除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82%)高于对照组(74.97%),(P0.05);研究组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89.25%)高于对照组(64.26%),(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莫沙比利、瑞巴派特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叶酸联合幽梦螺杆菌根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群体为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且均符合此次研究的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采用叶酸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并设为研究观察组。同期另外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则实施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为研究参照组。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数据之间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以及血清PGI、G17进行比较,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数据之间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叶酸以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症状以及指标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秦晓波 《中国医药导报》2007,4(2X):54-54,62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联合胃复春在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患者100例,予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再联合胃复春治疗4-6个月,复查胃镜及病理。结果: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联合胃复春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有显效。  相似文献   

6.
评价六味安消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原发性胆汁反流的疗效。方法纳入7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原发性胆汁反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治疗组42例,予以六味安消胶囊联合莫沙比利、铝碳酸镁治疗。对照组36例,予以莫沙比利、铝碳酸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严重程度、发作频率,胃镜下胆汁反流程度和胃黏膜病理变化。结果六味安消胶囊联合莫沙比利、铝碳酸镁治疗后,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发作频率、胃镜下分级评分均显著减轻(P0.05),对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活动性也有显著改善(P0.05),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安消胶囊与莫沙比利、铝碳酸镁联用综合发挥了中西药的特长,是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原发性胆汁反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叶酸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Hp阳性患者88例,Hp阴性患者92例,将Hp阳性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患者42例,B组患者46例.为A组患者提供三联Hp根除治疗,再为其提供为期三个月的叶酸治疗.为B组患者以及Hp阴性患者提供为期三个月的叶酸治疗.对患者转归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参与本次实验研究的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疾病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治疗效果方面,A组相对于B组明显较好.在胃镜评分方面,全部研究样本经过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全部患者治疗前后在肠上皮化生、萎缩以及黏膜炎性反应等方面的指标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提供叶酸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能够有效抑制各种并发症状,增强药物治疗效果,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2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叶酸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叶酸联合瑞巴派特进行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78.05%,观察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0.24%,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叶酸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根除幽门螺杆菌联合胃复春对萎缩性胃炎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联合胃复春在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患者100例,予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再联合胃复春治疗4~6个月,复查胃镜及病理。结果: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联合胃复春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有显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结合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将胃镜、病理诊断以及Hp检测阳性的萎缩性胃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三联疗法根除Hp结合胃复春)35例,对照组(单用胃复春)35例,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和病理学检查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1.4%,Hp根除率94.3%,病理学总有效率88.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7.1%,Hp根除率91.4%,病理学总有效率68.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结合胃复春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叶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胃液pH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6月于本院进行常规治疗的5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为对照组,同期采用常规治疗加叶酸进行治疗的58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胃液pH值。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周及12周pH〉7.07及pH3.5-7.0者比例均低手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12周后不同严重程度者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叶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胃液pH值的影响较大,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者有积极的临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康复新液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开始至2016年09月),查找康复新液治疗CAG相关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6项试验纳入研究,共计742例CAG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康复新液治疗CAG的总有效率(OR=6.00,95%CI:3.65~9.86,P<0.05)、幽门螺杆菌根除率(OR=3.71,95%CI:1.89~7.29,P<0.05)均优于常规使用药物组;康复新液联合传统三联疗法应用时效果优于传统三联疗法(OR=6.15,95%CI:3.24~11.68,P<0.05)。结论 联合使用康复新液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优于常规使用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综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目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最新方法加以分析整理。结果 采用铋剂加两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吗叮灵、胃复安、硫糖铝、叶酸以及参芪健胃冲剂等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均有效。结论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应采取重视整体治疗、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改善胃动力、防止胆汁反流、保护胃粘膜等原则综合治疗,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肠上皮化生和萎缩性胃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Hp感染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方法纳入266例Hp阳性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0例和治疗组136例。观察治疗组(予Hp根除治疗)、对照组(予安慰剂)肠上皮化生程度、萎缩性胃炎进展、端粒酶活性、Survivin-mRNA表达,并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结果Survivin在肠上皮化生和萎缩性胃炎组织中高表达。对Hp感染患者进行根除治疗后促进肠上皮化生的逆转、减轻萎缩性胃炎、降低Survivin mRNA的表达、抑制端粒酶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Hp感染阳性患者进行根除治疗可以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Survivin mRNA表达途径阻止肠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赵虹雯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57-58,90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0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6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所有患者均先使用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吗丁啉,观察组则加用利多卡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Hp根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上腹痛症及嗝气症的症状积分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三联疗法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慢性胃炎能有效减轻炎症症状,根除幽门螺杆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临床疗效显著,适宜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陈漫伟 《中外医疗》2016,(23):161-163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2014年5月—2016年1月期间随机抽取该院收治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上添加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7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幽门螺杆菌转阴比例上,观察组79.3%显著高于对照组50.0%,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同时可达到更高比例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定标活检技术评价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萎缩性胃炎(CAG)根除Hp并联合应用替普瑞酮和叶酸治疗后的病理组织学疗效。方法 225例CAG伴Hp感染患者,根除Hp治疗10天后,再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115例,口服替普瑞酮和叶酸治疗),对照组B组(110例,非特异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均行胃镜检查,并在胃窦或胃角处定标活检,记录并比较同一部位病理组织学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病例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变化为黏膜慢性炎症和活动性积分明显降低(P均<0.05),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积分略有降低(P均>0.05),在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有效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标活检技术可应用于胃黏膜癌前病变的随访监测,CAG根除Hp并联合应用替普瑞酮和叶酸治疗可使患者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NA直接修复蛋白MGMT表达缺失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胃癌、34例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9例)标本MGMT表达.[结果]MGMT表达率在慢性浅表性胃炎黏膜(CS)、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CA)和胃癌(GC)组分别为48.0%(12/25)、33.3%(3/9)和19.7%(13/66)(CS v.s.CA,P=0.697;CA v.s.GC,P=0.392;CS v.s.GC,P=0.007).胃癌组,MGMT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胃癌分化程度及HP感染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胃炎组,HP感染与MGMT表达显著正相关(r=0.408,P=0.017).[结论]MGMT表达缺失引起的胃黏膜细胞DNA损伤修复障碍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斯锞  高中森  廖文 《四川医学》2010,31(9):1275-1276
目的观察含左氧氟沙星三联方案作为一线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HP)在本地区(成都市)的疗效。方法纳入120例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埃索美拉唑(E)20 mg+克拉霉素(C)500mg+甲硝唑(M)400mg,均2次/d,B组E 20mg+C 500mg+阿莫西林(A)1.0g均2次/d,C组E20mg 2次/d+左氧氟沙星(L)500mg 1次/d+A 1.0g 2次/d治疗,疗程7d。观察疗效。结果 109例完成实验。HP根除率:A组63.9%,B组88.9%,C组89.2%。B、C组H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ECA及ELA方案HP根除率明显高于ECM方案,可能更适合于本地区根除HP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胃黏膜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ATP)及不完全肠上皮化生(IM)癌前病变临床症状、胃镜病理学及幽门螺旋杆菌(Hp)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化浊解毒方汤剂和胃复春片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病理学及Hp转阴率的改变情况。结果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比较,化浊解毒方组为86.67%,胃复春组为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病理学检查总有效率比较,化浊解毒方组为78.33%,胃复春组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的转阴率比较,化浊解毒方组为73.17%,胃复春组为3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浊毒理论指导下运用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具有良好疗效。其作用机制除与对抗幽门螺旋杆菌有着密切关系外,还可能与增强胃肠动力、调节免疫功能、保护胃黏膜等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